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检测题
一、单选题
1.白云土是一种天然矿物,用氢氟酸处理白云土生成一种水溶性很低的化合物XYZW6.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Y2+与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氢化物具有强还原性
B.Z的氧化物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原子半径:Y<W
D.X、Y、Z的氯化物均属于弱电解质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关于Y、Z、M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负性Y>Z>M
B.离子半径:M->Z2->Y-
C.元素Y、Z、M的第一电离能:Z>Y>M
D.ZM2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3.某元素M基态原子的部分电离能如下表所示,M是
738 1451 7733 10540 13630
A. B.Na C.B D.P
4.1933年,格哈德·多马克将第一种磺胺药应用于医学,因此荣获193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已知该物质的结构如图,其中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为3s23p4
B.Y原子的电子排布图为
C.基态Z原子核外未成对电子数是成对电子数的3倍
D.基态X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
5.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y、g、h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y
B.yd2和zh3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C.由x、z、d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D.e、f、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间能相互反应
6.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Y同周期且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可形成结构如图所示的阴离子,Z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高正化合价:Y>X>W>Z B.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Y>X>W
C.简单离子半径:X>Y>Z D.由X、Y、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
7.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Y与X能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Q、M,Z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W与X同主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Q、M均只含有离子键 B.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C.Y、Z两元素只能形成阳离子 D.简单离子半径大小:
8.黝帘石的化学式是其Z2Y3WSi3X13,其中W、X、Y、Z为四种位于不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和为42,W与Z不同主族,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电子层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Si
B.X与Si形成的化合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
C.X、Y、Z的简单离子半径:Z>Y>X
D.Z的简单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碱
9.下列电子排布式表示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是
A.1s22s22p63s13p2 B.1s22s22p63s23p63d104s14p1
C.1s22s22p63s23p63d24s1 D.1s22s22p63s23p63d104s24p1
10.下列有关元素周期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铍()原子失电子能力比强
B.最简单氢化物中,化学键之间的作用力:
C.的密度逐渐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
D.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增强
11.下列各组元素各项性质的比较正确的是
A.第一电离能:B>Al>Ga
B.电负性:As>Se>Br
C.最高正价:F>S>Si
D.原子半径:P>N>C
12.关于、、、性质的比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酸性: B.还原性:
C.氢化物均易溶于水 D.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
13.以下列出的是基态原子2p轨道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违反洪特规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①②
14.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室温下,用pH试纸分别测定浓度为0.1 mol·L-1Na2CO3溶液和0.1 mol·L-1CH3COONa溶液的pH 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
B 室温下,分别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2SO3与Na2CO3溶液的pH 比较S、C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C 相同条件下,向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H2O,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 mL 5% H2O2和1 mL FeCl3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探究FeCl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D 向2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 mL 5% H2O2溶液,观察并比较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
