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9 14:30:3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
一、积累(14分)
1.(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信息时代,手机给了我们许多便利,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沉迷,摧残的是我们的身心健康,压   zhà(①)的是我们的宝贵青春。我们要谨记师长的教诲   ②(A.hui B. huI):随心所欲地放   zòng(③)自己,你的梦想就会渐行渐远。
【答案】榨;A;纵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榨 ; A ; 纵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情境,完成诗词填空。
(1)苏轼在归途中遇雨,“   ,   ”,同行狼狈,他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定风波》)
(2)“   ,   ”,纳兰性德以简朴疏墨之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浣溪沙》)
(3)“   ,   ,清光更多”,辛弃疾要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人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   ,   ”,陈与义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答案】(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4)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啸 、 戍 、 斫 ”
故答案为:⑴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⑵ 一抹晚烟荒戍垒 , 半竿斜日旧关城 ⑶ 斫去桂婆娑 , 人道是 ⑷ 古今多少事 , 渔唱起三更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3.(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我们已学过他的《鱼我所欲也》、《北冥有鱼》。
B.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元末明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我们已学过他的《湖心亭看雪》。
C.宋代“济南二安”指的是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宋代词坛豪放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坛婉约派代表人物。
D.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吃汤圆、守岁、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 《北冥有鱼》 是老子的作品;B.有误, 张岱 是明末清初文学家。C.正确;D.有误,守岁不是元宵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二、名著阅读(9分)
4.(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在《儒林外史》中   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   ,杯吹捧韦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答案】科举制度;范进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范进,杯吹捧韦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故答案为: 科举制度 ; 范进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相应问题。
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5.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其描写方法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6.有同学认为,严监生的性格是复杂的,这也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请结合整本书阅读,说说严监生除了第5题中所展现的,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5.运用动作描写,“一进一出”、“拿”、“伸着”等动词表现出严监生吝啬贪财、要钱不要命的性格特点。
6.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写出其中两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要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进行归纳。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运用动作描写,“一进一出”、“拿”、“伸着”等动词表现出严监生吝啬贪财、要钱不要命的性格特点。
6.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概括,解答此题要在熟读名著,掌握名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四病区的老伴
温沁
夜10时许,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暗淡的灯光下四病区的11号病房里却显得很温暖,74岁张秀芹吃力地将老伴挪到凳子上帮助他解大便。往日的此刻她已经开始入睡,但今天他有些不放心,老伴今天吃得有些多。
早晨5点起床,然后到晚上10点休息,每天晚上两三次夜起,一切围着老伴儿转,这几乎是张秀芹这20年的全部生活。
20年前,老伴陈中祥突发脑梗引起半身不遂,整个右半身完全瘫痪,后又相继并发心脏病、糖尿病、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结肠癌和轻微老年抑郁症,彻底丧失自理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减退,只能靠老伴张秀芹照料。
由于病情加重,一年前张秀芹把老伴送进了医院。“被子衣服、轮椅、折叠床,座便器全套都齐了。”张秀芹老人整日陪着老伴治做检查、接受治疗,喂饭喂药擦洗身子从不假手他人。“不放心别人照顾,老头子习惯只有我知道,每个月三四千的护理费也太贵了,还不如省下来买点营养品给他吃。”在她的照料下,起初被专家会诊断言只能活六个月的陈中祥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我不嫌累,他已经赚了半年,值!”
