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五)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五)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0 21:0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五)

选择题
1、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春耕夏耘,秋获冬藏……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自给自足 C.脆弱性 D.连续性
2、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
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
买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
研究宋代的 ( )               
①商业广告  ②印刷技术
③商标意识  ④雇佣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下图是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记载的花楼机,结构复杂而精密,专门织造精细的丝织品。但当时的手工业并没有向机器生产转变的迹象。对此,最合理的解释应该是 ( )
 A. 明清工匠缺乏技术的积累   B. 官府对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有严格限制
 C. 手工生产能确保产品质量   D. 生产革新缺乏足够的市场需求推动
《天工开物》花机图
4、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 )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5、 恩格斯说:“铁已在为人类服务”,“铁使更大面积的农田耕作、开垦广阔的森林地区成为可能,所以它是在历史上起过革命作用的各种原料中最后和最重要的一种原料。”以下哪一史实最能反映出铁的这种革命作用( )
A. 促使牛耕技术得以推广 B. 推动了水利工程技术的兴修
C. 出现了著名的冶铁中心 D.土地私有的出现
6、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嬴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以上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
①“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成为社会风气 ②土地兼并导致自然经济的解体 ③这导致工商业缺乏必要的资本积累,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④这是清政府“重农抑末” 政策的结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7、下图中人物为开辟新航路做出了贡献,他应是 ( )
A.迪亚士 B.麦哲伦 C.达·伽马 D.哥伦布
8、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 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代
9、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大型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 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是 ( )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通过打败阿伯船队,确立了海上霸权,垄断亚欧贸易长达一个世纪之久
C.通过工业革命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家 D.通过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和发展银行信贷业,使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
10、中的农具最早出现在:( )
A、西汉 B、曹魏 C、南朝 D、唐朝

11、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对此,一些史学家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 )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社会生产力发展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12、洋务运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主要依据是( )
A.洋务运动的目的是维护统治 B.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C.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D.洋务运动吸取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13、有人认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其中“先天不足”是指( )
  A.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缺乏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
  C.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D.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14、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
A.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B.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D.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
15、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 )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6、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 )
A.由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由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17、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都是 ( )
A.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性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D.为纠正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
18、“多层次、全方位” 是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之一,以下区域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①14个沿海港口城市 ②沿海经济特区 ③沿海经济开放区 ④上海浦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19、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 )
A.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B.工业化建设的历程
C.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程 D.思想理论探索进程
20、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 ( )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C.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21、在苏联历史上始终未能彻底解决的问题是 ( )
A.如何改变重工业发展落后的问题 B.如何使农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C.如何使尖端科学技术在世界上领先的问题 D.如何将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的问题
22、为争夺战后世界经济的主导权,英美两国于1943年7月分别发表了各自的战后方案,即美国的“怀特计划”和英国的“凯恩斯计划”。战后,英美两国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在美国允诺给英国巨额贷款的诱压下,英国被迫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充分说明 ( )     
A.国家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 B.美国与英国共同分享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霸权
C.纽约和伦敦成为世界经济的两大中心 D.英国顾全大局,与美国结成货币联盟
23、关于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的背景相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由成员国认缴资金并根据其认缴资金的多少决定投票权的大小
C.世界银行最初的贷款对象主要是亚非拉国家,以帮助它们尽快发展经济
D.美元和黄金挂钩,国际货币基金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等同于黄金
24、二战后建立了较为稳定的经济区域化集团,主要是因为 ( )
A.各国经济发展水平趋于一致   B.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各国逐渐消除了意识形态的差异  D.各国经济政治利益趋于一致
25、目前,中国已经有约5000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
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 ②为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6、下列图片体现了亚太经合组织( )

27、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各国观众购买门票时使用最多的货币是( )
A美元 B日元 C法郎 D欧元
28、罗斯福新政的主要特征是( )
A注意协调资本家与国家之间的矛盾 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
C全方位地对经济进行调整 D对工人和小生产者作出让步
29、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我们的每一次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下列人类所面临的诸多问题中能左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国际恐怖活动 B毒品走私 C全球变暖 D人口爆炸
30、某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表演反映清末民初礼仪风俗的课本剧,下列表演的内容不属于新式礼仪的是( )
A握手 B鞠躬 C跪拜 D拥抱
二 非选择题
31.(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
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 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
七仙女: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 董永:夫妻双双把家还。
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 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七仙女:寒窑虽破能避风雨, 董永:夫妻恩爱苦也甜。
请回答:(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1分)
(2)假如董永穿越时间隧道,进入近代社会,作为一个国民,他能感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他本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请问: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那些巨变?(3分)他的生活又会发生哪些变化?(4分)(3)董永生活的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
32、(14分)材料一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
材料二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
材料三 “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大陆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四:
人均产值    年份
国家类别
1970年
1992年
33个发展中国家
108美元
297美元
21个发达国家
3129美元
22185美元
请回答:(1)请列举出1500年-1800年间推动世界经济联系的大事。(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有哪些?(3分)(4) 根据材料四,请指出在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下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总体的发展状况怎样?(1分)??
你认为该如何改变这种状况?(4分)
参考答案
1—5 CCDBD 6—10 DDBCC 11—15 BCBAC
16—20 CACAC 21—25 BACDC 26—30 DDBCC

31.(1) 生活方式:“男耕女织”(或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分)
(2) 经济结构巨变: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近代工业产生。(每点1分)
生活的变化:①在服饰上可能穿长袍马褂或西装。②剪掉长发。③住在中西合璧的里弄里。④出行骑自行车、坐电车、火车、轮船。⑤社会礼仪:见面握手、鞠躬,相互称呼采用先生、同志。⑥饮食:食用糖果、点心、罐头等西式食品。⑦可以读报刊、照相、看电影。(任答出四点即可得满分4分,其它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说明:工业文明取代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2分)

32.(1)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工业革命;交通通讯的发展。(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商品、人员、资本和劳务在世界范围内流动。(2分)
(3)经济全球化。(1分)两极格局解体;科技进步、生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发达促进了世界的联系;跨国公司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国际经济组织和贸易规则的完善;多数国家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行。(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4)总体发展情况: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贫富差距拉大.(1分)
改变: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保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地区性合作,最大限度地消除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不利影响;发达国家要承担相应有得义务和责任,进一步开放市场,取消贸易壁垒,切实履行在增加资金和技术援助、减免债务等方面的承诺;切实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任答二点即可得满分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