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28 23:48:37

文档简介

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历史
一、选择题
1.下图是人类社会早期历史发展脉络,它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文明( )
A.基本表现为匀速发展 B.始终在相互交融
C.一直依赖于自然条件 D.具有多元性特征
2.当人类社会彻底脱离了丛林法则和弱肉强食的兽性,真正意义上的文明才可能产生。由此可知,人类文明产生的条件是( )
A.农耕和畜牧的产生 B.狩猎工具的改进
C.高度发展的釆集业 D.生产领域的社会分工
3.某旅行社为配合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B.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C.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楔形文字,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参观罗马博物馆,看汉谟拉比石柱,感叹海洋文明魅力
4.下图为古代世界的帝国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
B.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
C.罗马法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D.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
5.公元2世纪,罗马的道路系统几乎遍及帝国全境,东起幼发拉底河,北达苏格兰低地,穿越不列颠、欧洲、北非、小亚细亚和阿拉伯、叙利亚及美索不达米亚的沙漠。罗马四通八达的公路网( )
A.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 B.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C.消除了帝国民族间差异 D.加快了罗马城市化进程
6.据古印度诗集《梨俱吠陀》描述,不同种姓是由巨人普鲁沙身体不同部分转化而成。经学者研究,这可能是婆罗门教祭司后来补进去的。若这一推测成立,祭司的目的是( )
A.为婆罗门教提供权威性 B.维护国王统治
C.为种姓制度提供合理性 D.强调职业世袭
7.非洲的技术进步使这块大陆的种族成分受到影响。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并从中得益的,是班图黑人;而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木器、骨器和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班图人从发源地喀麦隆高原出发,他们不断向东南推进,到达大湖地区。然后,他们继续向南穿过热带大草原。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 )
A.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 B.班图黑人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
C.铁器使用推动班图族人口增长 D.非洲各地文明发展水平的差异
8.从1296到1307年,英国爱德华一世共召集了20次议会,而市民代表只出席8次,爱德华二世(1307-1327)仍常常把市民拒之于议会之外,直到1325年,市民在议会中的地位才最终巩固下来。到15世纪,议会下院约250名议员中市民代表占180名。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
A.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 B.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C.城市经济地位的提高 D.封建制度已濒于解体
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大帝加冕 公元1077年卡诺莎觐见(德皇亨利四世在风中向教皇忏悔) 1309—1377年阿维农之囚(在此期间几任教主都是法国人,而腓力四世也趁机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
9.下表中的三个史实反映出( )
A.君权神授、强化王权 B.王权与教权的依存与斗争
C.教皇地位的不断衰落 D.欧洲近代民族主义的发展
10.“不同文明与文化相遇的时候,其中某一种处在发展较高阶段的文明与文化,可能对另一种文化呈现倾斜式的“文化出超”与这一论述相符的是( )
A.日本效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B.新罗效仿日本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C.奥斯曼帝国把印度教改造为国教
D.阿拉伯人把印度的数字传入欧洲
11.位于西班牙的哥伦布纪念碑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游行示威,要求将“哥伦布日”改为“土著人民抵抗日”。欧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评价哥伦布持不同观点的原因是( )
A.地理环境不同 B.价值观念不同
C.评价角度不同 D.意识形态不同
12.梁启超说:“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哥伦布,达·伽马以后,有无量数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出现梁启超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中国人航海技术的落后
B.中西方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中国人缺乏了解外部世界的愿望
13.西方学者通过估算发现,在17、18世纪,美洲生产的白银大约有70%输入到欧洲,其中40%又通过贸易方式转运到亚洲。这表明当时( )
A.中国是世界白银流动的主导者 B.荷兰垄断了东西方海上贸易
C.西欧丧失世界贸易中心地位 D.亚洲在东西方贸易中具有优势
14.《欧洲文明的进程》一书指出,17世纪是一个沉思的世纪,是独立的、科学的思维形成的世纪,也可以说是方法论觉醒的世纪。据此,这种“思维形成”和“方法论觉醒”主要得益于( )
A.近代科学革命 B.基督教信仰的弱化
C.宗教改革运动 D.“理性王国”的建立
15.中世纪,劳动被视为上帝对人的惩罚。至近代,思想家们开始深入思考劳动之于人的积极意义。如卢梭认为在对小孩子的教育中增加一门手工艺课十分必要;亚当·斯密从社会经济领域的视角系统地闸释了劳动价值理论,认为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造成这一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
