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高一年级 学科:物理 年级“周周练”
东北师大附中高一物理大练习二
时间40分钟,分数100分
命题人:邹杰
一、选择题(本题共12题,每题6分,共7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汽车以大小为20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为5m/s2,
那么刹车后2s内与刹车后6s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A.1∶1 B.3∶1 C.4∶3 D.3∶4
2.“物体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是指
A.物体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B.物体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C.物体加速度大小或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D.物体位移大小或位移方向发生了变化
3.下列叙述与历史不符合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
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4.某人用力推原来静止在水平面上的小车,使小车开始运动,此后改用较小的力就可
以维持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可见
A.力是使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
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速度的原因
C.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D.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5.关于牛顿运动定律,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故牛顿第一运动定
律又叫惯性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加速度
a=0条件下的特例,所以牛顿第二定律可以替代牛顿第一定律
C.牛顿运动定律仅适用于宏观物体,只可用于解决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一性质的力,它们产生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
6.如图所示,人重G1=600N,板AB重G2=1800N,滑轮质量和绳的质量及轴上的摩擦可不计,该装置能平衡,则人对板的压力为
A.0 B.600N C.1800N D.2400N
7.如图所示,物体B叠放在物体A上,A、B的质量均为m,且上、下
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它们以共同速度沿倾角为的固定斜面C匀速
下滑,则
A.A、B间没有静摩擦力
B.A受到B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A受到斜面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D.A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tan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上有一圆球,在球前放一光滑挡板使球保持静止,此时球对斜面的正压力为N1;若去掉挡板,球对斜面的正压力为N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B.N2=N1
C.N2=2N1 D.
9.如图所示,物体m放在斜面上恰好沿斜面匀速下滑,而斜面体静止,现用一个力F
作用在m上,F过m的重心,且竖直向下,则
A.地面对斜面的摩擦力增大了
B.物体对斜面压力增大了
C.物体将沿斜面加速下滑
D.物体仍保持匀速下滑
10.如图所示,用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把质量分别为m和M的两个物块P和Q拴在
一起,若将物块Q沿水平地面向右移动少许,仍能保持平衡,则关
于力的变化的结论正确的是
A.细绳的张力大小不变,Q对地面的压力增大
B.细绳的张力变大,Q对地面的摩擦力变大
C.滑轮的轴所受的压力减小
D.地面对Q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11.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每个弹簧秤的拉力可以比橡皮条的拉力大
B.若拉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
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
另一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12.如图所示,一木块在垂直于倾斜天花板平面方向的推力F作用下处于静
止状态,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天花板与木块间的弹力可能为零
B.天花板对木块的摩擦力可能为零 C.推力F逐渐增大的过程中,木块将始终保持静止 D.木块受天花板的摩擦力随推力F的增大而变化
二、计算题(共28分,要求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3.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θ=37°,斜面上的物体A重10N。物体A和斜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为μ=0.2,为使物体A在斜面上作匀速运动,定滑轮所吊的物体B的重力大小应
为多大?
14.重15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墙和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500N,且静止在
水平地板上,如图所示,求:(1)墙和木块B所受压力各为多少?(2)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和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各为多少?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B
C
C
AB
A
D
A
BD
AC
ABC
C
13.4.4N或7.6N
14.【解析】小球A和木块B受力分析如图所示,用N1、N2、N3、N1分别表示木块对A的弹力、墙壁对A的支持力、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和小球对木块的弹力。
对小球A:N1sin60°= N2 ①
N1cos60°= GA ②
由以上两式得N2=150N,N1=300N。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墙壁受到的压力N,木块B所受到的压力
N。
对木块B: ③
④
把N代入③④可得:N3= 1650N,N。
根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水平地板所受的压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