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19:33:11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022-2023学年山东省枣庄市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 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等地。材料反映的早期文明分布的多元特征是(  )
A. 受森严的等级制度影响 B. 受生产技术水平影响
C. 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 D. 受神话和文学影响
2. 从公元前2000年始,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与此同时,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这一历史进程
A. 促进了人类开始向文明时代迈进 B. 造就了古代文明的多元格局
C. 加速了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 D. 推动了班图人的大规模迁徙
3. 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的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这些措施(  )
A.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 打破东西方交流的隔阂
C. 带来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D. 旨在推行文化包容政策
4. 有学者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且是不可倒退的。该学者意在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  )
A. 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B. 激发了各国的民族意识
C. 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 D. 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
5. “庄园的规模大小不等,有的庄园就是一个自然村落,有的包括好几个村落,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这段文字反映西欧封建庄园的特点是()
A. 自给自足 B. 商品经济 C. 封君封臣 D. 市民自治
6. 1898年,光绪帝下诏“兼采中西各法”振兴农学。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这表明当时(  )
A. 清政府固守传统的经济政策 B. 生存危机倒逼政府调整经济模式
C. 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 D. 西学东渐推动洋务运动深入发展
7. 13世纪布汶之战后签订的《莫伦条约》定义了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条约除规定佛兰德尔伯爵的若干经济义务外,还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 王权的逐渐强化 B. 罗马教会势力增长 C. 市民阶层的壮大 D. 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8. 互相学习、充实、传承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必然规律,阿拉伯文化在整个中世纪是一个强势文化,对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材料表明(  )
A.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 B. 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
C.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 D. 欧洲文明源自阿拉伯及东方国家
9. 1492年,哲学家费奇诺写道:“这个世纪是金色的,它照亮了之前被扑灭的‘自由艺术’之光:语法、诗歌、修辞、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在佛罗伦萨它也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材料中“这个世纪”(  )
A. 开启了大工业的狂飙时代 B. 理性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C. 鼓励人们追求个人的价值 D. 信仰自由冲击神学统治
10. 16~17世纪,欧洲人对自然的探索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反而欣欣向荣。人类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自身挑战。这一现象反映出(  )
A. 宗教改革打击了教会势力 B. 文艺复兴消除了观念禁锢
C. 自然科学引导了文艺复兴 D. 科学革命促进了思想解放
11. 1989年,乔治 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外交上对东欧国家区别对待。根据下表,布什“区别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是(  )
波兰、匈牙利 因团结工会获得合法地位而专门制定“援助波兰行动计划”,赞赏匈牙利“走在撕开铁幕的最前面”,并向其提供2500万美元发展资金。
罗马尼亚、东德 以两国“拒绝任何变革”、“严重侵犯人权”等理由进行经济报复,.如禁止从罗马尼亚进口商品、禁止国际组织向罗马尼亚提供贷款等。
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 两国改革“起步晚且进展小”,绝不轻易给予经济实惠。
A. 扭转美国在“冷战”中的被动地位 B. 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
C. 加速东欧国家“和平演变”的进程 D. 建立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12.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超越主要表现在(  )
A. 批判教会的宗教专制 B. 宣扬人文主义精神
C. 提出民主政体的构想 D. 追求现世的成功
13. 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是王室贡品和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奴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至18世纪末,甘蔗已成为大众的调味品。这反映了(  )
A. 经济发展使饮食结构趋同 B. 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C. 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全球性市场的最终形成
14. 16世纪的最后几十年,对于一个西班牙人来说,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而在英格兰,1500~1600年间小麦价格上涨了425%,法国涨了650%。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封建贵族的享乐 B. 价格革命的影响 C. 政治分裂的阻碍 D. 罗马教廷的束缚
15. 16世纪后期,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这一局面形成的有利条件是(  )