A.思想专制的强化 B.城市文化的兴起
C.启蒙思想的传播 D.资本主义的发展
16.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热情讴歌充满人性要求和感性魅力的生活态度,并追求现世幸福和享乐,西欧宗教改革思想家们却将这视为奢靡和不道德。然而,二者却又共同推动了西欧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这是因为他们都( )
A.反对神学,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B.提升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
C.重新审视人,冲破了传统的束缚
D.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17.“大革命通过一番痉挛式的痛苦努力,直截了当、大刀阔斧、毫无顾忌地突然间便完成了需要自身一点一滴地、长时间才能成就的事业。” 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的这一观点,旨在对资产阶级革命( )
A.提出质疑 B.作出肯定 C.进行批评 D.表达反对
18.在多轴纺纱机发明后,哈格里夫斯申请了专利,开始批量生产,向市场出售。他的这种纺纱机很快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英国的纺纱业由此迈出了空前的一大步。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驱动力量来自于( )
A.商品市场的发展 B.工匠反复的实践
C.英国政府的支持 D.自然科学的进步
19.马克思主义直接指导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发展,迫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改革。西方发达国家自19世纪后期开始逐步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这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争取自己权利的结果。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 )
A.提高了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 B.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涨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 D.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
20.巴黎公社的一份文告称:“弟兄,你受骗了。我们的利益是一致的。在城市里创造一切财富的人无衣无食,无处栖身,求助无门;但是乡下的情况难道不是这样吗?难道有钱的地主和企业主这两种被叫作剥削者的人,会有什么区别吗?”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 )
A.推翻地主阶级统治 B.彻底消灭剥削阶级
C.揭露私有制的罪恶 D.希望获得农民支持
21.2022年英国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去世,她同时也是加拿大女王、澳大利亚女王、新西兰女王、巴巴多斯女王、所罗门群岛君主、牙买加女王和英联邦(52个成员国)的最高元首。这能用来说明英国( )
A.女王拥有较大权力 B.殖民掠夺的历史
C.世界影响力的增强 D.君主传统的延续
22.按照时间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之间的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做出合理的解释,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根据你对如图所示相关内容的理解,①处应填写( )
A.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 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及殖民扩张 D.一战后国际秩序上的演变
23.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殖民者开始深入到非洲腹地进行探险活动
B.这一时期非洲各国实现独立建立民族国家
C.国家疆域很规整源于列强“地图上作业”
D.非洲恶劣的自然环境是导致其落后的原因
24.列宁说“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各国人民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的根本前提是( )
A.封建经济进一步崛起 B.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D.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25.19世纪晚期,印度国大党领袖班纳吉要求“在印度实行代议制责任制政府”;中国维新派开启维新变法,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埃及祖国党也提出了实行宪政的主张。以上史实反映出该时期亚非民族解放运动( )
A.救亡图存与借鉴西方文明相结合 B.以暴力手段实现民族独立
C.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D.形成了联合斗争的新局面
二、材料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指出《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中A、B、C、D四条航线对应的相关航海家以及主要航海成就。(8分)
材料二 1492年哥伦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陆,引发了一场在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的大交换。有学者称之为哥伦布大交换。欧洲移民漂洋过海来到新的土地生活,他们带来的小麦、葡萄、马匹、牛、猪等使得美洲食物和营养的供给快速增加;他们携带的传染病使美洲的土著人口数量锐减。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番茄等作物在他们的传播下也在非洲、亚洲和欧洲生根发芽。
——摘编自《新全球史》和《哥伦布大交换》
(2)依据材料二,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表现。(2分)
