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小题计70分)
中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政治制度,尤其是君主专制制度经历了兴衰更替的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7题。
1.“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这句话所反映的是A宗法制 B礼乐制?C分封制D占卜制
2.某同学在假期翻阅自家的族谱,他发现自己与刘氏皇族有着渊源关系,且为大宗,其依据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门阀制
3.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这段材料反映了秦朝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4. 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重要的原则是
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节用裕民”“以德服人”
C.“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D.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5.《资治通鉴》载:“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这说明隋唐时期的中央机构
A.分工明确,各不牵涉?B. 部门增多,相权削弱C.程序繁琐,效率底下?D. 相互牵制、互为监督
6.宋朝以前,大臣见皇帝时,皇帝让他坐着面谈,还时常赐茶。以后情况发生了重大变化。到明清时,大臣奏事连站着都不行了,必须跪着。这种情况从本质上说明了??A.大臣和皇帝的关系日见疏远?????????????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满族与汉族风俗有很大区别????????????? ??D.皇帝刁难大臣
7.学习明清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做了演讲,你认为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
A.帝国的彷徨 ?????????B.中华的荣耀??? ???C.东方的曙光??? ?????D.王朝的振兴
近代中国,备受凌辱,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进行了不懈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根据相关知识回答8~13题。
8.在19世纪的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往事》中写道“银烛鏖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这里“台湾成异域”是指
? A.鸦片战争中英国占领台湾??? ?????????????B.甲午战争前日本已占领台湾成为既成事实
? C.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 ?????????????????D.根据《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9.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革命党人为改变这种现象而采取的最主要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B.与保皇派论战??? C.发动黄花岗起义??D.成立南京临时政府
10.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到:“课毕后阅读报纸,见志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英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
11.“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20世纪60年代写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12.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其中,“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3.79岁的杨老先生少年时的习作“不要放鞭炮”写道:新年到,放鞭炮,蹦硼,蹦硼,虽热闹,金钱耗去太无聊!如今国仇还未报,不如省钱买枪炮。枪炮价格高,只要万众心一条,莫看轻,省下是丝毫,千门万户数目就不小!救国不靠空口号,实地工作最紧要!这首童谣写作的时期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国家统一及外交事业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也走过了曲折的道路,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4~18题。
14.建国以来,我国建立的新型政治民主制度包括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④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 ①②④
15.张艺谋的电影《我的父亲母亲》里有关于农村小学的场景,在“现实”中,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的是国旗,在“回忆”(文革时期)中,教室黑板上方悬挂的应该是
A.马克思像 ?????? B.五星红旗 ??? ?C.毛泽东像 ????? D.孔子像
16.台湾问题与香港问题的本质不同在于
A.属于历史问题?B.属于政党问题?C.属于外交问题?D.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17.观察图片《乔(冠华)的笑》图中人物“大笑”,“笑声几乎震碎玻璃”的原因是
A.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中国历经艰辛终于加入了世贸组织?? D.中美关系正常化
18.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
①中国参加第一次亚非会议 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②①④
希腊罗马曾经是地中海世界各领风骚、交相辉映的两大古代文明,为西方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留下了宝贵遗产。根据相关知识回答19~21题。
19.英国史学家约翰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A.雅典??B.斯巴达???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
20.在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决议
21.当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的君主制国家??? ?????????D.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专断政权的出现
在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上,国际工人运动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2~24题。
22.在19世纪前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有许多合理成分,并被马克思和恩格斯采纳”,导致这种“合理”性的根源主要是
A.他们的阶级立场?B.来源于工人运动实践C.以当时生产力成果为前提? D.他们的天才创造
23.下列发生在俄国的历史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 ②列宁发表《四月提纲》 ③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④十月革命胜利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D.②③①④
24.普列汉诺夫在十月革命前说:“俄国的历史还没有磨出能够烤制社会主义馅饼的面粉。”其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A.反对任何类型的革命甚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俄国应忍受沙皇统治的现状
C.俄国尚不具备社会主义革命成熟的条件 ?????D.社会主义理论根本不符合俄国国情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各种力量从自身的利益出发,相互作用,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结构状态。它既是相对稳定的,也是发展变化的。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5~26题。
25.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因素对这一趋势有重要影响的是
?①欧共体的成立? ②日本经济实力的壮大? ③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④苏联军事力量的削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6.目前的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对此解释不正确的是
A.它是各国综合国力对比的结果??? ?????????B.反映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C.它是在世界两极格局解体后形成的???????? D.美国最终实现了独霸世界的企图
