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冲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易错题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冲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易错题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6-20 17:5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3 桐城市)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的最明显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减少 B. 尿素增加
  C. 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 D. 尿素减少
 
2.(2012 天门)在人体的肾脏结构中,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 均为小动脉 B. 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 均为小静脉 D. 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3.(2012 邵阳)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水 D. 血小板
 
4.(2012 上饶)某健康人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浓度为0.03克/100毫升,而尿液中的尿素浓度为1.80克/100毫升,对尿素浓度的这种变化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膀胱
 
5.(2012 泉州)如图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原尿中葡萄糖等有用成分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2012 青岛)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不变
  B. 氧、尿素、尿酸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
  C.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D.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减少
 
7.(2012 常德)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较,不含下列哪种物质?(  )
  A. 水 B. 无机盐 C. 尿素 D. 葡萄糖
 
8.(2011 泰安)在肾脏的结构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  )
  A. 肾小体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小球
 
9.(2011 宁夏)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食物残渣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B.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C. 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D. 汗液由皮肤经汗腺排出体外
 
10.(2011 南京)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肝脏
 
11.(2011 内江)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养料含量不变
  B. 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
  C. 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
  D.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养料含量不变
 
12.(2011 牡丹江)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应该含有下列哪种物质(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无机盐 D. 大分子蛋白质
 
13.(2011 梅州)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14.(2011 淮安)在人体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尿道 B. 膀胱 C. 输尿管 D. 肾脏
 
15.(2011 淮安)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 小肠 B. 肾脏 C. 大肠 D. 输尿管
 
16.(2011 福州)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尿液只有原尿的百分之一左右,这种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
  A. 肾小管 B. 肾小囊 C. 肾小球 D. 输尿管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7.(2012 咸宁)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 .
( 2)当你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与睡觉时比,呼吸频率 _________ .(填增大或减少)
( 3)C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_________ .
( 4)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_________ .
( 5)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 _________ .(填图中数字序号).
 
18.(2012 上饶)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只有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 _________ 消化并被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细胞.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 _________ ,在此处扩散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细胞.
(3)在细胞内的 _________ 中,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各种产物并释放能量.
(4)人体废物中的尿素经过 _________ 运输进入肾脏,通过 _________ 的过滤作用,最终以 _________ 的形式排出体外.
 
19.(2012 日照)如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其中①~⑤表示体内的生理过程,a~d表示某种或某类物质.下表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主要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过程①表示 _________ ,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_________ .
(2)过程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 _________ ,外界气体c进入肺时,膈肌处于 _________ 状态.
(3)物质a运输到组织细胞后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_________ 完成的.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A]和[B]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用图中[ _________ ] _________ 表示,在[B]和[C]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用图中[ _________ ] _________  表示.
(5)某人体检时发现d的成分中含有红细胞,即表现为尿血现象,如果肾有疾病,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_________ .
 
20.(2012 泉州)下面左边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右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中填写序号,“___”内填写文字.)
物质 样品A(g/L) 样品B(g/L)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左边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 _________ (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右图中的[ _________ ]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右图中[ _________ ]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_________ ,大部分的 _________ 和部分无机物.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_________ ;若 _________ 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_________ .
 
21.(2012 荆门)如图是淀粉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a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参与代谢,以及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_________ .
(2)物质b表示进入肺泡的气体,物质c表示从肺泡排出的气体.下列有关对这两种气体主要性质的描述中,最确切的是 _________ .
A.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B.b中氧气含量最高,c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b表示吸入肺泡中的空气,c表示经肺泡呼出的气体
D.b中气体不含二氧化碳,c中气体不含氧气
(3)物质a主要是在组织细胞内的 _________ 被利用的.
(4)物质d、e、f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_________ .
 
