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人教新课标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人教新课标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一)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0 21:0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高二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一)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回答1~5题
1.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 )
A.郡县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科举制度
2.《史记·周本纪》中记载“武王……乃褒封……大禹之后于杞。……封尚父(姜尚)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这表明西周分封的对象包括 ( )
A.先代贵族、功臣、亲族 B.部落首领,周王子弟
C.商代贵族的敌人、功臣 D.周王的兄弟一辈
3.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 ( )
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
4.有关右图所示官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皇权专制下的民主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有利于减少政府的决策失误
D.进一步完善了唐朝的中央机构
5.明太祖和宋太祖的中央集权措施最相似之处在于 ( )
A.废除丞相??????????????? ? B.改变、分散地方机构和权力
C.废除原全国行政区划??????? D.文化专制
6.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 ( )
A.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实行改革,将国家引上民主的轨道
C.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
法律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据此回答7~8题
7.“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因为它们与罗马法制不相符合”。对马克思的这段话,你认为理解不准确的是( )
A.罗马法破坏了当地的封建统治秩序 B.肯定了罗马法的积极作用
C.罗马法为巩固统治提供法律依据 D.维系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8.当美国南部11州公开退出联邦发动叛乱时,林肯总统提出了“为联邦统一而战”的口号,他以战争维护国家统一的法律依据是 ( )
A.《1787年宪法》:总统是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
B.《1787年宪法》:国家主权属于联邦,联邦政府有权强制各州实施联邦法律
C.宪法第13条修正案(1865年):废除奴隶制、承认黑人公民权
D.宪法第14条修正案(1868年):任何州都不得制定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免权的任何法律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重大进步。据此回答9~11题。
9.普鲁士一位出生于1850年的百岁老人,一生可能经历的事情有 ( )
①听说皇帝解散了议会 ②指挥德军剿杀义和团战士
③听说德国被分区占领 ④指挥普法战争,占领巴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 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人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 ( )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11.仔细观察右图(20世纪初的中国某一历史
教材),该教材所持的观点是: ( )
A.赞赏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经济发达
B.赞赏法国的议会民主制和社会公平
C.赞赏美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公平
D.赞赏德国的选举民主和社会发展
在鸦片战争后的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求与抗争。据此回答11~15题。
12.右图是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
图。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是 ( )
A.鸦片战争
B. 甲午战争
C. 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13.“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4.右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
页面设置了三 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
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15.“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
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
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
人民所抛弃是毫无疑问的。”引发这种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 )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民主革命构成了近代中目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据此回答16~18题。
16.“试观此次学生运动,不过因被激而发,而于此甚短之期间,收绝伦之巨果,可知结合即强也。”这次“运动”和“结合”分别指 ( )
A.维新变法运动、挽救民族危机与实现君主立宪相结合
B.五四运动、知识分子与工人阶级相结合
C.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与争取民族独立相结合
D.国民大革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合作
17.有首歌这样唱道:“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你认为“红军急切上征途”的主要目的是 ( )
A.准备北上抗击日寇 B.保存实力,进行战略大转移
C.红军实施战略战术 D.扩大革命根据地,传播革命火种
18.中国革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历经曲折,不断向前发展。下图能够反映这一结论的是( )
A B C D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据此回答19~20题
19.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20.中共十七大进一步提出了建立和谐社会和和谐新农村的目标。早在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一部法律,以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它是 ( )
A.《劳动和社会保障法》 B.《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中国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二战后世界格局复杂多样,经历了从两极对立向多级化发展趋势的演变。据此回答
21~23题。
21.观察下列漫画,(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它形象地反映了 ( )
A.南南合作的现实作用 B.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
C.石油国家的互相联合 D.欧洲联盟的逐步形成
22.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这表明 ( )
A.北约集团内部要分裂 B.国际局势的发展要求北约加强内部合作
C.美国的霸权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D.西欧各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
