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茶馆 课件(共5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8 茶馆 课件(共5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01 20:0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第二单元
茶馆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
初步导入
老舍茶馆是中外游客到访北京的一个重要景点,自1988年开业至今接待了近47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色“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而这个茶馆闻名遐迩的原因,也就是因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和他的不朽之作——《茶馆》。
学习目标
1.了解老舍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了解《茶馆》及话剧知识。
2.揣摩人物语言特征,提升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4.了解旧社会国弱民贫、政治黑暗的现实,揭示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客观规律。

知人论世
初读课文
深入感悟
拓展延伸




知人论世
(一)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8),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现代杰出的语言艺术家,享有世界声誉的爱国主义作家,人民艺术家。其代表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剧本有《茶馆》《龙须沟》。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了解《茶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了旧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知人论世
相关链接
了解戏剧
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舞台艺术。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根据矛盾冲突的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剧本的主要特点:由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组成;有尖锐的戏剧冲突(矛盾冲突);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高度集中。话剧是一种以动作和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
知人论世
(二)写作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做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知人论世
(三) 题解
茶馆,是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也是反映社会变迁的集中展示地。

理情节 谈冲突
初读课文
( 一)介绍故事,概括情节
第一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一个初秋的上午,裕泰茶馆开始营业,掌柜王利发兴致勃勃地坐在柜台上。三三两两的旗人,遛够了鸟儿,走进茶馆来歇腿、喝茶。有两位茶客唱着京戏,另外几个围着桌子观赏瓦罐中的蟋蟀。茶馆中到处贴着“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常四爷偏要谈谈国事。他痛恨洋人,痛恨那些吃洋饭、讲洋话的人,也看不起在营里当差的二德子之流。他因一句“大清国要完”,被两个特务宋恩子和吴祥子抓去,送进了监狱。相面骗人的唐铁嘴来讨碗茶喝,说媒拉纤的刘麻子也来了,要把康六的十五岁女儿康顺子卖给七十多岁的庞太监当老婆。主张实业救国的秦仲义走进来,说什么要办工厂,搞维新。
第二幕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小茶馆展现出一幅兵荒马乱、日益衰败的社会画面:常四爷出狱;康顺子母子逃出宫;拉皮条的刘麻子被稀里糊涂砍了头;两个逃兵想合娶一个老婆;茶馆生意清淡,面积缩小,苦心经营,试图改良,“改良”后还未开张就厄运临头,特务、巡警、兵痞就接二连三来敲诈勒索,宋恩子、吴祥子摇身一变又成了军阀的走狗。
第三幕
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特务和美国兵在北京横行。这时的裕泰茶馆更加破败,只有“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多,字也写得更大。康妈妈正在商量去西山找康大力,由小刘麻子介绍来当女招待的小丁宝,也走进茶馆与老掌柜攀谈。小刘麻子向小唐铁嘴炫耀着他那一套拐骗妇女的缺德计划,被国民党党部雇用的打手小二德子跑到茶馆来抓人,庞四奶奶则来恐吓王利发,让他交出康顺子。包办满汉全席的有名厨师被迫到监狱去蒸窝窝头,出名的评书艺人一次挣不上三个杂合面饼子钱,常四爷的生活更加艰苦,秦仲义的工厂被抢走,王利发的茶馆也将被人霸占。这时,常四爷、秦仲义相继来到茶馆,找阔别多年的老掌柜谈心。他们互诉不幸,含着眼泪为自己撒起了纸钱。这时,茶馆里的灯光渐渐暗下去了,而大街上的阳光却渐渐明亮起来。
深入感悟
1.节选部分中出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大致可分为哪两大类?
两类。
一类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势力及其奴才走狗,如西太后的走狗庞太监、吃洋饭的恶霸马五爷,特务宋恩子、吴祥子、流氓黄胖子,打手二德子,人口贩子刘麻子,江湖骗子唐铁嘴等等。
另一类是在这“三座大山”压迫下的各阶层的人们,如王利发、秦仲义、康顺子、康六、李三、小妞、乡妇、老人等等。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马五爷施威、康六卖女、常四爷骂洋货、鸽子之争、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秦庞交锋、茶客对话、常四爷被抓、庞太监买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初读课文
( 二)理清结构,概括内容
常四爷出直言——地痞肆行
马五爷施威——洋势力强
康六卖女——农民破产
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
鸽子之争——阶级对立
秦仲义涨房租——资本家与小商户矛盾
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实业救国
秦庞交锋——维顽矛盾
茶客对话——漠视变法
常四爷被抓——腐朽黑暗
庞太监买妻——荒淫无耻
这些事件涉及到戊戌变法、实业救国、洋教势力强大、民族资本家兴起、洋货倾销中国等等,
反映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统治的腐朽、农村的民不聊生,从而表明清末整个社会的黑暗腐朽,不可救药。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式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和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那时候的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的势力越来越大,弄得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见此情形,就想变法、改良,劝皇帝维新。也有的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是,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反而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个,把改良的办法一概打倒。戏中的第一幕,正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连太监都想娶老婆,而乡下人依然卖儿卖女,特务们也更加猖狂,随便抓人问罪。” ——老舍谈《茶馆》