A. 阿拉伯帝国地处丝绸之路中段 B. 奥斯曼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
C. 奥斯曼帝国实行重商轻税政策 D. 东罗马帝国控制了欧亚的商路
16. 1602年,在秘鲁,蒙特雷总督向西班牙国王描述了总督区首府的奢华:“所有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在利马,可以找到40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拉美地区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
A. 西方的早期殖民扩张 B. 丝绸之路的畅通
C. 三角贸易的持续开展 D. 机器工业的兴起
17. 《世界文明史》一书指出:“假如不是被征服的话,他们(美洲)完全可以为自己的文化打下一个基础,这一文化可以同任何其他洲的文化媲美。”该论述的主要依据是(  )
A. 美洲的印第安文化相对落后 B. 美洲当时还不具备文明的特征
C. 殖民扩张为美洲注入了活力 D. 印第安人发展出了独特的文化
18. 有学者指出,某一时期英国出现了“双元革命”奇观,在发生“光荣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这一时期是(  )
A. 十四世纪 B. 十五世纪 C. 十六世纪 D. 十七世纪
19. 18世纪,官方对出版业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当时的作者要么匿名出版,要么在评论时局时加以掩饰,伪装成对外国局势的评论,但即使这样,当时欧洲的出版业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
A. 印刷术开始在欧洲传播 B. 君主专制已完全瓦解
C. 大众文化冲击贵族文化 D. 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
20. 到1848年,英国已经有75条铁路通车,每年运送2500万乘客。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东部和西部海岸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由此可推知,英国工业革命(  )
A. 推动了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 B. 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
C. 使交通运输业成为主导产业 D. 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
21. 1415—1876年,欧洲殖民国家强占非洲领土约320万平方公里,约为非洲大陆的10.6%;1876年后,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这种变化
A. 导致非洲人口大量迁移美洲 B. 是欧洲列强竞争加剧的结果
C. 体现了欧洲侵略性质的变化 D. 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22. 1884年11月15日,英、法、德等欧洲15国签署协议,宣称其宗旨是“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该协议的签署(  )
A. 解决了欧洲列强争夺非洲的矛盾 B. 平衡了欧洲列强间的利益
C. 加快了欧洲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D. 使非洲所有国家丧失独立
23. 英国农民感受到时间的新单位是来自于进入村庄中的流动农业机械,谷物脱粒承包人要求按小时收费。很快,拥有机械的农业劳动者帮助邻居耕地也要求按小时计费。年青人都关心的脱粒机和收割机的效益,他们拿着小本子认真地记下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这说明()
A. 工业文明影响农民的劳动观念 B. 工业革命加速农业生产衰落
C. 农民受到工厂制度的严格限制 D. 农业生产劳动的自主性增强
24. 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时间 事件
1765年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1807年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
1875年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90年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
A. 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 B. 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
C. 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相辅相成 D. 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化进程
25. 清代乾隆皇帝的第二任皇后乌喇纳喇氏因“剪发”一事为时人和今日所乐道。关于“剪发”的原因,官方记载有些讳莫如深,《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对此乾隆皇帝的御批中只有“皇后疯了”四个字的解释。民间传说大多套路一致,皆云皇后因乾隆宠幸民间女子醋意大发而激情剪发。这说明(  )
A. 正史记载多有避讳,故不可信 B. 野史传说生动有趣,但纯属臆想
C. 史事存留载体多样,各有价值 D. 历史解释因人而异,且不断变化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是日耳曼人的家族血缘制度、亲兵制度和罗马的军事体制中逐渐产生出来的,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摘编自马克袁《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随着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西欧中世纪的城市逐渐增多。与此同时,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他们反对名目繁多的封建性商品流通税以及一整套的封建物镇,因此,这就迫使他们要与封建主们谈判争取政治和经济特权。西欧有很多城市还举行过暴动要求获得城市的自治权。这些权利主要包括: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
——摘编自冯正好《中世纪西欧的城市特许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
27. 【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极为欢欣。他们认为这是一次精神的新生,而不是像花开花落那样,只是周而复始的重复。
——摘编自保罗 富尔《文艺复兴》
材料二(宗教改革派)反抗由教会包办的信仰,回转头去,求之于《圣经》和良心 不承认罗马的教皇,反对教权的政府。
——摘编自高一涵《欧洲政治思想史》
文艺复兴的影响侧重于知识分子,而宗教改革 享受到了文艺复兴所开拓出来的人文主义的影响 把欧洲人民的觉悟,提高了一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你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精神的新生”?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2) 结合史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从人文主义传播的角度,分析宗教改革与文艺复兴的不同。
(3) 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提出了哪些挑战,又是怎样影响近代中国“政权组织形式”的?
