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三)(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三)(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6-20 20:5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民版高一下学期历史期末试题(三)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3分,共9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在《今别离》一诗中写道:“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眼见双轮驰,益增心中忧。……车舟载离别,行止犹自由。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送者未及返,群在天尽头。”诗中反映的近代社会景象是
A.社会剧变导致人口的大量迁徒 B.近代交通工具改变人们的生活
C.追求自由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近代以来出国留学热潮的兴起
2. 1908年,上海《图画日报》上刊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一位乡下私塾先生前往城里的新式学校任教,把电灯当作鬼火,吓得彻夜未眠;讲解新教材的课文时牵强附会地把孟德斯鸠当作曹操(字孟德)。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A.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B.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传入中国
C.启蒙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D.西式教育取代了中国的私塾教育
3.1924年12月,北京公交开通有轨电车,坊间出现了“电车一动响郎当,来往行人上下忙;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的竹枝词。其中“来往行人上下忙”反映了( )
A.新式交通工具触犯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遭到人们的强烈反对
C.市民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未停止过对改进交通工具的诉求
4.对下面四幅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男人由穿长袍马褂到着西装打领带再到着中山装
B.男子服饰的改变受西式服饰的影响
C.女性穿着经过改良后的轻便、简洁的旗袍
D.洋装取代了传统服服饰
5.“别墅”在一定程度上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区就开始出现这样的新式住宅,其还用“新村”、“花园”等命名。它们应是
A.典型的四合院 B.中西结合的建筑 C.完全欧化的建筑 D.外国人集中居住的地区
6.“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是在
A. 鸦片战争后 B. 辛亥革命后 C. 新中国建立后 D.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7.中国的火车经历了由图一经历图尔、图三到图四的变化。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 D.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8.互联网方兴未艾,但它是一把双刃剑,下列各项属于弊的方面有
①人们可以上网批评时弊 ②青少年上网成瘾
③互联网欺诈贸易 ④利用互联网,迅速传递信息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9.近代中国社会风俗的变化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主要是因为
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B.清政府对外开放的地域集中在东部
C.中国各地经济的发展严重不平衡 D.中国各地的风俗习俗严重不平衡
10.1958年5月1日,新华社在首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已于当晚19:05分开始试播,它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这座电视台是
A.北京电视台      B.上海电视台
C.江苏电视台      D.哈尔滨电视台
11. “基督教的理想是扩张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东方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宗教目标和现实目标糅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表明新航路开辟中
A.宗教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
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
12. 某学者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3. 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后,在欧洲出现了一大批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所以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主要是因为蒸汽机
A. 大大提高了工业生产的效率
B. 使工厂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
C. 促进了相关行业机器的发明和改进
D. 推动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14. 某历史探究小组的同学收集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与发展”、“殖民扩张与掠夺”、“两次工业革命”、“交通与通讯技术的发展”等相关资料,你认为他们要研究的课题最有可能的是
A.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由分散到整体
C.城市化的进程 D.社会生活的变迁
15、图7描绘了少年沃尔特·霍利(16世纪英国著名航海家)与经验丰富的老船员交谈的情景,他们谈论的论题不可能涉及( )
A.哥伦布的海洋冒险 B.马铃薯、玉米的引种
C.非洲黑奴的贩卖 D.蒸汽轮船的航行
16、下图是荷兰五大城市人口在16到18世纪的变化曲线图。导致1700年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五大城市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荷兰( )
A.开始进行工业革命 B.海外殖民地的增加
C.丧失了海上殖民霸权的地位 D.海外贸易快速发展
17.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下列不属于该模式内容的是
A、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C、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D、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18. 罗斯福新政体现的经济思想是
A.“发展经济的最佳方法就是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加干涉。”
B.“政府颁布济贫法只会使穷人的境况更趋恶化。”
C.“要使消费倾向与投资引诱二者互相适应,故政府机能不能不扩大。”
D.“为了经济稳定和增长,我们迫切需要的是减少而不是增加政府的干预。”
19.失业率是指失业人口占劳动人口的比率。一直以来,失业率数字被视为一个反映整体经状况的指标。观察下图《1925至1945年美国失业率》,从图中得出的准确信息是( )

①1929年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②1925年~1929年,美国失业率起伏不定,说明经济比较萧条 ③1929~1933年,美国失业人数猛增,说明经济危机异常严重 ④1933年后的十年间,美国失业率逐年下降,表明美国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20.2008年9月中旬以来,随着美国证券巨头雷曼兄弟宣布破产,汽车制造业面临倒闭,全球股市惨跌,次贷风暴变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美国国会立即通过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帮助金融企业。这不禁使人们联想到面对1929年经济大危机时,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该新政与以往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B、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C、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D、调整产业结构
21.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职时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针对这一“首要任务”,罗斯福所采取的直接措施是
A、“以工代赈” B、放弃金本位制,实行美元贬值
C、调控市场,稳定农产品价格 D、加强救济,发放紧急救济金
22.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十月革命胜利的作用 B.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23. 20世纪30年代,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纽扣售价是1卢布,在700公里外的莫斯科的售价也是1卢布,而在万里之外的海参巍的售价仍然是1卢布。这种现象体现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新经济体制
24.1921年,列宁曾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这种想法后来在什么政策中付诸实施
A.新经济政策 B.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C.农业集体化运动 D.五年计划模式
25.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强行实施 D.为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
26.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A、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B、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C、一切生活必修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D、推行以工代赈
27.下列漫画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有关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28.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国家
数量(艘)
1500—1599年
1600—1700年
1701—1800年
葡萄牙
705
371
196
荷兰
65
1770
2950
英格兰

811
1865
欧洲合计
770
3161
6661
——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
A 16世纪后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
B 17--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
C 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
29.在某一科学家的讣告中这样评价他的发明:“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并报偿后代的劳动。”以下有关材料说法正确的有
A.该科学家是牛顿,他的理论及指导下的发明推动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B.该科学家是瓦特,其发明打破了中世纪田园生活的恬静─使历史跨进一个新时代???
C.该科学家是法拉第,其发现及发明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D. 该科学家是爱因斯坦,他的发现及发明物理学有了重大发展
30.“曼彻斯特棉纺织工厂都是大建筑,这样建造是为了容纳最大量的人。为了尽量利用一切地方,工厂建成几层,各层尽可能不高,机器占了最多的面积。不少工厂往往昼夜开工,为了开夜工,要用大量的蜡烛。”以上现象最早发生在哪个时期
A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B工业革命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非选择题
近几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主观题中,表格型材料题发展尤为迅速。这类试题特点是:外观简明,隐含信息量大,它能够以表格形式呈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较直观的折射出历史的本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下图显示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
请回答:
(1)指出A、B两点对应的历史时期科技革命的名称、主要标志和新工业部门的变化。(6分)
材料二 《1913~1937年俄国/苏联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表》
年份
项目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生产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电力
15
10
7
4
3
2
(摘自人民版必修二教材)
(2)从材料二的表格中你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是什么?(2分)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排名表的背后反映了苏联经济存在什么结构性的问题?(2分)
材料三 1949~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不包括手工业)?
材料四 199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例?
集体经济
国有经济
混合经济中的公有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
40%
29%
7%
24%
(3)材料三中的三个图表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结合新中国的经济政策,分析造成这些重大变化的原因。(6分)
(4)材料四与材料三中1956年的图示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请指出原因。(提示:从公有制经济成分及其它所有制经济形式的比重上归纳。)?(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