15.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表中给出10种元素(其中X、Y分别代表某种化学元素),按要求作答。
族 周期 IA IIA ⅢA IVA VA ⅥA ⅦA O
2 C N X F Ne
3 Na Mg Y S Cl
(1)X、Y两种元素符号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
(2)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原子,其元素符号是_______;
(3)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是_______;
(4)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_______;
(5)HF与HCl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
(6)NaOH与碱性较强的是_______;
16.(1)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原子的2p能级和3d能级中电子排布的情况。试判断,违反了泡利原理的是_______,违反了洪特规则的是_______。
(2)某元素的激发态(不稳定状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13p33d2,则该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3)用符号“>”“<”或“=”表示下列各项关系。
①第一电离能:Na_______Mg,Mg_______Ca。
②电负性:O_______F,F_______Cl。
③主族序数_______价电子数_______元素最高正化合价。
17.锂是最轻的活泼金属,其单质及其化合物有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用碳酸锂和_______反应可制备氯化锂,工业上可由电解LiCl-KCl的熔融混合物生产金属锂,阴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
(2)不可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因金属锂引起的火灾,其原因是__________。
(3)硬脂酸锂是锂肥皂的主要成分,可作为高温润滑油和油脂的稠化剂。鉴别硬脂酸锂与硬脂酸钠、硬脂酸钾可采用的实验方法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
(4)LiPF6易溶于有机溶剂,常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LiPF6受热易分解,其热分解产物为PF5和__________。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短周期部分,表中字母分别表示一种元素。
a
d f g
b c e h
请回答下列问题:
(1)g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2g2,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___________ 。
(2)e、f、g三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弱到强的顺序为(用化学式表示)________。
(3)从化合物c2g3与eg2组成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eg2,可加入上述________(用元素符号表示)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后再过滤洗涤。
(4)a、d两种元素可形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化合物X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X可与H2O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化合物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航天技术中常使用a和g单质组成的燃料电池,该电池具有高能、轻便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该电池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9.硅是典型的半导体元素,在电子、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硅(Si)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Ne]_______,有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碳(C)、硅(Si)、锗(Ge)是同族元素。
①基态Ge原子的核外电子占据_______个能层、_______个能级。
②上述三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固态CO2可用于人工降雨,SiO2常用于_______(填一种即可)。
④请写出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在元素周期表中,某些元素与其右下方的主族元素(如图所示)的一些性质是相似的。如Si与NaOH反应生成Na2SiO3和H2,则B与NaOH反应生成_______(填化学式)和H2。
20.亚铁氰化钾()是一种常见的食盐抗结剂,其三水合物()是黄色晶体,俗称黄血盐,遇立即产生深蓝色沉淀()。回答下列问题。
(1)O元素位于_______区,基态O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____种。
(2)F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_____。
(3)黄血盐()中四种非金属元素的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_______,该原子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符号为_______。
(4)亚铁氰化钾()中四种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5)普鲁士蓝()中不同价态铁元素的简单微粒较稳定的是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
21.书写下列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H____、C____、O____、Na____、Mg____、Al____、Si____、P____、S____、Cl____、K____、Ca____、Mn____、Fe____、Co____、Ni____、Cu____、Zn____。