每日五点多张秀芹就起床,给老伴擦洗身体,秋冬季还不忘抹护肤霜,“擦擦香香皮肤才不会干燥。”她像哄小孩子般对老伴说,因为老伴不喜欢腿上黏糊糊的感觉,有时候会像孩子一样闹,让原本吃力的张秀芹更加困难。
“他气管不好,喝水容易呛着,每天得吃两次水果泥补充水分。”陈中祥的主要食物是水果泥,其实一年前医生就建议给陈中祥老人插上食管,喂食药物和流食,但张秀芹老人坚决不同意,“打流食好可怜,也尝不到饭莱的滋味,反正我每天有时间喂他,他胃口好还能多吃点。他爱吃饺子,每次医院送饺子来,饺子他能吃完一份呢,末了还会剩两个不肯吃,让我也尝尝。”说起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老伴每天像孩子一样粘着张秀芹,每次她出去打饭或者上厕所,不在陈中祥视线内的时候,他便会不安地大叫起来“她去哪啦?去哪啦?”。“年轻时他不是这样,在家里说一不二,我还得听他的。”
几乎每天傍晚,张秀芹老人会推着老伴离开病房出去走走。“医院里空气不好,而且他最喜欢我带他出去转悠。”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笑眯眯地看着老伴,但每次把他从床上抱到轮椅上要花很大力气,有时候搞不好会俩人一齐跌倒在地上。“这就没办法啦,我只有爬起来叫护士来帮忙。”
张秀芹老人有时也会叹息,说如果老伴身体好,他们现在应该一起上老年大学学唱歌画画,一起出去旅游。
幸福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已经50年,不离不弃。陈中祥老人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也是,尽管有些累。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 ,50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摘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2期)
7.选文中,作者四次提到张秀芹的老板“像小孩子”,请按照下列表格依次填写其原因,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次数 “像小孩子”的原因 好处
第一次 张秀芹给老伴擦身体,老伴会像小孩子一样闹。 ③   
第二次 ①   
第三次 老伴每天像孩子一样粘着张秀芹,老伴不在陈中祥视线内的时候,他便会不安地大叫。
第四次 ②   
8.阅读第一段,结合下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本文开头第一段,“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作者提到寒潮并不是赘笔,不仅为了照应   ,同时也反衬出   。
9.阅读下列语句,说说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每天晚上两三次夜起,一切围着老伴儿转,这几乎是张秀芹这20年的全部生活。
②张秀芹老人整日陪着老伴治做检查、接受治疗,喂饭喂药擦洗身子从不假手他人。
10.请根据文意,在结尾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并谈谈对“陈中祥老人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也是,尽管有些累"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7.想起老伴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写出了陈忠祥老人对老伴的依赖,也侧面反映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不容易。
8.张秀芹一家的遭遇以及艰辛的生活;张秀芹与老伴之间真情的温暖
9.①“两三次”“一切”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艰辛,更加突出了她20多年如此照顾老伴的难能可贵。
②"整日”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繁杂;“从不”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都是亲力亲为。
10.示例: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陈中祥老人虽然重病住院20年之久,但是他的老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他自然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虽然因照顾老伴饱受艰辛,但她得到了丈夫对她的完全信任以及相濡以沫的真情,所以她也是幸福的。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解答时要求想整体感知文本,结合通过的提示,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找准语句,提取符合题意的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作业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和在文本中的位置教学分析和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考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仔细体会词语在表达思想情感,语句内容的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语句,联系文本教学分析和理解。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根据第6段内容可知: 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 。第二空:根据第7段的内容可知: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在文本对陈中祥老人四次像小孩子一样的描写,写出了陈忠祥老人对老伴的依赖,也侧面反映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不容易。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开头语句作用的理解。“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此句是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内容可知,作者对寒潮的提及,是为了照应张秀芹一家的遭遇以及艰辛的生活,也是反衬出张秀芹与老伴之间真情的温暖。
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①“两三次”“一切”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艰辛,更加突出了她20多年如此照顾老伴的难能可贵。②"整日”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繁杂;“从不”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都是亲力亲为。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陈中祥老人虽然重病住院20年之久,但是他的老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他自然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虽然因照顾老伴饱受艰辛,但她得到了丈夫对她的完全信任以及相濡以沫的真情,所以她也是幸福的。
四、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7剂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RNA疫苗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1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入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1.“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是(  )
A.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12.“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3.“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育。若用材料三画线处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对相信传言的人可能产生哪些作用?结合画线处回答。
【答案】11.B
12.①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虽然也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
②这两种疫苗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相同的。但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而“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13.材料三里说疫苗效果持续数月还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有赖于长期医学观察,这可以让相信传言的人明白“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而要去充分了解信息,客观看待事物。也启发人们对于社会事件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1. 要认真观图,提取整合信息,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接种新冠疫苗每增加1亿人次,间隔的天数越来越少,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从材料二可知,截至5月30日,我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数量约占全球数量的三分之一,较上日新增数量占全球新增数量的60%,每百人接种数量接近全球数量的1.8倍,这些信息更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故答案为:B.
