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鄠邑区名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环境问题中,不属于生态破坏问题的是( )
A.世界性的土地荒漠化的加剧
B.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红色”荒漠化
C.工业“三废”的过量排放
D.在干旱地区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灌溉
2.关于森林在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大量木材 B.净化空气、吸烟滞尘
C.美化环境、调节气候 D.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下列大气环境问题与形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污染物及其排放源之间的连线,正确的是 ( )
A.全球变暖——氮氧化合物——矿物燃料的燃烧
B.南极臭氧层空洞——二氧化碳——汽车尾气的排放
C.酸雨——二氧化硫——矿物燃料的燃烧
D.臭氧层破坏——碳氢化合物——各种制冷设备的使用
读下图,完成4~5题。
4.关于我国耕地结构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减少越来越多
B.生态退耕对耕地变化影响最大
C.灾毁耕地总体趋势增多
D.建设用地总体趋势减少
5.生态退耕试点地区针对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①酸雨 ②水土流失 ③土地荒漠化 ④臭氧层破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读下面这幅漫画,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幅漫画的题目可以是“平衡”
B.这幅漫画说明了人们对哺乳动物和鸟类的大量猎杀,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从而导致人与自然不协调
C.这幅漫画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物种灭绝的影响种类主要是哺乳动物和鸟类
D.狩猎(偷猎)是许多哺乳动物和鸟类灭绝的重要原因
7.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有( )
①回收利用 ②减量化处理 ③稳定和固化技术
④焚烧和填埋 ⑤不能焚烧只能填埋
A.①②④⑤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下列关于垃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部分垃圾能够化害为利回归土壤
B.垃圾需要占据大量土地,不会对水、大气产生影响
C.废电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D.填埋处理是垃圾处理的最佳方式
读云南路南石林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层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人工草坡、无植被耕地、天然草坡、柏树林。据此完成9~10题。
9.如果水分条件相同,下列植被分布区中土壤层最容易被溶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当地植被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但不会引起(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滑坡、泥石流 D.土壤盐碱化
11.关于城市大气污染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密集,呼吸过程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B.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做饭和取暖,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
C.工矿企业燃烧煤炭,排放大量烟尘和废气
D.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大量尾气
12.酸雨是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关于酸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酸雨都出现在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
B.酸雨都出现在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的发展中国家
C.酸雨是一种跨地区、跨国界的水体污染
D.推广煤炭净化、转化技术,发展脱硫技术,减轻酸雨危害
13.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环境污染 ②人口增长过快 ③生态破坏 ④资源短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全球环境的有( )
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D.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15.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原因是易形成 ( )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16.某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散装水泥露天堆放,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这样对周围居民会造成 ( )
A.有害气体、有害废水、噪声污染
B.有害废水、噪声、大气粉尘污染
C.噪声、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粉尘、固体废弃物、辐射物污染
读化肥的污染示意图,完成17~18题。
17.如图所示施肥过程,可能造成的后果有( )
①水体富营养化 ②酸雨危害 ③臭氧层破坏 ④全球变暖 ⑤土壤板结 ⑥有毒有害物质在作物体内积累
A.①③⑤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18.由图可以看出,过量施肥可能造成( )
①土壤污染 ②白色污染 ③臭氧层破坏 ④水体污染 ⑤农作物污染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④⑤
19.目前尽管在城市的垃圾收集点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居民仍将垃圾混杂投放。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监督机制 B.居民环保意识不强
C.居民废物利用意识不强 D.垃圾难以分类
20.目前,我国正在倡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经济体系。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 )
A.节约资源,减轻环境污染 B.构建和谐社会
C.促进经济的高速增长 D.培养民众节俭消费的习惯
21.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的意义有( )
①改善城市环境 ②抑制臭氧消耗 ③节约自然资源 ④增加耕地面积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22.伦敦燃烧煤所产生的SO2会在挪威和瑞典下酸雨,原因是 ( )
A.挪威和瑞典位于西风带内 B.挪威和瑞典受副高控制
C.挪威和瑞典距伦敦太近 D.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 250米的墨西哥高原之上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 000多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回答23~25题。
23.墨西哥城的大气污染问题十分严重,污染物中既有硫氧化物、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也有大量的颗粒物,有关污染物来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工厂生产排放的废气 B.家庭取暖燃煤排放的烟尘
C.大量汽车排放的尾气 D.建设施工产生的扬尘
24.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期间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是 (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该期间降水量大,云层厚,保温作用强
C.该期间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大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
25.解决墨西哥城光化学烟雾产生的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安装汽车排气系统催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B.提高工业生产技术水平,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工业废气产生
C.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矿物能源
D.积极改善城市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减少私家车数量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2分)大型机械在几个山头全面开挖,大片的青山裸露为“黄土高坡”,有毒的废水直接排入村民饮用水源地……近日,多则反映广东省揭西县五云镇赤告村非法开采稀土、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网帖出现在多家网站上。据此回答问题。
(1)矿产资源的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两种资源开采方式各自的优缺点。
(2)大面积的开采资源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27.(1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湖,是阻止其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生态地位显著。但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入湖河流,不仅水量在逐年减小,而且流域内水土流失形势异常严峻,给环湖地区生态和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1)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的原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的减小,会导致湖水的盐度____________。
(3)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可能带来哪些危害?
