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似乎在一夜之间,周围不少朋友都在·调戏”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程序。有人用
它即兴创作诗歌,有人试图用它设计小说大纳,还有程序员用它解决工作问题…根据多
家媒体引述的调查结果,89%的美国大学生在用ChatGPT写作业一这个数据恐怕是言过
其实了,但至少说明该程序在解答问题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人工智能聊天程序并不新鲜。当前,不少网络平台使用的人工智能客服,就是聊天程
序面向大众用户的体现。不过,很多人工智能客服给人带来的感受实在一言难尽,机械重
复的话术,“礼纨”而毫无增量的反馈等,都让人“想摔手机”。ChatGPT诞生及其给人
留下的“惊艳”印象,未必是因为它使用了多具有突破性的技术,而是它搜巢了更多的素
材,因此能够更加“聪明”地解答用户的提问。
对此,很多行业的从业者不乏“本领焦虑”。有人让ChatGPT写一篇时评,人工智能
程序洋洋洒洒写了几百字,作者评价称“虽然不算特别出彩,但也中规中矩”。对于一些
大学课程的作业,ChatGPT也能“应对自如”。它的出现让人不得不承认:人工智能不仅
能够回答“客观题”,还能有模有样地回答一些“主观题”了。但是,大可不必就此认定
ChatGPT是某些行业的终结者"。目前,机器对于各类问题的理解,并非真正的“理解”,
而是基于海亚素材的整理归纳。例如,有人用杜换的学术概念“镜像等离子规范场”提问,
结果发现人工智能不懂装懂地卖弄“学识”。而在回答一些社会问题时,尽管人工智能输
出了看似结构完整的文章,但不少答聚依热“驴唇不对马嘴”,或者充满了“正确而无用
的废话”。对于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题,人工智能确实越来越得心应手了。之所以大学
生很快“爱上”这款程序,是因为大学里不少作业并不真正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只要重
复教科书中的现成理论,再加上一点网络上能搜到的章例即可。
人工智能看似“聪明”,实则只是无意识的表现。比如,比起创作一篇小说或写一高
原创散文,人工智能更容马成为一个“诗人”,这是因为诗歌在形式上更加抽象,也更容
易通过组合不同诃语实现模仿:还有人喜欢用人工智能作画,敲几个关健河,就能输出一
第1页(共10页)
幅基本功扎实的画作,但实话说,这些画充其量只是替代了某些“艺术工厂”的流水线式
生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对创造性工作来说一无是处。人工智能学者王咏刚就认
为:“无论是AI对话、AI写文章还是AI作画,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固有的非确定性、发散
性、天马行空的特点,恰好可以成为激发人类灵感的好帮手。”人的灵感并非从天而降的,
很多时候正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人工智能背后的庞大数据库,可以扮演“巨)·
的作用,让创造者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让人从重复性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
聚焦于真正的创造。一些大学课后作业可以用人工智能完成,给大学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以后布置的作业是不是要更有新意?能用机器完成的作业,一定不是好作业。年度总结、
月报、周报中的套话,可以轻松交给人工智能完成,这也说明一些占据员工大量时间精力
的工作只是重复性消耗。换言之,未来检验一项工作是否真正有意义、有实效,就是要看
其能不能被人工智能轻易取代。有人认为,人工智能迟早能够替代人类现有的大部分文字
工作。如果这一判断最终成为现实,那恰恰说明很多文字工作并非思想的创新,而仅仅是
材料的堆动。
随着语科素材的积累,比ChatGPT更“聪明”、更“全能”的聊天程序,一定会在不
久的将来应运而生。对此,人们与其焦虑“机器取代人工”,不如放开胸怀,欢迎技术进
步给工作与生活带来的改变。指挥机器工作的是人,而不是机器本身,而要让机器的“大
脑”更好地服务于人,也离不开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新创造。人类腾出更多莉力,聚焦于思
想与观念的创新,机器当好“秘书”,科学与文化一定会取得更深远的突破。
(摘编自中国青年报《看似无所不能,ChatGPT会不会成为行业“终结者”?》)
材料二:
ChatGPT在全球的走红,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如何看待这类人工智能产品?今天,
解放日报记者“采访”了ChatGPT,以下是中丈问答实录。
记者:在新闻行业,ChatGPT能否代替记者完成采访?能否根据文字肃材,独立地操
写准确、吸引人的报道?未来会不会让很多记者失业?
