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答案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唐诗三首》之《卖炭翁》课件(共42张PPT)+教学设计+素材+导学案+同步分层练习(原卷+答案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9 09:37:1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分层同步练习(原卷)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一丈绫( ) 回车叱牛(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  叱: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  直:
3.填空。
(1)《卖炭翁》是组诗《 》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 ,字 ,号 ,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 运动,世称“元白”,与 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理解性默写
①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理相互矛盾的诗句是: 。
②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③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 。
④描绘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 。
⑤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 。
⑥表明卖炭翁贫困的句子是: 。
4.下列对诗歌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5.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二、课内精读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 ( https: / / wenwen. / s / w=%E5%B0%98%E7%81%B0&ch=ww.xqy.chain" \t "_blank )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 ( https: / / wenwen. / s / w=%E9%BB%84%E8%A1%A3&ch=ww.xqy.chain" \t "_blank )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6.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7.“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8.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是记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是描写。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三、拓展阅读
观刈(yì)①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②。
妇姑荷箪食③,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④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⑤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⑥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⑦不能忘。
【注释】 ①刈:割。②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陇,同“垄”,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③荷箪食:用竹篮盛的饭。荷,背负,肩担。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④饷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⑤惜:盼望。⑥岁晏:一年将尽的时候。晏,晚。⑦尽日:整天,终日。
9.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叙事诗,虽着墨不多,但却把割麦者和拾麦者夏收时那种辛勤劳碌而又万分痛苦的生活情景和内心感受描绘得真切生动,带有强烈的讽喻色彩。
B.诗歌描绘了妇姑童稚送饭、丁壮南冈割麦、贫妇抱子拾麦三幅画面。
C.“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意思是力气用尽了,热得不知怎么办才好,只是叹惜夏天实在太长了。形象地写出了劳动人民抢割时的辛苦景象。
D.诗人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鲜明的对比,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
10.“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什么?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参考答案:
1.薪(xīn) 鬓(bìn) 辗 (niǎn) 辙(zhé)
敕(chì) 绫(líng) 叱(chì)
2.(1) 薪:木柴 (2) 苍苍:灰白(3)营:谋求、需求(4) 翩翩:轻快的样子(5)敕:指皇帝的命令(6)回:调转 叱:吆喝(7) 将: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 系:挂 直:同“值”,价钱
3.(1)《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刘禹锡
(2)①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②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③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⑤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4.【答案】A
【解析】B.白居易是唐朝的; C.卖炭翁不敢反抗;D.“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描写)
5.【答案】D
【解析】“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作者并没有直接写卖炭翁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过程,但是却形象地表现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6.“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7.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8.【答案】D.
【解析】“刻画了卖炭翁饱受压榨、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不符合文意,卖炭翁面对宫使不敢有丝毫反抗。
9.【答案】D
【解析】已经劳累的精疲力尽了,甚至感觉不到盛夏到底有多么的炎热,只是希望夏季的白天时间再长一点,好让人们能够多干点活。
10.“此”指上面劳动人民辛苦悲惨生活的状况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官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2、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3、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培养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素养)
【学习重点、难点】: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2、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学法指导】:
1.以读为主,读中品味,读中理解。
2.记录下自己的疑问,文中哪些地方可以拓展想象,你不妨设计一下。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先知:
1.介绍作者白居易:
《卖炭翁》是组诗《_____》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者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唐代诗人。与元稹共同倡导_______运动,世称“元白”,与______并称“刘白”。其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
2. 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二、 字词积累:
1.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伐薪( ) 两鬓( ) 辗冰辙( )( )
口称敕( ) —丈绫( ) 回车叱牛( )
2.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1)伐薪烧炭南山中 薪:_________
(2)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苍:_________
(3)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__
(4)翩翩两骑来是谁 翩翩:_________
(5)手把文书口称敕 敕:_________
(6)回车叱牛牵向北 回:_________叱:_________
(7)宫使驱将惜不得 将:_________
(8)系向牛头充炭直 系: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系向牛头充炭直 “_____”同“_____”,__________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两遍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指名朗读。
(2)再读古诗,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指名学生再读古诗,师生评价。
(3)请同学们借助注释疏通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4. 结合描写他们的具体语句,谈谈这些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
年龄:
职业:
劳动地点:
外貌:
衣着:
心理;
动作描写:
卖炭目的: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
第二课时
理解运用
《卖炭翁》中表现卖炭翁处境与心情相互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描写卖炭翁饱经风霜、孤苦伶仃的劳动者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揭露了宫市制度不合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自主合作探究
1. 卖炭翁烧炭是如何辛苦?
