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九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邯郸市九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4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05-02 15:3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邯郸市九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
化学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苏教版必修第二册专题6、专题7。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环境、生产息息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燃料脱硫、脱硝的目的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产生
B.食品包装盒中的铁粉可防止食品氧化变质
C.碳纳米点是一种直径小于10 nm的材料,分散到溶剂中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D.过度使用含氮化肥会污染土壤和水体
2.氮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下列关于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氮气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可用作某些反应的保护气
B.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常用来作制冷剂
C.具有还原性和碱性,可用来检验氯气管道的泄漏
D.硝酸是强酸,可以用来与金属反应制
3.下列过程(或现象)不包含氮的固定的是( )
A.雷电作用 B.酸雨的形成示意图
C.人工合成氨 D.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固氮
4.下列四个化学反应,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 )
A.
B.
C.
D.
5.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尾气的装置如图,下列方案正确的是( )
选项 X 收集气体 Y
A 碱石灰 稀硫酸
B NaOH溶液
C NaOH溶液
D 碱石灰 NO NaOH溶液
6.已知 kJ mol。不同条件下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改变催化剂不仅改变了反应过程也改变了反应的焓变
C.催化剂Y的效果比催化剂X的更好
D.无催化剂时,断开反应物中所有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 kJ
7.反应,在下列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B.
C. D.
8.化学电源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下列属于一次电池的是( )
A.手机电池 B.锌锰干电池 C.可充电磷酸铁锂电池 D.铅蓄电池
9.根据如图中的能量关系,可求得H-Cl键的键能是()
A.431.8 kJ mol B.247.3 kJ mol C.863.6 kJ mol D.494.6 kJ mol
10.在一恒温恒压的密闭容器中通入相同物质的量的和,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的质量保持不变
B.保持不变
C.的生成速率与的消耗速率相等
D.、、、在密闭容器中共存
11.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制备甲醇,反应为,测得容器内的分压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反应到图中X点时,用分压表示的平均变化率为()
A.0.8 MPa min B.0.2 MPa min C.1.6 MPa min D.8.4 MPa min
12.下列有关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C.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化学键的断裂或形成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D.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一定有能量变化,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13.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电化学反应装置,甲醇一氧气燃料电池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极A处发生还原反应
B.放电时,电子由电极A→外电路→电极B→内电路→电极A形成闭合电路
C.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D.放电时,电路中每转移0.4 mol ,消耗 L
14.目前认为酸催化丙烯()与一元醇()合成醚()的反应机理及能量变化与反应进程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①步、第②步均为放热过程
B.②的逆反应吸收的能量比③的逆反应吸收的能量多
C.该反应进程中只存在两种过渡态
D.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8分。
15.(14分)某化学小组为验证与CuO反应的部分产物,设计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省略),已知该反应的产物对环境友好。
(1)选用图中装置进行实验,其连接顺序是a→______(图中装置可重复使用)。
(2)先点燃A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C处的酒精灯,目的是______。
(3)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4)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5)证明氨气能与CuO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6)该实验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实验结束时先熄灭______处酒精灯。
16.(15分)化学反应的过程,既有物质的转化过程,也有化学能与热能或其他能量的转化过程。
已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1)该反应______(填“吸收”或“释放”)______(用含、的式子表示)kJ能量。
(2)断开3 mol 和1 mol 中的化学键吸收的能量______(填“>”、“<”或“=”)形成2 mol 和1 mol 中的化学键释放的能量。
(3)恒温下,在2 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3 mol A、2 mol B,2 min末测得 mol·L。
①2 min末,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向容器中通入少量的He(不参与反应),正反应速率减慢
B.总压强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从容器中抽走部分D,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4)以反应为原理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高,装置如图所示。
①A处加入的是____________,a处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消耗标准状况下3.36 L 时,导线上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mol。
17.(14分)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
(1)容器B中的合金网采用网状结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同温同压下,理论上容器B和容器C消耗的空气体积之比为______。
(3)实验室中浓硝酸一般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并放置于阴凉处,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4)常温下,Zn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稀硝酸表现出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5)工业制硝酸时尾气中含有的(NO、)常用碱液吸收。
①写出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两种氮的含氧酸盐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②将硝酸尾气中的NO,通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无气体剩余,则中的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用含x的式子表示,已知:)。
18.(15分)某实验小组用1.0 mol·L KI溶液.2.0 mol L 溶液、淀粉溶液等来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查阅资料知:超过一定温度时,淀粉分子的热运动会使淀粉分子螺旋卷曲舒展开,此时淀粉与碘分子作用的显色现象消失,冷却后淀粉分子恢复螺旋卷曲的形状,淀粉与碘的显色现象会再次出现。
编号 温度/℃ 溶液体积/mL KI溶液体积/mL 体积溶液/mL 淀粉溶液体积/mL 出现蓝色所需时间/s
Ⅰ 40 10 10 9 1 20
Ⅱ 20 10 10 9 1 80
Ⅲ 20 8 10 a 1 98
Ⅳ 80 10 10 9 1 没有出现蓝色
Ⅴ 20 8 8 b 1 1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Ⅱ、Ⅲ、Ⅴ四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填标号)组,下列关于Ⅳ组实验没有出现蓝色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比较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外界条件对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影响。
①对比的实验:Ⅰ和Ⅱ,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比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比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不填满,也可增加)
邯郸市九县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
化学参考答案
1.A2.D3.B4.C5.B6.C7.A8.B9.A10.D11.B12.B13.C14.D
15.(1)bcde(ed)fg(gf)bc(2分)
(2)利用A处产生的气体排尽装置中残留的空气(2分)
(3)球形干燥管(或干燥管,1分);检验产物水的生成(或干燥,1分)
(4)(无加热符号扣1分,2分)
(5)C处硬质玻璃管中黑色氧化铜变红色和D处无水硫酸铜变蓝(2分);(无加热符号扣1分,2分)
(6)没有尾气处理装置(1分);C(1分)
16.(1)吸收(1分);(2分)
(2)>(填“大于”不给分,2分)
(3)①0.75 mol·L(不带单位不给分,2分)
②B(有错不给分,即多选不给分,2分)
(4)①(2分);(不写“↑”不扣分,2分)
②0.6(写成0.60也给分,2分)
17.(1)增大催化剂表面积、加快反应速率(1分);(不配平不给分,2分)
(2)5∶3(2分,3∶5不给分)
(3)硝酸不稳定,受热或见光易发生分解(1分)
(4)(写化学方程式不给分,2分);氧化性和酸性(2分)
(5)①(2分)
②(2分)
18.(1)11(1分);13(1分)
(2)(2分)
(3)Ⅰ(1分);温度过高,导致淀粉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与碘不能发生显色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4)①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2分)
②Ⅱ和Ⅲ(1分);其他条件不变时,酸性越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其他对应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③Ⅲ和Ⅴ(1分);其他条件不变时,的浓度越大,该反应的反应速率越快(其他对应合理答案也给分,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