12.①要浏览材料,了 解内容,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从材料三“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可知,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从“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可知,打了新冠疫苗,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打了新冠疫苗,也有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
②要认真观图,提取整合信息,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四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可知,这两种疫苗效果很好,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注 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 良反应率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也是相同的。2剂次是灭活疫苗,1剂次是病毒载体疫苗,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从材料三可知,“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 的病毒。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种病毒并接种。
故答案为: ①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虽然也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
②这两种疫苗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相同的。但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而“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13.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三画线句“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可知,“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要相信科学,要尊重事实,要善于分辨真伪,客观看待事物,不能人云亦云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以讹传讹。
故答案为: 材料三里说疫苗效果持续数月还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有赖于长期医学观察,这可以让相信传言的人明白“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而要去充分了解信息,客观看待事物。也启发人们对于社会事件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古诗鉴赏
14.(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诗歌鉴赏
[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爱。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圓。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两首诗颈联中都有“落日”、“孤烟”的意象,请分析“落日”、“孤烟”在句中营造的意境有何区别。
【答案】甲诗中作者选取渡头夕阳欲落、乡村炊烟初升这些田野黄昏的典型意象,着“余”、“上”二字,营造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意境。
乙诗中作者抓住漠上狼烟劲拔.黄河上落日苍茫这样的奇景,着“直”、“圆”二字,营造出边疆大漠苍凉雄浑的意境。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甲诗中作者选取渡头夕阳欲落、乡村炊烟初升这些田野黄昏的典型意象,着“余”、“上”二字,营造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意境。
乙诗中作者抓住漠上狼烟劲拔.黄河上落日苍茫这样的奇景,着“直”、“圆”二字,营造出边疆大漠苍凉雄浑的意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六、文言文阅读(13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王导传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②,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已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③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释]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②肩舆:轿子。③楚囚: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文中指亡国奴。
15.结合知识卡片,推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知识卡片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①见而奇之   
②导患之   
③莫不宾礼故老   
1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百姓归心焉。
②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18.陈留高士张公见过王导后,曾告诉王敦:“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请结合选文,说说王导将之才的具体表现。
【答案】15.对……感到惊奇;担心;以宾客之礼相待
16.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①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百姓归心于元帝。
②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18.示例:起初王导知道天下已乱,并追随琅琊王,“潜有兴复之志”,可见王导有志向远大;王导知道琅琊王威望不够,就劝说兄长王敦来朝相助,并向琅琊王进言献策,可见王导胸有谋略。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5.①句意为:见到他后感到惊异。
②句意为:王导担心他。
③句意为:没有谁不对旧的部下以礼相待。
故答案为: 对……感到惊奇 ; 担心 ; 以宾客之礼相待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
故答案为: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使 ,派遣; 是 ,归心; 克复 ,光复;
故答案为: ①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百姓归心于元帝。
②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起初王导知道天下已乱,并追随琅琊王,“潜有兴复之志”,可见王导有志向远大;王导知道琅琊王威望不够,就劝说兄长王敦来朝相助,并向琅琊王进言献策,可见王导胸有谋略。
七、写作(50分)
19.(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写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之语。面对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你更欣赏谁呢?请你自选角度,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立意,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快乐着你的快乐 春天的花娇艳动人,快乐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天的树枝叶繁茂,快乐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天的果子低垂着头,快乐是沉甸甸的等待;严冬的雪漫天飞舞,快乐是缤纷晶莹的畅想……
人生,充满着快乐的喜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快乐是一种舒适的心境,一种畅快的感觉,一种欢愉的情绪,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快乐一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嘴里舔着-块巧克力,他很快乐;刚走进教室的学生,得了一颗五角星,他很快乐;年轻的男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很快乐;年迈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儿女坐上了飞机,他们很快乐....但是,所有的人都有雷锋那么快乐吗 不!雷锋无私地把自己的爱心都送给了别人,于是,他就可以骄傲地对全世界说:“我是最快乐的!”到养老院去看看孤单无亲的老人吧,和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梳梳头,晒晒被子;用你积攒的钱让那些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吧,为他们穿上新衣,背上书包;捧一束鲜花走进“苍白”的病房吧,让千纸鹤在天空中飞翔……
当老人们流下激动的泪花,当孩子们绽开灿烂的笑容,当病房里洋溢着盎然生....看到他们那么快乐,那么,你就成为了快乐的天使,拥有了最快乐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舒适的心境,一种畅快的感觉,一种欢愉的情绪,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快乐!
