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 DDBAD 6~10 BDACD 11~15 CDBAB
16~20 DCDCC 21~25 BCDAB 26~30 BCBDA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15分)
(1)(8分)
地处赤道附近低纬地区,全年气温高(1分),降水丰富(1分);河流交汇处(1分),地势低平,多洪涝(1分);植被茂密,不利开发(1分);多蚊虫毒蛇(1分),不利于人类生存;陆路交通不便(1分);开发历史较晚(1分)。
(2)(7分)
分布特点:巴西人口分布不均(1分);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1分)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1分);西部和北部内陆人口较少(1分)。(人口分布特点任答两点共2分)
原因:历史上欧洲殖民者随着新航线开辟发现新大陆,首先到达东部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沿海地带,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气温适中,适合人类生存;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巴西地处低纬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人类居住。(每点1分,任答5点得5分)
32.(12分)
(1)(4分)
季风气候,雨季多洪水灾害(1分),高宅可避洪(1分)。坝区传统农业为种植业(1分),低田便于灌溉(1分)。
(2)(8分)
当地多大风(1分),三坊一照壁合院有利于防风(1分);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1分),一层为居住空间,温度适宜(1分);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1分),减小温差(1分);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1分),利于通风透气(1分)。(逻辑吻合,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33.(13分)
(1)A(2分)
(2)(5分)
全流域内城市化呈上升状态;城市化速度先快后慢;区域城市化发展存在差异;上游区域城市化早期水平低,后期水平高,发展速度更快;下游地区城市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慢。(每点1分,共5分)
(3)(6分)
地表河道比例下降,河道变为暗渠;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道变得平直;河床硬化率上升;河面率略有下降;河流污染加重;河流径流变率加大。(每点1分,共6分)
解析:
1.本题根据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关于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和人口老龄化占比,结合历年净增人口及出生率图,考查学生读图、判图和语言描述能力。结合图片信息,人口出生率波状减少。答案选D。
2.本题通过阅读文字材料和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柱状图,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通过仔细阅读净增人口变化柱状图的横纵坐标可以得出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答案选D。
3.本题通过阅读图文资料,结合所学人口问题等相关知识作答。中国人口居世界第一,人口数量多;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人口性别比失调不能通过图文材料得出。答案选B。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负增长、人口老龄化等人口问题,应该对症下药采取措施,综合考虑。不能过分控制人口增长忽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应优化生育政策,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三孩。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宣传男女平等与图文材料提供的信息无关。答案选A。
5.本题通过呈现东北三省重工业部门、人口普查数据和人口流向山东、北京等地,以及2021年全国和东北三省人口形势表格,考查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人口数量主要由人口机械增长和人口自然增长共同决定。答案选D。
6.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和拉力因素。大量东北人选择流向山东、北京等地,自然因素主要有东北气候更寒冷;东北和北京、山东等地距离近,往来方便。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东北重工业还未完成向高产化、绿色化、科技化转型;生活习俗相近;山东、北京等经济发展状况相对较好。答案选B。
7.本题主要考查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相关知识。东北人口大量迁出的主要为青壮年和有经济实力的老年人。人口大量迁出会导致当地经济增长缓慢,农村老人、少儿等社会负担重,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恶性循环,房价下跌,部分资源枯竭城市撤市改镇,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答案选D。
8.本题通过阅读教材原图“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考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及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是由当地的自然资源“短板”所决定的,人口合理容量是该区域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答案选A。
9.本题主要考查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通过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提高资源利用率、发现新的替代资源、引进资源等方式。答案选C。
