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练习卷
一、单选题
1.化学上提出“有核模型”原子结构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福 D.波尔
2.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铝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铝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为13 B.核外电子数为13
C.金属性比钠强 D.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焰色反应鉴别NaCl和KCl B.用乙醇萃取碘水中的碘单质
C.用浓盐酸和MnO2加热制备Cl2 D.用饱和食盐水溶液除去Cl2中的HCl
4.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并且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W与Y同主族,X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2倍。化合物甲的结构如图所示,甲不溶于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Z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
B.化合物甲中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
C.W和Y形成二元化合物的熔点高于W和X形成二元化合物的熔点
D.元素的非金属性:Z>X>W>Y
5.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可能会产生错误的结论。下列几种类推结论正确的是
A.第二周期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NH3>H2O>HF;则第三周期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PH3>H2S>HCl
B.简单氢化物沸点顺序是GeH4>SiH4>CH4;则第ⅤA族元素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顺序也是AsH3>PH3>NH3
C.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45pm,C60中C-C键的键长为140~145pm,所以C60的熔点高于金刚石
D.MgCl2熔点较高,BeCl2熔点也较高
6.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元素,其中X、Y、Z为短周期主族元素。X是空气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Y的M层电子数为其K层电子数的一半,Z所在的周期数与其族序数相等,W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
B.简单离子的得电子能力:ZC.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化学反应
D.X与W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用作红色涂料
7.下列各组元素性质递变情况错误的是
A.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B.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C.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
D.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
8.海水提溴时,下列操作步骤与目的均正确的是
A B C D
步骤 海水提盐后母液 通Cl2 鼓入热空气 CCl4萃取
目的 提高n(Br-) 还原Br- 使Br2挥发 使Br2溶解
A.A B.B C.C D.D
9.关于元素周期表,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
D.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10.实验室从废定影液[含和等]中回收和的主要步骤为:向废定影液中加入溶液沉银,过滤、洗涤及干燥,灼烧制;制取并通入滤液氧化,用苯萃取分液。其中部分操作的装置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装置甲分离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 B.用装置乙在空气中高温灼烧制取
C.用装置丙制备时还需要加热条件 D.用装置丁分液时,从下口放出有机相
11.在指定溶液中下列离子可能大量共存的是
A.透明澄清的溶液:、、、
B.能使酚酞变红的溶液:、、、
C.的溶液:、、、
D.加入Al能放出的溶液:、、、
1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Cl2、Br2分别与H2反应 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
B 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滴加少量NaOH 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
C 测定同温、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eO4、H2SO4溶液的pH 比较硒、硫的非金属性强弱
D Fe、Cu分别与稀盐酸反应 比较铁、铜的金属性强弱
A.A B.B C.C D.D
13.用CCl4萃取饱和碘水溶液中的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Cl4的密度比水小
B.分液时,水从分液漏斗下口流出
C.碘的CCl4溶液无色
D.I2在CCl4中的溶解性比在水中更大
1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常温下铝与浓硝酸不反应,故可用铝罐车储运浓硝酸
B.硅酸盐有较好的稳定性,常用于制水晶项链和瓷器
C.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其燃烧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
D.过氧化钠能氧化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常用于呼吸面具中
二、填空题
15.比较下列两组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的强弱,并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进行论证。
(1)O和F_______
(2)O和S_______
16.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1)元素①~⑩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
(2)写出元素②常见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____________。
(3)元素⑦的单质与元素⑧氢化物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4)元素⑥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元素⑩的单质的氧化性比元素⑤的单质的氧化性__________(填“强”或“弱”)。
(5)元素④、⑧可组成多种微粒,其中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的化合物分子是________。
17.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到现在形成的周期表经过了众多化学家的艰辛努力。元素周期表体现了元素位构性的关系,揭示了元素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Ga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Sn的最高正价为_______,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根据元素周期律,推断:
①阴影部分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最高的是_____;(写化学式)