快乐着你的快乐,是我们最幸福的追求。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本作文可以理解为以“快乐”为话题的,所以在文章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有“快乐的笔调”,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即要有丰富、细致、生动的描写,多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突出内心的感受,可以写快乐来自“梦想”,先点明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叙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你的努力,经努力而实现了梦想,感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点评】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作者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部分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返校考试试卷
一、积累(14分)
1.(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语段,根据拼音写出相应汉字并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信息时代,手机给了我们许多便利,但是我们更要认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沉迷,摧残的是我们的身心健康,压   zhà(①)的是我们的宝贵青春。我们要谨记师长的教诲   ②(A.hui B. huI):随心所欲地放   zòng(③)自己,你的梦想就会渐行渐远。
2.(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情境,完成诗词填空。
(1)苏轼在归途中遇雨,“   ,   ”,同行狼狈,他却放慢脚步,不在意风雨,吟诗长啸。《定风波》)
(2)“   ,   ”,纳兰性德以简朴疏墨之勾勒了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侧面图。(《浣溪沙》)
(3)“   ,   ,清光更多”,辛弃疾要扫清朝廷的妥协投降力量,驱除人侵中原的外敌势力,把光明带到人间。(《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   ,   ”,陈与义把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的心情。(《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3.(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下列文学常识、传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我们已学过他的《鱼我所欲也》、《北冥有鱼》。
B.张岱,字宗子,号陶庵,元末明初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我们已学过他的《湖心亭看雪》。
C.宋代“济南二安”指的是辛弃疾和李清照。辛弃疾,字幼安,宋代词坛豪放派代表人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词坛婉约派代表人物。
D.每年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其中吃汤圆、守岁、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二、名著阅读(9分)
4.(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在《儒林外史》中   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   ,杯吹捧韦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阅读下列语段,回答相应问题。
严监生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跟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合家大小号哭起来,准备入殓,将灵柩停在第三层中堂内。次早打发几个家人小厮满城去报丧。族长严振先领着合族一班人来吊孝,都留着吃酒饭,领了孝布回去。
5.阅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指出其描写方法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6.有同学认为,严监生的性格是复杂的,这也使得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请结合整本书阅读,说说严监生除了第5题中所展现的,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四病区的老伴
温沁
夜10时许,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暗淡的灯光下四病区的11号病房里却显得很温暖,74岁张秀芹吃力地将老伴挪到凳子上帮助他解大便。往日的此刻她已经开始入睡,但今天他有些不放心,老伴今天吃得有些多。
早晨5点起床,然后到晚上10点休息,每天晚上两三次夜起,一切围着老伴儿转,这几乎是张秀芹这20年的全部生活。
20年前,老伴陈中祥突发脑梗引起半身不遂,整个右半身完全瘫痪,后又相继并发心脏病、糖尿病、一年前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结肠癌和轻微老年抑郁症,彻底丧失自理能力,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逐渐减退,只能靠老伴张秀芹照料。
由于病情加重,一年前张秀芹把老伴送进了医院。“被子衣服、轮椅、折叠床,座便器全套都齐了。”张秀芹老人整日陪着老伴治做检查、接受治疗,喂饭喂药擦洗身子从不假手他人。“不放心别人照顾,老头子习惯只有我知道,每个月三四千的护理费也太贵了,还不如省下来买点营养品给他吃。”在她的照料下,起初被专家会诊断言只能活六个月的陈中祥已经坚持了一年多。“我不嫌累,他已经赚了半年,值!”