ChatGPT:ChatGPT目前还不能究全代替记者完成采访。尽管它能根据文字素材换写
文章,但现场观察、提出问题、询问并获得第一手信息仍然是人类记者的重要职贵。
此外,记者还需要具备判断力和创进力,以评估信息的真实性和重要性,并以吸引人
的方式换写报道。这些因素对于A模型来说都是挑战,因此目前尚不可舵完全代替人类记
者。
尽管如此,随普技术的不斯发展,A可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在断闻行业中扮演更重
要的角色,但这并不意味者会有大量记者失业。相反,它可能会使记者的工作更轻松、更
第2页(共10页)11.D(兰亭集序》中“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因”是“凭借”的
期中考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意思,与本文的“因”意思不相同,
1,B(“各类问题”“充分理解”理解有误,根据原文,这并排真正的“理
12.C“愕愕焉不独以得于令为忧”是说担忧被县令判形。而非是为得罪
解”,而是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且只针对“重复性的、记忆性的问
县令感到忧虑,
思”)
13.(1)有个因犯根据法锦不应当判处死刑,转运使王逵想重判他。(“当”
2.D(A项“完全”于文无据,“已经”理解有误,原文为“让人从重复性
译为判刑,1分,“深治”译对1分,句意2分)
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米”:B项“并不赞成”于文无据:C项强加因果,原
(2)这是能莽清分宁县那个案件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狱”1
文为“现场观察、提出问题、询问并获得第一手信息仍然是人类记者的重
分,“吞属”1分,句意2分)
要职责”,因此“尚不能完全替代人类记者完成采访”)
14.①洁身自好,不攀附权贵。周敦颐败于与官吏争辩,不愿意“杀人以相
3.C(根据原文,人工智能可以实现“基于海量素材的整理归纳”,或是“敲
人”。
几个关键词”使能作画,也可以“根据文字素材撰写文章”,但不能轻易
②声名远扬。他到南吕,百姓都知道他是辨分宁案件的人,对他很信任。
取代“人的主观感受与创断创造”)
在合州时,不是他经手的案件,百姓都不肯听从,
4,原因:人工智能可以搜集更多的素材,更好地解答问恩。(2分)
③正直,乘公执法,他断案都还民清白,“洗冤泽物为己任”
应对措施:①放开胸怀,让机器的“大脑”更好地服务于人。②胯出更多
(任意2点得3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的情给分)
精力,更集中于思想与观念的创新。(2分)
15.C【解析】C项“沿途美景不断错,是写时光流逝:“与崔八相见的
5.①时效性: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快速做出评论,
②现实针对性:针对当前有价值的热点tGPT旗帆鲜明地发表议论,
欣慰之情”错。
③行文逻辑性:围绕ChatGPT对行业的冲击展开讨论,层层深入,逻辑性
16.①擦居未归的漂泊孤苦之情。诗人与好友自上次从京城分离后,一直独
强。
自漂泊在外,不得归家,②时光飞逝,年华渐老的慨叹。诗人写时光按
④思想引导性:依托新闻事实闸述观点,为人们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发展
照自己的规律向前流逝,在相见与离别中,人难以重回少年时光。(每点
形势指明方向.
3分,意思对即可。)
(新闻评论慨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应从这两个角
17.(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度作答,4分,答出四点给满分)
(2)乘琪盟以驰骋兮,米吾道夫先路。
6.C【解析】A项,“在双眉面前无法傲开心扉”错。此处意在表现二人见
(3)倚南窗以寄做,审容膝之易安。
面时的着涩。B项,“主要表现了打鼓的郭老珍爱炫耀的性格”错误,表
18.D(然而,不管海外华文文学如何扎根当地,本土意识如何增强,只要
现的是他重祝此次横出。D项,“拥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自信心态”,过
还是运用中文创作,“中国性”都是其本质属性)
度解读。
19.示例:
7,B【解析】此处采用的是侧面描写手法。
无疑是以开钢包容的世界性眼光,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创适的人类文明新形
8.①体贴普良。作为代表去看望伤员,对兴儿关心照顺。
态,实现“中国性”内涵与外延的新拓展,
②追求进步。给伤员唱戏,积极申请入党,觉悟高。
解析:画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应改为以开朝包容的世
③淳朴率真,开始对三哥批评自己表达不满,后面积极承担唱戏重任,(每
界性“跟光”或“视角”:二是搭配不当,外延不可“提升”,应是实现了
点2分,要结合文本分析,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如“积极开朗、
“中回性”外延与内涵的新拓展。
心直口快、勇于担当”等,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20.(6分)①它出现的历史并不悠久②她之所以要创造这个词③身体的
9.①语言平白质朴、富有生活气息,极具浓郁的地方色彩和乡土气息。
自我保护机制
②语言简洁明快,多用短句,大量使用口语和人物对话,
21.(3分)A耳熟能详B油然而生C不由自主
③语言生动活被、有风趣。
22.(4分)密集恐帆症是①一种人们面对成战的孔时②面产生的恐惧或恶心的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的情给分)
症状。(句式正确给2分,概括出一个特征给1分,共4分)
10.CHI(每选对一处给1分,勾选四处及以上不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