22.有A、B、C、D、E五种元素,已知:
①它们位于3个不同的短周期,核电荷数依次增大。
②E元素的电离能(kJ mol-1)数据见表:
I1 I2 I3 I4 ……
496 4562 6912 9543 ……
③A、E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
④B、C都能与D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
(1)写出两种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无水盐的化学式__、__。
(2)分别写出③和④中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
(3)(BC)2分子的结构式为__,含有__个σ键,__个π键。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分析】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三种短周期元素且位于同一周期,Y2+与W-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则Y为Mg元素,W为F元素,X为Na元素,化合物XYZW6的水溶性很低,则Z为Al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X的氢化物是NaH,具有强还原性,A正确;
B.Z的氧化物Al2O3属于两性氧化物,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B错误;
C.原子半径:Mg>F,C错误;
D.X、Y、Z的氯化物均属于强电解质,D错误;
答案选A。
2.D
【分析】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短周期的一部分,由Y、Z、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关系可知,Y为F元素,M为Cl元素,Z为S元素;
【详解】A.同周期自左而右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故电负性,故A错误;
B.电子层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离子半径:,故B错误;
C.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元素Y、Z、M的第一电离能:Y>M>Z,故C错误;
D.为,S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S和Cl各形成两对共用电子对,其分子中S和Cl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
故选D。
3.A
【详解】由元素M的电离能数据可知,元素的第二电离能与第三电离能相差较大,则M原子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的ⅡA族,则M为镁元素,故选A。
4.C
【分析】根据物质的结构简式可知,W形成1对电子对且原子序数最小,则W为H元素,X形成4对电子对,则X为C元素,Y形成3对电子对,则Y为N元素,Z形成2对电子对,则Z为O元素,M形成6对电子对,则M为S元素;
【详解】根据给定物质的结构简式,结合W、X、Y、Z、M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Z和M为同主族元素分析可知W、X、Y、Z、M分别为H、C、N、O、S。
A.M原子为硫原子,硫原子的核外一共有3个电子层,其中最外层电子数为6,根据构造原理可知其价层电子排布式为,故A正确;
B.Y原子为氮原子,氮原子的核外一共有7个电子,其核外电子排布图为,故B正确;
C.Z为氧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所以基态Z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3倍,故C错误;
D.X为碳元素,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因此基态碳原子核外s能级电子总数是p能级电子总数的2倍,故D正确;
故选:C。
5.C
【分析】由题意知,x、y、z、d、e、f、g、h依次为H、C、N、O、Na、Al、S、Cl元素。
【详解】A.C、S、Cl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故h>g>y,故A正确;
B.CO2和NCl3中所有的原子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故B正确;
C.H、N、O可以形成NH4NO3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和强酸-硫酸反应,也能和强碱-氢氧化钠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6.A
【分析】由阴离子图可知W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已知Z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确定W在第二周期,Z在第三周期,则W为碳元素,Z为镁元素,W、Y同周期且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确定Y为氧元素,根据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确定X为氮元素。
【详解】A.Y为氧元素,O元素没有最高正化合价,A项错误;
B.简单氢化物稳定性:H2O>NH3>CH4,B项正确;
C.简单离子半径:N3 >O2 >Mg2+,C项正确;
D.N、O、Mg三种元素可以形成Mg(NO3)2,属于离子化合物,D项正确。
答案选A。
7.B
【分析】已知短周期中,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3倍,X为O,Y与X能形成两种离子化合物Q、M ,Y为Na,与O形成和两种离子化合物,W与X同主族,W为S,Z所在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同,根据原子序数的大小,Z为Al。
【详解】A.中只有离子键,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A错误;
B.非金属性,氢化物的热稳定性:,B正确;
C.Na只能形成阳离子,Al能形成,C错误;
D.根据离子半径大小的判断,,D错误;
故选B。
8.C
【分析】W、X.、Y、Z为四种位于不同周期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20号主族元素,则W为氢元素,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电子层数的三倍,则X原子核外电子分2层排布,第2层上有6个电子,X为氧元素,Z原子序数最大、位于第四周期,且W与Z不同主族,Z为钙元素,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和为42,则Y的原子序数=42-1-8-20=13,则Y为铝元素,W、X.、Y、Z分别为:H、O、Al、Ca,据此分析。