22.(2012 滨州)人体不断地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如图是与之相关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通过[ _________ ] _________ 系统来完成的.
(2)食物中的蛋白质最先在消化系统的 _________ 内被初步消化,最终分解成 _________ 才能被人体吸收.
(3)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由肺部血管汇集成[ _________ ] _________ 流回心脏;再由[ _________ ] _________ 泵入[5]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
(4)组织细胞代谢产物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结构[ _________ ] _________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产生原尿,再经肾小管的 _________ 作用浓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3.(2013 潍坊)请根据所学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为白细胞具有 _________  _________ 作用;若给患者肌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_________ .
(2)义务献血时,用止血带结扎上臂后,使前臂血管隆起的结构是 _________ ;为病人输血使应以输 _________ 为原则.
(3)正常人的心脏心房之间、心室之间是互不相通的,爬行类的心脏则是 _________ .
(4)如果用a、b、c来表示肺内、胸廓内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则膈肌收缩时,三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_________ .
(5)正常人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_________ .请在图中画出人在进食后,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24.(2012 漳州)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B、C代表相关的系统,①、②代表不同的气体.请分析后回答:
(1)A是呼吸系统,其中的肺泡壁只由 _________ 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① _________ 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 _________ 中被利用.
(2)B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_________ .
(3)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 _________ 作用和肾小管的 _________ 作用形成尿液.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13 桐城市)血液流经肾脏后,所含成分的最明显变化是(  )
  A. 二氧化碳减少、尿素减少 B. 尿素增加
  C. 葡萄糖减少、尿素减少 D. 尿素减少
考点: 尿液的形成;血液循环的途径.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的变化.可以从尿的形成过程方面来切入.
解答: 解: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不重吸收尿素,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由输尿管随排出.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尿的形成过程.
 
2.(2012 天门)在人体的肾脏结构中,出入肾小球的血管(  )
  A. 均为小动脉 B. 入球为小动脉,出球为小静脉
  C. 均为小静脉 D. 入球为小静脉,出球为小动脉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考查肾脏的结构,出入肾小球的血管类型,为学生易错的知识点.
解答: 解;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形成尿液的基本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及肾球囊组成.肾小体的核心是一个由毛细血管网组成的肾小球,肾小球对血浆起滤过作用.肾小球外有称为肾小囊的包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入球小动脉进入肾小体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球(即肾小球),然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口径较粗,出球小动脉口径较细,使肾小球的毛细血管血压高于其他器官的毛细血管血压,因此,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都是小动脉.故选A
点评: 本题易错选B答案,原因是不理解肾小球的形成.需要注意的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动的均为动脉血,而不是静脉血,以为肾小球的滤过不需耗氧,而肾小管的选择性重吸收是消耗氧的.
 
3.(2012 邵阳)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血液中主要丢失的成分是(  )
  A. 红细胞 B. 白细胞 C. 水 D. 血小板
考点: 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 本题是考查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的综合题.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解答: 解: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是血液的重要组成分,呈淡黄色液体(因含有胆红素).血浆的化学成分中,水分占90~92%,人在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的情况下,主要散失的是水分.故选:C.
点评: 结合着血浆的主要成分和出汗或腹泻的原因进行解答.
 
4.(2012 上饶)某健康人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浓度为0.03克/100毫升,而尿液中的尿素浓度为1.80克/100毫升,对尿素浓度的这种变化起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A. 肾小球 B. 肾小管 C. 肾小囊 D. 膀胱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解答此题需分析好两个知识点:一、尿液中尿素浓度为何会增加.二、尿素浓度是在什么结构中增加的.这两个知识点都与尿液的形成有关.
解答: 解: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而非肾小球、肾小囊和膀胱.故选:B
点评: 此题目主考查学生对尿液形成过程的一个深度的理解,如果同学们不求甚解,会误认为经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尿素的浓度会增加.这也是部分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5.(2012 泉州)如图为尿液形成示意图,原尿中葡萄糖等有用成分被重吸收的部位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分析: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肾小管的重吸收.解答时可以从肾小管对原尿成分的重吸收作用方面分析解答.
解答: 解:图中①是肾小囊,②是入球小动脉,③是出球小动脉,④肾小管.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故选:D.
点评: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6.(2012 青岛)血液从心脏出发,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不变
  B. 氧、尿素、尿酸含量增加,二氧化碳量减少
  C.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增加
  D. 氧、尿素、尿酸含量减少,二氧化碳量减少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本题考查血液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解答: 解: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血液在流经肾脏时,经过过滤和重吸收作用,其中的水、尿素(尿酸)和无机盐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血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废物含量减少;肾脏的组织细胞完成呼吸作用需要从血液中获取氧气,同时会将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到血液中,所以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增加,而氧气含量会减少.故选:C
点评: 要注意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不变.
 
