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四章——
交通运输布局与区域发展
Transportation Layout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图4.1义务机场航站楼
义乌是个县级市,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1991年4月义乌民航机场通航,成为我国第二个县级航空港。1993年、2006年和2012年三次扩建。2007 年开通至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临时航线。2014年8月, 成为对外开放口岸,是我国第一个县级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义乌北距杭州萧山机场只有约120千米,为什么还要在义乌建设民航机场
为什么金华没有民航机场,而其管辖的义乌却有民航机场
是什么原因促使义乌机场不断扩建,并成为对外开放航空口岸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四、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主要内容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日趋先进,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管道等种类齐全,方便快捷,经济安全,形成了高速度、网络化的交通运输综合体系。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公路
运输
运输工具:汽车、卡车
地位: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
对象:短程、量小的货物
缺点: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优点: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铁路
运输
运输工具:火车、轨道列车
地位:当代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对象:大宗笨重、长途运输,如矿石、金属等、
缺点:造价高,消费金属材料多,占地面积大,短途运输成本高·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水路运输
运输工具:轮船
地位:历史悠久的运输方式
对象: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缺点:速度慢,灵活性、连续性差,受航道水文状况和气象等自然条件影响大
优点: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航空运输
运输工具:飞机
地位:最快捷的现代化运输方式
对象: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优点:运输速度快、且运输效率高
管道运输
地位:运具和线路合二为一的运输方式
对象: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缺点:需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优点:运量大,损耗小,安全性能高,连续性强,管理方便,占地少,不占农田
0 1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布局的目的就是实现区域运输的合理化,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交通布局-目的
交通运输布局的任务:交通线网、场站如何组织,客流、货流如何分配、引导。
▋影响交通运输布局的因素
人文因素:既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要立足于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自然因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
其他条件: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B
1.依据运输需求
水运
优点:运量大;运费低
缺点:连续性最差;速度慢
公路运输
优点:机动灵活;装卸方便
缺点:运量小;运费较贵
铁路运输
优点:运量大;速度快
缺点:铁路造价高,占地广;短途运输成本高
航空运输
优点:速度最快;运输效率高
缺点: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
管道运输
优点:连续性最强;运量大;平稳安全
缺点:灵活性最差;设备投资大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运输方式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 运输大宗的、笨重的、需长途运输的货物
公路 运输短途、量小的货物
水路 运输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
航空 运输急需、贵重、数量不大的货物
管道 运输天然气、液态煤浆等货物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运输方式 运输工具 运价 运速 运量 灵活性
水路运输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航空运输
船舶
汽车
火车
飞机
最高
较高
较低
最低
最快
较快
较快
最慢
最小
较小
较大
最大
最差
最好
较好
较差
一、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1.依据运输需求
2.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为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新机场,其定位为大型国际航空枢纽,预计至2022年客流量将达到4500万人次。至2025年客流量将达到7200万人次。并预留了1亿人次客流量,成为各项指标位居全球前列的大型国际航空枢纽。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3.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北盘江大桥位于云贵高原中部北盘江大峡谷上,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地质地形复杂,施工环境极为恶劣。该桥系贵州水柏铁路线上一座结构新颖又复杂、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单线铁路桥。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案例:山区修建公路,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在陡坡上修筑成“之”字形。(例如:川藏线72拐)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交通线、站布局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尽量少占土地
图示为经过农田、村庄的高铁和公路。高速铁路的建设一般都采用高架的形式进行建设,其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减少占用耕地。
案例:
青藏铁路以桥代路可以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和地质环境。
京沪高铁途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以桥代路可以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的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5.发挥综合优势