【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简单气态氢化物越稳定,X是氧,氧的非金属性大于硅,则最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Si,故A不符合题意;
B.X是氧,O和Si形成的化合物是二氧化硅,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故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时电子层越多,离子半径越大;具有相同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X.、Y、Z分别为O、Al、Ca,钙离子电子层数最多,半径最大,氧离子和铝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铝离子的核电荷数较大,半径较小,则X、Y、Z的简单离子半径:Z>X>Y,故C符合题意;
D.Z为钙,Z的简单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即氢氧化钙是强碱,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C。
9.D
【详解】A.表示激发态原子,对应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1;
B.表示激发态原子,对应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
C.该原子处于激发态,对应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4s2;
D.该电子排布式满足构造原理,能量最低,表示基态原子,正确
10.B
【详解】A.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去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则铍()原子失电子能力比弱,故A错误;
B. 氟原子半径小于氧原子,则氢氟键的键长比氢氧键的键长短,则键能大,故B正确;
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碱金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去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另外,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密度呈增大趋势,但是钾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小,故C错误;
D. 同一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金属性逐渐减弱,则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
故选B。
11.A
【详解】A.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金属性越强,第一电离能越小,则第一电离能:B>Al>Ga,故A正确;
B.同周期从左向右非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则电负性:Br>Se>As,故B错误;
C.F无正价,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周期从左向右原子半径减小,则原子半径为P>C>N,故D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A. 因非金属性:,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故A正确;
B. 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对应氢化物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故B错误;
C. 卤族元素的氢化物均易溶于水,故C正确;
D. 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反应越剧烈,则与氢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故D正确;
故选B。
13.B
【分析】当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这个规则叫洪特规则。
【详解】①2p轨道上的4个电子的排布符合洪特规则;②2p轨道上的4个电子优先单独占据了一个轨道,但是自旋状态不同,违反了洪特规则;③在一个原子轨道里的2个电子自旋状态应该相反,违反了泡利原理;故选B。
14.C
【详解】A.比较H2CO3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用pH试纸测等浓度的碳酸和醋酸的pH,故A错误;
B.亚硫酸不是硫元素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故不能直接比较非金属性,B错误;
C.探究探究FeCl3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宜采用控制变量法,保证其他环境一样,C正确;
D.亚硫酸氢钠和过氧化氢反应,无明显现象,无法判断反应速率,故D错误;
答案选C。
15.(1) O Al
(2)C
(3)Na
(4)Ne
(5)HF
(6)NaOH
【分析】(1)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构造可知,X为O,Y为Al。
(2)
最外层电子数为4的原子位于周期表的第ⅣA族,为碳元素,其元素符号是C。
(3)
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易与空气中的氧气以及水蒸气等反应,需要保存在煤油中。
(4)
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都已经达到稳定结构,化学性质很稳定,所以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单质是Ne。
(5)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F的非金属性比Cl强,则HF与HCl热稳定性较强的是HF。
(6)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氢氧化物的碱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NaOH与 Mg(OH)2 碱性较强的是NaOH。
16. ② ③⑤ 1s22s22p63s23p4 H2SO4 < > < > = =
【详解】(1)同一个原子轨道中不应有自旋状态相同的电子,②违反了泡利原理;对于基态原子,电子在能量相同的轨道上排布时,将尽可能分占不同的轨道并且自旋状态相同;③⑤违反了洪特规则。
(2)3p能量小于3d,激发态为1s22s22p63s13p33d2,基态应为1s22s22p63s23p4;此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6,其质子数也为16,该元素为硫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2SO4。