7.(2012 常德)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与原尿相比较,不含下列哪种物质?(  )
  A. 水 B. 无机盐 C. 尿素 D. 葡萄糖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肾小囊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据此答题.
解答: 解: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所以,血浆、原尿和尿液的区别为:血浆和原尿的区别在于原尿没有大分子的蛋白质;而原尿和尿液的区别在于尿液没有葡萄糖.因此健康人排出的尿液中一般不会有葡萄糖.故选:D
点评: 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注意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
 
8.(2011 泰安)在肾脏的结构中,具有重吸收作用的是(  )
  A. 肾小体 B. 肾小囊 C. 肾小管 D. 肾小球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回答此题要明确肾单位的组成和尿的形成过程.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解答: 解: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管和肾小体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在尿的形成过程中,血液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的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剩下的形成尿液.故选:C
点评: 记住尿的形成有两个过程.
 
9.(2011 宁夏)下列不属于排泄的是(  )
  A. 食物残渣由消化系统排出体外 B. 尿液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体外
  C. 二氧化碳由呼吸系统排出体外 D. 汗液由皮肤经汗腺排出体外
考点: 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排泄的概念及途径,据此解答.
解答: 解:排泄是细胞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如水、无机盐和尿素,排泄的途径有三条:一、二氧化碳和水以气体的形式由呼吸系统排出;二、水分、无机盐和尿素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三、多余的水、无机盐和尿素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食物残渣、体内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可见A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 熟练掌握排泄的途径,明确排遗和排泄的区别,即可解答.
 
10.(2011 南京)人体内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肝脏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分析: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脏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A、肾脏的主要功能是形成尿液,是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B、输尿管将肾脏形成的尿液输送到膀胱;C、膀胱是暂时储存尿液的器官;D、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形成胆汁并能解毒.故选:A
点评: 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与形成尿液有关.
 
11.(2011 内江)血液在人体中主要起运输作用,当血液流经某器官时血液的成分往往要发生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养料含量不变
  B. 血液流经小肠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
  C. 血液流经肾脏后,由含养料多的动脉血变为含养料少的静脉血
  D. 血液流经肾小球后,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养料含量不变
考点: 尿液的形成;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 人体中的营养物质运输和废物的排出,都与血液循环有关,人体的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气和原料,据此答题.
解答: 解:A、肺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肺后,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多,二氧化碳减少,同时肺进行生理活动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为错误项.B、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小肠后,血液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增多,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为错误项.C、肾脏是形成尿液的主要器官,当血液流经肾脏后,肾脏进行生理活动如重吸收作用消耗营养物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血液中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增多,血液中的养料要减少,为正确项.D、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营养物质,所以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养料减少,为错误项.故选:C
点评: 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以及人体的各个器官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氧气和养料,产生废物等.
 
