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法》说课稿(口算小数乘法)
我说课的题目是“明理驭法,感悟一致”。——基于单元整体视角下的《小数乘法一》说课。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单元整体解读
(一)研课标 明方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计算教学中,要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的运算本质上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推理意识。课标强调数的运算要以“计数单位”为核心要素进行统领。乘法的运算,说到底还是计数单位个数的累加过程。因此本节课采用大概念引领下的单元整体教学作为设计思路,采用结构化教学作为教学方法。
(二)理教材 筑结构
1.“瞻前顾后”,把握学生学习的逻辑起点
小数乘法作为一个运算单元,它的上位概念是乘法,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继承,也是分数乘法的铺垫。放眼整个小学阶段,乘法的学习是“数与运算”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第一学段,学生利用乘法口诀学习表内乘法。第二学段中,学生学习了一位数乘多位数、多位数乘多位数以及小数乘法,一定程度上体会到了计数单位的意义以及运算的一致性。本单元就隶属第二学段“小数乘法”的内容。到了第三学段,学生还将学习分数乘法至此,数的运算相关知识全部结束。
回顾乘法的整个学习阶段,教材在编排时尤其重视乘法意义的教学,通过线段图、点子图、方格纸、列表格等多元表征让学生感受到乘法运算实质上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及计数单位的运算及,即个数与个数相乘得到几个积的计数单位,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得积的计数单位,也就是乘法的意义,以这样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结构让学生理解乘法运算的本质算理。
2.“左顾右盼”,感悟不同版本的精彩纷呈
在单元课时安排上,北师大版教材将小数乘法安排在了四年级下册,新课部分7课时;人教版教材则安排在了五年级上册,新课部分9课时。对比两个版本的教材,我发现两版教材的共同点:
(1)两版教材中小数乘整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内容基本一致。
(2)小数乘法内容结合购物情境展开。
仔细研读,两版教材区别较大
1)北师大版将小数点移动内容编排在本单元,而人教版则编排在四年级下册,非本单元。
2)北师大版是先学习整数乘小数,再学习小数点移动,最后再学习小数乘小数,知识链断开。
3)北师大版是将多个知识点放在一课内,部分课时内容较多。而人教版将每一个知识点平均分布在每一节课内,知识较散,缺乏整合。
4)北师大教材注重数形结合,且把计算融入情境进行教学,而人教版教材中无图形辅助教学,且将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开教学,无法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
通过对对比产生3个问题
问题1:小数点移动知识点是否要前置?
问题2:哪种编排能更好体现运算意义的一致性?
问题3: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就是积的计数单位,如何分散这个教学难点呢?
(三)做前侧 知起点
我们再来看学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7个学期的学习掌握了整数加减乘除的运算、小数的加、减运算,学生基本掌握算法,会正确计算,但存在着“理不够透、法不够深”的情况。因此在教学时我们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乘法的意义上和算理的一致性上。
(四)整框架 定路径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需重新构建知识网络,打通意义,将小数点搬家知识前置,切分内容,分散难点。这是整合前的,这是整合后的,整合后的新课部分还是7课时,但从核心要素和主要目标可见,整合后的教学更注重运算一致性,目标是让学生深刻感悟数与运算的一致性,让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这样的整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也随之发生了改变。整个教学目标的确立做到了“以生为本”,在这样的整合后教学目标如下。(结合素养目标)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与设计
那接下来,就请大家跟随我一起进入本课的设计环节。
首先回顾分析学生的前测情况,一方面让教师更明确学生的学习起点,另一方面也让学生明白不是我会计算就好,更重要的是知道其中的算理,乘法算理一致,只有理清算理,才能一通百通。
前测情况:
1.联系旧知,感悟一致
我们先来第一个环节,在课堂的开始把之前学过的乘法进行回顾和迁移,从整数乘法开始,以正方形为载体,逐个出示,分别出示3×2=6也就是6个一,30×2=60,就是3个十乘2也就是6个10,300×2=600,就是3个十乘20也就是60个10,此时学生还会说是3个十乘2个十也就是6个100。在这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乘法之间的本质意义就是求有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体会到乘法运算的一致性,激活学生学习乘法的知识经验,但在最后一题略微体现计数单位乘计数单位等于积的计数单位。这个环节为学生的学习做了经验性和方法性的铺垫。
2. 多元表征突显本质
在整数乘法的基础上引出小数乘法整数的计算,而小数乘整数计算较为简单,所以该部分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师在作业单上提供了方格纸。很显然学生会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很自然地想到借助连加、画图等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展示,学生发现每种方法间都蕴含着3×2这个算式,都计算出了6,而这个6表示的都是6个0.1,让学生感受小数乘整数的算理与整数乘法的算理是一致的。让学生逐渐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3.整体分析形成通法。至此,再出现小数乘小数的方法,此时学生顺势而为,通过知识迁移,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小数乘小数的运算。该过程是小组合作进行的,学生完成后还需在组内沟通交流每种方法间的联系。此时,学生内心会产生一个矛盾,之前计算整数乘法和整数乘小数时,都是在进行计数单位的累加,计数单位与其中一个乘数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但是当遇到小数乘小数时却不是这样,那么积的计数单位又如何确定呢?这是一个难点。当学生利用多种方法解决03×0.2后,让学生在几种方法间寻求联系,数形间的联系,横式和竖式之间的联系,通过知识构建,让学生感受这几种方法都是在求计数单位的个数、以及确定新的计数单位。但学生对小数乘法算理的感悟还不够深刻,运算一致性也缺乏对比沟通。此时,教师把整数乘法、整数乘小数、小数乘小数所有的算式都呈现出来,让学生再次去发现计数单位的个数与个数相乘得到积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计数单位与计数单位相乘得到积的计数单位,从而感悟乘法运算的算理,感受他们的运算本质上是一致的。
4.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在练习环节,设计了三组练习,第一组是争对练习,让学生从算式到图,再一次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
第二组练习其实是一题多练,包含变式练习和拓展练习。第一层,教师出现三组数据更大的小数乘法,让学生说算法,再次理解算理。第二层让学生根据算式找情境,体会小数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出现一个错误选项,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第三层,让学生尝试计算后两题,这两题需要列竖式才能知道积的计数单位的个数,让学生感受只要理清算理,感悟乘法运算在意义上是一样的,这样就能达到一通百通的效果,哪怕以后遇到分数乘法,他们在理解上也会游刃有余。
第三组练习是联通数与代数领域和图形几何领域,其实在计算图形周长、面积、体积时,他们的运算道理和乘法运算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能感悟到这一层的一致性,学生就容易理解长度、面积、体积的概念,也能更解决相关单位换算问题。
最后让我们回到本节课的核心设计理念,本节课在单元整合视角下,立足“大单元”和“大概念”,对教材进行了多方位的分析解读,基于学生的视角和立场,努力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迁移、推理概括、归纳总结的学习能力。以上就是我的说课,下面开始我的无生上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