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易错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冲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三章人体的呼吸易错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6-20 17:5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体的呼吸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3?自贡)人在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  )
 
A.
下降,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B.
下降,胸廓的左右径缩小
 
C.
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
回升,胸廓的左右径缩小
 
2.(2013?淄博)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呼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时(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含量略增加 ④氧含量大增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3.(2013?湛江)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吸气胸廓容积缩小
B.
甲表示呼气,胸廓容积扩大
 
C.
乙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
D.
乙表示吸气,胸廓容积扩大
 
4.(2013?枣庄)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
肺的通气
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5.(2013?云南)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原因是痰中含有(  )
 
A.
病菌
B.
黏液
C.
灰尘
D.
溶菌酶
 
6.(2013?云南)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
 
A.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B.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C.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D.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7.(2013?烟台)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入后经呼吸道进入肺,甚至进入血液,引发疾病.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布PM2.5指数能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B.
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
咽喉炎、咳嗽、哮喘等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与PM2.5无关?
 
D.
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8.(2013?威海)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
鼻腔和肺
B.
呼吸道和肺
C.
气管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
 
9.(2013?威海)吸气时,人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
胸廓扩大
B.
肺容积缩小
C.
肋间肌收缩
D.
膈顶部下降
 
10.(2013?天门)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11.(2013?日照)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
外界的a进入红细胞穿过5层细胞膜
 
C.
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D.
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12.(2013?泉州)小郭吃饭时谈笑风生,突发剧烈咳嗽,饭粒自鼻腔抠出,是因为饭粒进入(  )
 
A.

B.

C.
气管
D.

 
13.(2013?衢州)2013年2月,全国多地、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
气管、肺泡、支气管
B.
气管、支气管、肺泡
 
C.
支气管、肺泡、气管
D.
肺泡、支气管、气管
 
14.(2013?宁夏)人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痰”形成于(  )
 
A.

B.
鼻腔
C.

D.
气管和支气管
 
15.(2013?宁夏)人在呼吸时,能感受到胸廓在不断地扩大和缩小.下面关于轮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吸气时,肺内气体增多,胸廓随之扩大
 
B.
由于吸气时,肺内气体减少,胸廓随之缩小
 
C.
胸廓扩大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吸入气体
 
D.
胸廓缩小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呼出气体
 
16.(2013?宁波)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
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
 
C.
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
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17.(2013?南通)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血液循环
B.
排出多余水分
C.
进行气体交换
D.
吸收营养物质
 
18.(2013?南通)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养料
D.
废物
 
19.(2013?内江)当肋间肌和隔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20.(2013?龙岩)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
肺位于腹腔
 
C.
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
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1.(2010?南平)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 _________ 组成的.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2.(2013?鄂尔多斯)如图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a是 _________ .
(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 _________ ,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 _________ 处被利用.
(3)完成A生理过程后,血液的变化是 _________ .
A.由含氧多的血变为含氧少的血 B.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C.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由含营养物质少的血变为含营养物质多的血
(4)小肠吸收的物质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整个过程中,a物质随血液经过心脏 _________ 次.
(5)f是 _________ (填结构名称).d与血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没有 _________ .
 
23.(2012?德宏州)如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叫 _________ 作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二氧化碳外还需要 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_________ .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_________ .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_________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 _________ 中.
(4)大量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因为绿色植物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大气中的 _________ 平衡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3?自贡)人在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  )
 
A.
下降,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B.
下降,胸廓的左右径缩小
 
C.
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
D.
回升,胸廓的左右径缩小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重点是呼吸运动中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解答:
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
呼气时: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都缩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缩小,肺也随着回缩,肺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的过成.因此人在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回升,胸廓的上下径缩小.呼气时,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选项D只是胸廓的左右径缩小,不全面.故只有选项C正确.
故选:C
点评: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2.(2013?淄博)人进行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和呼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时(  )
①温度升高 ②水分增加 ③氧含量略增加 ④氧含量大增 ⑤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⑤
D.
①②⑤
考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的成分变化,可以从呼吸道的作用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人体呼出的气体大部分是在肺内与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气体,经过了呼吸道的温暖、湿润,正常环境中,(在环境温度低于人体温度的情况下)呼出气要比吸入气的温度较高,水分增加.下表是测得的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成分表.
气体成分
吸入气体(%)
呼出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通过表格直接就看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呼出的气体中,水分的含量也增加,氧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氮气没有什么变化.水蒸气的含量增加说明人体也排出了少量水分.氮气无变化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不需要氮气.呼出气体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原因是气体在肺内发生了气体交换.肺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内.故正常环境中,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气体相比,其变化是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氧气含量减少、温度增高.
故选:D.
点评:
在分析气体变化的数据时,除了搞清楚气体一变化外,一定要弄明白气体的含量为什么发生了这样的变化.
 