案例: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包括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内公交等多种换乘方式于一体的交通“巨无霸”。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求等。
6.其他
建设川藏铁路,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中国国家统一、巩固边疆稳定的需要,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治藏方略的重大举措。
永兴岛位于我国南海西沙群岛东部,是西沙群岛面积最大的岛屿,岛上有我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地级市三沙市。岛上基础设施完善,建有港口、机场等交通设施,对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具有重要意义。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
怎样布局
依据运输需求
运输方式和交通线、站选择、标准,以及交通运输网的密度等,都应依据交通运输的需求而定
适度超前
设计标准要满足今后一定时期的运输需求,但标准过高会造成浪费
因地制宜
运输方式的选择,交通线、站的选址以及设计标准等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
尽量少占土地
交通线、站应尽量少占土地,尤其是耕地
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利用不同运输方式优势,做好转运和衔接,形成立体、系统的交通运输网
其它
平衡地区发展,适应国防需要
03、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
交通运输布局不仅要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还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一般需要综合权衡多条原则
▋区域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D
交通运输布局的变化使区域交通运输布局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如湖北规划建设39条高铁线路,实现武汉“武汉5小时”。
01
02
03
04
交通运输布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立足现有的经济水平和技术、装备等条件;
2.考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
3.考虑当前的交通运输实际。
4.要预测客流、货流未来的发展趋势。
二、交通布局的一般原则-宏观
02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小,则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低、场站规模较小;
2.交通运输需求量较大,则需要布局的交通线标准较高、场站规模较大。
南京火车站 扬州火车站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1.交通运输布局需重点关注交通运输需求大的点和线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也是区域客货集散中心,交通运输需求大。因此,城市往往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区域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重要城市之间的交通运输需求庞大,为满足其需求往往布局多条平行的交通线。如:北京和天津之间,除了高铁,还有高速公路、普通公路、铁路等不同交通线。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需求存在差异
方式 铁路 公路 水运 航空 管道
运量
运速
运费
灵活性
连续性
受自然影响
投资
较大
小
最大
最小
大
较快
较快
最慢
最快
最高
最低
较低
较高
最差
最强
最小
较低
最强
较差
较差
较差
差
差
较好
一般
大
大
较小
较小
最低
高
高
高
较高
较差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对比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2.交通运输布局应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02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1)交通运输需求有运距、运时、运量、运价、运向等差异,因此,区域交通运输布局要充分发挥不同运输方式的特点。
货
运
贵重或急需货物,数量不大
货物的性质、数量
运距、价格、时效
易死亡、变质的活物、鲜活
大宗笨重货物
液体、气体、粉末状固体
航 空
公 路
铁 路
水 运
管 道
短程
远程
客
运
价格、安全
时效、目的
2.交通运输布局应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02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2)交通运输布局需注意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和运转效率——形成综合性交通运输枢纽。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可以实现航空、城际铁路、高速铁路、轨道交通、长途客运、市内公交等集中便捷换乘,被称为“世界上最复杂的综合交通枢纽”。
探究活动
1.京沪高速铁路沿线的高铁站的布局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交通线路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3.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4.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中心,交通运输量大。因此,城市成为区域交通运输网的节点,应尽量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1.京沪高铁沿线的高铁站布局有什么特点?
京沪高铁连接了沿线主要城市,站点
分布比较均匀。
2.为什么交通线路应尽可能连接沿线主要城市?
探究活动:京沪高铁
促进高铁站所在郊区的经济发展;
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
城区边缘地价较低,高铁建设成本较低;
距城区较近,方便居民乘坐高铁。
3.如果高铁站布局过密或过疏,会产生哪些问题?
高铁站过密:
会导致停车频繁,影响运行速度;
占用土地面积大,增加交通建设成本;
站点距离过疏:
站点之间距离远,不方便居民出行,不能满足沿线交通运输需求;
使高铁铁路客源减少,不利于高速铁路运营。
4.高铁站基本上都设立在城区的边缘,为什么?
探究活动:京沪高铁
3.交通运输需求变化和分布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02 交通运输需求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举例:改革开放以来,义乌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小商品生产和销售中心,对航空需求快速增长,促使义乌航空港的开通和逐步扩建。
(1)区域交通运输需求增长的特点,决定了区域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特点。
对点微思考
Think a little
… …
… …
济南和青岛之间有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为什么还要建设济青高铁?