10.本题主要考查人口数量激增对一地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不利影响。人口激增导致资源短缺、饥荒、社会秩序混乱、环境污染严重、战争和瘟疫来袭等问题。答案选D。
11.本题通过阅读塔里木盆地城镇变迁图,考查绿洲的分布特点。通过仔细阅读图例和地图,从不同角度分析塔里木盆地现今绿洲分布特点。答案选C。
12.本题通过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分析可以反推得出,塔里木盆地河流水量不断减少,绿洲面积变小,古城遗址位于现在城镇下游,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答案选D。
13.本题主要考查城址变化的原因。河流水量减少导致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人口迁移是城址变化的直接原因;绿洲植被破坏不是导致城址变化的根本原因。答案选B。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乡村林地生态作用的知识。需要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江西婺源基本无风沙灾害,“防风固沙”与其不符,“提供木材”不是对生态环境的作用。答案选A。
15.本题结合区域认知,江西省优势树种为“常绿阔叶林”。答案选B。
16.潮州城市保留的传统民居中,“进”越多代表主人社会地位越高。答案选D。
17.传统合院中,长辈居住的房间在院落内部。答案选C。
18.看图6左图显示,2:00是愉悦度最低值,值约为0.64;11:00为愉悦度最高值,值约为0.76;右图显示4:00微博发文量最少,6:00后微博发文量波动变化,有增有减。答案选D。
19.本题材料显示的北京市中心城区工作日数据,8:00~9:00为早高峰时段,早高峰的拥堵会影响出行者的愉悦度。答案选C。
20.看图可判读出中国城市化比西方国家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速度快。答案选C。
21.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约为60%,位于中期阶段。答案选B。
22.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基础设施完善,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区域,往往是城市的高地等。图中“半山区及山顶”从名称上推断,地势较高,环境优美,分布高级住宅区的可能性高。答案选C。
23.“中环”位于市中心,占地比例较小,为商业区。答案选D。
24.结合材料信息可知,B区域为中心的院落。答案选A。
25.图中地区位于成都平原,粮食作物主要为水稻。答案选B。
26.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主要表现为付租能力差异,Ⅰ为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曲线,Ⅱ为居住活动的付租能力曲线,Ⅲ是工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曲线。选取Ⅱ付租能力最高的区域②④为居住区。答案选B。
27.⑤处商业活动付租能力较高,主要是交通便利。答案选C。
28.A为黄土高原典型民居窑洞,B为江南水乡民居,C为蒙古包,D为冰屋。答案选B。
29.邻避设施在低收入小区数量更多,与房价呈负相关;广州中心城区土地价格较高,房价不会太低;高收入小区一般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占地规模较大的邻避设施,如垃圾处理站等在早期城市规划中,位于城市外围,随着城市扩张,居住区逐步扩展,这些临近邻避设施的小区多为低收入小区。答案选D。
30.加油站作为生活服务的重要设施,出现在高收入小区附近。答案选A。
31.(1)本题以巴西区域地图,考查人口分布特点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结合所学区域地理知识,A位于亚马孙平原,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受赤道低压控制,全年降水多,气候湿热,植被茂密,多蚊虫毒蛇;河流全年水量大、河网密布,陆路交通不便;不利人类生存和开发,所以开发历史较晚。
(2)该题结合材料新大陆发现和巴西迁都、巴西地图及所学人口分布知识,可以推测出巴西人口分布不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及巴西高原首都巴西利亚地区,西部和北部人口分布少。历史上欧洲殖民者新航线开辟发现新大陆首先到达东南沿海地带;东南沿海地区地形平坦,利于开发;沿海地带,有海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气温适宜,适合人类生存;沿海海陆交通便利;东南沿海多特大城市,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基础设施完善;巴西地处低纬热带地区,气候炎热,巴西高原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人类居住。
32.(1)本题以大理自治州白族聚落分布地形剖面图,考查聚落分布的条件。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大理的气候特征中表述,地处“季风气候区”,推断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等,住宅相对农田地势较高,可以减少洪水灾害的影响;农田较低,利于农业灌溉。
(2)本题以民居结构图及文字材料信息,考查地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学生利用图文材料,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表述“当地多大风”,三坊一照壁的合院形式有利于防风;“地处高原山地,昼夜温差大”“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二楼可起到隔热的功效,使得居住空间温度适宜;“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昼夜温差大”即可减小温差;大理地处低纬度,白天光照强,温度较高,“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利于通风透气。
33.(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的应用,主要区别各种信息技术主要使用功能。题中强调“信息的获取”,“遥感”技术主要用于信息的获取。
(2)本题考查城市化发展特征的知识。以图15为分析对象,图中城市化发展表述为三条线,读出所示含义。找出总体表现及区域差异。根据斜率判断速度,根据数据判断水平。
