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新课导入
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识记“一国两制”构想基本史实。
2.通过史料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掌握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3.概括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的有利条件,知道“一国两制”为香港澳门回归做出的突出贡献。
4.认识到实现祖国统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牢固树立两岸和平统一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
一、“一国两制”的构想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1.香港问题的由来
1842年:《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租期99年。
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地方一区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2.澳门问题的由来
澳门半岛
氹仔岛
路环岛
(1)地理位置:澳门紧邻广东珠海,由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三部分组成。
1553年
1557年
1851年
1864年
1887年
1887年《中葡会议草约》和《北京条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1864年,葡萄牙人侵占路环岛。
1851年,葡萄牙人侵占氹dang^4仔岛。
1557年,葡萄牙通过贿赂明朝官员,取得在澳门的定居权。
1553年,葡萄牙人借口曝晒水浸货物,强行进入澳门。
(2)澳门被占领的过程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3.台湾问题的由来
台
湾
福建
台湾问题:中国的内政问题
(1)1626年,荷兰人控制台湾。
(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3)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日本割占台湾。
(4)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光复。
(5)1949年人民解放战争后,国民党蒋介石败退台湾,两岸分离至今。
思考: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区别在哪儿?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4.背景:
(1)香港、澳门、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都是中国领土自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后,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3)解决这些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你认为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 不同的方式有什么结果?人民最希望哪种方式?
战争方式:
和平方式:
①伤害港澳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②影响中英、中葡关系的正常发展
①有利于港澳顺利回归;
②有利于港澳正常发展;
③更符合人民的心愿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背景
材料一:“我多年以来一直在想,……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统一的问题……好好了解研究一下我们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解决方法,总要从死胡同里找个出路。”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二:“从历史角度看,大陆与香港、澳门、台湾长期处于分离状态,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从现实来看,港、澳、台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经济有了较大发展,那里的人民已经习惯于那里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
——《邓小平文选》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邓小平解决港澳台的方式和策略分别是什么?
邓小平提出用和平方式,并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来实现祖国统一。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一国两制”构想
提出者 邓小平
提出时间 改革开放后
最初针对的问题 台湾问题
目的 维护祖国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
地位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5.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 陆
港澳台
实行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保留
前提和基础
主体
补充
“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
“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和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一、“一国两制”构想提出
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3.为国际上解决类似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范例。
根据下列材料概括出“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重大意义。
材料一:“一国两制”既体现了实现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又充分考虑到台湾、香港、澳门的历史和现实,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 ——杨先材《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能够行得通的。这件事情会在国际上引起很好的反应,而且为世界各国提供国家间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一个范例。”
——邓小平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下列材料表明中国政府态度如何?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北洋政府: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上提出收回香港
南京国民政府:
曾三次要求收回香港
态度:维护主权,坚决收回香港;
启示:弱国无外交,只有综合国力增强了才是外交的坚实后盾。
材料一:
材料二:如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8年后还不把香港收回,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和政府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也不能向世界人民交代。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 ——邓小平
二、香港回归
拒绝、不予考虑
二、香港回归
1.背景
(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2)中英谈判:1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
1982年中英首次谈判
“钢”与“铁”的较量
我们始终坚持主权问题不容谈判,如果谈不拢,中国将考虑接收香港,不管用什么方式。
如果你们同意1997年后由我们来继续管治香港,我们可以考虑你们提出的主权问题?
“主权问题不容谈判”
“‘一国两制’方针”
“中央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根本上取决于中国的政策”
“三个条约有效论”
“以主权换治权”
“不要派解放军驻守香港”
“香港的繁荣离不开英国”
二、香港回归
2.简介
1984年12月19日中英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1984年12月正式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1898+99=1997
交接仪式:1997年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准时升起
1982年9月邓小平和撒切尔夫人在北京就解决香港问题举行会谈。
二、香港回归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港部队接管香港防务受到香港人民的热烈欢迎
中 江泽民
英 查尔斯王子
2.简介
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宣誓就职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
香港特别行政区区徽
红旗代表祖国,紫荆花代表香港;寓意着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象征着祖国统一;
花蕊上的五颗星星象征着香港同胞心中热爱祖国,红白两色体现了“一国两制”的精神。
江泽民题词【香港明天更好】
2.简介
二、香港回归
香港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
董振华
1997—2005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一、二任行政长官
曾荫权
2005—201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三任行政长官
梁振英
2012—2017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四任行政长官
林月娥
2017—2022年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五任行政长官
李家超
2022—至今
香港特别行政区
第六任行政长官
二、香港回归
(1)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
(2)法律基本不变
(3)生活方式不变
(4)香港自由港的地位和国际贸易、
金融中心的地位不变
(5)北京除了派军队外,不向香港
特区派干部
五
个
不
变
变
不变
主权回归
有利于港澳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马照跑
股照炒
舞照跳”
思考:“一国两制”构想下,以香港为例,有哪些变化与哪些不变之处?
