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2.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9 10:42:39

文档简介

(共12张PPT)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P44-51、57-62、67-70、104-106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P6-8、28-31
近年中考情况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题号 11 7 11 5 /
分值 2 1 2 1 /
考项 秦皇汉武唐宗统治措施 宋祖统治措施 秦皇汉武唐宗统治措施 秦皇汉武经济措施(货币) /
复习目标
(1)掌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巩固统治的措施。
(2)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知识梳理]
1、公元前230—_______年, 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
2、________,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3、960年,_________发动________兵变,定都_______,史称北宋。
公元前221
秦王嬴政
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咸阳
汉武帝时
赵匡胤
陈桥驿
东京
(又称汴京,今开封)
4、列表比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政治 ①_________ 总览军 政大权,自称____ ②中央:_____分设 丞相、____、 御史大夫三职。 ③地方:废分封制、设_____ ①通过_____削弱诸侯势力。(地方) ②建立_____制度,监视地方。③通过______,选拔人才。 ①沿袭和完善__________制②________(房谋杜断)③虚心纳谏(重用______)④制定法律,减省______。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____。 ①中央:采用______的方法,削弱相权。
②地方:a.派_____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崇文抑武政策)
b.对知州实施______制,设____分知州权力。c.解除______权力,
中央集权
太尉
郡县制
推恩令
刺史
察举制
始皇帝
皇帝制
三公制
地方节度使
三年一换
文官
分化事权
通判
政绩
刑罚
魏征
善于用人
三省六部
古代中国政治发展趋势
中央:
皇帝制度
三公制
三省六部制
增设机构分割相权
地方:
郡县制
秦皇
汉武
唐宗
宋祖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禁军
派文官担任地方官吏, 设通判;
解除节度使权力 设转运使
推恩令、
刺史制
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巩固、发展
开创
巩固
发展
进一步加强
(1)历史资料有不同类型,左侧哪些资料可以用于该主题进行研究学习?请说明理由(6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资料A:
南郡守印
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某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资料B:“主父堰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也!’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探究
主题
资料C: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资料D:“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3)说说该研究性学习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2分)
启示
(2)通过学习,请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2分)
小结
关系史: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的历史。
①运用不同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分析历史事件;
②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史由证来;
③树立证据意识,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选择资料A 、B、D。
资料A 是实物资料,南郡守印反映秦朝在地方设郡,即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资料B是文献资料,反映汉朝实施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
资料D是文献资料,反映宋朝解除地方节度使权力,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资料C是文献资料,反映的是思想方面的措施,与地方统治无关。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经济 ①统一货币为____________ ②统一_______。 ①铸币权:统一铸造_______。 ②各地设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_______。 ④注重发展_______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 确立_____思想,把君和民比作______关系 在地方设______,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文化 统一文字为_________后来发展为隶书。 完善_____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成为最重要的课目。
思想 实施___________ ①接受______“罢黜百家,______”的建议,______成为正统思想。______成为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办____,培养儒学人才。
秦国圆形方孔半两钱
度量衡
科举
平抑物价
舟与水
转运使
以民为本
农业生产
五铢钱
盐铁官
小篆
焚书坑儒
农业生产
独尊儒术
儒家学说
忠君守礼
太学
进士科
董仲舒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也有人说他是暴君。你赞同谁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评价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方法。
全面性(全面的一分为二地看待)、史论结合、
  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暴君。
千古一帝:①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创了统一的新局面。
②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其中央集权的统治制度在我国沿袭了两千多年,影响十分深远。
③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对我国以后经济、文的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和灵渠等。
暴君:①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对我国古一代文化造成了重大损失。
②穷奢极欲,大兴土木;
③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赋税等。
对比其功与过,我们认为功大于过。
主流性(功大于过)、 历史性
材料一 北宋时期虽有“外患”而无“内忧”。内部较长时间的安定,士人能享受相对较多的自由,无不对经济文化发展起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北宋内部安定,士人自由与哪一政策有关 请从史学、科技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3分)
【限时训练】
5、(11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崇文抑武政策。
史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科技:毕昇的活字印刷术
材料二
(2)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4分)
方镇太重,君弱臣强
稍夺其权: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②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制其钱谷: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②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收其精兵: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
秧马,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青之苦,又可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力增加;
生产工具改进(农耕技术进步);
自然资源丰富条件优越;
人民辛勤劳动秦皇汉武唐宗宋祖
[考情分析]
近年中考情况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题号 11 7 11 5 /
分值 2 1 2 1 /
考项 秦皇汉武唐宗统治措施 宋祖统治措施 秦皇汉武唐宗统治措施 秦皇汉武经济措施(货币) /
复习目标
掌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巩固统治的措施。
分析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通过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及其重要历史意义。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巩固统治的措施