析性格,品形象
1.分析人物形象答题要领:
(1)分点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2)从文中找到具体依据,对各性格特征分别进行分析;
(3)总括该人物属于什么类型的典型及其意义。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①王利发:作为大茶馆的掌柜,既有老实、善良(如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包括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又有自私、精明、圆滑(如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这种性格是由于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使然,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②常四爷:对神气十足的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在全茶馆的人司空见惯,对刘麻子给太监买老婆不置一词的时候,只有他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加以指责;对乡下人卖儿卖女现象的关注,对洋货充斥的感叹,以及“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忧虑,都表明他是一个耿直、正派,看不惯社会丑恶,富有爱国之心的人。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③秦仲义:作为一个家道殷实的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来到茶馆,有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自命不凡——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等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新兴资产阶级张扬的个性。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4.松二爷:他心眼好,胆小怕事。二德子找碴儿,他好言相劝效;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他维护朋友但又不敢出头。
他游手好闲,整日只知喝茶玩鸟。
他是没有谋生能力的人的典型代表,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朽。
深入感悟
感悟一:析形象
2.请结合人物语言,分析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等人的形象特点。
5.刘麻子:病态社会的畸形儿
他是靠说媒拉纤、拐卖人口挣钱的地痞无赖。用十两银子买来康顺子,又以二百两银子卖给庞太监,从中牟取暴利。一方面在穷人跟前卖弄本事,一方面在权贵跟前奴颜婢膝。
这是一个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他的存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病态和畸形。
深入感悟
感悟二:品冲突
1.文中从哪些地方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文章以众多事件,多侧面、多角度地反映了清朝末年黑暗腐朽、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如:①达官贵人为争一只家鸽而打群架;②荒淫无耻的朝廷老太监竟然娶妻;③八十二岁的卖耳挖勺的老人沦落街头;④饥肠辘辘的农家姑娘被卖入火坑;⑤常四爷因为一句话被捕入狱;⑥戊戌变法失败,帝国主义入侵。
微任务二 鉴赏人物形象
3.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全剧,梳理人物形象,并完成下表。
学习任务一
角色 社会 身份 形象 特点 角色 社会 身份 形象
特点
常四爷 唐铁嘴

二德子 松二爷

旗人
正直爱国、有骨气,讲尊严
相面人
沉迷鸦片、贪小油滑
善扑营
打手
仗势欺人、凶狠蛮横
旗人
善良胆小、懒散无能、游手好闲
学习任务一
角色 社会 身份 形象 特点 角色 社会 身份 形象
特点
康六 马五爷
黄胖子 刘麻子
李三 秦仲义
卖亲生女儿的农民
贫苦无依
恶霸
信奉洋教、卖国求荣、仗势欺人
流氓
头子
见风使舵、欺软怕硬
说媒拉纤的人
贪婪奸诈
伙计
谨小慎微、善良
维新的民族资本家
自负、爱国、有社会责任感
(续表)
角色 社会 身份 形象特点 角色 社会身份 形象特点
庞太监   老人    
宋恩子 吴祥子   乡妇    
王利发 康顺子    
学习任务一
生活糜烂、仗势欺人
宫中
太监
卖杂货的小贩
年迈、无依无靠
侦缉队
成员
阴险毒辣、滥用职权、欺压无辜
卖女儿的农村妇女
贫苦无依、生活困顿
裕泰大
茶馆掌柜
(续表)
热情周到、善于与各种人打交道
康六的女儿
朴实正直、心地善良

