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青铜峡市宁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宁夏青铜峡市宁朔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19:36:06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 第 1页(共 3页)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
1.上海良渚文化墓葬群出土了许多玉饰品,如 T27M2 墓墓主几乎从头到脚都被玉饰品包裹起来了。但是大 量同时期的成年死者墓中,没有任何随葬品。这表明当时( )
A . 阶级分化明显 B . 玉器已成为常用器物
C . 社会经济繁荣 D . 处于母系氏族社会阶段
2.汉字姓氏以祖先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占很大比重。周武王灭商后,封舜的后代妫满于陈,划界建国。妫 满死后被谥为陈胡公,其后代便以陈为姓氏。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
A . 禅让制 B . 分封制 C . 礼乐制 D . 郡县制
3.秦代开创的国家治理模式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基本模式是( )
A . 大一统中央集权 B . 皇帝制度 C . 郡县制度 D . 厉行法治
4.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 ④李时珍编著《本草纲目》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①④③ C . ③②④① D . ④③①②
5.唐代有位高僧六次东渡,历尽艰险,最终到达日本传授佛法,并在奈良主持建造了至今仍被日本视为国 宝的唐招提寺。这位高僧是( )
A . 玄奘 B . 鉴真 C . 法显 D . 空海
6. 中国某朝依照“因俗而治”的原则,“以国制治契丹, 以汉制待汉人”。该朝是( )
A . 金朝 B . 辽朝 C . 西夏 D . 北魏
7.鉴于唐末五代“方镇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充足),名曰留使、留州,其上供殊鲜(少)”,北宋统治 者为保证各地赋税上交朝廷,采取的措施是( )
A . 用文官担任枢密使 B . 设置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C .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D . 设置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
8.1638 年,有一位西班牙海军军官说:“中国皇帝能够用来自秘鲁的银条修建一座宫殿。”另一位意大利 旅行家曾记载:“中国人曾称呼西班牙国王为‘白银之王’。”这说明当时( )
A . 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外流 B . 海禁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C . 西方对中国的殖民侵扰加剧 D .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9.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人迈开了蹒跚的步伐,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拉开向西方学习的 帷幕。近代开启学习西方先河的是( )
A . 林则徐“开眼看世界” B . 冯桂芬主张“中体西用”
C . 康有为“托古改制” D . 胡适提倡“文学革命”
10.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然而 20 世纪初, 它们放弃直接瓜分中国的企图,实 行“以华治华”策略。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中国军民顽强抵抗 B . 国际社会积极调停 C . 清政府的外交努力 D . 列强之间矛盾重重
11.下列口号与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
A .“扶清灭洋”——北伐战争 B . 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新文化运动
C .“外争国权, 内除国贼”——护国运动 D .“打倒列强,除军阀”——五四运动
12.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 分别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
A . 民享、民治、民有 B . 民生、民族、民权 C . 民有、民治、民享 D . 民族、民权、民生
13.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事件是( )
A . 辛亥革命 B . 五四运动 C . 北伐战争 D . 南昌起义
14.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斗争中,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下列按其孕 育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A . 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五四精神
B . 红船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C . 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
D . 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
15.1937 年,八路军在山西对日军发动了一场伏击战,歼敌 1000 余人,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 伏击战是( )
A . 淞沪会战 B . 平型关大捷 C . 武汉会战 D . 百团大战
16.解放战争时期,标志着人民解放军揭开战略反攻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A . 华东野战军粉碎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B .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
C . 辽沈战役 D . 平津战役
17.20 世纪 60 年代初,大庆工人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出色地完成了石油会战,摘 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大庆石油工人的杰出代表是( )
A . 雷锋 B . 王进喜 C . 焦裕禄 D . 邓稼先
高一历史 第 2页 (共 3页)
18.美国记者鲍大可在《周恩来在万隆》一书中写道,“在亚非会议上发生的一切事件中,最重要的也许是 共产党中国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据此可知,作者认为万隆会议 ( )
A . 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B . 是新中国首次参加的国际会议
C .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D . 使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
19.1992 年 11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代表在香港会晤,达成了在处理两岸事务 交涉中的重要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其内涵是 ( )
A . 海峡两岸扩大交往,广泛开展经贸合作 B . 国共两党对等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
C . 双方践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 D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0.科技创新在引领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下列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是在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是 (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蛟龙号”载人深潜器研制成功
21.《梨俱吠陀》提到众神享受作为祭品的“原人”后,将其身体进行分割,“其嘴乃成婆罗门二臂制成刹帝 利,两股衍生是吠舍,双足产出首陀罗”。这一记载反映的是 ( )
A . 斯巴达的寡头政治 B . 古巴比伦的君主专制
C . 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D . 古代罗马的奴隶制度
22.公元前后,汉朝和罗马帝国分别兴起于亚欧大陆的东西两端,两大帝国之间存在间接的经贸和文化交流。 这主要得益于 ( )
A . 罗马帝国的征服 B . 中国商品的优势 C .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 两国官方的支持
23.“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 以他的 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9 世纪西欧的这一誓词反映的制度是 ( )
A . 种姓制度 B . 封君封臣制度 C . 教会等级制度 D . 君主专制制度
24.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独立培育出很多其他大陆没有的农作物,包括 ( )
①马铃薯 ②花生 ③水稻 ④番茄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5.1497 年,一位葡萄牙航海家告别里斯本,带领四艘武装商船在茫茫的大海里航行了三个多月,最终到 达印度。下列项中,这位航海家此行到过的地点是 ( )
A . 好望角 B . 巴哈马群岛 C . 菲律宾群岛 D . 麦哲伦海峡
26.《全球通史》写道:“凡是今天得到利用的动植物……它们一直缓慢的从各自发源地向外传播,直到 1500
年前后开始由横跨地球的人们在各大陆之间来回移植。”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 )
A . 改变了居民饮食结构 B . 打破了全球生态平衡
C . 推动了人类移民浪潮 D . 扩大了物种交换范围
27.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因此,他提出 ( )
A . 天赋人权 B . 自 由平等 C . 社会契约 D . 三权分立
28.某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摘录了“倒幕运动”“殖产兴业”“文明开化”“脱亚入欧”等关键词。他学习的 历史事件是 ( )
A . 美国内战 B .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 日本明治维新 D . 德意志统一
29.19 世纪 70 年代,科学技术的突破性成果和创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这次工业革命的成就是 ( )
A . 棉纺织工业的崛起 B . 蒸汽机的改良 C .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 . 电力广泛使用
30.19 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广泛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工业革命引起的社会 变化,总结工人运动经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诞生的标志是 ( )
A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B . 共产主义者同盟建立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D . 巴黎公社的伟大尝试
二、材料分析题 (共 40 分)
31.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8 分)
材料一
材料二
汉武帝即位后,迸一步升拓大一统事业。在思想方面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 使儒学登上了封建社会意识形志的王座。西汉后期,儒学之士在中国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摘編自王永祥《董仲舒评传》