12.(2011 牡丹江)健康人的原尿中不应该含有下列哪种物质(  )
  A. 葡萄糖 B. 尿素 C. 无机盐 D. 大分子蛋白质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组成;尿的形成过程包括滤过、重吸收两个过程.
解答: 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可见原尿和血浆相比,不含有大分子的蛋白质.A、原尿中含有葡萄糖,A错误;B、原尿中含有尿素,B错误;C、原尿中含有无机盐,C错误;D、原尿中不含有大分子蛋白质,D正确.故选:D.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原尿的成分是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
 
13.(2011 梅州)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肾脏 B. 输尿管 C. 膀胱 D. 尿道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分析: 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 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A
点评: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14.(2011 淮安)在人体泌尿系统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A. 尿道 B. 膀胱 C. 输尿管 D. 肾脏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泌尿系统的组成.
分析: 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及尿液的形成: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解答: 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故选:D.
点评: 泌尿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肾脏,构成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15.(2011 淮安)下列人体器官中,能形成尿液的是(  )
  A. 小肠 B. 肾脏 C. 大肠 D. 输尿管
考点: 肾脏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 此题考查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
解答: 解: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①肾脏﹣形成尿液;②输尿管﹣输送尿液;③膀胱﹣暂时贮存尿液;④尿道﹣排出尿液;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组成.尿液的形成主要经过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连续过程.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肾小囊中的液体称为原尿.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150升.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送回到血液里,而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等就形成了尿液.人体每天排出的尿液约为1.5升.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大肠﹣通过蠕动,把食物残渣推向肛门,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一部分维生素.综上所述,能形成尿液的器官是肾脏.故选:B
点评: 如果尿液中有蛋白质、血细胞,是肾小球出现问题,尿液中有葡萄糖则可能是肾小管出现病变.
 
16.(2011 福州)成年人每天形成的尿液只有原尿的百分之一左右,这种重吸收作用发生在(  )
  A. 肾小管 B. 肾小囊 C. 肾小球 D. 输尿管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尿的形成过程有关知识点.人体一天能形成原尿约150升左右,但形成的尿液却只有1.5升左右,这主要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解答: 解: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会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其他物质如水、无机盐和尿素经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选:A
点评: 尿的形成过程是考查的重点,复习时应注意.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7.(2012 咸宁)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⑥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 1)A系统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 2)当你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与睡觉时比,呼吸频率 增大 .(填增大或减少)
( 3)C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它的作用是 防止血液倒流 .
( 4)某人患阑尾炎时,在其血常规化验单中,数目明显增多的项目是 白细胞 .
( 5)图示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是哪几条? ②⑤⑥ .(填图中数字序号).
考点: 胃和肠的结构特点;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心脏的结构;呼吸运动;排泄的概念、途径和意义.
分析: 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分别表示吸收、肺的通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解答: 解:(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小肠的结构与吸收营养的功能相适应:小肠约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小肠内壁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中.(2)人在剧烈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和氧气增加,因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一种儿茶酚胺激素.能让人呼吸加快(提供大量氧气),心跳与血液流动加速,瞳孔放大,促进糖原分解并升高血糖,促进脂肪分解,为身体活动提供更多能量.(3)循环系统的心房与心室间,心室与动脉间有瓣膜,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所以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②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故答案为:(1)小肠 (2)增大(3)防止血液倒流 (4)白细胞(5)②⑤⑥
点评: 此题通过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及排泄等生理活动的示意图,考查了营养物质的吸收、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尿的形成以及排泄的途径等知识.
 
18.(2012 上饶)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只有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物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消化系统中的 小肠 消化并被吸收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细胞.
(2)空气中的氧气通过呼吸道进入 肺 ,在此处扩散进入血液,最终进入细胞.
(3)在细胞内的 线粒体 中,氧气分解有机物生成各种产物并释放能量.
(4)人体废物中的尿素经过 血浆 运输进入肾脏,通过 肾小球 的过滤作用,最终以 尿液 的形式排出体外.
考点: 尿液的形成;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中两种能量转换器;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分析: 掌握人体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以及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器官系统只有协调配合,人体才能正常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据此答题.
解答: 解:(1)小肠是人体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食物中物质经消化吸收后,进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被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当血液流经肺时,由于外界空气中的氧气经呼吸道进入,氧气的浓度较高,气体扩散到血液中,经血液循环,最终进入组织细胞,参与呼吸作用.(3)人体进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有机物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的组织细胞,进行生理活动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释放出能量,这一过程是在线粒体处完成的.(4)尿的形成主要有两个过程,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发生了过滤作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水、无机盐、尿素、尿酸等(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都能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而剩余的水、无机盐、和没有被重吸收的尿素、尿酸等一起形成尿液.故答案为:(1)小肠(2)肺(3)线粒体 (4)血浆;肾小球;尿液
点评: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综合了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要认真分析.
 
