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 九上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君子自强不息”,九(2)班对此开展了相关的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1-5题。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A】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从古至今,很多人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食材烹饪了美味的“人生筵①______席”。有的人,面对逆境,形销骨立,不屈不挠,摘取成功的冠②______冕;有的人,自信自立,zī zī③______不倦,创造辉煌的业绩;有的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引领时代风sāo④______;有的人,负重前行,刚毅坚韧,换来岁月静好……【乙】自强不息,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和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胸怀【B】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让“自强不息”的涵义不言而喻。【丙】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丁】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1)请正确填写横线上的字音和字形。
①筵席 ②冠冕 ③zī zī不倦 ④风sāo
(2)文中画线词语或者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向是( )
A.遵循 B.形销骨立 C.前赴后继 D.不言而喻
(3)文段中【丁】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正确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乙】句的句子主干是“自强不息是力量和支柱”。
B.【丙】句是一个假设复句。
C.文段中的【A】【B】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D.【甲】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该在“自强不息”后面加上句号。
【答案】(1)yán ;guān ;孜孜 ;骚
(2)B
(3)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4)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条件复句;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筵席”读作yán xí,“冠冕”读作guān miǎn,“zī zī不倦”写作“孜孜不倦”,“风sāo”写作“风骚”。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正确,努力奋进:振奋 向前;奋勇前进。
C正确。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D.正确。不言而喻:不必说就能明白。
B.有误,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与“不屈不挠,摘取成功的冠冕”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错在语序不当,“生命”重要性高于“青春”,应是“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有误,主干是“自强不息是源泉和支柱”。
B.有误,该句是条件复句。
C.有误,“坚定信仰”是动宾短语。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涉及到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运用排除法,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搜集自强不息的名言
具体内涵 名言、格言、诗词等
独立自主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积极进取 ②
坚强不屈 ③
【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识点】创新题型;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言积累。②根据具体内涵“积极进取”,可选择表现勤奋努力、追求进步的名言等。可从《望岳》《行路难》等篇目中选择。③根据具体内涵“坚强不屈”,可选择不畏困难、勇敢无畏的名言等。可从《论语》《愚公移山》《孟子》等篇目中选择。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学生需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分析作答。
3.(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默写
(1)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英雄末路当磨折,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5)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6)辛弃疾作为南宋的爱国词人,在许多的作品中都抒发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良辰美景中,他要乘风高飞,俯瞰山河。其中“ 。 , ”看似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清除北伐阻力、带来更多光明的壮志豪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醉梦沙场中,战马飞快,弓如霹雳,他希望以此实现“ , ”的功业美名。
【答案】(1)羌管悠悠霜满地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一抹晚烟荒戍垒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羌、莽、萧瑟、辟的书写。
答案:
(1)羌管悠悠霜满地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一抹晚烟荒戍垒
(6)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二、阅读(50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古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是日更定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
C.随作雪景一幅 / 作亭者谁 (《醉翁亭记》)
D.欣然一饱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絮起风中,千峰堆玉。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4.B
5.①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
6.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结合“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甲】文表达的家国之思;结合“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可知【乙】文表达的自然之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⑶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全/数词“一”;
B.这;
C.画/建造;
D.……的样子/既然。
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余,我;拏,撑着。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中重点词语有:絮,柳絮;起,起舞。句意为: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
6.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为: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故断为: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结合“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结合“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打开购物网站页面,总会有“秒杀”广告逼目而来。超低价格、热门商品、有限数量、以秒计算的成交时间,引得网民竞相点击刷屏,也引出了一番争议与思考。
②作为一种购物方式,“秒杀”带来全新体验,却也留下了复杂况味。转瞬之间,有惊喜也有失望,有欢乐也有忧愁。心理学家说,“秒杀”也是一次心理测验,淡然处之者自得其乐,而那些渴望“一击即中”、希望“马上就有”、总想“付出少收益大”的,则容易陷入纠结的泥沼。看来,“秒杀”可以有,但“秒杀心态”值得商榷。
③如果扫描广泛的现实层面,更会发现,“秒杀心态”所折射的社会浮躁,远不只在网购中浮现。有人想一夜暴富,有人盼一举成名,有的企业等不得艰辛研发过程只想赚“快钱”……
④“中国人的身上,似乎都按下了快进健。”一位环游世界的外国友人有此感叹。我们这个迅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代,势必会在人心中留下求变、求快等心理投射。但现实的辩证法往往是冷峻的: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
⑤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从梦想到现实之间,缺乏整固的桥梁,或者只有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急于出政绩,形象工程纷起,留下了多少后遗症?追求高利润,不惜降低质量标准,滋生了多少安全隐患?迷信“成名要趁早”,大好年华却定不下心来认真学习思考,又回响起多少青春的叹息?