每日五点多张秀芹就起床,给老伴擦洗身体,秋冬季还不忘抹护肤霜,“擦擦香香皮肤才不会干燥。”她像哄小孩子般对老伴说,因为老伴不喜欢腿上黏糊糊的感觉,有时候会像孩子一样闹,让原本吃力的张秀芹更加困难。
“他气管不好,喝水容易呛着,每天得吃两次水果泥补充水分。”陈中祥的主要食物是水果泥,其实一年前医生就建议给陈中祥老人插上食管,喂食药物和流食,但张秀芹老人坚决不同意,“打流食好可怜,也尝不到饭莱的滋味,反正我每天有时间喂他,他胃口好还能多吃点。他爱吃饺子,每次医院送饺子来,饺子他能吃完一份呢,末了还会剩两个不肯吃,让我也尝尝。”说起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老伴每天像孩子一样粘着张秀芹,每次她出去打饭或者上厕所,不在陈中祥视线内的时候,他便会不安地大叫起来“她去哪啦?去哪啦?”。“年轻时他不是这样,在家里说一不二,我还得听他的。”
几乎每天傍晚,张秀芹老人会推着老伴离开病房出去走走。“医院里空气不好,而且他最喜欢我带他出去转悠。”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笑眯眯地看着老伴,但每次把他从床上抱到轮椅上要花很大力气,有时候搞不好会俩人一齐跌倒在地上。“这就没办法啦,我只有爬起来叫护士来帮忙。”
张秀芹老人有时也会叹息,说如果老伴身体好,他们现在应该一起上老年大学学唱歌画画,一起出去旅游。
幸福就是两个人在一起已经50年,不离不弃。陈中祥老人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也是,尽管有些累。有比爱情更坚固的情感, ,50年的光阴,青丝转成白发,不变的是真情。
(摘自《青年文摘》2013年第2期)
7.选文中,作者四次提到张秀芹的老板“像小孩子”,请按照下列表格依次填写其原因,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次数 “像小孩子”的原因 好处
第一次 张秀芹给老伴擦身体,老伴会像小孩子一样闹。 ③   
第二次 ①   
第三次 老伴每天像孩子一样粘着张秀芹,老伴不在陈中祥视线内的时候,他便会不安地大叫。
第四次 ②   
8.阅读第一段,结合下文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本文开头第一段,“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作者提到寒潮并不是赘笔,不仅为了照应   ,同时也反衬出   。
9.阅读下列语句,说说加点字词的表达效果。
①每天晚上两三次夜起,一切围着老伴儿转,这几乎是张秀芹这20年的全部生活。
②张秀芹老人整日陪着老伴治做检查、接受治疗,喂饭喂药擦洗身子从不假手他人。
10.请根据文意,在结尾横线处填上相应的句子,并谈谈对“陈中祥老人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也是,尽管有些累"这句话的理解。
四、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我们为什么打疫苗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全球 中国
累计接种 18.7亿剂 6.2亿剂
较上日新增 2785.5万剂 1798.3万剂
每百人接种 24.04剂 43.17剂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主要特征 研发公司
灭活疫苗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重组蛋白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智飞生物
DNA疫苗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艾棣维欣生物
病毒载体疫苗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康希诺生物
RNA疫苗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复兴生物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灭活疫苗 病毒载体疫苗
研发企业 国药集团 科兴中维 康希诺生物
接种程序 2剂次,间隔14~28天 1剂次
不良反应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入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11.“疫苗接种现状"展板上,把材料一和材料二放一起,可以达成的一个目的是(  )
A.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保持稳定,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B.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C.表明全球接种新冠疫苗的进度比中国快,激励人们尽早接种新冠疫苗。
D.表明我国每百人接种剂数超过全球平均数,让人们明白新冠肺炎不再流行。
12.“疫苗知识知多少"展板上,要解答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请依据上述材料解答。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13.“热点话题对对碰”展板上,要回应“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育。若用材料三画线处的信息来回应,你认为对相信传言的人可能产生哪些作用?结合画线处回答。
五、古诗鉴赏
14.(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诗歌鉴赏
[甲]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①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爱。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乙]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圓。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①辋川:水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终南山下。山麓有宋之问的别墅,后归王维。王维在那里住了三十多年,直至晚年。裴迪:诗人,王维的好友,与王维唱和较多。
两首诗颈联中都有“落日”、“孤烟”的意象,请分析“落日”、“孤烟”在句中营造的意境有何区别。
六、文言文阅读(13分)
