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五一黄金周期间,大量国内外游客前往北京,这种现象属于( )
A.国内人口迁移 B.人口流动 C.省内人口迁移 D.国际人口迁移
2.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吉林 B.辽宁
C.山西 D.陕西
读图“我国1960﹣204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变化图(含预测)”,完成下面小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1980年 B.2015年
C.2025年 D.2035年
4.根据目前劳动人口增长率的变化趋势,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放开二孩政策 B. 继续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孩政策
C.鼓励劳动人口到国外就业 D.大量引进国外劳动力
“2012年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于2012年6月12~13日在广西桂林召开,会议主题是“宜居、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模式是,自中心城区到远郊区依次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影响这种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土地价格 ②发展历史 ③生活习惯 ④交通条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作为一个旅游城市,在桂林的城市用地中,比重最大的是( )
A.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 C.工业用地 D.交通用地
读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7.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
B.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8.中国、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
A.M、N B.M、P C. P、N D.N、N
9.读某城市工业、商业、住宅用地的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示意图。从地租水平来看,图中③和⑤可能位于( )
A.市中心
B.街道两侧
C.城市绿地
D.主干道交汇处
10.下列关于影响农业区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一成不变的 B.自然因素变化较快
C.社会经济因素比较稳定 D.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该地农业类型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 B.热量 C.地形 D.降水
12.若在C地发展种植业可能导致( )
①粮食减产②滑坡③水土流失④湖泊蓄水量减小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某地农民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眼睛盯着城里人的餐桌找市场,变“咱种啥他吃啥”为“他吃啥咱种啥”,既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又大大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据此回答决定该地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的依据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城市发展和工业建设
C.国家政策和措施 D.气候、地形、土壤的特殊性
14.吉林城郊农民在自家地上搭起塑料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
A.市场条件 B.水分条件 C.土壤条件 D.热量条件
工业生产活动是一个投入和产出的循环过程。不同的工业部门,生产特点不同,不同时期,工业投入的主导要素也不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属于原料导向型工业的是( )
A.服装加工厂、面包厂 B.精铜冶炼厂、啤酒厂
C.水产品加工厂、甘蔗制糖厂 D.精密仪表厂、家具厂
16.在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中,影响因素逐渐增强的是( )
A.原料 B.交通 C.燃料 D.劳动力数量
海外仓是跨境电商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的海外仓库,国内企业先将商品批量发送至国外仓库,再根据境外消费者的线上订单,及时从当地仓库直接进行分拣、包装和配送。目前我国在西欧建设了大量海外仓,其中一半以上选址在德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中国跨境电商在西欧建设大量海外仓的主要目的是( )
A.保障售后服务 B.提高配送效率
C.降低仓储费用 D.绕过关税壁垒
18.影响西欧海外仓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A.政策与文化 B.货源与地租
C.资金与设施 D.市场与交通
现在,许多城市都有美食街、服装城、电器城等,还有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大型购物商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与美食街、服装城相比,大型购物商场服务业的突出特点是( )
A.消费高 B.规模大 C.种类多 D.位置好
20.众多服装商家集聚在服装城,其给商家带来的弊端最可能是( )
A.货源紧张 B.交通拥堵 C.恶性竞争 D.环境恶化
2017年6月26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由北京南站和上海虹桥站双向首发车成功。该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国家。
21.决定京沪高速铁路提速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技术 C.资源 D.市场
22.新建高铁站大多布局在城市边缘区的主要目的是( )
①降低建设成本 ②带动地价上涨 ③不干扰城市内部交通 ④方便市民出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年12月12日,智利脆甜的大樱桃乘着京东生鲜专机飞到了中国,与寿光大棚的大樱桃同列网上超市货架,配送机器人可根据客户要求确定配送时间,计算最优路径。
23.同时上市的寿光大樱桃与智利樱桃相比甜度不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热量低 B.光照弱 C.昼夜温差小 D.降水少
24.与传统销售方式相比,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的好处( )
①扩大市场范围 ②提高经济效益 ③产品质量更直观 ④资金周转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5.支持京东配送机器人完成樱桃配送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遥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浙江诸暨大唐镇,从改革开放初期一个个小家庭作坊发展成为“世界袜都”,全世界1/3以上的人穿着大唐制造的袜子。受国际贸易审查、产业集聚、人力成本提高等因素的综合作用,近年来大唐镇从“袜业”向“袜艺”转变。据此完成问题。