○经济发展迅速,原有铁路运力不足,对高速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特点:
多布局在沿海地区,内陆地区很少;
多从沿海港口向内陆延伸,未形成相对完善的铁路网。
案例分析:观察左图,思考非洲铁路布局的特点及其原因。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案例
原因:反映了非洲多数国家仍然没有摆脱以农矿产品出口为主的经济模式,以及由此决定的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需求增长
决定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非洲的铁路布局为典型的交通运输需求决定交通运输布局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案例
三、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需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
逐渐趋向完善、优化
03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 …
… …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交通运输若不能满足区域发展所产生的运输需求,则会阻碍区域发展,甚至成为区域发展的“瓶颈”。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区域发展的“先行官”。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1.区域发展的“先行官”——交通运输
交通线和场站属于基础设施,投资额大但不能短时间直接收回投资,一般由政府组织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区域,因资金紧张,交通线和场站的建设相对落后。当区域处于工业化初期时,区域交通运输建设需求很大,并且还有各方面基础设施需要建设,政府一般无力全面、快速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思考: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交通运输的建设往往具有滞后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投资额大
投资回收期长
资金紧张
技术水平低
2.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交通线、站的密度和质量
经济落后地区
经济发达地区
交通线和站点稀疏
质量低
交通线和站点密集
质量高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随着区域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从而有足够的资金推动交通运输建设相关技术水平的提高,使交通运输布局受自然条件的限制大为减弱,从而使交通运输网趋于完善。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线和站点建设涉及气象、水文、地质、工程、材料等技术领域以及施工水平。
交通运输的电气化、快速化、专业化,对各项技术的要求更高。
资金充足
提高技术
克服建设障碍
提高运输效率
气象、水文、地质、地形、材料、机械、工程等
3.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运输网的完善程度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我国青藏铁路的建设,得益于我国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
热棒原理
青藏高原日温差大。有些地方在冬春和秋冬过渡时期,土壤层反复冻融。当地表土壤冻结而下层土壤未冻结时,铁路路基不稳定,威胁列车运行安全。在这样的时候,插入地基下面的热棒可以排出下层土壤多余的热量,使下层土壤保持结冻状态。
03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资金间接影响交通运输布局
我国的青藏铁路建设,攻克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级难题。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桥隧技术的成熟,使得公路、铁路穿越山区,跨越河、海天堑,改变了传统盘山迂行的布局方式,有效的缩短了通行里程和时间。
沪昆高速铁路贵州段水桶木寨特大桥及桥隧道
我国西部山区山高谷深,在这里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常常是高架桥梁与隧道相连,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单位历程建设资金是平原地区的数倍。例如,沪昆铁路桥隧长度占线路总长的比例,贵州段高达81%,云南段也达70%。
案例分析:港珠澳大桥
随着桥隧技术的成熟,我国不仅使公路、铁路跨越河、海天堑,还让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穿越山区,改变了传统盘山迁行的布局方式,缩短了通行里程,节省了通行时间。
四、资金(区域发展)与交通运输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线、站布局交化很大,有些交通线、站经历多次改造和扩建,其中,北京首都机场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北京首都机场于1958年3月投入使用,1980年月,一号航站楼及配套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于1995年10月开始建设,并于1999年11月投入使用。二号航站楼每年可接待2650万人次的旅客。2004年3月,三号航站楼开始建设,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投入使用。至此,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的设计总量达到8200万人次。背景图为首都机场三号航站楼景观,下表显示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突破整千万人次的年份:
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
1.北京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三号航站楼投入使用后,至实际旅客年吞吐量超过设计旅客年吞吐量分别用了多少年?