28. 【世界联系不断加强】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帝国最后吞并埃及,这300多年在地中海东部地区的历史上被称之为“希腊化时代”。希腊化时代的文化是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相互交流融会的结晶。虽然它承袭希腊的传统,但与古典时期的希腊文化不同。如果说希腊古典文化是一种城邦文化,那么希腊化文化则是一种走向帝国的、多民族的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希腊一体化和地方多元性相结合,文化中心也从雅典移到了埃及的亚历山大。
——摘编自齐涛《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15-17世纪,由于欧洲水手探索世界海洋并建立起远洋贸易的航线,全球贸易和物种交流发展起来。地理知识的积累使他们能够把世界各地通过便捷的贸易网络连接起来然而,商业交流并非是全球网络的唯一结果。农作物的移植和牲畜的传播改善了人类的营养状况,增加了东半球的人口。外来的病原体引发的传染病使美洲和太平洋岛屿上的土著人口大量减少。欧洲的航海探险、远洋贸易网络以及哥伦布交换使得世界各地区相互依存,推动了全球一体化进程。
——摘编自杰里 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1) 依据亚历山大帝国形势图,指出亚历山大帝国沟通了哪些古代文明?结合材料说明“希腊化时代”的文化特点。
(2) 依据材料和所学,说明15-17世纪欧洲航海探险对加强世界联系产生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最初的文明分别出现于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等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最初文明产生于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黄河流域及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等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受地理环境影响,受制于落后的交通条件,反映出早期文明受地理和历史条件影响,C项正确;
森严的等级制度是部分早期文明的表现,并早期文明分布多元化的成因,排除A项;
生产技术水平并未具体解释早期文明多元化分布特点的成因,排除B项;
早期文明的神话和文学是具体表现,而非导致早期文明多元化的因素,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产生,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人类文明产生,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答案】C
【解析】两河流域在地中海东部,材料中的“两河流域先后崛起巴比伦、赫梯、亚述诸帝国,霸权几易其主”“北非的埃及也多次同西亚各国争夺该地区的霸主地位”说明了东地中海周边战争频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战争在客观上会加速东地中海周边的文化交融,故C正确;早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人类已经迈进文明时代,A项说法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故A错误;材料体现的文明碰撞与交流,而不是文明分布,故排除B;班图人是非洲人,而两河流域是在亚洲,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考生需要结合人类文明交流的相关史实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把长期以来一直戴着作为胜利者标志的马其顿帽,换成被征服的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并结合所学可知,马其顿国王戴波斯人的头巾,同时他给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这有利于东西文化的交流和交融,A项正确。B、C项夸大了材料中措施的作用,排除;
材料措施体现了文化包容政策,但这不是亚历山大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战争。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战争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战争,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根据“使欧洲的民族主义蔓延到更广阔的世界,使各民族自己开创命运的自由主义精神在时代上被定格为最普遍的价值”可知该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传播了民族主义,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地区民族意识的兴起,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民族意识传播的促进作用,并没有强调加强世界各地的联系和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排除AC项;
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改变了各洲的力量对比,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里有封建领主的堡垒、教堂、农奴的茅舍,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还有牲畜圈、磨坊、菜园、池塘、树林、草地”可以看出,西欧封建庄园就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组织,A项正确;
材料主要内容是庄园经济,庄园经济是农业经济,不是商品经济,排除B项;
材料主要内容是庄园经济,庄园是农业经济组织,封君封臣是政治制度,排除C项;
材料体现的是庄园,是农村组织,不是城市,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清政府在直隶等地建立农事试验场,并进口多种新式农机具。但是这些新式农机具使用的仍是人力和畜力,而且并未推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政府为振兴农业进口了多种新式农机,但是缺乏机械动力,同时中国自给自足小农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有着丰富人力资源进行精耕细作,解放生产力的动力条件不足,农业机械化意愿不高,不能很好推广,可见当时在农业方面的近代化变革缺乏经济基础,C项正确;
传统经济政策主要指的是重农抑商,材料体现的清政府推动农业近代化的努力,未涉及工商业发展,排除A项;
经济模式指的是按各国、各地区经济管理体制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经济类型,材料没有体现经济管理体制的调整,排除B项;
1895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与材料时空背景不符,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莫伦条约》规定“如果伯爵违背条约,伯爵的封臣当站在法国国王一边,征讨伯爵”,可得出王权的逐渐强化,A项正确;
材料是关于法国国王与佛兰德尔伯爵的封建关系,与罗马教会无关,排除B项;
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排除C项;
材料信息与民众民族意识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中世纪的欧洲王权与教权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重点强调阿拉伯文化“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意在说明阿拉伯文化对文艺复兴有推动作用,故B项正确;
阿拉伯人是东西方文化传播使者在材料中有涉及,但是材料重点强调“阿拉伯人点燃了文明之火,照亮了欧洲黑暗的走廊”,排除A项;
文化传播实现于国家统治范围内观点表述错误,排除C项;
欧洲文明不是源于阿拉伯及东方国家,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了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阿拉伯保存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又将这些文化遗产传回欧洲,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本题考查阿拉伯文化,侧重于阿拉伯文化对欧洲的影响,需结合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进行思考。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17世纪西欧兴起了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在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丰硕的成果,材料提及“佛罗伦萨”是因为文艺复兴运动最早起源于佛罗伦萨等意大利城市,材料所述“把柏拉图的律条从黑暗引入了光明”是说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古典文化的复兴和文学艺术的繁荣。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了人的思想,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开启了大工业时代,排除A项;
