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一)
选择题:60分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
描述反映了 ( )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的转变,直接反映了( )
A人们对自然认识的提高 B 封建王权的强化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国家政权的更替
3.在中国历史上曾出现中原人口大量南迁的现象。中原人口南迁产生的最主要影响是 ( )
A南方人口增加,逐步超过北方 B 对南方过度开发,破坏了生态平衡
C南方经济开发加快,经济重心南移 D 南北风俗融合,文化重心南移
4.“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渭之天府”这一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白渠 D 坎儿井
5.刘邦即位之初曾下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其夫人吕后当政时期曾强调:“市井之子孙不得为官仕吏”。
这说明,西汉初年实行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 B 限制商人 C 禁止经商 D反腐倡廉
6.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实行的闭关政策的含义是( )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C 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D 封闭边界固守疆域
7.一位中国古代农民穿着棉袄,吃着烤甘薯,在露天剧场观看戏剧《窦娥冤》。这位农民最可能生活在( )
A北宋 B元代 C唐代 D明清时期
8.16世纪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 )
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
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 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
9.马克思认为帮助欧洲“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
A 火药 B印刷术 C造纸术 D罗盘针
10.下列关于早期殖民帝国西班牙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进行殖民扩张的目的是占领市场和原料产地 B 殖民地全部在美洲
C殖民扩张的主要方法是垄断商路,建立商站 D 掠夺的财富在本国没有转化为资本
11.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 )
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电话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
12.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
当他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 B新航路的开辟 C 第一次工业革命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13.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 )
①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②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
③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③ D ②
14.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的主要实践活动是( )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开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设立农工商总局
15.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产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
却大幅度减少。导致之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
A五四运动 B 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 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16.1920年,某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 看见一群男子拖着长辫子在街上行走
C 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17.“我数千年历史之蚕桑事业,不沦亡于敌伪铁蹄之下,而消亡于胜利之后压迫榨取也!吾民何辜,惟此
浩劫!”文中所言“之压迫榨取”主要是指( )
A 外国资本主义 B 官僚资本主义 C 封建地主 D 民族资本主义
18.1922年农民契可夫在完成固定的粮食税后,把余粮运到苏俄的一个集市上出售,当地政府官员秉公执法,
他们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加税收 B 放任自由 C 限量交易 D 处以罚款
19.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 都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
C 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20.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可能的体验是( )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C“整个西方国家像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度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21.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
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丝绸帽子被浪冲走了。老绅士苏醒过来后,千恩万谢,
夸奖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
准确理解是( )
A 新政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B 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C 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D 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的矛盾
22.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 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 重点放在军事工业方面
C 重点放在重工业方面 D 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23.下列事件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是( )
①农业合作化 ②手工业合作化 ③工商业公私合营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4.1960年“八字”方针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 )
A 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B国民经济建设的规模
C国民经济建设的速度 D 生产关系调整中的公有化问题
25.1953年我国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1978年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列对以上变化的评述最准
确的是( )
A是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B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C都是调整农村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D后者是对前者的全盘否定
26.19世纪末的对外开放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对外开放最本质的区别是( )
A开放的对象不同 B开放的方式不同
C 开放的地区不同 D 开放的前提不同
27.足球出线了!申奥成功了!终于入世了!这是某一年春节文艺联欢晚会的几句台词,台词中描绘的应该是( )
A 1998 年 B 2001 年 C 2004 年 D 2006年
28.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 )
A欧盟 B东盟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 亚太经合组织
29.“International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gt ”通称World Bank 是指( )
A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D 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0.在当今中国,肯德基已经成为青少年喜爱的食品之一,肯德基加盟店在中国也已经超过5000家,这说
明经济全球化( )
①已经影响到中国人的生活 ②被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丰富了中国人的饮食结构 ④实质是资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求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
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三:大洋州有我们的牧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
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圆遍布东印度群
岛。
------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记述
材料四:“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
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佛山)1854年后……纺织业停顿。” ……茶叶“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出去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请回答:
材料一反映了15~16世纪发生的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其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3分)
材料二与材料一有何内在联系?(2分)
材料三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所处的地位如何?这种地位形成的关键是什么(3分)
材料四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化?与材料三有何关系?(3分)
32:材料一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畜牧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畜牧繁殖的人进行补贴。后来政府还对各州、各区甚至很多大农场规定农产品的生产定额,对超过国家规定生产定额的产品课以重税。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二 (新政)所谓“新”,是指(美国)抛弃了自1776年以来所确定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和通过资本主义经济自身自我调节的基本原则,实现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全面干预和调节。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卷4
材料四 粮食税自然是意味着农民在纳税后有支配余粮的自由……余粮的自由也就必须意味着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在一个遭受极度破坏和落后的小农国家里,受无产阶级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有益,而且必要,因为它能立刻促进农业的高涨。
——《列宁选集》卷4
材料五 邓小平在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话中讲: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的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归纳罗斯福在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并说明其目的。(4分)
(2)结合材料二理解新政的实质。(2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列宁的初衷与现实为什么会发生矛盾?(2分)
(4)材料一和材料四相比,在农业政策方面有何异同?(4分)
(5)通过阅读材料五,你是如何理解不同制度的国家的经济政策的?(5分)
33. “里程碑”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一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中对“里程碑”的定义是:①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②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写出下表中所列历史事件被称为“里程碑”的理由。(12分)
图 片
历史地位
理 由
中国古代农具改革的里程碑
(1)
人类历史进程的里程碑
(2)
中国加入WTO
中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
(3)
欧元硬币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里程碑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