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宋】王暐《道山清话》
汉唐“天下”秩序的崩溃
天下,即中国——《现代汉语词典》
辽夏金元的统治
——天下秩序的重建
“天下”秩序重构
大一统
多民族——国家一统
多民族——政权并立
“前后三国”秩序
“前三国”
“后三国”
契丹之“统”
辽(916-1125)
辽统治时间长、地域辽阔,是游牧民族,有大量农耕人口。
辽五京:“临潢,契丹故壤;……三京丁籍可纪者二十二万六千一百……析津、大同,故汉地,籍丁八十万六千七百。契丹本户多隶宫帐、部族……” ——《辽史》
大一统
契丹之“治”
燕京析津府:
“兵戎冠天下之雄,与赋当域中之半。”
——《全辽文》
辽统治跨越长城,以长城为后方,占据部分中原核心区。
契丹之“治”
问:结合教材P54“学思之窗”材料,辽国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其职官设置有何特点?
南北面官制
宋神宗:“本朝…二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古之夷狄,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宋史》
问:指出两段资料在辽称呼上共同的变化?
契丹之“统治”
石刻资料: “我北朝大圣皇帝,初创乾坤。” ——赵衡所撰《张正嵩墓志》
文献资料:宋辽和议成,宋人 “录契丹誓书,颁河北 、河东诸州军。始, 通和所致书,皆以南 、北朝冠国号之上。”
——李焘 《续资治通鉴长编》
契丹自称“北朝”
南北政权平等,南北对峙范围扩大,中华格局扩大
契丹自称“北朝”的意义何在?
石刻资料——刻于辽天祚帝天庆八年(1118 )的 《鲜演大师墓碑 》中: “大辽中国 ”。
辽尝试创建在总体上统一草原和中华之体系的新国家形式。
西夏、金之“统治”
1038年,李元昊称帝:“仿中国,置文武班,立蕃学、汉学。” ——《西夏纪事本末》
金熙宗(在位1135-1151)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率皆循辽、宋之旧”——《金史》
金世宗(在位1161-1189):“亡辽不忘旧俗,朕以为是。海陵(完颜亮)习学汉人风俗,是忘本也。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 ——《金史》
问:西夏与金政治制度有何相似之处?与辽有何相似之处?
女真之“统治”
(金)完颜亮:“自古帝王混一天下,然后可为正统。”
—《金史》
金发展了辽先行的“历史尝试”,中华格局继续扩大。
高原游牧
渔猎游牧
农耕平原
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叫做“猛安谋克”制。 ——教材P56
蒙古的兴起
灭西辽
灭西夏
灭金
收复吐蕃,兼并大理
远征中西亚东欧
1271年迁都大都
1279年统一南宋
“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郝经(宋末元初大儒)
“( 元) 天下一统, 取 《大易》‘大哉乾元’之义,国号曰大元,取 ‘至哉坤元’之义,年号曰至元”——(元末明初学者)叶子奇《草木子》
“汉人无补于国,可悉空其人以为牧地。”——《元史》
大元的一统秩序
●
1235年建都
高原腹地
1263年建都
高原边缘
1272年建都
平原高原交接带
大都
蒙古军事圈
中华经济文化圈(核心)
中都(夏都)
世界海路
通州(运河)
直沽(海运)
●
问:从历代蒙古大汗所定都城的迁移情况看什么特点?
元统摄中华经济文化和蒙古军事的世界级大一统秩序。
台湾
大都
西藏
西域
京畿
大元的一统秩序
腹
里
(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直辖
诸行中书省
澎湖巡检司
中央宣政院管辖
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忽必烈行“中国之道”:
中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宣政院
地方:行中书省、诸府司
忽必烈“用士”:
刘秉忠、姚枢、郝经
耶律楚材(契丹)
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元史地理志》
在民族复杂的辽阳行省,南部设州县,北部设军民万户府管理*
在民族复杂的辽阳行省,南部设州县,北部设军民万户府管理
唐宋典章制度
宋金地方路制等
台湾
大都
西藏
西域
京畿
大元的一统秩序
腹
里
行中书省…掌国庶务(政务),统郡县,镇边鄙(边疆),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元史·百官志》
行省…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史·百官志》
史实:
1247年,蒙古与萨班、八思巴举行凉州会谈——萨班宣布:“从此全藏所有‘木门人家’(即藏族)都交纳税款。……所有王城都被元军征服。”
1253年,蒙军入吐蕃,降元。
1260年,忽必烈尊八思巴为帝师,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高级地方官员由皇帝任命。
自古天下裂为南北,其得失皆在淮南。…南得淮则足以拒北,北得淮则南不可复保矣。 —(明末)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
问:根据史实演进,凉州会谈有何意义?
问:结合教材P57根据材料,行省有何特点?与中书省有何关系?
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元)赵天麟
大元的一统秩序
元朝
︻四等人制
︼ 一等 蒙古 蒙古族
二等 色目 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如西夏、畏兀儿人、回回等
三等 汉人 北方汉族和中原契丹、女真人
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明初大学者)方孝孺
——【明初】方孝孺《逊志斋集·后正统论》
1问:根据表格“元四等人制”是什么制度?元朝为什么实行“四等人制”?
元朝时各族政治经济文化深度统一,中华的格局空前扩大。
2问:根据表格和材料,元实行“四等人制”的效果如何?
“不论职之文武大小,或路或府或州或县,皆设此官……达鲁花赤多以蒙古人为之。” ——赵翼《二十二史劄记》
一统秩序的传承
1368年明军攻占北京,元灭亡
比较来看,蒙古帝国横跨欧亚,其他地区很快就走向了分裂,唯独中国,虽有改朝换代,但再也没有分裂。
一统秩序的传承
中都(夏都)
●
上都的遗产:蒙古余部(北元)的游牧秩序
大都的遗产:草原游牧平原农耕一统秩序
北连朔漠
南控中原
辽夏金元的统治 ——重建了天下秩序
“宋人的胡服”
“明人的汉服”
《明宪宗调禽图》
之间
“秩序的重建”
“民族的相融”
“中华的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