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
教学目标
1.把握作者笔下济南冬天的主要特点,并学习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征展开细致的描写,怎样在景物描写中融入自己的情感的写法。
2.通过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班内展示的学习过程,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
导入
1.“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
2.北方的冬天,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望而却步,然而北中国的济南,由于特殊的地形,冬天非但没有一副严酷的面孔,反倒是那么的“慈善”可亲、笑容可掬。今天,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到济南去感受一下济南冬天特有的温馨,济南那秀气的山、澄绿的水……
作者: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
字词朗读
二、初读课文
自读课文,请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评价济南。
——宝地(第一段)
用文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温晴
文章最中心的内容,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运用重音和停连的技巧,读出景物的特点和作者的感情。
重音可是、温晴、真得、宝地,停顿 可是 而 济南 真得 算个宝地。
18页
读出了怎样的情感?
——喜爱
这一句所处的段落,是总起段落,我们再来读一读,请同学们给第一段设计重音和停连,并说一说理由。
对比,口语,像我,短语,突出我的感受,亲切自热,情感体现在奇迹,怪事,宝地等词语,中性词,但明显是褒义色彩,包含作者的喜爱的情感。
“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响亮”是什么意思?
“响亮”本是用来描述声音的,在此用来形容天气,突出天气非常明亮。
3.三人各读一句,最后一句齐读。
4.第一段,板书,
三、初步感受
1.上文中的描写“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用的是“响晴”一词,而接下来的描写“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用的却是“温晴”,为什么会这样呢?是不是老舍先生的笔误呢?
(1)“响”本是用来形容声音的音量的程度,在此却用来形容天气的晴朗,特别强调天气晴朗高爽。
响晴的意思是(天空)晴朗无云,只是说明了环境的晴朗,但是温晴总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中心句)
理解温晴这个词语
温可以有哪些意思?温暖、温和、温柔、温馨
再次阅读课文,找出让你感觉到“温暖”、“温和”、“温柔”“温馨”的句子,并读一读。
①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睡”、一“唤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②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放心吧,语气,拖长,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温暖的地理环境,拟人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一种温馨、宁静的氛围。)
③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表现出济南的人们一种淡定的、从容的、温和的生活态度。)
④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秀气,重音轻读,温柔的感觉。
⑤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那水既有温度,还具有人情味。)
2.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济南冬天的温情、温暖、温馨、温柔、温和,济南的冬天在作者的心里,被他称为是“理想的境界”。他喜欢济南冬天的温情,不只是喜爱某种气候,而是喜爱其中包含的某种温和明朗的美感,这温情属于济南这个城市的一种气质。在读一读这理想的境界。
非常重要的过渡句,过渡到对济南山水的描写如果把济南冬天的景色比作人,男性还是女性?你觉得是年长的女性,老奶奶的形象,还是年轻女性的形象,还是小孩的形象?请结合具体的句子来说一说理由?
(1)少女的形象——美丽害羞。
“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把薄雪比拟成害羞的少女,脸上的红晕,写出雪的情态。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比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山好比美丽的少女。
“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用“日本看护妇”,护士帽,突出小山的秀气,而日本女人的柔顺是出了名结束。
奶奶的形象——慈善安静。
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小,喜爱,读一读两个“ 卧”字用拟人手法赋予小村庄、雪以生命和感情,简笔勾勒出一幅由老城、村庄、山坡、房顶、雪构成的淡雅的水墨画,形象传神地照应了前文“暖和安适地睡着”,表现出济南冬天的安闲、舒适。
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拟人。用“唐代的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一两笔就勾画出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摇篮,老母亲慈善
(3)小孩子的形象——生机纯净
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这两句突出水绿的特征。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充满生命力,孕育新生事物。
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
3、小结,作者笔下的这些景色,它美丽、安静、澄清,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喜爱之情,更具体的诠释了作者心中的那“理想的境界”,情景交融同时以景观人,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温暖和明朗。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选取你认为最美的一处景色进行点评,可以参照老师的模式。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品味语言。
课堂展示优秀作业。每个小组组内交流,选取一位同学将点评写到黑板上。
示例:见幻灯片
明确,第三段为阳光朗照下的山
二、梳理写景顺序
济南的冬天有这么多美景,说说作者在文章中是如何安排景物层次的,并把提示的句子或词语找出来。移步换景
三、梳理文章结构
结尾:
这就是冬天的济南。找重音。
我整整的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下不少的朋友:无论什么时候我从那里过,总有人笑脸地招呼我;无论我到何处去,那里总有人惦念着我。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活地休息……
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老舍《吊济南》
首尾呼应,济南重音。
作业
阅读《海滨仲夏夜》节选,摘抄一句比喻的句子,一句拟人的句子,一句拟物的句子,并对这三句进行仿写。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就像一片片霍霍①燃烧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②,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③,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④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⑤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⑥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⑦是好看。
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刷刷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
夜风轻飘飘地吹拂着,空气中飘荡着一种大海和田禾相混合的香味,柔软的沙滩上还残留着白天太阳炙晒的余温。那些在各个工作岗位上劳动了一天的人们,三三两两地来到了这软绵绵的沙滩上,他们浴着凉爽的海风,望着那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尽情地说笑,尽情地休憩。愉快的笑声,不时地从这儿飞到那儿......
①霍霍:这里是闪动的样子。
②绯红:鲜红。绯,红色。
③启明星:早晨出现于天空东方的金星。
④广漠:广大空旷。
⑤次第:一个挨一个。
⑥苍穹:天空。
⑦煞(shà):这里是“很”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