材料三
(上古君王) 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后世君主) 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然則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
高一历史 第 3页 (共 3页)
矣! ——摘編自黄宗義《明夷待访录》 (1) 根据材料一,判断两位思想家所处的历史吋期,并指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在思想上实行大一统的措施。这一措施的实质是什么?简述这一措施対 儒学地位产生的影响。(4 分)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的思想主张。(2 分)
3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与探索的历史。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1840 年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中华大地上恣意妄为,封建统治者孱弱无能, 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英雄的中国 人民始终没有屈服,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
——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 11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 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 30 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 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 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材料一 中“文明蒙尘”的典型例子。(1 分) 列举 1840— 1900 年间的重大史 实,实证中国各阶级“在救亡图存的道路上一次次抗争、一次次求索,展现了不畏强暴、 自强不息的 顽强意志。”(5 分)
(2) 列举洋务派的三个代表人物。(3 分) 结合所学知识,扼要分析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 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4 分)
33.思想解放能为民主政治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民主政治制度的完善能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 料, 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绝对的权力将导致绝对的腐败……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要防止
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孟德斯鸠
材料二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位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
来,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 黑暗。 —— 陈独秀 材料三
第一章 总纲
……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 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
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摘自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两位思想家的主张。(2 分) 结合所学,哪个国家把孟德斯鸠的 理念付诸实践? (1 分)
(2) 根据材料二指出“两位先生”所代指的两面旗帜。(2 分) 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两位先生”引领了近 代中国的哪次思想解放运动。(2 分)
(3) 根据材料三,指出 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1 分) 并列举新中国成立 初期的两大基本政治制度。(2 分)
34.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9 分) 材料一
1830 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出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科学家们根据这一发现,
从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对电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9 世纪 90 年代起, 内燃机 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不断涌现出来。人类交通工具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主要得益于一项重要的科学技术 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到 19 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 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 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1) 根据材料一,说说两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哪些新发明?请各举一例。(2 分)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与 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哪些突出特点? (4 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3 分)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青铜峡市宁朔中学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
(3)(2分) (3)(3分)
高一年级历史期中答题卡
考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条形码粘贴区域 32、(13 分)
准考证号:
(1)(6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认真
考生禁填
注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
上。 填
监考员用 2B 铅笔 意2.选择题答案使用 2B 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 正确填涂
填涂下面的缺考考 涂
生标记 事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 0.5 毫米的黑色中
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样 34、(9分)
项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 例
缺考标记 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1)(6分)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
第 Ⅰ 卷 选 择 题 (2)(7分)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21 A B C D 26 A B C D
22 A B C D 27 A B C D
23 A B C D 28 A B C D
24 A B C D 29 A B C D (2)(3分)
25 A B C D 30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
31、(8分) 33、(10 分)
(1)(2分) (1)(3分)
(2)(4分)
(2)(4分)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 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黑色矩形边框限定区域的答案无效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一、选择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A A B B B D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B D B B B A D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B A D D C D C
材料题(共40分)
31.(共8分)【答案】
(1) 时期:春秋战国(1分)
创始人:孔子(1分)
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分)
实质:思想文化专制政策(1分)
影响: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分)
评价:反对君主专制,符合社会进步潮流(2分)
32.(共13分)【答案】
(1) 例子:英法联军抢劫、火烧圆明园。(1分)
史实:“开(睁)眼看世界”、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5分)
(2)人物:奕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答3个得3分)
分析:一方面它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近代化)的尝试。另一方面它只引进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或没有改变封建统治),必然失败(或洋务新政的目的未能达到)。(4分)
33.(共10分)【答案】
(1)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1分)
孟德斯鸠: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或三权分立。(1分)
付诸实践:美国。(1分)
(2)“两位先生”分别指:民主、科学。(2分)
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2分)
(3)根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分)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34.(共9分)【答案】
(1)成就:第一次工业革命有火车、汽船;第二次工业革命有电话、汽车、飞机等。(2分)
特点: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几乎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以发展重工业为主;以近代科学理论为指导;出现了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如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等;有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范围广,规模大,进展更迅速。(2点4分)
生产力出现了大发展,使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或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生产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建立了工厂制;
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工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环境污染严重。(3点3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