2.卖炭翁运炭辛苦表现在哪里?
3.请说说“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的妙处。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5.诗中写卖炭翁的苦有何用意?
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课堂小结
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一诗节写卖炭翁老人的贫穷艰辛,后一诗节写宫使的公开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个黑暗,在对比中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布置作业:
从南山中到长安,路那么遥远,又那么难行,当卖炭翁“市南门外泥中歇”的时候,已经是牛困人饥;如今又“回车敕牛牵向北”,把炭送进皇宫,当然牛更困,人更饥了。那么,当卖炭翁饿着肚子走回终南山时,又想些什么呢?他往后的日子,又怎样过法呢?请大家想象一下。
24、《唐诗三首》之《卖炭翁》导学案(答案)
一、1.介绍白居易:新乐府 白居易 乐天 香山居士 新乐府 刘禹锡
2. 简介写作背景,了解宫市: 
《卖炭翁》是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中的第三十二首,自注云:“苦宫市也。”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唐宪宗年号,806—820)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宫市”的“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皇宫所需的物品,本来由官吏采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抓了过去,常有数十百人分布在长安东西两市及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名为“宫市”,实际是一种公开的掠夺。
二、1.xīn bìn niǎn zhé chì líng chì
2.(1)木柴 (2)苍白 (3)谋求 (4)轻快的样子 (5)皇帝的命令 (6)调转 吆喝 (7)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8)挂
3.直 值 价钱
四、1。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一个卖炭翁辛苦烧的一车炭,被宫使用半匹红纱一丈绫掠夺一空
2.全诗围绕卖炭翁卖炭,写了哪几个层次的内容?
烧炭,运炭,卖炭
3.诗歌出现了哪些人物?
卖炭翁,宫使(黄衣使者白衫儿)
4. 结合描写他们的具体语句,谈谈这些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1)诗中是如何描写卖炭翁的?用一个字概括卖炭翁的形象。(苦)
年龄: 翁
职业: 伐薪烧炭
劳动地点: 终南山
外貌: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衣着: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理;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官使驱将惜不得
动作描写: 晓驾炭车辗冰辙 市南门外泥中歇
卖炭目的: 身上衣裳口中食
2)作者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霸)
外表---黄衣、白衫、翩翩 ——横冲直撞、趾高气扬(对比)
行为---把、称、回、叱、敕、牵、系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
炭直---半匹红纱一丈绫(对比:一车炭,千余斤)
心理----宫使驱将惜不得(对比:地位悬殊)
第二课时
一、1.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少灰烟火色,两髪苍苍十指黑。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1.卖炭翁烧炭是否辛苦?
伐薪: 山高林深 一斧一斧地“伐薪”
烧炭: 一窑一窑地“烧炭” 千余斤
南山中 : 豺狼出没 荒无人烟
2.卖炭翁运炭辛苦表现在哪里?