(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文言文阅读
王导传
王导字茂弘,光禄大夫览之孙也。父裁,镇军司马。导少有风鉴,识量清远。年十四,陈留高士张公见而奇之,谓其从兄敦曰:“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时元帝为琅邪王,与导素相亲善。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帝亦雅相器重,契同友执。帝之在洛阳也,导每劝令之国。会帝出镇下邳,请导为安东司马,军谋密策,知无不为。及徙镇建康,吴人不附,居月余,士庶莫有至者,导患之。会敦来朝,导谓之曰:“琅邪王仁德虽厚,而名论犹轻。兄威风已振,宜有以匡济者。”会三月上巳,帝亲观禊①,乘肩舆②,具威仪,敦、导及诸名胜皆骑从。吴人纪瞻、顾荣,皆江南之望,窃觇之,见其如此,咸惊惧,乃相率拜于道左。导因进计曰:“古之王者,莫不宾礼故老,存问风俗,虚已倾心,以招俊义。况天下丧乱,九州分裂,大业草创,急于得人者乎!顾荣、贺循,此土之望,未若引之以结人。二子既至,则无不来矣。”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百姓归心焉。自此以后,渐相崇奉,君臣之礼始定。俄而洛京倾颠,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导劝帝收其贤人君子,与之图事。……过江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新亭饮宴。周岂页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举目有江河之异!”皆相顾流涕。惟导愀然变色曰:“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③相对泣邪!”众收泪而谢之。
[注释]①禊,古代风俗,于三月上巳(魏以后是三月三)在水边洗濯,以祛除不祥。②肩舆:轿子。③楚囚: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文中指亡国奴。
15.结合知识卡片,推测加点字词的意思。
知识卡片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①见而奇之   
②导患之   
③莫不宾礼故老   
16.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帝乃使导躬造循荣,二人皆应命而至,由是百姓归心焉。
②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泣邪!
18.陈留高士张公见过王导后,曾告诉王敦:“此儿容貌志气,将相之器也。”请结合选文,说说王导将之才的具体表现。
七、写作(50分)
19.(2021九下·长兴开学考)《岳阳楼记》中,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言;《醉翁亭记》中,欧阳修写下“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之语。面对范仲淹的“忧国忧民”和欧阳修的“与民同乐”,你更欣赏谁呢?请你自选角度,形成自己的观点,明确立意,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含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榨;A;纵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故答案为: 榨 ; A ; 纵
【点评】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答案】(1)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2)一抹晚烟荒戍垒;半竿斜日旧关城
(3)斫去桂婆娑;人道是
(4)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诗文默写要求:一、不能添字、少字;二、字的笔画要准确,不能写错别字。此题中容易写错的字有:“ 啸 、 戍 、 斫 ”
故答案为:⑴ 莫听穿林打叶声 , 何妨吟啸且徐行 ⑵ 一抹晚烟荒戍垒 , 半竿斜日旧关城 ⑶ 斫去桂婆娑 , 人道是 ⑷ 古今多少事 , 渔唱起三更
【点评】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不仅要做好对于古诗文、名言名句的背诵,更要注重这些语句的默写,特别关注文句中容易写错的字,从而做到准确、工整的完成作答。
3.【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有误, 《北冥有鱼》 是老子的作品;B.有误, 张岱 是明末清初文学家。C.正确;D.有误,守岁不是元宵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4.【答案】科举制度;范进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的阅读。 在《儒林外史》中科举制度成为作者揭露和讽刺的主要对象。在作者笔下,这个制度已经极度腐朽,不能选拔真正的人才,反而成为蒙蔽、扭曲士人灵魂的工具。如书中的范进,杯吹捧韦能作“天地间之至文”,竟连苏轼是谁都不知道。
故答案为: 科举制度 ; 范进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好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答案】5.运用动作描写,“一进一出”、“拿”、“伸着”等动词表现出严监生吝啬贪财、要钱不要命的性格特点。
6.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写出其中两点)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儒林外史》
【解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要结合具体的人物描写进行归纳。
5.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运用动作描写,“一进一出”、“拿”、“伸着”等动词表现出严监生吝啬贪财、要钱不要命的性格特点。
6.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形象的归纳和概括,解答此题要在熟读名著,掌握名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故事情节。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 他以金钱作为护身符,来消灾弭难,苟且偷安。正妻王氏病后,他延请名医,煎服人参,毫不含糊。王氏死后,他深情悼念,“伏着灵床子又哭了一场”,这不是“做戏"的眼泪,这里写出了他具有人情的一面;由于他没有家族优势,至死也怕严老大,他活得卑微,死得窝囊;他并不甘心屈从别人,这种心态在他临终托孤于内兄的沉痛遗言中充分地揭示出来了。