我国自古以来,经历了由传统农业与工商业到近代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并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根据相关知识回答27~33题。
27.“女吸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白头不出门”。白居易在“朱陈村”的诗句所述不能反映出的是
A小农经济的封闭性?B小农经济的优越性C小农经济的保守性??D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28.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 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 ?????????????????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 C.在居住区“坊”里随意开绸缎店?????? ?????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
29.下列是民国初年一组民族火柴商标·火花图案,能准确体现当时中国人民主要愿望有
①发展民族工业????? ②收回领土主权??? ③实现国家强盛??? ④征服世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0. 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以下理解不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B.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中国的自然经济趋向瓦解??? D.外国列强推动了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31.右图曲线反映了我国近代哪一种经济成份的演变过程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经济C.封建经济?????D.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32.张艺谋的电影中最具有历史震撼力的是《活着》。电影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的时间应该是20世纪
A.二十年代末 ?B.三四十年代 ? C.五十年代末 ?D.七十年代末
33. 农村一度流传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是指
A.农村的土地改革?????????????? ?????????B.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D.农村实行农业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近现代经历处于社会巨变,社会生活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相关知 识回答34~35题。
34.观察右图,图片中的服装样式是
A.长袍马褂?????B.西装????C.中山装??????D.休闲装
35.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
?????? 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 C.西学的中国的发展??????????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主观题(共30分,第36题为3分,第37题为17分)
36.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日之间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13分)
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侵华日军签字投降仪式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局?(2分)
(2)试分别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37.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1949年我国私营工商业的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项 目
占全国经济的
工 业
63%
商 业
批 发
67%
零 售
83%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 目
公有制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产值
100%
0
商业零售额
95.8%
4.2%
材料三 1989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项 目
公有制经济
个体经济
私有制经济
工业总值
61.7%
34.8%
3.44%
商业零售额
72.4%
18.6%
9%
材料四:在1978 年的时候,全国个体户只有14万户,私营企业一户都没有。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到2002年底,我国有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234万户,雇工在7人以下的个体工商户2377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超过8000万,加上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人数超过2.2亿。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占国民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占每年GDP增量的贡献率已经超过60℅。
回答: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私有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2)材料三和四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状况?(4分)相比材料一与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党史分析)(7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5小题计7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A
B
B
C
D
B
A
D
A
B
A
A
C
D
C
D
A
B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C
D
C
A
C
A
D
B
C
A
D
A
C
B
C
B
二.主观题(共30分,第36题为3分,第37题为17分)
36.下面两幅图反映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中日之间两次战争的不同结局(本大题13分)
(1)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次战争的结局?(2分)
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
(2)试分别从战争领导、民众参与、国际环境三个方面比较中国在这两次战争中不同结局的原因。(6分)
战争领导:前者为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推行妥协退让的反动政策;后者是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共成为了中流砥柱.
民众参与:前者未能发动和发挥民众作用;后者是实行了全民众的抗战,中共实行了人民战争路线.
国际环境:西方列强对于日本侵略的支持与默许,清政府企图依赖英美,外交上被动;而后者建立了反法西斯同盟,中国抗战是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互相配合与支援。
(3)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请根据恩格斯的观点分析两次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5分)
?? 前者: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后者是民族振兴的起点,洗刷了民族耻辱,为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7.阅读下列材料(本大题17分)
(1)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私有经济的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6分)
??? 从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到显著下降,经过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公有制取得了主导地位,完成了所有制的变革.
(2)材料三和四中反映了什么样的经济状况?(4分)相比材料一与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结合改革开放后的史实分析)(7分)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所有制经济迅速发展,私营经济获得了巨大发展;
自从三中全会以来,实行改革开放,农村改革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私营经济发展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