天寒------“一尺雪”
地冻------“碾冰辙”
人苦------“牛困人饥”、“泥中歇”
路遥------“晓驾炭车”、“日已高”
3.“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
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铺垫 。本诗用卖炭翁艰难谋生但横遭掠夺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宫市”、封建统治阶级对百姓的残酷剥削,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希望得到皇帝的注意。
五、1,。运用对比:
诗中将卖炭翁的悲愤无助与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对比,将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与宫使巧取豪夺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2.陪衬和反衬:
(1)以“两鬓苍苍”和 “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卖炭翁年迈与劳动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
而这一切,却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
(2)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
而这一切,却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
(3)“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
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唐诗三首》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2.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3.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培养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素养)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那《卖炭翁》这首诗是为何事而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二、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2、写作背景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诗人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
3、知识链接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4、文体知识
“新乐府”在古代文学史上,即“新题乐府”,相对于古乐府而言.指的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不再以入乐与否作标准。
新乐府诗始创于杜甫,为元结、顾况等继承,又得到白居易、元稹大力提倡。中唐时期由白居易、元稹倡导的,以创作新题乐府诗为中心的诗歌革新运动。
5、自由朗读,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伐薪(xīn)   翩翩两骑(piān) 口称敕(chì) 回车叱牛(chì)
辗冰辙(niǎnzhé) 两鬓 (bìn) 红绡(xiāo) 系向( jì)
6、范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7、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三、疏通文意
1、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伐:砍伐 薪:柴 烟熏色的脸 灰白色,形容鬓发花白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做什么用 营,经营,这里指需求 使人怜悯 希望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辗(niǎn):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辗出的痕迹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骑(jì):骑马的人 拿 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喝斥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语助词 绢帛等丝织品 绑扎,挂 通“值”,指价格
2、读译文,理解诗意
译文: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斑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换取身上的衣服和填肚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希望天更冷些。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拂晓他急忙驾着炭车轧着冰路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得意忘形的两个骑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他们手里拿着文书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百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买炭的钱了。
四、整体感知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第一部分(1)写卖炭翁伐薪烧炭、进城卖炭的艰辛。诗人从外貌、心理、行动上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表现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第二部分(2)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精读细研
1.诗歌是怎样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明确】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烟火色”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十分艰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无限的同情。“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卖炭翁却“愿天寒”,只为将炭卖个好价格,以维持生计。这种极度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人的悲惨境遇。
动作描写: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写出了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赶路的辛苦。“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2.诗歌是怎样刻画宦官的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明确】外貌描写: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写出了宦官使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与卖炭翁困苦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动作描写: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牵”等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3.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六、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明确】:这首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等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宦官及其爪牙的憎恶,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2.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明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卖炭翁》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卖炭翁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卖炭翁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议论和直接抒情都是多余的。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平静地讲述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反而更含蓄,更有余味,更令人深思和感愤。