(3)本题考查城市化的影响。需结合图16及所学知识。读图16,“地表河道比例”上游段下降明显,结合生活知识,河流可能成为暗渠。“地表河道弯曲度下降”,河流变得平直。“河床硬化率”上升。“河面率”略有下降。城市化过程中,对城市河流干预较大,结合所学知识,河流污染及变率加大。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
地 理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年末中国人口141 175万人。其中出生率为6.77‰,死亡率为7.37‰,自然增长率为-0.60‰,65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人口的14.9%。结合历年净增人口及出生率图(图1),据此完成1~4题。
图1
1.据图1可知,中国人口出生率的变化特征为
A.缓慢增长 B.匀速减少 C.迅速减少 D.波状减少
2.从图中1978~2022年净增人口的变化,可以得出
A.中国净增人口数持续减少 B.中国净增人口数先增后减
C.中国净增人口数逐年增加 D.中国总人口数先增后减
3.从图文资料可以推断,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有
① 人口总数过多 ② 人口数量过少
③ 老龄化形势严峻 ④ 人口性别比失调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针对材料中出现的人口问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 优化生育政策 ② 完善社会福利保障
③ 宣传男女平等 ④ 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东北三省工业历史悠久,有煤炭、钢铁和石油等工业部门。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0年之间,东北三省的人口减少约1 100万人。大量的东北人口流向山东、北京等地。表1示意“2021年全国和东北三省人口形势”,据此完成5~7题。
表1
区域 常住人口(万人)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全国 141 260 7.52 7.18 0.34
吉林 2 375.37 4.70 8.08 -3.38
辽宁 4 229.40 4.71 8.89 -4.18
黑龙江 3 125 3.59 8.70 -5.11
5.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东北三省人口减少是由
A.出生率下降导致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导致
C.人口外迁导致 D.人口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共同决定
6.大量东北人选择流向山东、北京等地,原因有
① 距离近,生活习俗相近 ② 山东、北京等地处亚热带
③ 山东、北京等地发展前景更好 ④ 东北重工业原料全部枯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东北人口大量迁出,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有
① 经济增长停滞 ② 黑土流失,粮食减产
③ 资源枯竭城市撤市改镇 ④ 促使产业转型升级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数量假设情景图”(图2),据此完成8~10题。
图2
8.如果一区域现阶段耕地资源可承载10 000万人,水资源可承载8 000万人,矿产资源可承载50 000万人,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可能是
A.小于8 000万人 B.8 000~10 000万人
C.10 000~50 000万人 D.大于50 000万人
9.如果要扩大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 引进产业,加快资源消耗 ② 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
③ 发现新的替代资源 ④ 提高该区域消费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人口激增使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小,其原因可能有
① 替代资源增加 ② 环境得到治理 ③ 社会秩序混乱 ④ 战争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读“塔里木盆地城镇变迁图”(图3),据此完成11~13题。
图3
11.塔里木盆地现今绿洲分布特点是
① 全部分布在沙漠边缘 ② 大致沿山麓地带分布
③ 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 ④ 沿河流呈线状分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从古城遗址和现在城镇位置对比可以得出,塔里木盆地
A.绿洲面积逐渐增大 B.古城遗址位于现在城镇上游
C.人口向河流下游迁移 D.人口向河流上游迁移
13.导致古城和现在城镇位置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址迁移 B.河流水量减少
C.人口迁移 D.绿洲植被破坏
江西婺源的乡村多林地环绕,乡村周围大致有后龙山风水林、山坳风水林、水头风水林和水口林四种不同类型的风水林。图4为江西婺源乡村林地布局图。据此完成14~15题。
图4
14.江西婺源的乡村风水林对生态环境所起到的作用有
① 保持水土 ② 保持生物多样性
③ 提供木材 ④ 防风固沙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15.江西婺源乡村风水林的优势树种主要为
A.落叶阔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广东省潮州市古城区保存着较好的传统民居。其特征在平面、规模、装饰上有所区别,但基本结构是一样的。民居建筑单体有“爬狮”“下山虎”“四点金”和“三进”等。图5为潮州市区传统民居建筑常见单体平面图。据此完成16~17题。
图5
16.以上四种民居,主人社会地位最高的可能是
A.“爬狮” B.“下山虎” C.“四点金” D.“三进”
17.“四点金”中,长辈的居住房间一般是
A.正厅 B.前房 C.大房 D.厅
人居环境愉悦度作为居民对城市环境影响情感的直接表达,能更直观地量化人类情感的变化。基于位置服务的社交媒体数据,可以为城市规划提供更全面的参考指标。图6为某工作日北京市中心城区24小时愉悦度变化趋势及微博发文数量,据此完成18~19题。
图6
18.根据图文材料,表述错误的是
A.2:00愉悦度最低 B.愉悦度极大值约为0.76
C.4:00微博发文量最少 D.6:00后微博发文量持续增长
19.8:00~9:00微博发文量增加但愉悦度下降反映的城市问题最可能是
A.住房紧张 B.环境污染 C.交通拥堵 D.就业困难