19.(2012 日照)如图表示人体某些生理活动,其中①~⑤表示体内的生理过程,a~d表示某种或某类物质.下表为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浆、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及相对含量,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主要成分 A B C
水 90 98 96
蛋白质 8.00 0.03 0.00
葡萄糖 0.10 0.10 0.00
无机盐 0.72 0.72 1.10
尿素 0.03 0.03 1.80
(1)图中过程①表示 吸收 ,该过程的主要场所是 小肠 .
(2)过程②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 气体交换 ,外界气体c进入肺时,膈肌处于 收缩 状态.
(3)物质a运输到组织细胞后被彻底氧化分解的过程主要是在细胞中的 线粒体 完成的.
(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在[A]和[B]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用图中[ ④ ]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表示,在[B]和[C]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用图中[ ⑤ ]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表示.
(5)某人体检时发现d的成分中含有红细胞,即表现为尿血现象,如果肾有疾病,病变的部位可能是肾单位中的 肾小球 .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胃和肠的结构特点;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液的形成.
分析: 图示表示的是人体新陈代谢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包括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和排出等生理过程,其中的a、b、c、d代表的物质分别是葡萄糖、二氧化碳、氧气、尿液.
解答: 解:(1)观察图示可知,消化道内的淀粉被分解成物质a,过程①是物质a从消化道进入血液,就是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此过程叫做吸收.人体的吸收过程主要在小肠内进行,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和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的.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皱襞,皱襞表面有许多小肠绒毛,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了.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成分.(2)观察图示可知,过程②是血液和肺泡直接的物质交换,所以是气体交换;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腔体积增大,肺随着扩张,这时肺内气压就低于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物质a葡萄糖随血液循环到达组织细胞后,在细胞的线粒体内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给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4)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所以在[A]和[B]间发生的生理过程可用图中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表示.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图中过程⑤就是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被重新吸收的过程.(5)肾小球的结构类似滤过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分子较大的蛋白质以外,其余一切水溶性物质都可以通过滤过屏障进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肾小球发生病变时,肾小球的通透性会增加,原来不能滤过的蛋白质和血细胞被滤过掉;而肾小管对这些物质没有重吸收能力,因而在尿液中出现蛋白质和血细胞.故答案为:(1)吸收;小肠.(2)气体交换;收缩.(3)线粒体.(4)④;肾小球的滤过作用;⑤肾小管的重吸收.(5)肾小球.
点评: 此题以血液循环为主线,考查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呼吸、尿的形成的等生理过程.
 
