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显转化 感悟算理
——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学思考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以“凸显转化 感悟算理”为主题进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说课。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是在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根据整数除法迁移过来的,利用商不变的规律可将其转化为整数除法,体现转化思想。如何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和算法,从而培养学生养成转化的数学思想?是我对这节课重点思考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思考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纵横对比教材 厘清知识结构
首先,我将从纵横两个角度进行教材分析。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数的运算的主题。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除法、商不变规律、小数的意义、小数乘法以及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本节课所处的位置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续学习积、商的近似值,除数大于、小于或等于1时,商与被除数的关系、循环小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奠定坚实基础。
那其它版本的教材对“小数除法”这一教学内容又是怎样编排的呢?请看,这三个版本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这一内容的编排有以下不同点,主要是编排顺序不同。 北师大版是在四年级下册先学小数乘法,在五年级上册再学小数除法。人教版是将小数乘法与小数除法都安排在五年级上册,但分在不同单元。而苏教版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安排在五年级上册一个单元里,先学习小数乘法再学习小数除法。
那相同点呢?这三个版本的教材都将安排在五年级上册,也都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在编排时都主要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体现转化思想。
通过以上的教材分析,我们在思考:在课堂上如何凸显转化思想,让学生更好的感悟“小数除法”算理?于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测,前测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内容有着怎样的感知。
多维分析学情 找准学习起点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对笔算除法比较熟悉,也基本有了从除数是一位数除法到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其次,学生已经学习了商不变的规律、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这些知识正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对学生而言,单独拿出某一个知识点,他们基本都能对答如流,但要解决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就需要把以上几个知识点综合到一起,对学生来说难点又是什么,我做了一次教学前测。对县城、城镇、农村小学三所小学135位学生进行了前测。之所以选择这三类学校是为了让数据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经过测评发现,学生基本能理解每一步的运算意义,也有转化的意识,但依然错误百出,这些错误都指向一个核心——小数点,也正是学生的质疑聚焦所在之处。学生在计算题3时,35.6%的学生不会想到把除数转化成整数,知道转化的学生中有近69%的学生在转化时出现了困难,其中有学生将算式转化为小数除以整数时在处理商的小数点位置时出现了比较大的困难,即商的小数点没有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见,在竖式里去掉小数点、添上新的小数点,这“一去一添”,会成为学生最大障碍。对于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理解会存在一定的困难,这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对于本节课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谁打电话时间长的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2.经历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过程,感受转化的思想,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3.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其中,理解除数是小数的算理及算法既是这个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
三、基于教学思考 重构教学路径
在解读教材和学情分析的基础上,为落实本节课的目标, 每一节课该如何设计才能达成我们的设想?下面,我就以《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为例,阐述思考后的教学路径。我将从以下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首先出示教材中的第一幅情境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数学信息?问: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在学生提出用5.1 0.3和54 7.2除法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比较观察:这是一道什么类型的式子?与我们之前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在学生的回答中引出今天课题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第二环节:尝试探究,解决问题。
那么在这一环节我将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活动。
活动一:算一算
先让学生尝试估一估,再问学生:那“笑笑打电话的时间5.1÷ 0.3到底是多少呢?你会算吗?”
这时出示活动要求:
想一想
想一想5.1÷ 0.3的小数除法可以怎么计算?
②写一写
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写下来。
③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计算时应用了什么方法/规律
引导学生学生试着计算,小组交流。活动后老师搜集多种方法,全班交流。
活动二:对比多种方法,明算理。
(学生可能会出现借助元角分单位换算的方法:)
素材一:
这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我问: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发现运用单位名称换算就是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过程。
(肯定也有同学出现借助商不变性质这种方法:)
素材二:
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那为什么5.1÷0.3的商与51÷ 3的商是相等的?鼓励学生思考这是运用了商不变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的,渗透知识之间的联系,问出知识的本质。
(当然学生肯定存在尝试竖式计算的方法)
素材三:
这时候我会重点反馈竖式计算,问:谁看懂了?并引导学生结合小数的直观图,通过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发现其实竖式中的5.1也就是51个0.1,0.3是3个0.1,所以5.1里面有17个0.3。
再让学生比较竖式计算这两种形式哪种更好呢,引导学生说出
(1)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时;
(2)需划去多余的0和小数点,点上新的小数点。
(3)再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你采用的什么方法来检查呢 这时学生体会乘法验算的必要性。
活动三:对比分析,比较算法。
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比较这些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启发学生:一是比较三种方法的不同;二更主要是沟通三种方法的共性都是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并体会到竖式计算的优化。。
活动四:那54÷7.2竖式计算,你还会算吗?
(1)引导学生估一估。
(2)尝试竖式计算
(3)反馈出错,交流纠正。
全班同学一起进行纠错时,强调除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那么被除数也要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整数后面添0,并点上新的小数点。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总结如上计算方法。
第三环节:多层训练,深化知识。
为巩固知识,发展技能,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1.基础练习选择了教材中第2题,巩固学生对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算理掌握。
2.对比练习,5.28÷0.03= 38.5÷2.2在这里我会重点反馈,强调竖式计算的算法,第一个竖式计算同时扩大100倍,商不变。第二个竖式计算时为什么商小数点要点在十分位。
3.提升练习
1.淘气的妈妈要将2.6千克的油分装在下面这种玻璃瓶中,至少需要几个瓶子?
2.工厂油3米布,做一套衣服需要1.2米布,最多做几套衣服?
把小数除法的应用作为提升训练,让学生掌握算理算法的同时体会到小数除法需要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采用装油需要几个瓶子和做衣服布料不够问题的,装油时需要进1,材料不够时采用去尾,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开阔学生视野,增长才干。
第四环节:质疑总结,反思评价。
这一环节我会向学生提问: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让学生自己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既是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回顾与整理,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概括表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这就是我的板书: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有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评委老师多加指正,感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