3.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明确】:(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七、诗歌主旨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八、板书设计
对比
半匹红纱一丈绫
一车炭,千余斤
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
卖炭翁的悲愤无助
宫使巧取豪夺
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42张PPT)
语文部编版 八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第24课 唐诗三首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03
第三课时
白居易
卖 炭 翁
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诗圣杜甫的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这节课我们再走近一位诗人,他就是白居易。白居易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意思是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那《卖炭翁》这首诗是为何事而作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学习目标
反复诵读,结合注释把握诗歌内容,感受诗歌所反映的社会现实。(重点)
品味诗中精彩的外貌描写、心理描写,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难点)
体会诗人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培养爱国、为民的人生观、价值观。(素养)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在诗歌上他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这首“为事”所作的诗歌——《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的杰出诗篇。
写作背景
《卖炭翁》选自《白居易集》卷四(中华书局1979年版)。这是诗人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诗人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
知识链接
木炭是木材或木质原料经过不完全燃烧,或者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热解,所残留的深褐色或黑色多孔固体燃料。
木炭含义
预习检查
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伐薪( ) 翩翩两骑( )
口称敕( )  回车叱牛( )
辗冰辙( ) 两鬓( )
红绡( ) 系向( )
一丈绫( ) 宫使驱将( )
bìn
niǎn
zhé
piān
chì
chì
jiāng
líng

xīn
xiāo
整体感知
点我放课文朗读
卖 炭 翁
卖炭翁,伐薪(xīn)/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bìn)/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niǎn)冰辙(zhé)。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chì),回车/叱(chì)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jì)向/牛头/充炭直。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读音准确
富有节奏
读出情感
停连恰当
学生自由朗读诗文。要求:
节奏:七言为主,基本上是二二三,根据句意断句。
第1段应该读得缓慢、低沉些,读出卖炭老头的凄苦;第2段应该读得稍快、较重些,读出官吏的骄横、强蛮。
疏通文意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木柴。
终南山,属秦岭山脉,在长安城南。
灰白。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灰白,十个手指也很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做什么用。营,谋求。
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好价格,还希望天更寒冷。
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使人怜悯。
希望。
疏通文意
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城市中划定的集中进行交易的场所。唐代长安有东、西两市,各有东、西、南、北四门。
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的道路中歇息。
天亮。
同“碾”,压。
车轮滚过地面碾出的痕迹。
困倦,疲乏。
疏通文意
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轻快的样子。
长安城宫廷在北面,集市在南面。
黄衣使者,指太监。白衫儿,指太监手下的爪牙。
调转
吆喝。
公文。
指皇帝的命令
那两个轻快地骑着马的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掉转车头,吆喝着把牛牵向宫中。
疏通文意
自读《卖炭翁》,结合文中注释,小组合作完成,读懂诗意。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吝惜不得。
挂。
同“值”,价钱。
一车炭,很多斤,太监差役们硬要拉走,老翁百般吝惜,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一车炭的价钱了。
字词知识归纳
系向牛头充炭直
同“值”,价钱。
晓驾炭车辗冰辙
同“碾”,压。
1.通假字
倒装句
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南山中伐薪烧炭”。
伐薪烧炭南山中
2.文言句式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
第二部分(2)
写卖炭翁伐薪烧炭、进城卖炭的艰辛。诗人从外貌、心理、行动上刻画卖炭翁的悲苦形象,表现了对卖炭翁的深切同情。
写宫使对卖炭翁的掠夺。在对比中揭露了宫市的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这首诗围绕着“炭”叙事,请概括主要故事情节。
炭→ 炭→ 炭→宫使抢炭
伐薪烧
辗冰运
长安卖
精读细研
诗歌是怎样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烟火色”指脸上的颜色,“苍苍”指耳边鬓发的颜色。“烟火色”“十指黑”说明烧炭十分艰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年迈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了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来之不易。
外貌
描写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精读细研
诗歌是怎样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可怜”二字,倾注着诗人无限的同情。“衣正单”本该希望天暖,卖炭翁却“愿天寒”,只为将炭卖个好价格,以维持生计。这种极度矛盾的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人的悲惨境遇。
心理
描写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精读细研
诗歌是怎样刻画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写出了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赶路的辛苦。“辗”这个动词既写出了天气寒冷,车辙已经结了冰,突出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劳。
动作
描写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精读细研
蓬头垢面
老态龙钟
穷困悲苦
忍气吞声
无可奈何
处在受压迫受剥削且无力反抗的地位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贫困悲苦的穷苦老百姓。
卖炭翁的形象特点:
卖炭翁
精读细研
诗歌是怎样刻画宦官的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翩翩”形容轻快的样子,写出了宦官使者的得意忘形、骄横无理,与卖炭翁困苦凄惨的人物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宫市的罪恶。
外貌
描写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精读细研
诗歌是怎样刻画宦官的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手把”“口称”表现了宫使的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牵”等动作,刻画了宫使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丑陋嘴脸。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罪恶的控诉、愤怒以及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
动作
描写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精读细研
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残酷,以及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不幸。