20.(2012 泉州)下面左边数据是取自某正常人原尿和尿液的样品,右图是肾单位结构模式图.请根据表格和示意图回答问题.(“[]”中填写序号,“___”内填写文字.)
物质 样品A(g/L) 样品B(g/L)
葡萄糖 0 1.0
无机盐 16.0 7.5
蛋白质 0 0
尿素 2.0 0.3
血细胞 无 无
(1)根据左边表内数据分析,原尿是 样品B (填“样品A”或“样品B”),存在于右图中的[ 4 ]肾小囊腔中.
(2)尿液是原尿经右图中[ 6 ]肾小管的重吸收后形成的,重吸收的物质包括全部的 葡萄糖 ,大部分的 水 和部分无机物.
(3)若[5]肾小球有炎症,尿液中会出现血细胞和大分子 蛋白质 ;若 胰岛 分泌的胰岛素不足,尿液中会出现 葡萄糖(“糖尿”也给分) .
考点: 尿液的形成.
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尿液的图形、图表题,要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尿的形成的结构生理知识,同时还要明确血浆、原尿、尿液三者的成分区别.
解答: 解:(1)从表格中分析,样品A没有葡萄糖而样品B有葡萄糖,可以判断出样品A是尿液,而样品B又无大分子的血细胞与蛋白质,所以样品B是原尿.原尿是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物质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外,过滤到肾小囊腔中液体.在右图中1是入球小动脉,2是出球小动脉,3是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4是肾小囊腔,5是肾小球,6是肾小管.(2)在右图的模式图中,6是肾小管,其作用是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物重新吸收回血液.(3)如果肾小球有炎症,会导致其通透性加大,原先不过滤过的血细胞与大分子蛋白质就有可以被过滤到肾小囊腔中,然后随尿液排出体外,导致尿液中出现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其作用是降低血糖的浓度,使血液中血糖的浓度维持在0.1%,如果胰岛素分泌不足的话,血糖的浓度超过0.16%,肾小管就不能把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重新吸收回血液,因此导致尿中出现葡萄糖,俗称“糖尿”.故答案为:(1)样品B;4(2)6;葡萄糖;水(3)蛋白质;胰岛;葡萄糖(“糖尿:也给分)
点评: 正确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出主要不同点,理解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各部分所代表的结构及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1.(2012 荆门)如图是淀粉经消化后的最终产物a进入血液,再进入组织细胞参与代谢,以及其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示意图.图中a~f分别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葡萄糖 .
(2)物质b表示进入肺泡的气体,物质c表示从肺泡排出的气体.下列有关对这两种气体主要性质的描述中,最确切的是 C .
A.b为氧气,c为二氧化碳
B.b中氧气含量最高,c中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C.b表示吸入肺泡中的空气,c表示经肺泡呼出的气体
D.b中气体不含二氧化碳,c中气体不含氧气
(3)物质a主要是在组织细胞内的 线粒体 被利用的.
(4)物质d、e、f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表示为 d=e+f .
考点: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肺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尿液的形成.
分析: 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葡萄糖,b是吸入肺泡中的空气,c是经肺泡呼出的气体,d是原尿,e是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的物质,f是尿液.
解答: 解:(1)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a葡萄糖.(2)人体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比较,如下表:气体成分%氮气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其它吸入气体%78210.030.010.96呼出气体%7816.44.630.030.94可见:选项C.b表示吸入肺泡中的空气,c表示经肺泡呼出的气体,最准确.(3)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这一生理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4)当血液通过入球小动脉到达肾小球的毛细血管网时,由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d是原尿,e是被肾小管重吸收回血液的物质,f是尿液.所以d=e+f.故答案为:(1)葡萄糖 (2)C (3)线粒体 (4)d=e+f
点评: 此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解答时宜结合图示逐题分析作答.
 
22.(2012 滨州)人体不断地将从外界获取的营养物质和氧气运输到组织细胞,将代谢产生的废物排出体外,如图是与之相关的部分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人体内物质运输主要是通过[ 乙 ] 血液循环 系统来完成的.
(2)食物中的蛋白质最先在消化系统的 胃 内被初步消化,最终分解成 氨基酸 才能被人体吸收.
(3)富含氧气的动脉血,由肺部血管汇集成[ 2 ] 肺静脉 流回心脏;再由[ 7 ] 左心室 泵入[5]主动脉运输到各组织器官.
(4)组织细胞代谢产物的含氮废物主要经过结构[ 8 ] 肾小球 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产生原尿,再经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浓缩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考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尿液的形成.
分析: 此题是一道综合测试题,主要考查了血液循环、尿的形成过程、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等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1)图中的甲表示的是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乙表示的是血液循化示意图.人体内的物质是通过血液运输的.(2)蛋白质开始消化的部位是胃,在胃中蛋白酶的作用下被初步消化成多肽,然后再在小肠中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3)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5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2肺静脉→6左心房.体循环是从左心室开始的,左心室收缩,射血入主动脉,经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结束体循环.(4)尿的形成过程是:尿的形成要经过8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故答案为:(1)乙;血液循环(循环);(2)胃;氨基酸;(3)[2]肺静脉;[7]左心室;(4)[8]肾小球;重吸收
点评: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尿的形成过程以及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路程.
 