②H3AsO4、H2SeO4的酸性强弱为:H3AsO4_______H2SeO4 (填“>”、“<”、“=”或“无法比较”);
③氢化物的还原性:H2O_______H2S (填“>”、“<”、“=”或“无法比较”);
④原子半径比较: N______Si (填“>”、“<”、“=”或“无法比较”);
(4)可在图中分界线(虚线部分)附近寻找_______(填序号)。
A.优良的催化剂 B.半导体材料 C.合金材料 D.农药
18.铊是某超导体材料的组成元素之一,与在酸性介质中发生反应。
(1)铊的原子序数为81,铊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族。
(2)铊与下列某种元素位于同一主族,该元素是___________。
A.硼 B.氮 C.碳 D.氟
(3)下列推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还原性: B.原子半径:
C.碱性: D.氧化性:
E.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
(4)元素是与铝属于“对角线关系”的第二周期元素,二者的单质化学性质很相似。试写出与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19.已知A、B、C、D、E、F、G是七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结构特征或有关物质的性质等如下表所示。
元素 原子结构特征或有关物质的性质
A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
B 其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4倍
D 位于第ⅡA族,其原子半径比E的大
E 是金属元素,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有两性,且与D在同一周期
F 原子序数16,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
G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
元素B能与氢元素形成化合物BH3,在通常状况下,BH3的水溶液呈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原因为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B和G的气态氢化物相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所给的10种元素,完成以下各小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1 H
2 C N F Ne
3 Na Mg Al S Cl
(1)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符号)。最不活泼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2)第3周期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3)第3周期元素中,其元素的一种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该氧化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工业上可以用Cl2和H2来制取盐酸,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21.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ⅠA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一 ①
二 ② ③ ④ ⑤
三 ⑥ ⑦ ⑧ ⑨ ⑩
(1)金属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填元素名称)。
(2)⑨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
(3)⑤元素和⑩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关系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5)⑧、⑨、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6)用电子式表示④与⑥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 ∶2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7)⑧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写出生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__。
22.J、L、M、R、T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J、R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J
R
M的气态原子逐个失去1~ 4个电子所需能量(电离能)如下表所示,
I1 I2 I3 I4 ……
电离能(kJ/mol) 578 1817 2745 11578 ……
(1)M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元素T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J和氢能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分子成直线型的,且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的结构式为________。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在潮湿的空气中冒白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由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0.2 mol在O2中完全燃烧,生成两种气态氧化物,298 K时放出热量215 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能源材料已成为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必须解决它的储存问题,C60可用作储氢材料。继C60后,科学家又合成了Si60、N60,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C60、Si60、N60都属于新型化合物
b. C60、Si60、N60互为同分异构体
c. 已知N60结构与C60相似,由于N-N键能小于N≡N,故N60的稳定性弱于N2
d. 已知金刚石中C-C键长154pm,C60中C-C键长145~140pm,故C60熔点高于金刚石
23.观察下列A、B、C、D、E五种粒子(原子或离子)的结构示意图,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其中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
(2)其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_____;
(3)已知A元素的某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该核素的符号是_____;
(4)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4.根据表中的①~⑧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⑥、⑦形成的简单的离子,半径大的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2)用电子式表示元素①和⑧的化合物的形成过程:_______。
(3)元素②的一种核素可以用来考古,请写该核素的中子数是_______。
(4)元素⑤、⑧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较稳定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发现原子 “实心球”模型,故A不选;
B.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汤姆生提出了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故B不选;