【答案】7.想起老伴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写出了陈忠祥老人对老伴的依赖,也侧面反映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不容易。
8.张秀芹一家的遭遇以及艰辛的生活;张秀芹与老伴之间真情的温暖
9.①“两三次”“一切”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艰辛,更加突出了她20多年如此照顾老伴的难能可贵。
②"整日”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繁杂;“从不”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都是亲力亲为。
10.示例: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陈中祥老人虽然重病住院20年之久,但是他的老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他自然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虽然因照顾老伴饱受艰辛,但她得到了丈夫对她的完全信任以及相濡以沫的真情,所以她也是幸福的。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信息的筛选和提取的能力。解答时要求想整体感知文本,结合通过的提示,筛选出符合题意的语句,找准语句,提取符合题意的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作业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结合语句的内容和在文本中的位置教学分析和阐述。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表达效果的理解。考生要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仔细体会词语在表达思想情感,语句内容的效果。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结合语句,联系文本教学分析和理解。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第一空:根据第6段内容可知: 每次只能吃自己剩下的,陈中祥老人就不好意思地望着老伴笑,一副做错事的小孩子模样 。第二空:根据第7段的内容可知:每次看见老伴从墙角推出轮椅,陈中祥老人就像小孩子一样开心。在文本对陈中祥老人四次像小孩子一样的描写,写出了陈忠祥老人对老伴的依赖,也侧面反映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不容易。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开头语句作用的理解。“南下的寒潮将窗户吹得呼呼作响”此句是环境描写,结合下文内容可知,作者对寒潮的提及,是为了照应张秀芹一家的遭遇以及艰辛的生活,也是反衬出张秀芹与老伴之间真情的温暖。
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①“两三次”“一切”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艰辛,更加突出了她20多年如此照顾老伴的难能可贵。②"整日”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的繁杂;“从不”写出了张秀芹老人照顾老伴都是亲力亲为。
10.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含义的理解。有比婚姻更宏伟的殿堂;陈中祥老人虽然重病住院20年之久,但是他的老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他,他自然是幸福的,张秀芹老人虽然因照顾老伴饱受艰辛,但她得到了丈夫对她的完全信任以及相濡以沫的真情,所以她也是幸福的。
【答案】11.B
12.①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虽然也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
②这两种疫苗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相同的。但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而“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13.材料三里说疫苗效果持续数月还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有赖于长期医学观察,这可以让相信传言的人明白“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而要去充分了解信息,客观看待事物。也启发人们对于社会事件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概括材料内容。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材料,明确材料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材料段落(语句)中的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⑶本题考查结合材料谈自己的看法。解答时应在充分把握各个材料内容的基础上灵活的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用文本材料的知识来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同时在表述中应做到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11. 要认真观图,提取整合信息,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一可知,我国接种新冠疫苗每增加1亿人次,间隔的天数越来越少,表明我国接种新冠疫苗的速度不断加快。从材料二可知,截至5月30日,我国累计接种新冠疫苗数量约占全球数量的三分之一,较上日新增数量占全球新增数量的60%,每百人接种数量接近全球数量的1.8倍,这些信息更增强人们对实现群体免疫的信心。
故答案为:B.