(4)当地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避免青海湖环境进一步恶化。
28.(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企业在甲地(下图)开采锰矿并建有电解锰厂,生产过程中需用硫酸和铅;在附近山坡上建有尾矿矿渣库。
分析该尾矿矿渣库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说明为防止这种危害应采取的措施。
29.(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巢湖是中国重要湖泊之一,位于安徽省合肥、巢湖两市之间,流域面积13 000平方千米,因湖呈鸟巢状而得名。
材料二:根据安徽环保局提供的气象卫星最新遥感监测数据显示,近日,巢湖湖区共有约20平方千米蓝藻集聚,占巢湖总面积的2.56%,集中分布于西半湖西北部和东半湖东南部,并有局部爆发的趋势。
材料三:蓝藻发生趋势与气象条件关系表。
项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气温(oC) 20 25 27
降水(mm) 3 2 0
风速(m/s) 2 1 1
日照(h) 1 5 7
趋势 发生 持续 恶化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__污染。
(2)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徽巢湖蓝藻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请为巢湖蓝藻的防治提出合理的建议。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手段、____________手段等。
2022——2023学年的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答题纸
班级————姓名————考试号——座位号——
(12分)(1)
(2)
(12分)
(1)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减小的原因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青海湖入湖河流水量的减小,会导致湖水的盐度____________。
(3)
(4)
(12分)
(1)按照环境要素划分,蓝藻爆发属于__________污染。
(2)
(3)
(4)环境管理的手段除了环境技术手段、经济手段、环境教育和新闻媒介手段外,还可以采取____________手段、____________手段等。
答案与解析
1.C 工业“三废”的排放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生态破坏。
2.A 森林作为一种环境资源,它具有净化空气、吸烟滞尘、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等重要作用。此外,对于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也有重要作用。提供大量木材是森林的经济效益。
3.C A项中造成全球变暖的污染物是二氧化碳;南极臭氧层空洞是由冰箱、空调释放的氟氯烃造成的,故B、D项均错误。
4.B 由图例可知生态退耕占耕地减少的比重最大。
5.C 退耕还林、还草可有效治理因植被减少而形成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问题。
6.C 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理解漫画所揭示的问题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人类活动使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世界上灭绝的物种大部分是植被和昆虫,且灭绝的相当一部分人类尚且不知其种类和利用价植。选C项。
7.D ①~④是固体废弃物的主要处理方法,⑤的说法显然错误。
8.A 垃圾的堆放会占据大量土地,会对大气、水、土壤产生影响;废电池可通过污染水和土壤而最终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处理垃圾的最佳方式是回收利用,使其资源化。
9. A 由图可知①植被(人工草坡)条件下CO2的浓度最高,能加速石灰岩地区岩石的溶蚀速度,故A项正确。
10.D 云南路南石林地区植被破坏易形成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引发土地荒漠化(石漠化);该地区植被的破坏也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灾害;土壤盐碱化易在降水较少,蒸发较强的地区发生。
11.A 城市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工矿企业、家庭炉灶和交通工具。
12.D 酸雨主要是由燃煤、石油等产生的,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有发生。
13.A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危险性废物越境转移等。概括起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是人类面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
14.B 热带雨林的破坏会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继而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这种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A、C、D三项环境问题,主要对本区域环境产生影响。
15.D 沙尘暴易形成悬浮颗粒物,造成北京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
16.C 建筑工地不分昼夜地打夯造成噪声污染,散装水泥露天堆放形成大气粉尘污染,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乱扔形成固体废弃物污染。
17.A 由图可看出施用化肥可破坏臭氧层,含氮污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集化;过量施用化肥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板结;有毒有害物质可在作物体内积累,并最终危害人体健康;图中并未体现出酸雨危害和引起全球变暖。
18.B 白色污染是过量使用塑料袋造成的,并不是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故②错误。
19.C 虽设置了垃圾分类回收箱,但居民仍不将垃圾分类投放,其根本原因是居民废物利用意识不强。
20. A 高耗低效的资源利用方式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同时加重了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给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1.B 固体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不仅可以使一些废物作为资源来再利用,还可以改善城市环境。
22.A 此题是无图考图题。结合欧洲各国的相对位置、气候特征进行分析,欧洲地处西风带,大量的二氧化硫等气体会随西风扩散,故伦敦燃煤产生的SO2会在挪威和瑞典降酸雨。
23.B 由题干可知墨西哥城工厂多,汽车多,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来自工业生产和汽车尾气,颗粒物主要来自建设施工产生的扬尘。
24.A 碳氢化物和氮氧化物在太阳紫外线的强烈照射下会发生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因此天气晴朗、光照强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重要天气条件;盆地地形,多逆温天气,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易形成严重大气污染。
25.C 矿物能源可以少用,提高其利用率或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以减轻使用矿物能源带来的污染,但不能禁止使用矿物能源,目前世界能源还是以矿物能源为主。
26.(1)露天开采难度小、成本低、安全性较好,但容易造成大面积的植被和表土破坏;地下开采对地表的破坏相对较小,但成本高,也容易产生安全事故。
(2)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地面塌陷等。
27.(1)气候变暖,蒸发加剧 沿湖地区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
(2)增大
(3)由于入湖河流的水量减小,部分河道干涸,水位下降,青海湖生态系统中“水-鱼-鸟”生态链条的平衡被打破,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环青海湖流域草场的退化。
(4)加快入湖河流流域水利工程建设;调整当地产业结构;植树造林等。
28.危害:该尾矿矿渣库位于江河上游地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易发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若将山坡上的尾矿矿渣冲入江中,(其中的硫酸、铅等)会对江水造成污染,危及沿岸用水安全。
措施:加固尾矿矿渣库;兴建必要的行洪通道,防止洪水等将矿渣冲入江中。
29.(1)水
(2)高温;降水少;风力小;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生产和生活污水达标排放;引江济巢,增加入湖流量,促进水体流动和交换;加强监测与管理。
(4)行政 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