3.(2013?湛江)如图表示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对该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吸气胸廓容积缩小
B.
甲表示呼气,胸廓容积扩大
 
C.
乙表示呼气,胸廓容积缩小
D.
乙表示吸气,胸廓容积扩大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在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以及肺内气压的变化的情况,必须明确各部分的结构.
解答:
解:图中,①玻璃管代表的是气管,②小气球代表的是肺,③橡皮膜代表的是膈肌.
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甲图中③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乙图中③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吸气和呼气时膈肌胸廓肺的状态.
 
4.(2013?枣庄)与吸入的气体相比,人呼出气体中氧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其根本原因是(  )
 
A.
肺的通气
B.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
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D.
组织细胞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
考点:
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此题考查了人体呼吸时气体成分的变化.解答此题要从人体呼吸最终目的去分析呼出气体和吸入气体成分的变化.
解答:
解:人体呼吸时,从外界吸入空气,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相比较,二氧化碳增多了,氧减少了.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入的氧要提供组织细胞进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有机物通过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此过程可以用表达式表示为: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这个过程是在细胞中的线粒体内完成的.所以这个过程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又经过一系列的途径被运输到肺,由人体呼出,导致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故选:D
点评:
做此题最容易马虎,把呼出气看成吸入气来进行分析.做题一定要仔细,切忌犯此类错误.
 
5.(2013?云南)随地吐痰容易传播疾病,原因是痰中含有(  )
 
A.
病菌
B.
黏液
C.
灰尘
D.
溶菌酶
考点: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痰的形成及特点,思考解答.
解答:
解: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
故选:A
点评:
关键点:痰里含有病毒和细菌,能够传播疾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6.(2013?云南)如图为模拟膈肌运动示意图,其演示的是(  )
 
A.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扩大
B.
吸气过程,此时膈肌收缩,胸廓缩小
 
C.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扩大
D.
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胸廓缩小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此题考查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
解答:
解: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外界大气压力大于肺内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呼气时:肋间外肌、膈肌舒张→肋骨下降,膈肌顶部回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借弹性回缩→导致肺内气压增大→肺内气体排出肺.因此,图中膈肌顶部回升,图表示呼气过程.
故选:D
点评:
吸气和呼气的实现,都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与外界存在气压差.
 
7.(2013?烟台)空气中PM2.5的含量是监测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入后经呼吸道进入肺,甚至进入血液,引发疾病.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布PM2.5指数能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
 
B.
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C.
咽喉炎、咳嗽、哮喘等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与PM2.5无关?
 
D.
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只需穿过一层细胞?
考点:
空气质量影响人体健康;肺的结构.
分析:
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是固体小颗粒,如地面粉尘、燃煤排放的粉尘、沙尘暴等.大雾天气可导致呼吸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能够对吸入气体进行温暖、湿润和清洁,但是这种清洁能力是有限的.
解答:
解:A、公布PM2.5指数能引导公众关注空气质量,引起人们的注意提及人们及时预防.
B、PM2.5指数越高说明空气污染越严重,质量越差.
C、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人体吸入后经呼吸道进入肺,引发咽喉炎、咳嗽、哮喘等疾病
D、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肺泡里的PM2.5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PM2.5由肺泡进入血液中的需要经过2层细胞.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PM2.5的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注意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吸入PM2.5对人体,尤其是老年人的健康危害很大.
 
8.(2013?威海)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是(  )
 
A.
鼻腔和肺
B.
呼吸道和肺
C.
气管和肺
D.
呼吸道和气管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分析: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很好.
 
9.(2013?威海)吸气时,人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
胸廓扩大
B.
肺容积缩小
C.
肋间肌收缩
D.
膈顶部下降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本题考查平静吸气时,胸廓容积的扩大和肺内气压的变化.可以从肋间外肌和膈肌的活动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扩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气压<外界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
故选B.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吸气时,胸廓容积的扩大和肺内气压的变化.
 
10.(2013?天门)如图是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构成
 
B.
Ⅰ和Ⅱ的进出,依赖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
 
C.
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都是通过扩散作用来完成
 
D.
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两层细胞膜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肺泡内的气体交的过程.结合肺泡和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以及图示进行解答.
解答:
解:A、肺泡壁以及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进行物质交换.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B、Ⅰ和Ⅱ的进出,表示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此项不符合题意.
C、气体分子A和B的进出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故该项不符合题意.
D、气体分子B进入血液最少需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至少穿过4层细胞膜,该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
结合血液循环的图解,理解整个血液循环的过程,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11.(2013?日照)如图是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
气体a、b分别代表氧气和二氧化碳
 