26.在发展制袜业的初期,大唐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原料匮乏 B.技工缺乏 C.款式老旧 D.地价昂贵
27.从“袜业”到“袜艺”的转变,大唐镇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
A.增加袜子款式 B.提高袜子产量 C.降低生产成本 D.提升产品附加值
成渝高铁于2015年12月26日开通运营,线路全长308千米(桥隧长度占线路全长的65.8%),比成渝铁路缩短了近200千米,成渝间已形成1小时交通圈。下图示意成渝地区城市及铁路网分布。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28.成渝高铁最高设计速度低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同期建设的众多干线铁路的最高时速,体现了交通运输布局的原则是( )
A.适度超前 B.发挥综合运输优势
C.因地制宜 D.依据运输需求
29.成渝高铁在地势平坦开阔地区架设高架桥的主要目的是( )
A.缩短沿线距离 B.减少占用耕地 C.保证动物安全 D.降低线路坡度
30.成渝高铁的建成对成渝地区的影响是( )
①加强区际联系,方便人员往来 ②促进产业融合,两城协同发展
③集聚劳动密集型产业,提高城市等级 ④形成双城经济圈,促进成渝城市群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宁夏回族自治区面积、人口统计表(据截止2019年12月)
地级市 银川市 石嘴山市 中卫市 固原市 吴忠市
面积(平方千米) 9025.4 5310 17441.6 10541.4 21400
人口(万人) 229.31 80.59 117.46 125.05 142.25
材料2:“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山区,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1)说出宁夏人口空间分布特点。(4分)
(2)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特点(高或低)并分析自然原因。(4分)
(3)说明西海固“生态移民”迁入地应具备的条件。(4分)
32.阅读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城镇化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已超过60%,形成了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一批城市群;但是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还不到50%。
材料二:如图:中国城镇化进程曲线(1978~2015年)
(1)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镇化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特点?(4分)
(2)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差异较大的原因?(4分)
33.(12分)钢铁工业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的主导工业部门。读攀枝花市及其附近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简述攀枝花市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4分)
(2)与攀枝花相比,上海发展钢铁工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什么 (4分)
(3)图示地区还可发展炼铜工业,其主要优势条件有哪些 (4分)
34.阅读图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人类对环境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行为,就会得到环境对人类的相应反馈。例如,人们过度垦荒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恶化,这种状况又进一步加剧了人地矛盾,甚至使人类陷入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中(如下图)。
1.推测驱使人们垦荒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2分)
2.图示垦荒方式分别对环境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3分)
3.耕地面积虽然扩大了,但并没有像人们期待的那样解决了吃饭问题,反而越垦越穷。请讲讲其中的道理。(3分)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30小题 每题2分,共60分)
1-5 BCBAC 6-10 BCCDD 11-15 CDADC
16-20 BBDCC 21-25 DACAD 26-30 CDCBB
二、综合题(共四题,共40分)
31.(1)人口分布不均衡;南部人口相对稀疏,北部人口相对稠密。(4分)
(2)资源环境承载力低。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4分)
(3)水资源较丰富;土地资源较丰富;人口密度较小;就业机会较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风俗习惯相近。(4分)
32. 答(1)特点: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镇化进入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2分)
原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2分)
(2)东部经济发达,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城镇化水平高;中西部经济较落后,人口大量迁出,城镇化水平较低。(或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环境恶劣,不利于进行开发,同时西部地区改革开放较东部地区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东部地区,因此我国西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部地区。)(4分)
33. 答案:(1)接近铁矿区,原料丰富;接近煤矿区、水电站,能源丰富;水源充沛;铁路交通便利;国家政策支持。(4分)
(2)水运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科技水平高等。(4分)
(3)铜矿资源丰富;接近煤矿区和水电站,电力充足;交通便利。(4分)
34. 答:(1)①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贫困);②人口增加导致粮食需求量增加;③原有耕地趋于贫瘠产出减少。( 工业的扩建占用耕地;农业多种经营的需求。) (2分)
(2)垦荒方式带来的负面影响:
围湖造田——湿地减少,水利破坏,水产减少,旱涝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土壤退化等;
开垦草场——草场破坏,风沙侵蚀,沙尘暴天气增多等;
毁林开荒——森林减少,环境质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失衡,水土流失等. (3分)
(3) 答:当人类向环境的索取超过环境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自然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问题。过度垦荒扩大了耕地面积,但是破坏了自然环境,导致气候变干、水旱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生产力下降。而环境问题必然会影响人类自身,使人类越垦越穷。(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