2.交通运输线、站布局一般强调“适度超前”。通过首都机场扩建的案例,说明你对“适度超前”的理解。
3.首都机场设计在2015年旅客年吞吐量达到8200万人次,可是至2012年,首都机场旅客年合吐量已达8371万人次。首都机场旅客年吞吐量增加的速度远超专家的预测,就此谈谈你的理解和感想。
活动:分析交通线、站布局与运输需求的关系
二号航站楼设计旅客年吞吐量2650万人次,1999年11月投入使用,实际旅客年吞吐量在2004年突破3000万人次,中间用了5年;三号航站楼设计旅客年吞吐量8200万人次,2008年投入使用,实际旅客年吞吐量在2012年突破8000万人次,中间用了4年。
交通运输的布局在设计标准和运输能力上要留有余地,以适应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要求,满足一定时期内运输需求的增长。运输的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同时进行,无法储存和调拨,因此交通运输设备要保持一定的能力储备。但能力储备要避免因标准过高造成浪费,也要防止因标准过低造成再改造的浪费。因此既要超前,又不能过分贪大求全,导致资金的浪费。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且北京是我国首都;从国际看,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和交流与来越密切。
扩展:铁路以桥代路(悬空)的三种意义:(例:公安境内蒙华铁路)
①保护生态环境,如青藏铁路;
②节约土地;
③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干扰。
扩展:铁路桥隧比例高(山区)的积极意义:(目的:走直线)
①降低坡度;
②缩短线路距离;
③提高运输效率(提高运行速度,缩短运输时间);
④保证运营安全。
问答题小结
(1)自然因素(制约性因素,与线路走向相关):选线原则
①地形:A.平原:要尽量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处理好与城镇发展、农田水利的关系;
B.山区: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会延长里程,加大成本;
陡坡上“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工程难度大;
尽量避开地形复杂的地区;
②水文:河流分布状况、水文变化以及河谷、峡谷区位;
沙漠地区会沿绿洲分部。
避开沼泽,尽量避开河流,以减少桥涵长度;
河流多,河网密集的地方不利于修建。
③地质:注意避开断层带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
特别是开凿隧道应尽量避开断层,从背斜穿过;
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
地质构造复杂、不稳定,地壳运动活跃,不利于修建;
背斜岩层相对疏松,采石工程量小,可降低工程成本;
变式: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
(1)自然因素(制约性因素,与线路走向相关):选线原则
④气候: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
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
西北:多风沙、荒漠化严重,注意防风固沙;
南方:气候湿热、腐蚀强、洪涝灾害、台风、海啸、海水侵蚀;
北方:极寒、寒潮、暴风雪、冻土;
青藏高原:地震、缺氧、冻土、寒冷;
⑥生态环境:青藏、云贵、西北、黄土高原。尽量远离重要文物古迹;
(2)社会经济因素(制约性因素,与线路走向相关):选线原则
①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例:地方公路)
②里程和运营时间:尽量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
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例:国道)
③经济:a.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b.经济发达,资金投入多。
(3)技术:科技是交通建设的保障。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不利的自然因素,保证交通线顺利修建。(例、青藏线、南昆线)
穿行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连接和田与喀什的喀和铁路给当地带出一条致富路。喀和铁路需经过长达250千米的戈壁、沙漠,修建者因地制宜,以桥代路,建设了特大桥6座,大中小桥271座。下图示意喀和铁路及沿途城市。
(1)分析喀和铁路沿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修建的主要原因。
(1)问:题目模型?
①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为绿洲带;
②人口密集,经济较发达,客货运需求量大;
③绿洲地带比较平坦,工程难度小,投资少;
④绿洲是其他运输线路经过的地带,修建铁路,利于多种运输方式的互补与衔接,方便居民出行,促进经济发展。
总结:交通运输选线的微观原则
①成本低——山区地形起伏要小,隧道要少;平原线路要直,桥梁要少。
②安全性高——山区线路不能太陡,平原线路不宜经过沼泽区。
③经济效益大——地方性公路尽量多经过居民点,国道或高速路以直达为主。
④生态破坏小——平原地区少占农田,不破坏水利设施,山区注意植被的保护。
6-7、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气候灾害、地形地质、河流、土壤(土壤)、生物、施工、生态环境、跨国
本质:阻挡工程人员、工程机械顺利移动、顺利施工。
气候(相关灾害):
①低纬:沿途穿越热带XX气候区,湿热,全年高温、暴雨、雷电等,易晒伤、中暑;
②高纬:纬度高,气候寒冷,冬季受寒潮、暴风雪天气影响大;
③中高纬内陆: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冬季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
地形(地质、河流):
地形:①跨越山脉(沿途经过平原、高原、再到平原地形区),地形起伏变化大,不利于工程建设;
②经过山地和海底,地形变化大;
地质:①地表崎岖,起伏较大,地质构造不稳定,地质灾害多发;
②线路长,跨越XX山脉,地质条件复杂;(与地形及板块有关)
河流(水文):①跨越多条大河,工程量大;
②河流水量大,河道宽,不利于工程建设;
土壤(冻土):①气候寒冷,冻土广布;(高纬、高海拔)
②冻土层深厚,施工难度大等。(高纬、高海拔)
生物:易受蚊虫毒虫叮咬、疫病、瘴气、野生动物侵袭等威胁.
