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兴亡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兴亡 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4-30 00:3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帝……又尝引镜自照,顾谓萧后曰:“好头颈,谁当斫之?”
——《资治通鉴》
隋炀帝杨广
古代《谥法》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薄情寡义曰炀,离德荒国曰炀。”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西晋
十六国
东汉
隋朝
东晋
宋→齐→梁→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南朝
三国两晋南北朝
朝代梳理
1、隋朝的建立
581年 杨坚
北 周
长安


长安
北 周


长安
589年
2、统一及意义
统一的意义?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民饱受战争之苦,迫切要求统一;从社会矛盾看,北方民族大融合,使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步缓和并趋于消失;从南北方经济状况看,北周、隋以及北周之前各朝均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江南也因为大批北方农民南迁等因素,经济得到开发。
材料二 隋文帝即位后,“勤劳思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特别是加强军队建设,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
材料三 南陈皇帝陈叔宝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荒废朝政。他喜爱诗文,在他周围聚集了一批文人骚客,君臣酣歌,连夕达旦,并以此为常,所有军国政事,皆置不同。
史料
隋统一全国的原因:
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
②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
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
④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胭脂井
时间
项目 隋初 隋盛世 结论(表现)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粮仓 长安太仓 洛阳含嘉仓、 兴洛仓
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 ——《贞观政要》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马端临《文献通考》
3、隋的强盛
(1)措施
①经济上: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②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三省六部制
(2)影响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唐 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 皮日休《汴河怀古》
时间:
五大水系:
淮河
黄河
长江
钱塘江
永济渠
通济渠
江南河
海河
从605年起,陆续开凿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修建
目的:
邗hán沟
四段运河:
一个中心:
两个端点:
三:
洛阳
涿zhuō郡—余杭
三百万民工
意义: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今日大运河
北煤南运
南水北调
资料: 据史书记载,大业元年至六年,先后役使约300万人修建运河,男丁不够,就以妇女充任,死者大半。通航后,隋炀帝下令建造高大、华丽的龙舟,率领千艘大小船只南巡,护卫的士兵和拉船的民工多达几十万人,沿途州县要准备丰厚的贡品和上好的食物。
隋炀帝龙舟模型
消极影响:徭役繁重,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社会矛盾。
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军功爵制
(战国至秦)
世卿世禄
(夏至春秋)
察举征辟制
(两汉)
九品中正制
(魏晋南北朝时期)
科举制
(隋至清朝末年)
九品中正制
魏文帝曹丕篡汉前夕即220年,由魏吏部尚书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又名九品官人法。这种官吏选拔制度由地方政府进行,选官标准全凭门第出身。两晋南北朝沿用,至隋文帝废止,行之四百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晋书·刘毅传》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
——《晋书·王沈传》
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
——《》
九品中正制存在什么弊端?
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权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华
2.科举制的创立:
①隋文帝:初步建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②隋炀帝: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3.影响:
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想一想】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相比有哪些区别呢?
九品中正制重门第,科举制重才能,依据考试成绩选拔官员,选拔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
四、隋朝的灭亡
大业元年——大规模营建东都,每月服劳役的人数约200万。
大业元年至六年——先后役使约300万人修建运河,男丁不够,就以妇女充任。
大业三年——征丁百万修筑驰道、长城。
大业八年——隋炀帝第一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九年——隋炀帝第二次攻高句丽之战。
大业十年——隋炀帝第三次攻高句丽之战。
——摘编自《隋书》和《资治通鉴》
暴政而亡!
①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②营建了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③多次巡游,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
“磬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
意思是说,用尽南山的竹子作竹简,也写不完他的罪行;决开东海的水,也洗不尽他的罪恶。
结合材料评价隋炀帝?
618年 隋朝灭亡
材料:隋炀帝在位13年,修建大运河,沟通南北;营建东都洛阳;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开创科举;整理典籍。
隋炀帝是一个锐意改革,卓有建树的有为之主,也是骄奢淫逸、好大喜功的亡国之君。
(评价方法:全面辩证、依据主要活动、放在特定时代背景、是否顺应潮流等)
2、隋朝灭亡
说说隋朝兴亡的教训?
统治者要以人为本,爱惜民力,体恤百姓;
制度和政策要合理;
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
勇于开创和革新……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让我们带着对历史的无穷回味,且学且问,且读且思!
“民心就是力量,
人心就是最大的政治。”
——习近平
秦朝和隋朝都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朝代,你能归纳出一些它们的相似之处吗?
(提示:存在时间、影响、大型工程、制度创新、灭亡原因等)
隋文帝小档案
隋文帝杨坚(公元541年-公元604年),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杨坚之父杨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义关西,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隋国公。南北朝后期,北周日益强盛,灭亡了北齐。 578年 北周宣帝即位,杨坚以皇后父拜上柱国、大司马。580年 五月,周宣帝卒,静帝即位。周静帝即位时才7岁,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杨坚以外戚身份控制了北周的朝政。 581年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所归下诏宣布禅让。 国号隋,年号开皇,此年杨坚40岁,在位23年,是为隋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