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教案
一、课标链接
了解经济特区建设、对外开放格局逐步扩大、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认识改革开放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对世界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目标
1.了解经济特区建设、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史事,分析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探讨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加入WTO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历史解释)
2.通过相关地图、图片和视频,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历史现象和表达历史观点的能力。指导学生在了解史实的基础上,培养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认识开放的重要性,培养面向世界的意识。(家国情怀)
重点:经济特区的建立
难点: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意义
三、课堂导学
【导入】
展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和习近平总书记的评价,简单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提出。
【新课讲授】
寻开放之因
出示年代尺,回顾古代、近代中外交往一些重要史实,引出疑问:为何在1978年时我国会提出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展示材料:
材料一:1978年中美日三国GDP和人均GDP比较
材料二: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伍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材料三:世界经济正在向全球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孤立于世界经济之外,都不可能获得发展……对外开放是时代的潮流……
材料四:
完成【任务一】:根据材料,指出推动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因素。
二、探开放之路
1.背景:展示大逃港、习仲勋主动请缨、1979年中央50号文件等材料,对设立经济特区前的深圳进行初步了解。
2.设经济特区:展示《1980年的对外开放形势》图、《六十年国事纪要》和《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部分文字,完成【任务二:小组活动】1.在地图上标出四个经济特区,并说说它们成为经济特区的优势。2.依据材料,分析经济特区“特”在哪里?
3.影响:展示文字,完成【任务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经济特区的作用?
材料:1984年,邓小平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邓小平文选》
三、拓开放之局
1.进程:展示我国对外开放示意图,了解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完成【任务四】: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拓展过程。
2.开放格局及特点
(1)请学生介绍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并说说它的特点。
对外开放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2)展示图片,请学生连一连(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外开放格局的三个特点)
3.浦东开发:展示浦东今昔照片进行对比,通过介绍,了解1990年设立浦东开发区以来,浦东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对长三角、长江流域和世界的影响。
四、扬开放之帆
1.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介绍世界贸易组织概况和中国积极申请并加入世贸组织,知道入世是中国积极“走出去”的表现。
展示材料:
材料一:“数”说入世二十年
材料二:随着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关税的大幅度减让,外国产品、服务和投资有可能更多地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免不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我们也不应忽视伴随入世和经济增长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东西部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问题、国有企业结构调整中的失业和再就业问题等。
完成【任务五】:根据材料,说说加入WTO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
承转:播放视频《越开放 越向上》,感受中国申请入世以来在对外开放之路上的重要事件,引出一带一路构想的提出、上海自贸试验区的成立等,明确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正在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展示组图:一带一路、自贸试验区、亚投行、人民币国际化等
展示名言: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只会越开越大。中国将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造更全面、更深入、更多元的对外开放格局。 ——习近平
【课堂小结】
形成思维导图
【温故知新】当代中国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对外“开放”有何不同?
近代对外“开放” 当代对外开放
背景
性质
影响
材料:(1978年起)对外开放与改革相结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对外开放成就卓著,对外贸易飞速发展,成功地利用外资并加大“走出去”力度,先后加入三大国际经济组织且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世界第二,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
——《中国对外开放的进程与经验》(2011年)
四、课后巩固
1.中国有一个城市在近代史上最早被迫开放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改革开放后又最早主动开放为经济特区之一。它就是( )
A.厦门 B.上海 C.广州 D.福州
2.右图为1978至1986年中国外贸增长情况图,出现图中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
A.实行对外开放 B.推广包干到户
C.实施科教兴国 D.加入世贸组织
3.在我国改革开放筚路蓝缕的创业路上,有两座大名鼎鼎的城市,一座是“试验田”,在1980年率先拥抱世界;另一座虽为“旧窗口”,却在1990年爆发了新活力。这两座城分别是( )
A.宁波、汕头 B.深圳、海口 C.深圳、上海 D.厦门、珠海
4.有国际媒体评论称:“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三十五年来中国政府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最大胆的行动”指的是1984年,中国( )
A.开放14个沿海城市 B.设立珠江三角洲地区
C.设立海南经济特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5.改革开放使我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大国,这体现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目的是( )
A.学习外国先进管理经验 B.扩大对外贸易,吸收外资
C.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6.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
材料二 :中国对外开放格局表
时间 1980年 1984年 1985年 1992年
开放区域 4个经济特区 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个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陆省会城市、长江沿岸开放城市
我国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得益于1978年党实行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的总设计师是谁?这一决策是在我们党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形成过程(形成的步骤或顺序)。
(3)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我们可以看出祖国的经济建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