12.①要浏览材料,了 解内容,结合语境,抓住关键句提取概括。从材料三“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可知,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从“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可知,打了新冠疫苗,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打了新冠疫苗,也有可能会感染新冠病毒。
②要认真观图,提取整合信息,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四期临床试验结果的数据可知,这两种疫苗效果很好,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注 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 良反应率低”,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是也是相同的。2剂次是灭活疫苗,1剂次是病毒载体疫苗,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从材料三可知,“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 的病毒。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种病毒并接种。
故答案为: ①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打了新冠疫苗,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虽然也有可能像流感疫苗一样,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新冠病毒以及发病,但至少可以预防病情加重。
②这两种疫苗都可以预防新冠病毒的感染,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也是相同的。但这两种疫苗的原理不同,病毒载体疫苗是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人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而“灭活疫苗”是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13.要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理解,简洁准确表述。从材料三画线句“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可知,“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我们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要相信科学,要尊重事实,要善于分辨真伪,客观看待事物,不能人云亦云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能以讹传讹。
故答案为: 材料三里说疫苗效果持续数月还是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有赖于长期医学观察,这可以让相信传言的人明白“新冠疫苗的保护效果会在6个月后消退”的传言是不确切的。因此不能盲目相信传言,而要去充分了解信息,客观看待事物。也启发人们对于社会事件要依据事实表达自己的观点。
14.【答案】甲诗中作者选取渡头夕阳欲落、乡村炊烟初升这些田野黄昏的典型意象,着“余”、“上”二字,营造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意境。
乙诗中作者抓住漠上狼烟劲拔.黄河上落日苍茫这样的奇景,着“直”、“圆”二字,营造出边疆大漠苍凉雄浑的意境。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 甲诗中作者选取渡头夕阳欲落、乡村炊烟初升这些田野黄昏的典型意象,着“余”、“上”二字,营造出一种和谐静谧的意境。
乙诗中作者抓住漠上狼烟劲拔.黄河上落日苍茫这样的奇景,着“直”、“圆”二字,营造出边疆大漠苍凉雄浑的意境。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答案】15.对……感到惊奇;担心;以宾客之礼相待
16.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①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百姓归心于元帝。
②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18.示例:起初王导知道天下已乱,并追随琅琊王,“潜有兴复之志”,可见王导有志向远大;王导知道琅琊王威望不够,就劝说兄长王敦来朝相助,并向琅琊王进言献策,可见王导胸有谋略。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词类活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15.①句意为:见到他后感到惊异。
②句意为:王导担心他。
③句意为:没有谁不对旧的部下以礼相待。
故答案为: 对……感到惊奇 ; 担心 ; 以宾客之礼相待
16.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王导知道天下已乱,于是全心全意辅助元帝,暗中立下兴复国家的志愿。
故答案为: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1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使 ,派遣; 是 ,归心; 克复 ,光复;
故答案为: ①元帝于是派王导亲自拜访贺循、顾荣,两人都接受邀请到元帝的府中,这样百姓归心于元帝。
②应当共同合力效忠朝廷,最终光复祖国,怎么可以相对哭泣如同亡国奴一样!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 导知天下已乱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概括得出。
故答案为: 起初王导知道天下已乱,并追随琅琊王,“潜有兴复之志”,可见王导有志向远大;王导知道琅琊王威望不够,就劝说兄长王敦来朝相助,并向琅琊王进言献策,可见王导胸有谋略。
19.【答案】快乐着你的快乐 春天的花娇艳动人,快乐是含苞欲放的渴望;夏天的树枝叶繁茂,快乐是生机勃勃的向往;秋天的果子低垂着头,快乐是沉甸甸的等待;严冬的雪漫天飞舞,快乐是缤纷晶莹的畅想……
人生,充满着快乐的喜悦,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快乐。快乐是一种舒适的心境,一种畅快的感觉,一种欢愉的情绪,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快乐一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嘴里舔着-块巧克力,他很快乐;刚走进教室的学生,得了一颗五角星,他很快乐;年轻的男女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很快乐;年迈的老人看到自己的儿女坐上了飞机,他们很快乐....但是,所有的人都有雷锋那么快乐吗 不!雷锋无私地把自己的爱心都送给了别人,于是,他就可以骄傲地对全世界说:“我是最快乐的!”到养老院去看看孤单无亲的老人吧,和他们聊聊天,帮他们梳梳头,晒晒被子;用你积攒的钱让那些失学的儿童重返校园吧,为他们穿上新衣,背上书包;捧一束鲜花走进“苍白”的病房吧,让千纸鹤在天空中飞翔……
当老人们流下激动的泪花,当孩子们绽开灿烂的笑容,当病房里洋溢着盎然生....看到他们那么快乐,那么,你就成为了快乐的天使,拥有了最快乐的快乐!
快乐是一种舒适的心境,一种畅快的感觉,一种欢愉的情绪,就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快乐!
快乐着你的快乐,是我们最幸福的追求。
【知识点】话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 本作文可以理解为以“快乐”为话题的,所以在文章不管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有“快乐的笔调”,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即要有丰富、细致、生动的描写,多写自己的心理活动,突出内心的感受,可以写快乐来自“梦想”,先点明你的梦想是什么,然后叙述.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你的努力,经努力而实现了梦想,感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点评】考查话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话题作文往往要求比较宽泛,但是我们写作者必须善于化大为小,从小切口、小角度来写自己的看法和思考。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确定好中心来选取、组织材料;列好提纲,确定详略。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