B.
外界的a进入红细胞穿过5层细胞膜
 
C.
①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呼吸运动
 
D.
②处进行气体交换的原理是扩散作用
考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此题通过模式图考查有关人体呼吸全过程的知识.首先要学会识图.图中给出的明显的信息就是外界气体氧气与体内二氧化碳的交换过程.
解答:
解:从模式图中可以看出图示表示的是肺泡与血液和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的过程.
A、由图示可以判断过程中的箭头可以看出,肺泡内的气体a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气体b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说明是在肺泡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此项说法正确.
B、肺泡里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要通过两层细胞: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经过四层细胞膜;氧气进入血液后,再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又经过了一层细胞膜;因此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一共经过了五层细胞膜.此项说法正确.
C、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与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它们都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此项说法错误.
D、②组织里的气体b进入血液,说明是在组织内发生气体交换的过程,原理是扩散作用,此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明确呼吸的全过程,正确识图,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2.(2013?泉州)小郭吃饭时谈笑风生,突发剧烈咳嗽,饭粒自鼻腔抠出,是因为饭粒进入(  )
 
A.

B.

C.
气管
D.

考点: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道的组成,首先明确的是呼吸道有哪些器官组成.
解答:
解: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人的咽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小郭吃饭时谈笑风生,突发剧烈咳嗽,饭粒自鼻腔抠出,是因为饭粒进入气管.
故选:C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会厌软骨的位置和作用.
 
13.(2013?衢州)2013年2月,全国多地、多日出现雾霾天气,致使空气中PM2.5严重超标.部分PM2.5颗粒能通过呼吸道和肺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PM2.5颗粒经过鼻、咽、喉以后,进入血液之前,经过的结构依次是(  )
 
A.
气管、肺泡、支气管
B.
气管、支气管、肺泡
 
C.
支气管、肺泡、气管
D.
肺泡、支气管、气管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分析:
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解答: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因此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因此PM2.5颗粒经过的结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故选:B
点评:
此题考查了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肺.识记时注意图文结合,效果很好,明确气体进出呼吸道的顺序.
 
14.(2013?宁夏)人通过咳嗽将“痰”排出体外.“痰”形成于(  )
 
A.

B.
鼻腔
C.

D.
气管和支气管
考点:
呼吸道的组成和功能.
分析:
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解答:
解:呼吸的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还能对进入肺的气体做一定的处理,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能黏附灰尘细菌真菌等异物,黏液中还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故选D.
点评:
.痰里含有病毒和细菌,能够传播疾病,所以不要随地吐痰.
 
15.(2013?宁夏)人在呼吸时,能感受到胸廓在不断地扩大和缩小.下面关于轮廓变化与呼吸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吸气时,肺内气体增多,胸廓随之扩大
 
B.
由于吸气时,肺内气体减少,胸廓随之缩小
 
C.
胸廓扩大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吸入气体
 
D.
胸廓缩小时,肺容积随之扩大,人体呼出气体
考点:
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
分析:
根据膈肌的收缩和舒张与呼吸运动的关系,膈肌舒张,隔顶上升,肺内气体排出,是呼气过程;膈肌收缩,隔顶下降,外界气体进入肺内,是吸气过程.
解答:
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收缩和舒张的结果,具体过程如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肺随之扩大,造成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完成吸气运动;呼气: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呼气运动.因此选项C的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吸气和呼气的实现,都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与外界存在气压差.明确吸气时,膈肌的活动情况是:膈肌收缩,隔顶下降,这样造成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气体被吸入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2013?宁波)下列有关人体新陈代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细胞的呼吸作用是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的根本原因
 
B.
蛋白质在不同消化酶的作用下都能分解成氨基酸
 
C.
肾小囊内原尿中的尿素浓度大大高于血浆
 
D.
胃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考点:
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分解能量的释放;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关于人体新陈代谢的知识,涉及同化作用、异化作用、尿的形成和排出、人体废物的排出等内容,分析解答.
解答:
解:A、呼吸作用在细胞的线粒体内进行,消耗了氧,产生了二氧化碳,使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符合题意;
B、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多肽,在肠液、胰液作用下分解成氨基酸.不符合题意;
C、尿素、尿酸和无机盐为小分子物质,被肾小球完全滤过回原尿,所以在血浆和原尿中浓度相等;到达肾小管时,由于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溶质不变溶剂变小,所以尿素、尿酸和无机盐的浓度变大了.不符合题意;
D、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结合题意,灵活答题.
 