宫使太监的骄横无礼
卖炭翁的悲愤无助
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
宫使巧取豪夺
一车炭,千余斤
半匹红纱一丈绫
对比
本诗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塑造人物形象,请找出文中有哪几处对比?并谈谈它的作用是什么?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思考如下问题:
1.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合作探究
1.诗人通过卖炭翁的故事想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现实?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这首诗揭露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等普通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宦官及其爪牙的憎恶,对统治阶层罪恶的控诉。体现了诗人悲天悯人的情怀。
合作探究
2.同样是表现诗人现实关怀的作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结尾有诗人的议论和直接抒情,而《卖炭翁》则全用记叙和描写,没有直接议论抒情的语句,两种写法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所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这个事件本身可以生发出许多不同的主题,但诗人并未停留于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推己及人,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了一种博大的胸怀。不借助直接抒情,读者是无法感受到的。
《卖炭翁》则直接将目光投向了底层的劳动人民,卖炭翁就是千千万万底层劳动人民的代表,卖炭翁的故事本身就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议论和直接抒情都是多余的。诗人几乎不露声色地平静地讲述了整个故事,让故事在高潮中戛然而止,反而更含蓄,更有余味,更令人深思和感愤。
合作探究
3.比较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体会两首诗的不同。
(1).形式上的异同。
同:古体诗,句数没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各句字数也没有严格限制,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有二言、七言、九言句,《卖炭翁》有三言、七言句;用韵灵活,可以押平声韵,也可以押仄声韵,还可以中途换韵;不讲究平仄、对仗;等等。
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属于歌行体,《卖炭翁》属于乐府体。
(2).思想情感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侧重于表达自己渴望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而《卖炭翁》更多是对底层劳动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
(3).写法上的异同。
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不同点在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末节还有作者的内心独白,是直接抒情;《卖炭翁》则只是记叙和描写,并没有观点和情感的直接表达。
文章主旨
《卖炭翁》是一首叙事诗。诗人记叙了卖炭翁烧炭、卖炭及炭被掠夺的经过,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课堂检测
1.名句默写
(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_____。
(2)卖炭得钱何所营?________________。
(3)可怜身上衣正单,________________。
(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市南门外泥中歇。
(6)________________?黄衣使者白衫儿。_______________,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7)半匹红纱一丈绫,______________。
两鬓苍苍十指黑
晓驾炭车辗冰辙
心忧炭贱愿天寒
身上衣裳口中食
牛困人饥日已高
翩翩两骑来是谁 手把文书口称敕
系向牛头充炭直
课堂检测
(8)《卖炭翁》中运用衬托的手法突出卖炭翁苍老及生活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肖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卖炭翁》中反映卖炭翁反常的矛盾心理及悲惨境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白居易力倡“歌诗合为事而作”,他在《卖炭翁》中饱含怜惜之情,体悟卖炭老人生活疾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愿天寒
课堂检测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是唐代的乐府诗,反映了宫市给百姓造成的痛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B.“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写,突出主人公生活的艰难。
C.“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运用设问的修辞,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愿望的卑微。
D.诗中使用“一车”“千余”“半匹”“一丈”等确切数字,来达到一种夸张的对比效果,反衬掠夺的残酷。
【解析】“一车”“千余”是约数,极言数量多,“半匹”“一丈”极言数量少。D项中的“使用‘一车’‘千余’‘半匹’‘一丈’等确切数字”表述有误。
D
课堂检测
3.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勤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把”“称”“叱”“牵”几个简单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行为。
D.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翁烧炭、运炭、卖炭的过程,刻画了一个受压榨欺凌而敢于反抗的卖炭翁形象。
D
课堂检测
3.下列对《卖炭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篇没发一句议论,却充分表达出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宫市的痛恨之情。
B.通过脸色、鬓发、十指等细节描写,活画出卖炭翁的肖像,写出其劳动的艰辛。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使用同情口吻写卖炭翁内心的矛盾冲突。
D.“翩翩”采用白描的手法,写两名太监的轻快潇洒之态,给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D
课后探究与拓展
一、《石壕吏》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均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的名作,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控诉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但具体的写作手法有所不同。 《石壕吏》只是“客观”地叙述,并无情感、态度的直接表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则先描述个人遭际,结尾处借助议论和抒情升华。试结合作品分析这两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石壕吏》直接讲述底层劳动人民的故事,诗人自己并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一个近距离的“旁观者”。一方面,这个故事本身已经足以令人动容,任何直接的议论和抒情都显得多余;另一方面,诗人对这件事情的情感是复杂的、矛盾的,他高度赞扬人民的牺牲精神,而牺牲的具体方式(战争所迫,差役所胁)又是他难以接受的,甚至是需要控诉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也难以直接表达,而蕴含在叙述之中则更能令人回味和深思。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的是诗人自己在一场暴风雨中的经历,但诗人并未停留在对自身境遇不幸的描述,而是能够推已及人,从个人遭际联想到要为天下寒士谋取温饱,从而体现出一种广济苍生的博大胸怀,使得诗歌具有了非常深广的社会历史意义;而且诗人也并不是抽象地议论和抒情,而是借助“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这样具体、鲜明的形象,以及“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样真挚而感人的呼告。如果不借助结尾议论和抒情的升华,诗歌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成就都要大打折扣。
课后探究与拓展
二、《卖炭翁》讲述了卖炭翁以伐薪烧炭艰难维持生计却横遭掠夺的悲惨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诗人的态度又是怎样通过对人物、事件的描述表现出来的?
