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01 12:29: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壁画雅典学院

重要名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文学三杰”、“美术三杰”、“日心说”、“牛顿力学”、“三权分立”

课程标准
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
本课
重点
本单元时间轴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
活泼生动
充满人性
僵硬呆板
冰冷干瘪
◎中世纪圣母壁画
◎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斯廷圣母壁画
一、文艺复兴
神情颓废
体现人的身体之美
一、文艺复兴
世俗人物成为绘画对象
以宗教为主要题材
一、文艺复兴
1.1 概况
(1)概念:14-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
(2)实质: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上却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反基督教神权统治、反封建)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毕达哥拉斯
阿基米德
作者拉斐尔
高举“人文主义”旗帜,与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穿越千年的对话。
一、文艺复兴
(3)背景:
①根本原因: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文化基础: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又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③人才因素: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1.1 概况
随着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的兴起,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特别是意大利北部开始出现。……财富新贵不在容忍封建社会和虚伪的神学教义,他们需要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
——陈日华《人性的回归:文艺复兴》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庭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材料一
材料二
较早接受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等中国古代文明,便利文化传播
◎意大利佛罗伦萨
一、文艺复兴
(3)背景:
④地理原因: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
⑤直接原因:教会神学禁锢人们的思想,是文艺复兴兴起的重要条件。
⑥社会原因: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1.1 概况
只有开怀吃喝,自找快活,尽量满足自己的欲望,纵情玩笑,才是对付疫病的灵丹妙方。他们说到做到,尽力付诸实现,日以继夜地从一家酒店转到另家,肆无忌惮地纵酒狂饮……我们的城市陷入如此深重的苦难和困扰,以至令人敬畏的法律和天条的权威开始土崩瓦解。
——薄伽丘《十日谈》
材料三
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使人口减少1/3-2/3,佛罗伦萨也不能幸免……从1300年的人口顶峰9.5万人暴跌到1340年的3万人。也就是说,佛罗伦萨经过黑死病的肆虐后,人口减少约2/3。
——王乃耀《文艺复兴早期的佛罗伦萨经济之考察》
材料四
1.2 精神内核:人文主义
(1)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2)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3)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
(4)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一、文艺复兴
①神是至高无上的,主宰一切的;人是有罪的,卑微的。人是上帝的奴仆和羔羊,只能服从上帝的旨意和安排。
②提倡神性;倡导苦修苦行,绝对禁欲;以出身、门第决定人的社会地位的等级制度。
③倡导追求来世的幸福。
④主张愚民政策,摧残科学文化。
1.3 成就
一、文艺复兴
01
文学三杰
14世纪
02
美术三杰
15世纪
03
莎士比亚
15世纪后期
文艺复兴先驱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剧作家和诗人。他从事创作20多年,写出37个剧本和150多首十四行诗。他的戏剧有历史剧、喜剧和悲剧等多种题材,有“四大悲剧”“四大喜剧”,四大悲剧的诞生代表了他创作的最高成就。莎士比亚的剧作充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理念,不仅在欧洲文坛上享有最高声誉,同时也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份珍贵遗产。
1.4 影响
一、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积极:
①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新航路的开辟。
②政治: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的开展。
③思想: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④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极:
①个人:对人的自然本性和原始欲望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阶层:局限于资产阶级和少数知识分子群体中,没有广泛发动群众。
宗教改革