难点:从史学的角度评析这些这些人物对历史进程产生的重要影响,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知识梳理]
公元前230—_______年, 灭六国,统一全国,建立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定都_______。
________,西汉王朝进入鼎盛时期。
960年,_________发动________兵变,定都_______,史称北宋。
列表比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为巩固统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政治 ①_________总览军政大权,自称____ ②中央:______分设丞相、____、 御史大夫三职。 ③地方:废除分封制,建立_____ ①通过_____削弱诸侯势力。(地方)②建立_____制度,监视地方。③通过______,选拔人才。 ①沿袭和完善__________制②________(房谋杜断)③虚心纳谏(重用______)④制定法律,减省______。⑤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____。 ①对中央:采用______的方法,削弱相权。②对地方:a.派_____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崇文抑武政策)b.对知州实施______制,设____分知州权力。c.解除______权力,
经济 ①统一货币为____________②统一_______。 ①铸币权:统一铸造_______。②各地设_____,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③全国统一调配物资,_______。④注重发展____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确立_____思想,把君和民比作______关系 在地方设______,把地方财权收归中央。
文化 统一文字为_________后来发展为隶书。 完善_____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____成为最重要的课目。
思想 实施___________ ①接受______“罢黜百家,______”的建议,______成为正统思想。______成为精神支柱。②在长安办____,培养儒学人才。
秦始皇(嬴政) 汉武帝(刘彻) 唐太宗(李世民) 宋太祖(赵匡胤)
军事 同下 ①反击____,著名将领______、_______。②公元前119年的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③征讨云南,滇王降汉。并设郡县。 同下② ①杯酒释兵权,解除____兵权,控制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调换军队将领,定期______(体现崇文抑武政策)
边疆治理(民族关系) ①南征______,开凿____②蒙恬北击______,修筑______。(西起_____,东到辽东) 同上 采取_____民族政策。被尊称为____①641年,______入藏。嫁与吐蕃赞普_____②发兵击败_______,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对外交流 ①两次派______出使西域,为______的开辟奠定基础。②大力开辟海上交通:a.从山东穿_____,到达朝鲜、______;b.从东南沿海经中南半岛,绕过______,穿过______,最远抵达________和锡兰。 627年,高僧____历时4年到达_____取经,10多年后返回长安。根据他的口述,由____记录成书《__________》
交通 统一_____,修筑道路。 同上②
其他 君臣礼仪变化:大臣上朝由坐到___。
[易错易混]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秦国……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朝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而开创郡县制…………………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武帝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唐朝开创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 ………………………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宋朝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导致北宋“积贫”局面。( )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型例题]
1、(2021.湖州)如右图所示钱币,因铸造量大、影响广,被称为金属铸币双雄。这两种钱币最早铸造于 ( )
A.秦国 西汉 B.秦国 东汉 C.秦朝 西汉 D.秦朝 东汉
2、“鉴史问廉”节目在中央台热播,其宗旨是从历史的兴衰之道中探寻廉政文化的力量。下列史实可能会被选用的是 ( )
A.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发展 B.元朝设立行省制度,加强行政管理
C.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推行崇文抑武 D.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在地方设立刺史
3、(2019.湖州)湖州安定书院(图3)是传授湖学的重要场所,是为纪念胡瑗(安定先生)而建。它的创立主要与当时朝廷推行的崇文抑武策略有关。据此推断,湖州安定书院最有可能出现于 (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朝
4、(2020.湖州)历史歌谣传唱历史事件。下列歌谣传唱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
①丞相太尉和御史,地方推行郡县制 ②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选人才
③罢黜百家尊儒术,集权削侯分土地 ④仿效汉制治天下,行省制度传后世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5、(2018.湖州)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 )
序号 举措 影响
① 秦始皇统一文字 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
② 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儒家学说逐渐成为朝廷的正统思想
③ 唐太宗进一步完善科举制度 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人才
④ 宋太祖采取崇文抑武策略 加强了对中央和地方官员的监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贯穿中国古代史的始终。某校学生以此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
[限时训练]
1、(2019舟山)“秦始皇灭六国后,觉得到处都有驻兵镇压的必要,就要分天下为三十郡。”由此秦实行了 (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刺史制度 D.行省制度
2、(2019台州)我们获取历史信息,会有“事实的陈述”和“评论意见”。下列不属于“事实的陈述”的是 ( )
A.“及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 B.“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C.“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D.“(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3、(2018嘉兴市)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
A.行政事务 B.军事管理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4、“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有利于士人受到尊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12分)阅读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期虽有“外患”而无“内忧”。内部较长时间的安定,士人能享受相对较多的自由,无不对经济文化发展起作用。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1)北宋内部安定,士人自由与哪一政策有关 请从史学、科技方面各举一例说明“华夏民族之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3分)
材料二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帝王易姓,战争不息”的原因是什么?宋太祖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4分)
材料三
材料四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3)根据材料三和四分析宋朝农业发展的原因(4分)
确立_______制度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
主题
资料A:
南郡守印
探究
(1)历史资料有不同类型,左侧哪些资料可以用于该主题的研究学习?请说明理由(6分)(本小题采用分层评分,要求分析全面,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资料B:“主父堰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也!’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资料C: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2)通过学习,请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发展趋势。(2分)
小结
资料D:“或谓宋之弱,由削节镇之权故。夫节镇之强,非宋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宋无强臣之患……”
--摘编自邓广铭《宋史十讲》
启示
(3)说说该学习方法对我们学习历史的启示。(2分)
秧马,宋朝的拔秧工具,前后滑行自如,既可减轻人们弯腰曲青之苦,又可提高劳动效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