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精神内核,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不包括信仰自由,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需要结合文艺复兴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文艺复兴,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确实为思想界带来一次大解放,称得上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内与中世纪的一场大决裂。从此,自然科学大踏步地前进。从哥白尼到牛顿,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再依据材料“人类向自然挑战,向神学挑战,向人类自身挑战”可知D正确;
题干强调的并非宗教改革的影响,故排除A;
B项“消除了观念禁锢”说法绝对,排除;
应该是文艺复兴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故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是影响,依据材料“16~17世纪,欧洲人对自然的探索使上帝的立足之地日益缩小,礼拜堂日趋没落,实验室反而欣欣向荣”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影响,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难度适中。
11.【答案】C
【解析】1989年世界处于两极格局之下,美苏冷战仍在继续,布什“区别对待”东欧国家的目的在于加速瓦解东欧,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在“冷战”中处于主动地位,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雅尔塔体系的国际秩序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不出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目的,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美苏冷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2.【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其明显的特征是描绘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的蓝图,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更近一步,故C项正确。
ABD三项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共同点,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不同点。
西方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①批判对象的矛头指向专制主义、教权主义。伏尔泰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孟德斯鸠更明确地提出三权分立学说,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卢梭提出“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其本质就是反对专制主义;②批判领域集中在政治、思想领域;③批判方式集中表现在高扬理性和摆脱了宗教和专制的束缚。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甘蔗原本是贡品和奢侈品,随着探险家和殖民者的活动,甘蔗得到大量种植,销往世界各地,成为大众的调味品,反映了世界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C正确;
材料不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
B错在“革命性”变化,排除B;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4.【答案】B
【解析】根据“现在一磅羊肉的价格在以前几乎能买到一只羊......法国涨了650%”可得出欧洲物价上涨,这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大量金银流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上涨,即欧洲出现了价格革命,B项正确;
贵族享乐也是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
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分裂,也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受到罗马教廷的束缚,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16世纪后期,伊斯坦布尔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奥斯曼帝国地跨亚欧非三大洲,辽阔的疆域为其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B项正确;
材料形容的是奥斯曼帝国,并不是阿拉伯帝国,排除A项;
材料体现的是奥斯曼帝国地理位置优越,不能得出其国家政策,排除C项;
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奥斯曼帝国,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奥斯曼帝国,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所有人都穿着丝绸,而且质量最好,价格最高”“在利马,可以找到40家来自欧洲或亚洲的奢侈品商店,有些店主拥有超过100万比索的资本”及所学可知,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积极向拉美地区及亚洲的菲律宾扩张,进而开通了马尼拉大帆船贸易,促使欧洲和亚洲的商品在拉美殖民地集中,因此在秘鲁出现了身穿丝绸的人们和来自亚洲的奢侈品商店,A项正确;
跨太平洋贸易不是利用传统丝绸之路开展的,排除B项;
三角贸易主要在欧洲、非洲、美洲间进行,排除C项;
机器工业的兴起是在18世纪中后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早期殖民扩张,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了欧洲殖民者对印第安文化的破坏,这是印第安人文化衰落的直接因素。因此作者强调的是印第安人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D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印第安人文化的独特性,非落后性,排除A项;
当时美洲已经出现文明,如玛雅文明,排除B项;
材料体现的是殖民扩张对美洲文化的破坏,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了殖民扩张的后果和历史影响,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有学者指出,某一时期英国出现了‘双元革命’奇观,在发生‘光荣革命’的同时,开始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革命也在英国达到了它的高潮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双元革命”,即1688年的“光荣革命”,和1687年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将科学革命推向高潮阶段,均发生在十七世纪后期,D项正确;
十四世纪英国还不具备资产阶级革命的条件,排除A项;
“光荣革命”发生在十七世纪而非十五世纪,排除B项;
十六世纪并非英国双元革命出现的时期,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荣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光荣革命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光荣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9.【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由于官方实行严格的审查制度,因此当时的作者匿名出版或在评论时局时加以掩饰,伪装成对外国局势的评论,而且欧洲的出版业仍取得了一定的发展。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与启蒙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有关,D项正确。