2.1 背景
(1)思想原因: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但在欧洲的影响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2)宗教原因:教会的腐朽激化社会矛盾,人们对罗马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3)经济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冲破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的阻碍。
(4)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大量出售“赎罪券”,激起了德国各阶层民众的愤慨。
二、宗教改革
2.2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1)兴起:1517年,德意志维登堡大学神学教授马丁·路德撰写了《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拉开宗教改革序幕。
二、宗教改革
赎罪券:
即"赦罪符",拉丁文意为"仁慈"或"宽免",代表上帝来赎特定人物的罪孽,开启从炼狱到天堂的大门。
罗马天主教会宣布只要听到购买赎罪券的钱撞击钱柜丁当一响,就可以使购买者及其亲人的灵魂从地狱升到天堂。
“当钱投入钱柜丁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
◎马丁·路德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辩论的场景
2.2 德意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2)内容:
①改革教义: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信仰,不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②改革教会:主张建立独立的民族教会和廉俭教会,力主用民族语言进行宗教活动。
(3)结果:形成了新教中的路德派。
二、宗教改革
因信称义
简化教仪
否定教阶
民族教会
28 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代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为转移。
36 每一个基督教,只要感觉到自己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罪成全部免罚。
81 这种对赎罪券的荒谬宣传,使得那些有学问的人,对于保持大家对教皇的尊敬,也确实感到困难,对于俗人的怀疑和非难更难以解答。
83 例如,既然教皇为了募款修筑教堂就教这样一件极不重要的事情而解救了无数的灵魂,那么他何以不为神圣的以及解救灵魂的最高需要,而素性将一切灵魂都解脱,使炼狱中不留一人呢?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节选
2.3 其他国家
二、宗教改革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2.4 影响
二、宗教改革
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市民阶层要求建立
自己教会的主张
用民族语言进行
宗教活动
王权(世俗)
教权(世俗)
>
因信称义
“教随国定”
宗教
改革
社会改革运动
新阶层的参与
2.4 影响
二、宗教改革
材料四: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你只要稍稍留意一下有关职业的数据统计……大部分商界领袖、资本所有者以及那些现代企业中的高级技工和接受过高级技术和商业培训的职员,基本上都是新教教徒......
——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材料三:世俗当局控制着神职人员的任命和教会的财务。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的转移。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一: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①思想: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
②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③政治:推进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④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近代科学的兴起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1 概况
(1)背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使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2)兴起:16-17世纪,欧洲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取得重大突破,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从方法、理念和内涵来看,它自古希腊迄17世纪欧洲仍然是一个前后相续的大传统。而且,现代科学之出现虽然受到外部因素(诸如社会、经济、技术等等)影响,但最主要动力仍然是内在的,即来自这个传统本身。
——陈方正《继承与叛逆:现代科学
为何出现于西方》
大自然和自然定律都在黑暗中躲藏,
上帝说,让牛顿问世!
于是一切都有了光明。
——英国诗人 蒲伯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2 成果
(1)天文学——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宣扬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哥白尼(波兰)
哥白尼是一位波兰教士,抱着真纯无暇的正统信仰……他的正统信仰很真诚,他不认为他的学说与《圣经》相抵触。
——罗素《西方哲学史》
人类果真见到天主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然会感到一种动力促使人趋向于规范的生活。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2 成果
(2)物理学——牛顿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牛顿(英国)
太阳和行星之间既然无稠密物质,它们何以会相互吸引?岂不就是一位没有形体的、活的、智慧的、无所不在的上帝……洞察地看到诸事物本身。
——牛顿《光学》
在一切事物之中,上帝特别给了地球以最适宜于生物的运动。
——赛耶《牛顿自然哲学著作选》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2 成果
(3)其他领域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伽利略
观测天文学之父
现代物理学之父
达尔文
生物进化论
开普勒
发现行星运动
三大定律
维萨留斯
血液循环论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3 影响
(1)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教会宗教
启蒙运动
科学革命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启蒙运动

四、启蒙运动
4.1 概况
(1)概念: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2)背景:
①思想: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
②政治: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的思想束缚。
“宗教改革”后,旧教和新教的斗争厮杀甚至战争,在各个国家都有,特别在法国尤其严重。十七八世纪的欧洲,神学还占据着相当的地位。
——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路易十四:“朕即国家”。路易十六:“因为我想这样做,这就合法。”英王詹姆士一世宣称:“上帝直接赋予了世袭君主以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权力,人民的全部义务就是无抵抗的服从。”
——吴恩裕:《西方政治思想史论集》
可以说,“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革命的逻辑延伸,或说是它们不可缺少、也不可避免的“续篇”。 … …所以“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以来思想的不断深化、不断让理性脱离神学羁绊、积累的必然结果。 ——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牛顿在1687年发表了一部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及社会的永恒的法则。
——齐思和等主编《世界史》
四、启蒙运动
4.2 进程与代表人物
18世纪后期
启蒙运动达到高潮,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地区
英国出现早
期启蒙思想
17世纪
18世纪
法国成为启蒙
运动的中心
孟德斯鸠(法)
伏尔泰(法)
卢梭(法)
休谟(英)
亚当·斯密(英)
康德(德)
洛克(英)
时期 国家 代表人物 主 要 主 张 各 自 主 张 核 心 思 想
17世纪 英国 洛克
高潮 18世纪 法国 孟德斯鸠 伏尔泰 卢梭 扩张 18世纪后期 英国 休谟 亚当 斯密 德国 康德 ①君主立宪制。②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成为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提出立法权、行政权和外交权应分属不同部门掌握
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反对专制,批判天主教会;②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①社会契约;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③人民主权,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制(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基础)—民主共和制
重视从“生活经验”中提炼出哲学观点;
提出了经验论、不可知论、温和的怀疑论、因果学说
“现代经济学之父”;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启蒙思想集大成者;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人不是他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尊重他人)
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要自由也要自律);君主立宪制
①强调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人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理性
②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③反对、抨击封建专制和教会(反对王权、教权、特权)
④对未来社会提出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治、权力制衡等基本政治思想,实行民主政治
四、启蒙运动
4.3 影响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政治: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②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中华民国成立
本课思维导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