23.1991年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维持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这表明 ( )
A.美国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企图独霸世界
B.苏东剧变形势下“一极”格局已经形成
C.冷战”结束后,美国制造舆论干涉他国
D.美国凭借实力充当资本主义的守护神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国际声望日益提高。回答24——25题
24.“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某些原则。”这个由周总理首先提出的“某些原则”是指 ( )
A.一边倒的原则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不结盟的原则 D.“求同存异”方针
25.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3分,第27题13分,第28题14分,第29题10分,共计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治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的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这是因为这种法律使我们心悦诚服。
——伯里克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时的演讲
材料三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同答:
(1)归纳材料一中所述的政治制度有何特点?(2分)它与材料二揭示的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3分)
(3)据材料四分析毛泽东的言论体现了新中国的哪项政治制度?(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构建的政治体系的基本框架还包含哪些内容?(2分)
(4)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给你有何启示?(2分)
27.近代中国多灾多难,危机深重,各阶层、各阶级前仆后继,为救国救民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天上有天国,地上有天国,天上地上同是神父天国,勿误认单指天上天国。……今日天父天兄下凡创开天国是也。
摘自洪秀全《钦定前遗诏圣书批解》
材料二 太平天国颁布了一套“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的礼制,从天王到普通士兵,等级森严。诸王出行,“凡朝内军中大小官员士兵,如不回避,冒冲仪仗者,斩首不留”。
(1)据材料指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2分)
材料三 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
(2)按照材料二的研究角度,评价辛亥革命。(4分)
材料四
1945年9月中国 南京
(3)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出现这一场景的原因?(5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可得出哪些认识?(2分)
28.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了。……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的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岳麓版教材
(1)杜鲁门这些言论体现了美国怎样的外交理念?他是怎样推行的? (5分)
材料二 “……同我们在二战结束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做梦都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尼克松的演讲
(2)结合史实说明美国在当时遇到的挑战。这些挑战说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什么变化? (5分)
材料三 1991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说“我们是世界上惟一能够聚集和平力量的国家。正是这一领导的重任以及实力,使美国在一个寻求自由的世界中成为自由的灯塔。”?
(3)布什这一谈话体现了美国的什么战略目的?简答此言论出台的背景? (2分)
?
(4)由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你可得出哪些认识? (2分)

2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贫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二 ……平籴(买入粮食)之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眷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回答:
(1)材料一主要反映当时土地方面存在什么突出问题?(2分)
(2)从材料二可推断出当时粮价方面存在什么突出问题?(2分)
(3)针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3分)其结果怎样?(3分)
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 B 6.B 7.A 8.B 9.D 10.A 11.C 12.B 13.B 14.B 15.B 16.B 17.B 18.B 19.D 20.D 21.B 22.C 23. A 24.B 25.C
26.(1)特点: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联系,相互制约。(2分)材料一所示政治制度的实质是君主专制,材料二反映的是民主政治。(2分)
(2)选举制,任期制,集体领导的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3分)(3分)
(3)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1分)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分)
(4)尊重不同的政治文明;从本国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模式;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2分)
27.(1)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无法摆脱封建特权思想,不能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2分)
(2)①政治: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定的民主和自由;②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不少封建陋习;④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在推动现代化方面存在局限性。(任意答出两点即可)(4分)
(3)事件:抗日战争中国胜利,日本投降。
原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相互配合;正义性的反侵略战争;美苏对日作战。(5分)
(4)认识: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局限性,不可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才能领导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具有反抗外来侵略的优良传统。(2分)
28.(1)理念:美国领导世界。
推行:提出杜鲁门主义、执行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扶持联邦德国。(5分)
(2)挑战: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经济竞争、第三世界崛起、中国的独立自主、苏联极力争夺世界霸权。(4分)
预示:世界格局走向多极化。(1分)
(3)目的:企图建立美国主导的单极世界。 东欧巨变,苏联国内政治经济危机严重。(2分)
(4)认识:外交政策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外交政策要维护国家利益,外交与国家经济状况密切相关;美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体现了其霸权主义特色。?(2分)
29.(1)当时土地兼并、土田不均现象严重。(3分)
(2)富商大贾控制粮价从中渔利。(2分)
(3)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3分)。最终被废除,但取得了一定成效。(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