C.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现象,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故C选;
D.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故D不选;
综上所述,“有核模型”原子结构的科学家是卢瑟福,故答案为C。
2.C
【详解】A. 铝是13号元素,核电荷数为13,故A正确;
B. 原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13,故B正确;
C. 周期表中同主族从上到下,同周期从右到左,元素的金属性增强,铝金属性比钠弱,故C错误;
D. 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故D正确;
故选C。
3.B
【详解】A.钠和钾的焰色不同,可以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和KCl,故A不选;
B.乙醇和水互溶,不能用乙醇做萃取剂萃取碘水里的碘单质,故B选;
C.浓盐酸和MnO2在加热条件下可以制备氯气:MnO2+4HCl(浓)MnCl2+Cl2↑+2H2O,故C不选;
D.HCl极易溶于水,而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所以可以用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HCl,故D不选;
故选B。
4.C
【分析】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位于三个不同的周期,则W为H元素;W与Y同主族,则Y为Na;根据图示可知,Z形成4个共价键,位于ⅣA族,结合原子序数可知Z为Si;X形成2个共价键,位于ⅤⅠA族,应该为O元素,满足“X与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是Y的核外电子数的2倍”,根据分析可知,W为H,X为O,Y为Na,Z为Si元素,据此分析。
【详解】A.元素Z(硅)在自然界中只有化合态,没有游离态,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故A错误;
B.化合物甲是硅酸,分子中不是每个原子都满足8电子结构,例如氢原子只达到2电子的结构,故B错误;
C.W和Y形成二元化合物是氢化钠,是离子晶体,W和X形成二元化合物是水,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一般高于分子晶体的熔点,故C正确;
D.W为H,X为O,Z为Si都是非金属元素,四种元素中,O的非金属性最强,H的电负性大于Si,故非金属性:H>Si,O>H>Si,即X>W>Z,Y为Na,是金属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X>W>Z>Y,故D错误;
答案选C。
5.A
【详解】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氢化物的还原性越弱.由于第二周期的非金属性:F>O>N,故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NH3>H2O>HF;;第3周期元素的非金属性为Cl>S>P,故第三周期元素简单氢化物的还原性:PH3>H2S>HCl,A项正确;
B.GeH4、SiH4、CH4分子间均无氢键,而当物质的结构相似时,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故沸点顺序为GeH4>SiH4>CH4;;由于氨气分子间存在氢键,使熔沸点反常的升高,故沸点顺序为NH3>AsH3>PH3,B项错误;
C.金刚石是原子晶体而C60是分子晶体,虽然C60中C-C键长小于金刚石中键长,C60中键的键能可能大于金刚石,但其熔化时并不破坏化学键,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而金刚石熔融时要破坏共价键,故金刚石熔点高于C60,C项错误;
D.MgCl2是离子晶体,BeCl2是分子晶体。离子晶体的熔点较高,分子晶体的熔点较低。D项错误;
答案选A。
6.B
【分析】X是空气中含量排第二的元素,则X为O;Y的M层电子数为其K层电子数的一半,则Y的K层电子数为1,Y为Na;Z所在的周期数与其族序数相等,且原子序数比Y(Na)大,则Z为Al;W的单质是日常生活中使用最广泛的金属,则W为Fe;综上所述,X、Y、Z、W分别为O、Na、Al、Fe。
【详解】A.X为O,O位于第二周期第ⅥA族,A正确;
B.Y为Na,Z为Al,金属性Na强于Al,简单离子得电子能力Na+弱于Al3+,B错误;
C.Y为Na,Z为Al,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发生Al(OH)3+NaOH=NaAlO2+2H2O,C正确;
D.X为O,W为Fe,二者形成的Fe2O3为红棕色固体,可用作红色涂料,D正确;
选B。
7.B
【详解】A. 第二周期从左到右Li、Be、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1、2、3,所以三者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故A正确;
B. 第二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变大,N、O、F原子半径依次增小,故B错误;
C. 第三周期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增多,P、S、Cl最高正价依次升高,故C正确;
D.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逐渐增多,金属性依次增强,第ⅠA族Li、Na、K、Rb的金属性依次增强,故D正确;
故选B。
8.C
【详解】A.浓缩海水,可以使溴离子浓度增大,而不是物质的量增大,故A错误;
B.通入Cl2,Cl2有氧化性,发生Cl2+2Br-═Br2+2Cl-,可以氧化Br-,故B错误;
C.Br2易挥发,可鼓入热空气使Br2挥发,将Br2分离出来,故C正确;
D.CCl4萃取可分离溴与水溶液,海水提溴不需要萃取,故D错误;
答案为C。
9.D
【详解】A.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A正确;
B.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B正确;
C.在非金属元素区域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材料的元素,C正确;
D.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没有必然联系,D错误。
故选D。
10.A
【详解】A.过滤时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防止液体溅出,故A正确;
B.蒸发皿不能用于高温灼烧固体,否则会受热不均而炸裂,应选用坩埚灼烧,故B错误;
C.高锰酸钾与浓盐酸不需加热就能反应生成氯气,故C错误;
D.苯的密度比水小,溴的苯溶液在上层,则用装置丁分液时,先放出水相,再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有机相,故D错误;
故选A。
11.A
【详解】A.透明澄清的溶液中 、 Fe3+ 、、 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A符合题意;
B.能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为酸性溶液,酸性溶液中H+和 不能大量共存,B不符题意;
C.ClO-有强氧化性,能氧化S2-,不能大量共存,C不符题意;
D.加入Al能放出H2的溶液为酸性溶液或强碱溶液,酸性溶液中不能含 ,否则不产生氢气,不能大量共存;强碱溶液中 Mg2+ 、均能与OH-反应,不能大量共存,D不符题意;
答案选A。
12.B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越易和氢气反应,根据Cl2、Br2分别与H2反应的难易可以比较氯、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故不选A;
B.MgCl2、AlCl3分别和少量NaOH都有白色沉淀生成;比较镁、铝的金属性强弱,需要向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NaOH,故选B;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测定同温、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H2SeO4、H2SO4溶液的pH,能比较硒、硫的非金属性强弱,故不选C;