17.(2013?南通)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  )
 
A.
促进血液循环
B.
排出多余水分
C.
进行气体交换
D.
吸收营养物质
考点:
肺的结构.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据此解答.
解答:
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故选:C
点评:
关键点: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
 
18.(2013?南通) 如图为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如果Ⅰ代表肺泡间的毛细血管,Ⅲ代表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则该物质最可能是(  )
 
A.
氧气
B.
二氧化碳
C.
养料
D.
废物
考点: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本题考查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解答:
解: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肺泡中的氧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通过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多,二氧化碳逐渐减少;当血液流经全身的毛细血管的时,由于组织细胞中氧的浓度比血液中氧浓度低.血红蛋白与氧迅速分离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氧含量减少.综上所述B、C、D选项错误,只有A选项正确.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19.(2013?内江)当肋间肌和隔肌收缩时,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胸腔容积缩小 ②胸腔容积扩大 ③肺收缩④肺扩张 ⑤肺内气压低于大气压 ⑥肺内气压高于大气压.
 
A.
②④⑤
B.
①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③⑥
考点:
呼气和吸气.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呼吸运动的过程,重点是呼吸运动中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的情况.
解答:
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气时相反.因此深深地吸气,会感觉到肋骨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故只有②④⑤正确.
故选:A.
点评: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
 
20.(2013?龙岩)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以下关于肺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肺有两个,左右各一
B.
肺位于腹腔
 
C.
肺是完成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
D.
肺泡壁由单层细胞构成
考点:
肺的结构.
分析:
在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形成的树枝状分支的末端,形成了许多肺泡.肺泡外面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解答:
解:肺在胸腔里,左右各一个,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些结构特点都是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肺泡壁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没有软骨支撑.
故选B
点评:
该题考查了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是一道基础性题.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1.(2010?南平)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 肺 组成的.
考点:
呼吸系统的组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思考解答
解答:
解: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如图所示:
可见,组成呼吸系统的器官有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其中,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称为呼吸道,有清洁、湿润、温暖吸入的空气的作用,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故答案为:肺
点评:
解答此题可结合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的模式图来分析,一目了然.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2.(2013?鄂尔多斯)如图是与人体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等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蛋白质消化的终产物a是 氨基酸 .
(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 氧气 ,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 线粒体 处被利用.
(3)完成A生理过程后,血液的变化是 C .
A.由含氧多的血变为含氧少的血 B.由鲜红色变为暗红色
C.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D.由含营养物质少的血变为含营养物质多的血
(4)小肠吸收的物质a进入血液,运至下肢组织细胞被利用,整个过程中,a物质随血液经过心脏 两 次.
(5)f是 肾小管 (填结构名称).d与血液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没有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
分析:
此题考查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呼吸作用.从图可以看出a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的过程;b是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c是肺内的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里的气体交换都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胃液、肠液和胰液中都含有蛋白酶;
解答:
解:(1)蛋白质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然后再在胰液和肠液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
(2)图中b代表的气体是氧气,此气体将在组织细胞的线粒体处被利用进行呼吸作用.
(3)A是发生在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氧气浓度高于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肺泡,因此肺泡里的氧气向血液里扩散,血液里的二氧化碳向肺泡扩散,这样,经过过程A之后,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
(4)小肠吸收来的a被运至下肢骨骼肌利用要经过两次体循环和一次肺循环,具体路线是:吸收的营养物质由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下肢骨骼肌毛细血管网→组织细胞,由循环路线可知,血液两次经过心脏.
(5)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在形成原尿时,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大分子的蛋白质、血细胞没有被滤过,其他小分子物质过滤到肾小囊腔里形成原尿.原尿在经过肾小管时,经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d是原尿与正常人的血液相比较,原尿中没有的成分是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故答案为:(1)氨基酸
(2)氧气、线粒体
(3)C
(4)两
(5)肾小管、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点评:
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应该讲消化和吸收、呼吸、循环、排泄等部分的知识弄清晰.
 
23.(2012?德宏州)如图表示发生在植物体内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B表示的生理过程叫 蒸腾 作用.
(2)光合作用的原料除二氧化碳外还需要 水 ,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有机物 .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 光 .
(3)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 呼吸 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 线粒体 中.
(4)大量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是因为绿色植物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维持大气中的 二氧化碳和氧气 平衡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考点:
光合作用的概念;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分析:
此识图填空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以及细胞的分裂和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有一定的难度要仔细作答.图中A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表示呼吸,B表示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蒸发出去的蒸腾作用,C表示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的光合作用.
解答:
解:(1)植物体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蒸腾作用是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散发到体外的过程,因而A表示呼吸,B表示蒸腾作用,C表示光合作用.
(2)光合作用指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的过程,所以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能量来源是光.
(3)呼吸作用是指生物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利用.因此植物生长、细胞分裂等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过程A呼吸作用所释放的能量,这一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
(4)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超过了自身对氧的需要),维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故答案为:(1)蒸腾 (2)水;有机物;光 (3)呼吸;线粒体 (4)二氧化碳和氧气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细胞的结构和各部分功能以及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