(3) 同周期中主族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有增大的趋势,电负性逐渐增大;同主族中自上而下电负性与第一电离能均逐渐减小;由构造原理可知,能量ns<(n+1)s,ns17. 盐酸 Li++e-=Li 金属锂在CO2仍可燃烧 分别取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锂盐焰色为深红色,钠盐焰色为黄色,钾盐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 LiF
【详解】(1)碳酸锂制备氯化锂,利用碳酸锂的性质与碳酸镁的性质相似,因此碳酸锂与盐酸反应制备氯化锂,根据电解原理,阴极上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电极反应式为Li++e-=Li;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原则,Li和Mg的性质相似,Mg能在CO2中燃烧,Mg与CO2反应生成MgO和C,因此锂也能与CO2反应,因此不能用CO2灭火;
(3)阳离子不同,阳离子属于碱金属元素,因此采用焰色反应进行鉴别,分别取样品进行焰色反应,锂盐焰色为深红色,钠盐焰色为黄色,钾盐焰色为紫色(透过蓝色钴玻璃);LiPF6中Li显+1价,P显+5价,F显-1价,PF5中P显+5价,F显-1价,因此LiPF6分解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元素守恒,另一种产物中含有Li,即另一种产物是LiF。
18.(1)离子键、非极性键
(2)SiH4<NH3<H2O
(3)H、Cl
(4)CH2=CH2+H2OCH3CH2OH
(5)2H2+O2=2H2O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元素依次为氢、钠、铝、碳、硅、氮、氧、氯。
【详解】(1)O与Na可形成离子化合物Na2O2,形成过氧化钠,含有离子键、非极性键。
(2)非金属性:Si(3)化合物分别为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因为氧化铝能和酸或碱反应,而二氧化硅能和碱反应,不和盐酸反应,所以选择氢和氯形成的盐酸进行分离提纯。
(4)X的产量是衡量一个国家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X为乙烯,乙烯和水反应生成乙醇,所以方程式为:CH2=CH2+H2OCH3CH2OH。
(5)航天技术中应用氢氧燃料电池,反应为:2H2+O2=2H2O。
19.(1) 2
(2) 4 8 C>Si>Ge 光纤通信 2C+SiO2Si+2CO↑;
(3)NaBO2
【详解】(1)Si为14号元素,原子核外有14个电子,电子排布式为[Ne]3s23p2,3p能级有2个未成对电子;
(2)①Ge元素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所以原子核外电子占据4个能层,核外电子排布为[Ar]3d104s24p2,占据1s、2s、2p、3s、3p、3d、4s、4p共8个能级;
②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电负性依次减小,所以电负性C>Si>Ge;
③SiO2为制造光导纤维的原料,常用于光纤通信;
④高温条件下碳和二氧化硅反应生成Si单质和CO,化学方程式为2C+SiO2Si+2CO↑;
(3)B元素为第ⅢA族元素,最高正价为+3价,结合Si和NaOH的反应可知,B与NaOH反应生成NaBO2和H2。
20.(1) p 5
(2) 第四周期第Ⅷ族
(3) N 2p
(4)N>C>Fe>K
(5) 的价电子排布式为,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前者为半充满状态故较稳定
【详解】(1)由元素周期表结构知氧元素位于P区;基态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4,又空间运动状态指电子占据的轨道数,即基态氧原子核外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5种;
(2)由元素周期表结构知,铁元素位于第8列,即所在位置为第四周期第Ⅷ族;基态Fe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3d64s2,所以其轨道表示式;
(3)同主族随原子序数递增,第一电离能递减,又同周期随原子序数递增,第一电离能递增,但第IIA族大于第IIIA族、第VA族大于VIA族,所以H、C、N、O四种元素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基态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所以能量最高的电子所在能级符号为2p;
(4)电负性是描述原子对键合电子吸引能力,同主族从上到下电负性递减,同周期从左向右电负性递增,所以电负性顺序为N>C>Fe>K;
(5)普鲁士蓝()中存在三价铁离子和二价亚铁离子,又的价电子排布式为半充满状态,的价电子排布式为,且半充满状态较稳定,所以较稳定。
21. 1s1 1s22s22p2 1s22s22p4 1s22s22p63s1 1s22s22p63s2 1s22s22p63s23p1 1s22s22p63s23p2 1s22s22p63s23p3 1s22s22p63s23p4 1s22s22p63s23p5 1s22s22p63s23p64s1 1s22s22p63s23p64s1 1s22s22p63s23p63d54s2 1s22s22p63s23p63d664s2 1s22s22p63s23p63d74s2 1s22s22p63s23p63d84s2 1s22s22p63s23p63d104s1 1s22s22p63s23p63d104s2
【解析】略
22. NaHCO3 CH3COONa H2O2 Na2O2 CO NO NC—CN 3 4
【解析】根据五种元素位于3个不同的短周期,且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可知A为H元素;根据E的第二电离能剧增,故E通常为+1价,且E有I4,则E不可能为Li,E为第三周期,E为元素;H、都能与O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或2:1的化合物,所以D为O元素;原子序数比O小且与O可以按原子个数比1:1或1:2形成化合物的元素为C元素和N元素,所以B、C分别为C元素和N元素。
【详解】(1) 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H元素,B是C元素,D是O元素,E是Na元素;只含有A、B、D、E四种元素的无水盐为NaHCO3和CH3COONa,故答案为:NaHCO3;CH3COONa;
(2) 通过以上分析知,A是H元素,B是C元素,C是N元素,E是Na元素,D是O元素,H、Na与O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分别为H2O2与Na2O2,C与N与O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分别为CO和NO,故答案为:H2O2;Na2O2;CO;NO;
(3) 通过以上分析知, B是C元素,C是N元素,(CN)2分子的结构式为:NC—CN,
分子中存中存在3个σ键, 4个π键,故答案为:NC—CN;3;4;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