A项中“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18世纪欧洲的君主专制并没有瓦解,B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贵族文化受到冲击,C项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答本题根据材料结合启蒙运动的时间及影响等内容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了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相关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2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到1848年,英国已经有75条铁路通车,每年运送2500万乘客。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东部和西部海岸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并结合所学可知,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英国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到1848年,英国已经有75条铁路通车,每年运送2500万乘客;全国各大城市和人口比较稠密地区之间都有列车通车,甚至联结东部和西部海岸的各条铁路线也都相继建成。由此可知,工业革命推动了人口流动,促进了区域之间联系的加强,增强了社会的流动性,D项正确;
电力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英国当时电力工业尚未产生,排除A项;
材料未体现区域平衡发展,且“实现了区域平衡发展”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
材料没有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不能得出英国工业革命“使交通运输业成为主导产业”的结论,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1.【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876年后,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展开了疯狂瓜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除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表面上还维持独立外,其余地区全部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竞争加剧,纷纷在非洲抢占殖民地,尤其是1884年的柏林会议后,列强争相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B项正确;
材料反映了欧洲殖民国家强占非洲,把绝大部分国家变成了欧洲的殖民地和保护国,人口没有大量迁移美洲,“三角贸易”导致非洲人口大量迁移美洲,排除A项;
无论是1415——1876年还是1876年后,欧洲对非洲的侵略性质没变,排除C项;
材料显示了1876年后,欧洲殖民列强对非洲的瓜分程度比1415——1876年深得多,这是因为欧洲列强竞争加剧的结果,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不是材料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要求学生结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特点来解答。
本题主要考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为了本着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确定发展非洲某地区的贸易和文明的最惠国条件……希望避免在占据新的非洲沿海领土时可能发生的不和与纠纷;关切开发土著居民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方法”可知,题干所示为欧洲列强召开的瓜分非洲的会议,这一会议标榜“相互友好协商的精神”,实质上是欧洲列强召开的瓜分非洲的会议,协议加快了其瓜分非洲的进程,C项正确;
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中“解决了”不符合史实,排除;
合所学知识可知,BD项说法和题干主旨、基本史实不符,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世界殖民体系的建立以及亚非拉人民的抗争,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3.【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由于农业机械都要按时间收费,所以劳动者认真的记录这些机械的工作小时和消耗的燃料量以计算性价比,说明工业文明的出现影响到了农民的劳动观念,A项正确;
工业革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B项;
材料信息是农民在计算使用农业机械的性价比,和工厂制度无关,排除C项;
“自主性增强”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工业革命,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4.【答案】D
【解析】材料中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汽船(交通工具的革新)——《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政治民主化)——汉阳铁厂(工业革命对我国的影响),材料表述的主题是工业革命的影响,D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项以偏概全,排除A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以偏概全,排除B项;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看不出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相辅相成,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需要结合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5.【答案】D
【解析】从材料“(乾隆)三十年,从上南巡,至杭州,忤上旨,后剪发,上益不怿,令后先还京师。”“民间传说大多套路一致,皆云皇后因乾隆宠幸民间女子醋意大发而激情剪发”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历史的解释是不一样的,D正确;
ABC选项是对材料片面的理解,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6.【答案】【小题1】基本特征: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
【小题2】主要原因:西欧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商品交易活动频繁,城市逐渐增多;以工商业为主体的城市市民阶级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为了更好地在城市里自由地进行商业贸易活动。
途径:和平的经济手段以及武力暴动。
【解析】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西欧城市争取自治权的主要原因和途径分析。
本题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7.【答案】【小题1】理解:借古希腊罗马文化表达资产阶级思想。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小题2】诉求:批判神权统治(或否定教会权威),主张因信称义;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任意答出两点)。
不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传播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分子阶层;宗教改革从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和更内在的心灵角度,传播和发展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从范围更广泛、内含更深刻两个方面作答)
【小题3】挑战: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神学,反对王权,反对特权等级;宣扬“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博爱等;要求实行法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等等。(任意答出两点)
影响中国政体: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解析】本题考查了思想解放运动,第一问要求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作出回答;第二问结合宗教改革中人文主义的诉求分析;第三问结合启蒙运动分析。
本题考查了思想解放运动,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8.【答案】【小题1】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西亚文明、古代印度文明。
特点:承袭希腊的传统,并与东方文化交融;是一种多民族的文化;文化中心发生了转移。
【小题2】影响:促进了全球贸易和商业交流;推动了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人口的结构;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第一问要结合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亚历山大远征与“希腊化时代”、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8页,共1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