揭示了当时宦官假借“宫市”之名强取豪夺民间财物,底层人民在这种掠夺之下生活困苦不堪又无力反抗的黑暗社会现实。诗人对卖炭翁是满怀同情的,而对宦官及其爪牙则充满了憎恶。
但这一切情感并未采取直抒性的表达,而是蕴含在诗歌的叙述和描写以及强烈的对比之中。一方面极写卖炭翁生活之困苦、心理之矛盾、烧炭运炭之艰辛,一方面又将宦官及其爪牙的飞扬跋扈、颐指气使、蛮横无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有结尾处“一车炭,千余斤”之重与“半匹红纱一丈绫”之轻的强烈对比。作者鲜明的爱憎之情都蕴含在其中了。
课后探究与拓展
三、这三首诗中都有不少精彩的描写,如《石壕吏》中对老妇“致词”的描写,《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对恶劣天气和生活环境的描写,《卖炭翁》中对卖炭老人肖像、心理、动作的描写。试结合具体诗句做简要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这三句诗分别用一个数字简练直白地表明了家中男丁全都被迫从军的状况,其中两个刚刚战死。一个“新”字既写出了战争的频繁,又写出了统治阶层的残暴,表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极大灾难和痛苦。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风怒号”,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狂风威力之大。这些动态描写,惊心动魄。“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写风定云起、天色昏暗的情景,给人以压抑之感;不言大雨,而大雨迫至。“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写被子破烂冰冷、屋漏湿冷,透出一个“寒”字,令人悲悯;又以“娇儿恶卧”映衬其间,更觉苦寒不堪。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这一肖像描写,把卖炭老人灰尘满面、十指熏黑的形象刻画得极为生动传神。两鬓花白与“十指黑”的对比,突出其年高与劳苦,让人为之心酸。“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是对卖炭老人心理活动的描写,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情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读之催人泪下。“晓驾炭车辗冰辙”:这一动作描写,写出卖炭老人早起驾车、踏雪辗冰的艰辛,画面感颇强,读之如在目前。
课后探究与拓展
五、任选一首诗,发挥想象,增加一些细节,改写成一则小故事。
【示例】 《卖炭翁》改写
寒冬,长安城外郊区,终南山上。
山间的小路旁,一间破茅草屋孤零零地立在寒风之中。一个老翁面无表情地烧着炭……
花白的头发像冷风里的枯草,那被炭火熏黑了的沾满了灰尘的额头上,皱纹又深又密;十个手指满是裂口,乌黑发紫,手掌布满老茧……狂怒的寒风四处乱窜,终南山上的树木被刮得东摇西晃。狂风不时地从茅草屋的缝隙中窜进去,发出“呼呼”的凄厉啸声。“吃的穿的都要靠这些炭了,天再冷些吧……”老翁在心里叹息。
夜里,鹅毛般的大雪从空中飘落下来……老翁从床上爬了起来,看到外面被冰雪覆盖的大地,顿时喜上眉梢。“老天爷啊,你真是有眼啊。今天我的炭终于可以卖个好价钱了。”怀着美好的希望,老翁赶着牛车离开了自己的茅屋,踏上了艰难的行程。
等到老翁赶到集市的南门外,太阳已经升得老高。那头老牛“哼哧哼哧”直喘着粗气,老翁也已饿得快不行了。远处,两个穿着华丽锦缎,骑着高头大马的人向集市疾驰而来。只见一个穿黄衣的宦官,高举公文,大声吆喝道:“皇上有旨,宫廷采购,……违令者,斩!”“喂,老头儿,这车炭,宫廷要了。”说着命令老翁掉转车头,向宫廷方向驶去。一车千余斤的炭就换来了半匹红纱一丈绫。
“这日子怎么过啊?”老翁不禁老泪纵横……
板书设计
卖炭翁
卖炭翁
外貌——面灰鬓白——悲
心理——矛盾复杂——反常
行动——运炭艰难——辛苦
宫 使
外貌——“翩翩”(趾高气昂)
行为——“把”“称”“回”“叱”“牵”
(蛮横无理)
结果——“千余斤”“半匹”“一丈”
(强烈反差)
对比
对不劳而获、强取豪夺的统治者的愤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谢谢聆听
谢谢观赏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