D.金属性越强,越易和稀盐酸反应,Fe和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u与稀盐酸不反应,故不选D;
选B。
13.D
【详解】A.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故A错误;
B.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四氯化碳在下层,水在上层,水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故B错误;
C.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红色,故C错误;
D.碘更易溶液四氯化碳,且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因此才可以萃取碘水中的碘,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C
【详解】A. 常温下铝与浓硝酸发生钝化,故可用铝罐车储运浓硝酸,钝化是化学变化,A错误;
B. 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B错误;
C. 向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石灰石分解产生的氧化钙能吸收二氧化硫,因此可减少其燃烧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C正确;
D. 过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常用于呼吸面具中,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是还原剂,D错误;答案选C。
15.(1)O(2)O>S
【详解】(1)O和F位于同一周期,电子层数相同。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近,原子越难失电子,越容易得电子。F的核电荷数为9,氧的核电荷数为8,所以F的得电子能力大于O,故答案为:O(2)O和S位于同一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越易失电子,越难得电子。S的原子层数多于O,所以O的得电子能力大于S,故答案为:O>S。
16. 金刚石(或石墨、足球烯) 2Al+6H+=2Al3++3H2↑ 弱 ClO2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结构可知,元素①~⑩分别是H、C、N、O、F、Na、Al、Cl、K、Br十种元素,据此进行解题。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元素①~⑩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故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故答案为: ;
(2)同素异形体是指同一元素形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由分析已知元素②为碳元素,其常见的一种同素异形体的名称有金刚石(或石墨、足球烯),故答案为:金刚石(或石墨、足球烯);
(3)由分析可知:元素⑦的单质即Al与元素⑧氢化物即HCl的水溶液反应,故其的离子方程式为2Al+6H+=2Al3++3H2↑,故答案为:2Al+6H+=2Al3++3H2↑;
(4)元素⑥是Na,其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故其的电子式为,元素非金属单质的氧化性与其非金属性一致,又同一周期从左往右金属性减弱,同一主族从上往下金属性依次增强,故元素⑩的单质的氧化性比元素⑤的单质的氧化性弱,故答案为:;弱;
(5)元素④、⑧即O和Cl可组成多种微粒,其中ClO2具有强氧化性,常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故答案为:ClO2。
17. 第四周期ⅢA族 +4 HClO4 HF < < < B
【详解】(1)Ga和Al同主族,在Al的下一个周期,位于第四周期ⅢA族,故答案为:第四周期ⅢA族;
(2)Sn和碳同主族,最高价是+4价;C1的最高价是+7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
式为HClO4,故答案为:+4;HClO4;
(3)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氢化物稳定性减弱,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氢化物稳定性减弱,所以阴影部分元素氢化物热稳定性最高的是HF,故答案为:HF;
②As元素和Se元素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右到左,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减弱,所以酸性强弱:H3AsO4③氧元素和硫元素位于同一主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还原性依次增强,则氢化物的还原性:H2O④氮和碳位于同一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减小,原子半径N(4)可在图中分界线金属和非金属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故答案为:B。
【点睛】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18. 六 ⅢA A AD
【详解】(1) 铊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3,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ⅢA族,故答案为:六;ⅢA;
(2)硼元素和铊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为3,都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六周期ⅢA族,故选A;
(3) A.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正确,单质的还原性依次增强,则铊元素的金属性强于铝元素,故正确;
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则铊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铝,故错误;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正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正确,则氢氧化铊的碱性强于氢氧化铝,故错误;
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由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中铊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还原,银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则氧化剂铊离子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银离子,故正确;
AD正确,故答案为:AD;
(4)由题给信息可知,铍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铍酸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19. 碱 NH3+H2ONH3 H2O+OH- NH3+HCl=NH4Cl
【分析】A、B、C、D、E、F、G是七种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则A为C;B单质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则B为N;C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电子层数的4倍,则C为Ne;E是金属元素,其氧化物和氢氧化物都有两性,则E为Al;D位于第ⅡA族,其原子半径比E的大,且与E在同一周期,则D为Mg;F原子序数16,其单质在通常状况下为固体,则F为S;G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其次外层电子数少1个,则G为Cl。
【详解】B为N,N与H形成NH3,NH3溶于水溶液呈碱性,是因为溶于水的氨气大部分能和水结合成NH3 H2O,NH3 H2O可以发生部分电离,电离产生OH-:NH3 H2O+OH-;G的氢化物为HCl,NH3和HCl反应生成氯化铵:NH3+HCl=NH4Cl。