施工:①昼夜温差大,工程建设不利;(中高纬、高海拔)
②冬季漫长,白昼时间短;(高纬)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较为脆弱等。(例: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区)
跨国:经过多国领土,需他国支持。(例:跨国油气管道)
昆曼国际大通道(即昆曼公路)是我国陆地连接东南亚国家的一条主要交通大动脉。该公路起于昆明,经老挝进入泰国境内,最终抵达曼谷,全长1 800余千米。下图为昆曼公路示意图。
(1)从自然条件角度,简述昆曼公路昆明—会晒段在修建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3)昆曼公路贯通后,成为东南亚新增的一条重要旅游热线,试简要说明原因。
(1)问:困难的直接影响?
①沿线地区地形起伏大;
②地质构造不稳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③气候湿热,高山密林广布;
④跨越大河较多,工程量大,施工难度大。
(3)问:什么是旅游热线?
①沿途交通条件大为改善;
②沿线景点极为丰富,异域风情独具特色;
③连接国家多,沿线地区人口稠密,接近客源市场。
我国将与秘鲁、巴西一起开展修建横跨南美洲大陆、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合作,这也是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工程。两洋铁路东起巴西东海岸,西至秘鲁西海岸,全长约5 000千米,一旦建成,将是拉美历史上第一条横穿南美大陆的铁路线。下图为两洋铁路示意图。
(1)分析两洋铁路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主要困难。
(1)问:困难的直接影响?
①铁路沿途穿越的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起伏大。
②铁路穿越安第斯山区,地质条件复杂。
③跨越多条河流、山区,桥隧工程量大。
④热带及高原山地气候区,天气条件恶劣;
⑤部分区域人烟稀少,自然环境恶劣,物资运送不便。
3-17、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
自然条件:
①水域条件:港阔水深(等深线密集,有利于船舶停泊、靠岸。如洋山港为深水港);
避风条件好(天然的海湾,或地处山地背风坡);
终年不淤不冻;
②陆域条件:陆地地质稳定、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
(有利于安排建筑用地、港口设备)
社会经济条件:
③经济腹地:经济腹地是否广阔、客货流量大小、腹地经济性质。
经济腹地的广阔与否影响着客货流量,客货流量影响着港口的兴衰;
腹地的经济性质决定港口性质(综合港、专业港等)
④城市依托:以大城市为依托;
交通便利;
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等的支持;
(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⑤政策条件:对外开放地区易建成自由贸易港
注意:若为河港,要注意泥沙淤积对港口建设的不利影响(故凹岸建港)。
3-18、航空港选址的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形:有平坦开阔、视野好;地势较高、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
②地质:无断层、无喀斯特地貌、地壳运动不活跃。
③气候:晴天多,少云雾;逆风。
社会经济条件
①交通: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②经济: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市场需求量大。
③远郊:距市区远、对城市的影响小。
3-19、高铁站(长途客运站) 选址条件
①地形地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好
②郊区:位于市区郊区(地租低、面积大、避免交通拥堵、促进郊区发展)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经济:经济发达,客运需求大
交通运输布局的一般原则
区域发展对交通运输布局的影响
交通运输需求与交通运输布局
资金与交通运输布局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发展需求
资金
科学技术水平
自然条件
其他
课堂训练
1.2017年12月6日,西(安)成(都)高铁正式通车运营,全线长约658千米,设计时速为250千米,途经秦岭,为世界首条穿越艰险山脉的高速铁路。为西成高铁线路示意图。西成高铁陕西段的桥隧比高达94%,在秦岭中超过10千米的特长隧道就有7座,隧道群规模为全国之最。西成高铁穿行于高密度隧道群的主要目的是( )
A.避免频发的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
B.绕开地质复杂地段,降低工程造价与难度
C.节省建桥资金的投入,缩短建设工期
D.实现高铁直行,保障行车安全与高速
D
课堂训练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2~4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D
2.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B
3.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