集备的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第二课《地球的结构》。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为地貌。地球表面的地形复杂多样、不断变化。本单元学习的重点指向“变化”一词,即地形地貌的变化。是什么原因引起地球表面形态的变化呢 教科书通过指导学生亲历观察、假设、模拟实验、形成解释等一系列的科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起“地球现今的面貌不是本来就有的,而是经过地球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这一基本认知。
为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本单元在设计上采用总-分-总的模式。第一节为起始课,主要使学生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有整体认知,并猜测形成原因。第二节为过渡课,使学生对地球内部结构及状态有初步认知,为后续学习铺垫。第三四五六节为回应课,第三节和第四节课了解内部力量引发的地表变化,第五节和第六节课了解外部力量引发的地表变化,第七节课为总结课,是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的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
【教材简析】
《地球的结构》这一课包括四个探索活动:一、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二、了解地壳的组成。三、了解地壳的运动。四、做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本课在前后课之间起着过渡作用,是桥梁和纽带。本课主要承载两个任务:一、是第1课学习内容的延续,由地球外部形态的认识延伸到对地球内部构造的学习,二、是为第3、4课学习地震、火山喷发形成原因奠定知识基础,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最后安排一个制作地球模型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对地球结构的感知,进一步激发兴趣与培养实践能力。
【学情分析】
课前学生已经猜测地表形态会受到地球内部因素的影响,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也并不是一无所知,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有时会冲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但学生对于组成地球结构的三个圈层缺乏深入的了解,更没有认识到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与地表地形地貌及其变化之间的关系。同时学生对地壳由岩石组成有所了解,但具体到岩石的分类不是很清楚。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阅读资料,知道地球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认识到地球是有结构的,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知道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地球结构模型,能认识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了解地球内部构造,能制作一个实物模型模拟地球的结构。
态度责任:乐于参与地球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过程,保持对探究地球内部构造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说出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在不断运动着。
难点: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教学过程】
一、聚焦地球的内部结构(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课件
1.展示“火山口”图片,提问:看到火山口图片,你们对地球的内部结构有什么想法吗?
2.提问:地球的内部结构到底是什么样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地球的内部结构(板书)。
【设计意图】火山口的图片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球的内部结构与我们看到的地球表面是不一样的,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交流中也能调取学生对地球内部状况的前认知。
二、整体认识地球的结构(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地壳运动的相关资料、橡皮泥(红、黄、蓝三种颜色)、尺子、小刀、垫板、擀面杖
1.认识地球结构
播放“地球内部结构”视频。
谈话:一起来看一看地球内部的结构吧。
展示“地球内部结构”的图片。
提问:地球内部结构分为哪几部分?
(预设:地球的内部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2.了解地壳组成
(1)提问:地球的地壳部分是由岩石组成,在上学期的科学课中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岩石——花岗岩、大理岩、砂岩等。你知道组成地壳的岩石分为几大类吗?
(2)学生阅读教科书“了解地壳的组成”部分。
(3)交流: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 它们分别是什么
(4)小结:组成地壳的岩石按照其成因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出示岩石形成的资料。
3.了解地壳的运动
(1)提问: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又漂浮在满是岩浆的软流层之上,那么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是什么力量使地壳运动的 地壳运动又会产生什么自然现象呢
(2)学生学习关于地壳运动的资料。
(3)提问:地壳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有哪些现象或证据支持你的观点?
(预设:火山、地震能让我们感受地壳的运动。)
(4)出示岩层受力产生弯曲变形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解释岩层为什么会发生弯曲变形吗
(预设: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壳运动会使岩层受力,就会发生弯曲变形。)
4.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
(1)教师引导:我们在了解地球内部结构的基础上,制作一个地球结构模型。用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橡皮泥分别代表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结构,从里到外逐层制作。
提问: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地球内部结构的特点,我们还需要获取哪些信息?
(预设: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圈层的平均厚度)
(2)引导:我们不可能按实际的大小制作地球结构模型,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吗?
(3)提示:可将3个数据按照相同比例缩小,比如都缩小1/213000000,根据缩小后得到的数据制作。
(4)学生制作地球结构的模型,切开并观察模型的剖面。
【设计意图】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4个活动,帮助学生对地球结构建立整体认识。同时,聚焦地壳运动,为后面研究地震和火山喷发做好充分准备。
三、小结(预设5分钟)
(1)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地壳在不断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后续我们会对地震和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继续进行研究。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课主要研究的几个内容。
【板书设计】
2.地球的结构
【习题巩固】
(1)如右下图所示,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白相当于地球的(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2)地球的最内部圈层是( )。
A.地核 B.地幔 C.地壳
(3)在地球的内部,越往下去,( )。
A.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B.温度越高,压力越小
C.温度越低,压力越大
(4)关于地壳的运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地壳的运动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地震、火山
B.地壳的运动可以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C.自然界的风主要是因为地壳的运动产生的
(5)小雅想用橡皮泥做一个地球结构模型,代表地壳的这一层应该制作得( )。
A.薄一些 B.厚一些 C.和其他层一样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