材料三 处于欧洲上升时期的人们对黄金的渴望近乎到了癫狂。仅1545~1560年间,西班牙每年从新大陆就运回黄金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在这次世界范围内的财富大迁移过程中,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了无可争辩的运输队,而荷兰和英国则成为这次财富大迁移的最终受益者。
——摘编自方舟《从海洋开始人生的冒险家们》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角度概括西方殖民掠夺的影响。(6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从“人的眼光”出发,以“天赋人权”为中心,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凭借自然法和社会契约论等提出了“主权在民”“主权为民”等政治主张,向封建专制制度、教会展开进攻,其批判的深刻性超过了以前的荷兰、英国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从人类普遍理性出发,主张人们自然的平等和人人在法律面前的平等,从伏尔泰、孟德斯鸠到“百科全书派”,都承认人天生是平等和自由的,人的天赋能力是平等的,也承认政治生活中人们在法律面前享有平等的权利。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启蒙思想的政治主张及意义。(10分)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任选其中一个法律文件,说明其核心内容及对该国政治制度的影响。(6分)
28.围绕“工业革命”这一探究主题,某同学搜集了下面的史料。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1)指出材料一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对该主题的史料价值。(4分)
材料二 1713年,英国从西班牙手中夺得独占西属美洲殖民地,黑奴的贩卖权,从法国手中夺得北美阿卡狄亚、纽芬兰、哈德逊湾一带地方。18世纪中期,英国夺得法国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夺得了西班牙的佛罗里达。18世纪80年代,英国又宣布澳大利亚为其殖民地。
——摘编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 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高昂的仪器和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取代了孤独的发明家和阁楼作坊。
——《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2)请说明材料二是从什么角度对工业革命进行研究?材料三体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一特点?写出这次科技革命的两项发明成果。(6分)
(3)经历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理解。(8分)天津市五区县重点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5 DABBA 6-10 CDCBA 11-15 CBDAD
16-20 CBADD 21-25 BACCA
二、材料题(共三大题,50分)
26.(16分)
(1)(人物与航海成就需对应正确)(8分)
航线A:哥伦布,到达美洲(开辟欧洲到美洲新航路)
航线B: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沿着非洲西海岸航行,到达非洲东海岸)
航线C:达伽马,到达印度(开辟欧亚新航路)
航线D:麦哲伦,环球航行
(2)表现:农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2分)
(3)从美洲角度:殖民掠夺中断了美洲原有社会发展进程,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2分)
从欧洲角度: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为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原始积累。(2分)
从世界角度: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2分)
27.(16分)
(1)主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权在民。(4分)
意义:批判了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思想动员;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任意3点6分)
(2)趋势: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2分)
内容:《权利法案》限制了国王的权力;影响:为君主立宪制的实行奠定法律基础。(4分)
(《1787年宪法》确定了美国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制,确立了美国的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宪法》确保了德国皇帝的权力,规定立法权属于议会,确立了德国的二元君主立宪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立法权属于议会。标志着法国的民主共和制的最终确立。)
28.(18分)
(1)材料一属于一手史料。(2分)可以研究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工业革命对阶级关系的影响。(2分)
(2)材料二是从工业革命背景的角度进行研究。(2分)特点: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2分)发明成果:电灯、飞机、汽车、电报……(2分)
(3)示例: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出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建立了工厂制度;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城市化进程加速;教育逐步普及,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同时,工业革命也导致了社会贫富分化加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不断恶化。(6分)
综上可见,在工业革命中,一面是技术智慧的光明,另一面是人际伦理与环境意识的暗黑,所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2分)
(从工业革命的积极消极影响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