三.解答题(共2小题)
23.(2013 潍坊)请根据所学的人体生理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出现炎症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会明显增多,因为白细胞具有 防御  保护 作用;若给患者肌肉注射消炎药,则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的 右心房 .
(2)义务献血时,用止血带结扎上臂后,使前臂血管隆起的结构是 静脉瓣 ;为病人输血使应以输 同型血 为原则.
(3)正常人的心脏心房之间、心室之间是互不相通的,爬行类的心脏则是 左右心室相通 .
(4)如果用a、b、c来表示肺内、胸廓内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则膈肌收缩时,三处气压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a、b、c .
(5)正常人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的原因是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请在图中画出人在进食后,血液流经小肠时葡萄糖含量的变化曲线.
考点: 心脏的结构;血液的成分和主要功能;血管的结构、功能和保健;输血的原则;呼气和吸气;尿液的形成.
分析: 本题是一道综合题,必须对白细胞的功能、输血原则、爬行动物的心脏结构、肺内、胸廓内和外界空气的气压关系、尿液的形成过程等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解答: 解:(1)在人体的血细胞中,白细胞具有防御疾病的作用,当人体出现炎症的时候,白细胞的数目就会急剧增多,来吞噬病菌.若给患者肌肉注射消炎药,药物经过的路线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所以首先到达的是心脏的右心房.(2)在静脉血管内有静脉瓣,其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身体各部流回心脏.当用止血带结扎上臂后,血液无法从身体各部流回心脏,所以止血带的下方的血管会隆起.在输血时,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3)正常人的心脏心房之间、心室之间是互不相通的,爬行类的心脏里有不完全的隔膜.(4)当膈肌收缩时,是吸气,气体进入肺.所以外界空气的气压大于肺内的气压,人体的呼吸方式叫做 被动呼吸.也就是说,我们并非主动把气体吸进去,而是让大气压把空气送进去.当人吸气时,胸膈肌下降,胸廓容积增大,肺叶内气压下降,小于大气压,空气就被压进了我们的肺叶了.应该是胸廓的气压大于肺叶内气. (5)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会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包括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这些物质进入肾小管外部的毛细血管,被送回血液;剩下的其他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所以,正常人尿液与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人在刚刚进食后,淀粉消化后的最终产物葡萄糖进入血液循环,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而后随着时间的延长,由于胰岛素的作用,分解了血液中的葡萄糖,从而使得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下降.故答案为:(1)防御疾病;右心房;(2)静脉瓣;同型血;(3)左右心室相通;(4)a、b、c;(5)
点评: 综合题是考查的重点,多以识图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大.
 
24.(2012 漳州)如图为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的示意图,A、B、C代表相关的系统,①、②代表不同的气体.请分析后回答:
(1)A是呼吸系统,其中的肺泡壁只由 一 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气体交换.① 氧气 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组织细胞,最后在细胞的 线粒体 中被利用.
(2)B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 小肠 .
(3)血液流经肾脏时,经过肾小球的 滤过 作用和肾小管的 重吸收 作用形成尿液.
考点: 肺的结构;胃和肠的结构特点;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尿液的形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肺的结构与功能、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尿的形成有关知识点.
解答: 解:(1)肺泡适于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的特点: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因此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当①氧气进入血液后,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输到组织细胞,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有机物,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消化的食物和吸收的营养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因为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利于消化食物.(3)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可见尿的形成经过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过程.故答案为:(1)一 氧气 线粒体 (2)小肠 (3)过滤 重吸收
点评: 回答此题时要把握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