读“中国、美国及欧元区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水平比较”(图7),据此完成20~21题。
图7
20.与美国和欧元区国家相比,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特点有
① 起步早 ② 城镇化水平低 ③ 城镇化速度快
④ 起步晚 ⑤ 城镇化水平高 ⑥ 城镇化速度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21.据图反映,2020年中国所处的城镇化进程为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再城镇化
城镇经济活动多样,出现了土地利用的专业化,形成不同的功能区。图8为香港部分区域城市功能分布图。据此完成22~23题。
图8
22.图中最有可能为高级居住区的区域是
A.尖沙咀 B.黄大仙 C.半山区及山顶 D.观塘
23.图中“中环”所示功能区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多分布在市区边缘,有完善的配套设施 B.工业集聚,推动经济发展
C.城镇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形式 D.交通便利,经济活动频繁
成都平原有一种随田而居具有典型地域特色的聚落——“林盘”,林盘是几户人家的宅院被高大乔木和翠绿竹林所掩映,四周水渠环绕的田间“绿岛”。林盘与田野之间有树林和竹林阻隔视线,形成独立的空间,林盘之间相距不过数十至数百米。图9为成都平原林盘景观及结构模式图。据此完成24~25题。
图9
24.图中B区域最有可能为
A.院落 B.农田 C.林木 D.沟渠
25.左图中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为
A.油菜 B.水稻 C.玉米 D.小麦
图10为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变化图,据此完成26~27题。
图10
26.图中可以形成居住区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②⑤
27.在⑤处Ⅰ类型功能区付租能力有所提高的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处
A.商品丰富 B.居民购买力大 C.交通发达 D.环境优美
28.下列景观在浙江省更易见到的是
A B C D
邻避设施是指给社会带来整体性利益却给邻近居民带来不良影响的设施,具有明显或潜在的风险性,如垃圾处理设施、加油站等。表2为广州主城区邻避设施邻近小区统计,据此完成29~30题。
表2
价格区间(元/m2) 房价较低小区 (即“低收入小区”) 房价中等小区 (即“中等收入小区”) 房价较高小区 (即“中高收入小区”)
13 822 ~ 23 997 23 998 ~ 29 084 29 085 ~ 34 171 34 172 ~ 39 259 39 260 ~ 45 129 45 130 ~ 53 347 53 348 ~ 63 914 63 915 ~ 78 393 78 394 ~ 113 614
数量/个 46 53 60 29 17 9 2 1 0
百分比/% 21.20 24.42 27.65 13.36 7.84 4.15 0.92 0.46 0
29.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邻避设施分布数量与房价呈正相关
B.邻避设施主要分布在广州市中心核心区
C.中高收入小区邻避设施数量反映基础设施不足
D.低收入小区附近邻避设施规模一般较大
30.房价较高小区的邻避设施可能是
A.加油站 B.垃圾处理站 C.墓地 D.精神病院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19世纪以前,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线开辟和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殖民主义扩张引发大批移民陆续从欧洲大陆移向新大陆,数以千万计的欧洲人移居美洲和大洋洲。20世纪60年代,巴西将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高原的巴西利亚。图11为巴西区域图,图12为巴西地形图。
图11 图1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A所在地形区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推测巴西人口分布特点,并说明原因。(7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大理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的结合部位。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晴天多,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多大风。2023年春节假期,《去有风的地方》让这里的“喜洲古镇”成为了热门景点。该镇东邻洱海,西枕苍山,是重要的白族聚居区。白族传统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白族民居的典型户为三坊一照壁合院。民居每坊两层,一层为居住空间,二层为祭祀空间;外围一般为夯土厚墙,密实敦厚;朝向内院的墙体则为轻薄通透的木板壁。
图13
(1)根据自然灾害及农业生产需要,分析山间坝区“宅高田低”空间格局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白族民居特征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8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布吉河发源于深圳市布吉北部,上游有水径、塘径、大芬3条支流,在牛岭吓汇合成布吉河干流,上游位于龙岗区,下游位于罗湖区和福田区,在罗湖商业区汇入深圳河,流域面积60.75 km2,河流长度为50.78 km。图14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获取的三个年份的布吉河地表河道分布情况。
布吉河流域内,不同区域城市化进程存在差异,从而影响了布吉河的河流特征。如图15、图16所示。
图14
图15
图16
(1)布吉河地表河道信息获取使用的技术主要是_________。(2分)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根据图15,描述布吉河流域内城市化率的特征。(5分)
(3)根据图16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城市化发展对布吉河上游地区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