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二)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计75分。)
1.中国古籍中有神农氏教民耕种、有巢氏教民筑房的记载。《左传》中记载了“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这“烈山氏”的称呼可能与哪种历史情形有关?( )
A.养蚕织丝 B.烧山耕种 C.铸造青铜 D.使用铁器
2.被称为“中国民间故宫”“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和被称为“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的乔家大院都是明清时期商人发家后所建的。这一现象产生的消极影响是
A.使农民的生活更加贫困 B.使手工业品缺乏市场
C.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D.影响农业经济的商品化
3.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A.秦汉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4.扬州仪征北部丘陵地区有“刘集”“谢集”“新集”等乡镇地名,这种含有“集”的地名来由与古代的什么商贸形式有渊源关系?
A.夜市 B.草市 C.都会 D.会馆
5.“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青铜器 B.丝绸 C.铁器 D.瓷器
6.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赋税制度的改革,收取货币地租。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7.著名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使历史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运动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越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促进了自然经济瓦解,诱导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B.有利于西学的传播
C.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
D.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技术
8.1927年到1936年,中国的工业增长率达8%以上,GDP飞速增长,9%的增长速度是同期日本的三倍,被称为“黄金十年”。这一时期中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原因是
A.西方因经济危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苏联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
C.新兴工业部门如化学工业等大量建立
D.政府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9.法币100元在1937年可以买两头黄牛,到1947年却只能买到一个煤球,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商品的涌入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繁重的捐税负担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
10.下表是1920~1930年中国工业资本中官僚资本与民族工业资本的产值比较表。直接说明
项目
1920年产值(亿元)
1936年产值(亿元)
1920~1936年均增长(%)
官僚资本
1.84
2.22
1.18
民族工业资本
2.51
16.32
12.41
A.民族工业遭遇重大挫折 B.官僚资本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D.外资企业退出中国市场
11.光绪七年(1881年),广东南海知县徐赓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厂。这说明 ( )
A.民族企业存在着有伤社会风化现象 B.民族企业无力同传统行业竞争
C.封建势力严重束缚着民族工业的发展 D.民族企业与官办企业竞争加剧
12.某报曾刊载:今天的上海市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市场的每个角落……难怪有人说:“中国人民从吃到用,要全部‘美式配备’了!”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由于( )
A.一战爆发后,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为美国经济侵略创造了条件
C.一战前夕掀起抵制日货、提倡美货的群众运动
D.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减免大量美国商品的进口税
13.邓子恢在《在全国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1953年4月)中指出:“必须帮助农民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必须帮助贫苦农民解决生产资料的困难……2.帮助农民减少自然灾害……3.帮助农民逐步改进生产技术……”当时政府帮助农民克服困难的措施是
A.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C.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D.确认农民的土地所有权
14.邢台一中高一文科同学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时间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大事记
1953年
过渡时期总路线制定,计划3个五年计划完成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5年
全国参加手工业合作组织的成员约200万人
1956年1月
北京市的手工业全部实现了合作化
1956年2月
143个大中城市和691个县基本实现了手工业合作化,入社新成员达300万人
1956年6月
全国组织起来的手工业者已占手工业者总数的90%
1956年12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A.公私合营保证了改造的顺利进行 B.体现出建设与改造并举的特点
C.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一定程度存在着急于求成的倾向
15.“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6.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17.“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这句话是邓小平同志在下列哪一幅图片中提出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
C.天安门广场阅兵 D.在广东顺德一家企业
18. 下表是我国1961年至1962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年份
国民经济比例(%)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19.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人在研究新中国成立后的饮食文化时认为:20世纪“60年代讨饭吃,70年代有饭吃,80年代选饭吃,90年代好饭吃”。其中与“选饭吃”有关的是①“大跃进”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改革开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20.“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 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 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 1898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不料,太后仅坐一次便弃之不用了。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而且还坐着,并且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一事例说明的主要问题是(??? )
A.生活观念俭朴 B.接受新事物需要过程
C.中国不需要汽车 D.封建观念阻碍近代化
22.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23.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24.1925年,浙江绍兴吴老太爷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西式洋楼里,穿着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吃西餐
B.轮船往来黄浦江上,汽车穿梭在马路上
C.报童手持报纸叫卖
D.居民正在用油票和布票购买“洋油”和“洋布”
25.假如你生活在新航路开辟的时代,你可能看到的现象有
①欧洲开始种植玉米、烟草、马铃薯等农作物
②世界各地区和民族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③在欧洲市场上销售茶叶
④欧洲主要国家封建地主的财力与日俱增
⑤西欧的思想文化领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26. 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要办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
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 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
27.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可能有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抽水机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28.卓别林大师的《摩登时代》生动刻画了工厂制度下机器生产对人的控制导致人类行为的失态、错乱。关于工厂的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手工工场时期 B.工业革命后出现
C.工厂制度是工业化时代最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
D.工厂制度适应了机器大生产的要求
29.《遗忘的苦难》反映的是英国某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热气与臭气”、“肮脏的污水”、“到处弥漫的煤烟”在这本书中成为常见的词语。此书描述的景象属于下列哪一个时期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 C.信息时代 D.光荣革命
30.1851年5月1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王当时反复使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情绪: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
A、“日不落帝国“的建立 B、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C、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D、“光荣革命“的成功
31.在近代一些大国先后崛起,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与下列特色标题所指国家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先声夺人称大国”、“手伸五大洲”、“亚洲诸国的梦魇”、“后发制人称霸世界” ( )
A.法国,俄国,英国,德国 B.西班牙、葡萄牙,英国,日本,美国
C.英国,俄国,美国,德国 D.西班牙、葡萄牙,英国,德国,美国
32.马克思:“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下列有关推断与题干一致的是
A.殖民扩张——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萌芽
B.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C.新航路开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形成
D.新航路开辟——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资本主义发展