20. Na 铝 SO2 Cl2+H22HCl
【详解】(1)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至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10种元素中金属性最强的是Na;稀有气体核外电子达到稳定状态,难以得到或者失去电子,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因此10种元素中最不活泼的是Ne,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Na;。
(2)第3周期元素中,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具有两性的元素是Al,Al(OH)3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也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答案为:铝。
(3)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为SO2、氮氧化合物,因此在第3周期元素中,其元素的一种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该氧化物的化学式为SO2。
(4)Cl2和H2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HCl,反应方程式为Cl2+H22HCl。
21.(1)钠
(2)
(3)HF>HCl
(4)r(O2-)>r(F-)>r(Na+)
(5)H2SiO3<H2SO4<HClO4
(6)
(7)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可知①为H、②为C、③为N、④为O、⑤为F、⑥为Na、⑦为Al、⑧为Si、⑨为S、⑩为Cl,据此解答。
【详解】(1)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同主族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故表中各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
(2)⑨为S、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3)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则⑤元素和⑩元素的最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关系是HF>HCl;
(4)④、⑤、⑥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则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O2-)>r(F-)>r(Na+)。
(5)同周期自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逐渐增强,则⑧、⑨、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H2SiO3<H2SO4<HClO4;
(6)④与⑥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2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氧化钠,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为。
(7)⑧单质与⑥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氢气,则生成的阴离子为。
22. 1s22s22p63s23p1 第三周期ⅦA族 H—C≡C—H AlCl3+3H2O=Al(OH)3+3HCl↑ CS2(l)+3O2(g) =CO2(g)+2SO2(g) △H=-1075kJ/mol c
【分析】J元素最低负化合价的绝对值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说明J的最低化合价与最高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则J最外层电子数为4,根据J、R都为短周期元素可知J为C元素,则R应为S元素,则T为氯元素。从M的电离能来看前三个电子逐个失去所需能量I1 、I2 、I3相差不大,而I4 相差非常大,由此可以推测前3个电子在同一最外层,第4个电子在次外层,由此可推测M为Al元素。L可能为N等元素。根据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结合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该题。
【详解】(1)从M的电离能来看前三个电子逐个失去所需能量I1 、I2 、I3相差不大,而I4 相差非常大,由此可以推测前3个电子在同一最外层,第4个电子在次外层,由此可推测M为Al元素,所以其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3p1 ;元素T是在R后边的主族元素,R是S元素,则T是Cl元素,位置为第三周期ⅦA族。
(2)J为C元素,所以和氢能形成多种化合物为有机化合物,其中呈直线型的含有C≡C的炔类,相对分子最小的炔类为乙炔,其结构式为H—C≡C—H。
(3)M和T形成的化合物为AlCl3,是一种强酸弱碱盐,在潮湿环境下容易水解产生易挥发的HCl,然后形成酸雾,所以反应方程式为AlCl3+3H2O=Al(OH)3+3HCl↑。
(4)J、R形成的液态化合物JR2 为CS2,其完全燃烧生成CO2、SO2,0.2mol放出热量215kJ,所以1mol时燃烧放出热量1075 kJ,所以热化学方程为CS2(l)+3O2(g) =CO2(g)+2SO2(g) △H=-1075 kJ/mol。
(5)C60、Si60、N60都是单质,a选项错误;C60、Si60、N60组成的元素不同,不属于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由于N-N键能小于N≡N,N60结构与C60相似,则形成的分子中都是单键,故N60的稳定性弱于N2 ,c正确;d项中虽然金刚石中C-C键长要长于C60中C-C键长,但是金刚石是空间网状结构非常稳定,而C60分子则是足球模型结构不够稳定,所以金刚石熔点高于C60熔点,d错误,故选c。
23. O2 Ne 35Cl
【详解】(1)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中,如果核内质子数不等于核外电子数,则该结构示意图为离子结构示意图,如果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A、B. C. D. E分别是Cl、O2 、Ne、Na、Mg2+,则属于阴离子的是O2 ;
(2)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时该微粒性质最稳定,所以性质最稳定的是Ne;
(3)已知A元素的某种核素的中子数为18,质子数为17,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18+17=35,该核素的符号是35Cl;
(4)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比次外层少2个电子为6个,则核电荷数为16,为硫元素,该元素的离子为得到两个电子的阴离子,该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4. S2- 8 HF
【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①为H ②为C ③为N ④为O ⑤为F ⑥为Na ⑦为S ⑧为Cl,据此解答。
【详解】(1)钠离子核外电子层排布为2、8,硫离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为2、8、8,核外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因此硫离子的半径大于钠离子,故答案为:S2-;
(2)H和Cl结合形成共价化合物HCl,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为:,故答案为:;
(3)常用于考古,其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4-6=8,故答案为:8;
(4)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则稳定性:HF>HCl,故答案为:HF。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