赏语言,探结构
《茶馆》的人物语言充分显示老舍这位语言大师的造诣。老舍说:“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
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①人物语言具有高度的个性化。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语言,与他的掌柜生涯非常吻合。
常四爷 (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 (打量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一个硬,一个软,相比之下,个性鲜明。
二德子动手揪打常四爷,一副凶狠嘴脸:“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一听马五爷声音,马上夹起尾巴:“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
——同一人物在不同人物面前的台词也不同,能充分展示他们的不同个性。
作为裕泰茶馆掌柜的王利发,对不同人采取不同态度,反映了他鲜明的个性特征,试结合下面的语言简要分析。
①(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
②(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
③哎哟!秦二爷,您怎么这样闲在,会想起下茶馆来了 也没带个底下人
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
④是!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学习任务一
①对唐铁嘴之流,厌恶仍笑脸相迎,精于处世。
②对地痞特务,讨好,巧应付,怕得罪,圆滑世故。
③对房东秦仲义,表示同意涨房租,吃了亏,受了气,还要乐呵呵、热情地赔礼奉承,精明,干练,善于应酬。
④对难民,同情,但无能为力,只好表现出强硬的一面。
学习任务一
艺术特色
②每个角色都在说自己的事,可是又都与时代相关联,从中折射出时代的影子。如常四爷“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的感叹,康六倾诉自己卖女儿“那不是因为乡下种地的都没法子混了吗”等,都显示了洋货充斥、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
艺术特色
③丰富的潜台词。老舍主张写戏剧台词要“想的深说的俏”,他笔下的人物语言往往寥寥几句,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容。如民族资本家秦仲义和封建势力代表人物庞太监之间,表面问安奉承,骨子里暗藏杀机,每句话都是话里有话,耐人寻味。

庞老爷!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天下太平了”“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我早就知道!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暂时安稳,前段时间也惶惶然的时候,不要高兴太早
以后都会很安顿,谁敢支持维新派,谭嗣同就是下场,秦仲义也小心点。
1.秦仲义接受警告,但是不服软,不畏惧,坚定立场
2.实业救国才是良策。变法没有影响到秦仲义的生意
以经济实力恐吓,让秦仲义学聪明点。
“将!你完了!”
1.与“大清国要完”一句遥相呼应,振聋发聩,形成阵阵回音,飘荡在茶馆的上空,
2.一语三关,既是指棋局,又暗示受害者的命运,还象征着腐朽的清王朝,甚至是其他两幕的隐形结局,也达到了老舍“埋葬三个旧时代”的创作目的。
艺术特色
4.浓浓的“京味儿”。“甩闲话”“尊家”“搂下桌去”“官面上”等词语,逢人称“爷”的称谓,刘麻子的“您二位真早班儿”,二德子的“嗻”,常四爷的“我这儿正咂摸这个味儿”等语言,无不透着浓浓的京味儿。
艺术特色
结构特点:
(1) 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一个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写人来推动情节的发展。人物虽多,但关系并不复杂,每个人的故事都是单一的,人物之间的联系也基本上是单线的,在小范围之内的。整幕剧是由一个个发生在茶馆中的小情节、小故事组成的,是平面展开的,形成卷轴式的平面结构。这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法完全不同。
艺术特色
(2)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二十几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每一个人的台词也不多,有的人物在茶馆中一闪而过,比如松二爷的出场不过是为了反映他所代表的封建遗老的没落。就是起着贯串全剧作用的王利发,也没有什么重头戏,只是在与茶客的交流中表现着自己。
艺术特色
(3)随着情节的推进,不同的人物渐次登场,共有多达八个故事片段。这些故事片段之间有的存在关联,比如康六卖女与庞太监买妻;而有的则没有什么关联,比如刘麻子卖表、秦仲义欲涨房租、茶客议论谭嗣同等故事片段之间就没有直接的关联。
结构特色
老舍说:“我的写法多少有点新的尝试,没完全叫老套子捆住。”《茶馆》一剧的创作是一个创新。人物多,头绪多,随着人物的进进出出,有如万花筒一般,演出了一场又一场好戏,折射了一个时代的方方面面。
课堂小结
本文节选部分描写清朝末年戊戌政变失败后的时代,在表面看似生意兴隆的裕泰茶馆里,却笼罩着一种凄惨、冷酷的气氛。破产农民康六被迫将十五岁的女儿卖给宫里的太监庞总管;正直、爱国的常四爷因为说了一句“大清国要完”被抓进监狱;一心想办实业的维新资本家秦仲义和卫道的顽固派庞太监唇枪舌剑。从第一幕中,暗示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扩大,宫廷生活的腐败与荒淫,流氓地痞横行霸道,农民生活痛苦不堪,正直的爱国者惨遭镇压。

拓展延伸
拓展一:联系实际
曹禺曾称赞《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对于这“罕见”,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编剧手法,有人认为是说老舍对事件与情节的处理。你赞成哪一种观点?为什么?
拓展延伸
拓展二:实际运用
请你根据本课所学知识,运用冲突创造出一个各色人物性格突出的剧本,并按照剧本排练一场话剧与同学们分享。
作业布置
1.完成本课配套基础习题。
2.请你根据本文所学内容,创造一个剧本。
要求:人物形象鲜明,冲突设置合理,不少于800字。
《茶馆》
感谢观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