33.右图可以反映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诸多历史现象,其中不包括( )
A.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欧洲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C.黑人奴隶贸易盛行
D.美洲印第安人惨遭劫难
34.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35.近几年来,中国民众对石化、电信、保险、水电等行业的垄断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每年的人大代表提案很多都涉及这些敏感话题。垄断这种经营方式产生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信息时代
36.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37.历史照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呈现历史的真实。下图中不能反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情况的是
A B C D
38.1933年3月,罗斯福发表就职演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储蓄毁于一旦”。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国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破坏性强
C.经济危机给人民带来严重灾难 D.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39.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40.某班黑板报这样介绍罗斯福新政:“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先从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罗斯福总统上台后首先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从工业领域整顿全国经济。农场主经营良好可以使用‘蓝鹰’标记。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文中与历史不符的有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41.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2.普京在评价斯大林时认为:“从1924至1953年国家有了根本变化: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诚然,农民没有了,而我们大家都清楚记得有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请问“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实行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B.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C.苏联农业设备和经营方式落后?????? D.苏联农业发展的起点比较低
43.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一位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C.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44.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位暴动士兵说:“青天白日里就进行疯狂的抢劫!把我们家的粮食全搞走了,连小石磨都抬走了,法令上是说这样为劳动人民的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
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制
C.粮食税 D.劳动义务制
4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C.开创斯大林模式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46.斯大林曾经断言:“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至100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好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苏联为此进行的努力不包括( )
A.实行新经济政策 B.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
C.实施五年计划 D.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47.2011年6月7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宣布竞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职位的法国女财长拉加德7日到访印度,试图争取这个新兴国家的支持。下列有关IMF说法表述错误的是
A.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B.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之一
C.为经济困难的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
D.美国由于认缴的资金最多,所有拥有控制权
48.下面是1991—1993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表,对其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1991
1992
1993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出口
进口
世界
353
355
376
378
375
370
发达
国家
250
259
265
270
256
253
71%
73%
70%
71%
68%
68%
发展中国家
103
96
111
108
119
117
29%
27%
30%
29%
32%
32%
A.世界贸易组织促进了全球贸易发展 B.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C.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无足轻重 D.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主导地位
49.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①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岛经济特区③《关税和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④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①④
50.美国独立后,经过两百多年的扩展,形成了从大西洋到太平洋的广阔版图。在扩展有形边疆的同时,美国还在全世界进行着政治、经济、军事等无形边疆的扩展。下列组织的建立属于美国进行“无形边疆扩展”的经济行为是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④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
51.(8分)忽如一夜春风来,为谁辛苦为谁甜?
材料一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拟定轮船招商局经营管理方式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张之洞说:“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照得各国都会地方,多设有劝工场及商品陈列所,聚百货于其中,分行罗列,以类相从,物标定价,听人观览购取。工者价昂而售速,劣者价贬而滞销。彼此相形,自生激励。”
⑴李鸿章和张之洞主张创办的是哪一种类型的企业?洋务运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何关系?(2分)
材料二 “英雄何必带金甲 ,玉在匣中待时飞。”
白手起家:1905年简照南、简玉阶兄弟于香港创办烟草公司,当时资本为10万港元。
金龙腾飞:1911年起,公司转亏为盈,业务不断发展。1916年在上海设立卷烟厂,接着又在全国主要城市及南洋群岛一带设立分支机构。1918年改组为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册,额定资本为500万元,实收270万元,并将企业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在此期间,公司最大的竞争者英美烟草公司曾3次企图吞并它而未果。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的红金龙香烟广告:“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之利权。”此广告一出,该香烟销量大增。
浴火重生:1949年6月人民政府对公司实行监督,1951年2月实行公私合营,简玉阶出任合营后的副董事长,简照南之子简日林出任总经理。到1957年,公司盈利增长了十倍以上。上海、汉口、广州、重庆四厂先后改为独立核算单位,全部纳入国家计划。
⑵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谈谈“金龙腾飞”的内在原因。(3分)
⑶根据材料和历史背景,谈谈“浴火重生”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伟大意义。(3分)
52.(17分)经济文明是指人类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制度与政策,经济思想与行为的文明程度与属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卷七十六、卷三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征。(2分)
材料二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婆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两棉纱。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19世纪中后期导致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的经济因素。(3分)
材料三 工业文明时代是一个“机器时代”。机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一切领域。他们或笨重庞大,或精微细巧……工业文明在许多方面截然不同于古老的农业文明:结构复杂的机器取代了简单的手工工具。
——王斯德《世界通史》
(3)根据材料三,指出工业文明的基本特征。(1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工业革命的政治前提。(1分)
材料四 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 他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充满关注, 10月28日,第一份给外国人特许权的合同签署,哈默获得了一所石棉矿的特许经营权。同时,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二、三十年代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苏俄的什么政策决定了“哈默的成功”?(1分)请你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评价该政策。(2分)
材料五 他(指罗斯福)迅速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诸如,通过紧急银行法来整顿银行秩序;……签署农业调整法,以帮助恢复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新政期间,美国还建立起养老和失业等方面的社会保障体系,整个美国就像经历了一场由总统推动的社会革命。在美国人的记忆中,这是政府第一次如此广泛、如此深刻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
——《大国崛起》解说词之十一
材料六 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巡视南方时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和实质。(2分)材料六中“老人南巡谈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从以上中美苏(俄)三国经济模式的“调整”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