二、香港回归
二、澳门回归
1.历程:
(1)中葡谈判:1987年4月13日,中葡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式签署。明确指出,澳门地区是中国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2)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举行,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并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二、澳门回归
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澳门简介
五星象征国家的统一,表明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莲花是澳门居民钟爱的花种,三朵含苞欲放的白莲花代表澳门特区有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组成,大桥和海水反映澳门的自然环境;绿色象征着生机的祖国。
澳门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
何厚铧
1999—200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二任行政长官
崔世安
2009年—2019年,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四任行政长官
贺一诚
2019年—至今,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材料一:中华民族洗雪百年耻辱、扬眉吐气的时刻到来了! 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 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有着非凡的意义。 ——1997年7月1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香港、澳门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海峡两岸的人民对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增加了信心和希望。 ——《共和国史》
材料三:香港回归中国之际,阿根廷总统梅内姆表示要仿效香港的“一国两制”方式与英国和平解决马岛主权问题。
(1)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2)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3)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范例。
3.根据下列材料结合课本知识,指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1)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2)2003年,内地与港澳分别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逐步开放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澳游。
1.港、澳回归后的措施
作用:这些措施强化了内地与港澳之间的经贸人文纽带,实现了两地互利共赢。
繁华的香港
繁华的澳门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进入新时代对港、澳的措施
(1)政治上
①全面准确推进“一国两制”实践;
②依照宪法和基本法有效实施对特别行政区的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③面对香港局势动荡变化,202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进入新时代对港、澳的措施
(1)政治上
中央政府深化内地和港澳地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香港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不断巩固。澳门经济发展水平居全球前列,社会事业迈上新台阶。香港、澳门呈现与内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世界四大湾区之一(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东京湾区和粤港澳湾区)。
材料一: 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 。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
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材料二: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的是个兴旺发达的国家,有力量的国家,而且是个值得信任的国家,我们是讲信用的,我们说话是算数的。……当然,香港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升成者说战略搞对了,也是中提双方关可努力的结来。”
——邓小平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出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并分析从中获得什么启示?
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根本)
2、“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正确指导。
3、中英、中葡双方的努力、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4、香港、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2.弱国无外交,国力强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知识拓展
对比经济特区、民族区域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经济特区 民族区域自治区 特别行政区
不 同 点 建立目的 为更好地发展对外开放经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为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一
代表地区
社会制度
特点(权限) 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享有宪法和其他法律规定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治权 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
相 同 点
内蒙古自治区等
香港、澳门
社会主义制度
资本主义制度
1.都是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2.都以一个中国为前提,服从祖国统一领导,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性质。
深圳、厦门、
汕头、珠海。
课堂小结
港澳台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中华人民共和国
大陆:社会主义制度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
两制
理论
成功
实践
展望
未来
根本原因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祖国国力增强
祖国团结统一
推动实现
进一步促进
香港和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课堂练习
1.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想一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
A.九二共识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2.(2021·湖南常德市·中考真题)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应该明确肯定: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 )
A.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中国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C.“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D.中国在政治上完全独立自主
课堂练习
3、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其总体目标是为了( )
A. 解决香港回归问题 B.解决澳门回归问题
C.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实现祖国统一大业
4、“10、9、8、7……”伴随着迎回归倒计时牌上红色数码的闪动,人们有节奏地齐声高呼起来 ,最后,“香港回归了”的呼声响街云霄。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 )
A.1984年12月24日 B.1997年6月30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同学们再见!
下一课,海峡两岸的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