⑥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收到一时之效,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减弱了前行的后劲。因而,浮躁是改革发展的火敌,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
材料二
①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现象。为官者渴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从商者企望一夜暴富,从艺者指望一举成名。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②那么,如何拂去功利主义,抖落浮躁尘埃?每个人都应踏实做人,不要心浮气躁,只想着自己的名与利;每个人潜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汇聚起民族追梦的恢弘力量,积蓄起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青年人应具备踏实做人、潜心干事的精神,从多方面进行锤炼。
③首先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这不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当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时,他却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份“不敢当”的背后,是面对成绩、荣誉时的冷静清醒。现实中,有的人做出一点小贡献,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热衷于评功摆好、表功“造势”,如此一来,人变得飘飘然,自然也就难以沉下心来做事。心存敬畏,虚怀若谷,才能奋发进取,干事成事。
④还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毛泽东同志说过:“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当年,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埋头苦干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硬是把荒岛变成宝岛,使群众逐渐摆脱了苦日子。谷文昌种树,短期内是难以看到成效的,但他愿意沉下心来,默默付出,去做真正于民有利、利于长远的事。像谷文昌那样远离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干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⑤更要具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于山,才是做人的高境界。老英雄张富清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但几十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都不知情。1955年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老人为何一辈子深藏功名?他眼眶湿润地回答:“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低头不张扬,理头躬身行,张富清的人生选择与坚守,真正诠释了“正其又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崇高精神。
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捷径。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唯有知此,才会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头由“秒杀”这一购物现象引出话题“秒杀心态”,使论述具有现实意义,引发读者思考。
B.材料一第④段中“中国人身上,似乎都按下了快进键”一句,是国际友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肯定与赞叹。
C.之所以会出现“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的问题,就在于从梦想到现实之间,缺乏整固的桥梁,或者只有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D.材料二的结构划分可分为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①②段是递进关系,③④⑤是并列关系,⑥是对全文的总结。
9.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中心论点。
10.请问材料二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分析作用。
11.请结合上文和材料,分析王顺友具有的优秀品质,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王顺友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20年中,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
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9月14日,王顺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王顺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面对着这些荣誉,王顺友总是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
【答案】8.B
9.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
10.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列举刘伯承同志对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的态度,同时将刘伯承同志与现实中有的人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刘伯承同志谦虚谨慎的特点,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的论点。
11.王顺友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
启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认真聆听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不高傲,不自满,总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议论文论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⑵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
⑶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启示。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8.ACD.正确;B.有误,根据“我们这个迅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代,势必会在人心中留下求变、求快等心理投射。但现实的辩证法往往是冷峻的: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可知,“是国际友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肯定与赞叹”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B。
9.根据“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收到一时之效,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减弱了前行的后劲。因而,浮躁是改革发展的火敌,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根据“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捷径。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唯有知此,才会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可知,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
10.材料二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刘伯承同志对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的态度,体现出刘伯承同志面对成绩、荣誉时的冷静清醒。同时将刘伯承同志与现实中有的人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刘伯承同志谦虚谨慎的特点,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的论点。
11.根据“20年中,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可知,王顺友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根据“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9月14日,王顺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王顺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面对着这些荣誉,王顺友总是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可知,王顺友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启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认真聆听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不高傲,不自满,总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梅干菜烧肉
陈世旭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个人在一间废品加工厂做工养活。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姐姐和我谁先到家谁做饭。一天两顿,很简单:半锅水,两把米,一堆剁碎的菜帮子,用到处捡来的刨花、锯屑、烂木片煮熟……
②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我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③半年后我回家过年,母亲上工的那个废品加工厂也放假。她便整天在家里忙,忙一天两顿饭,忙着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打了两床棉被,给我们几个做一身棉袄棉裤……之前我们都是单衣单裤过冬。
④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做得很秘密,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长条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还能有什么。
⑤回农场那天,母亲送我上火车。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好不容易上了一趟车,一路上看着车停站、等红灯、让人、让车,人几乎要疯。谢天谢地,终于到了火车站。下了公交车,抬上竹篓,母亲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母亲的步子就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终于跑不起来。我一个劲埋怨母亲,干吗给我这么多东西?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能带就多带些。就那样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天桥。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缩成一团就往天桥的台阶上爬。
⑥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⑦我扯起竹篓,拖到车门边,列车员一面发脾气,一面帮我把竹篓弄上车。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
⑧母亲已经站起,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
⑨当天傍晚到农场,打开竹篓,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还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
⑩我想起我们一家寒碜的年夜饭,那时姐姐偷偷给我解释说,自从你去农场之后,母亲把定量肉票都拿去换钱了……
不幸的是,那些瓶瓶罐罐在母亲跌倒时都已摔碎。好在竹篓包得严严实实,连汤汁都没有漏出来。当夜一帮弟兄大呼小叫,挑出了玻璃碎屑,风卷残云,扫荡了个精光。给母亲去信时,我没有说那些瓶瓶罐罐的破碎,我怕母亲的心会跟着破碎。
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送我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在家里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去那个废品加工厂上工了——她怕丢了那份工。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她不许姐姐透半个字给我。她怕我的心会跟着撕裂。
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写这则短文的时候,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散文的范本,我的短文或许情境有一点跟它相似。不过,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选自《新民晚报》2021.12.06,略有改动)
12.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请你阅读全文,仿照表格句式,补全下面的图表。
我瞒母亲 ①
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说出她精心为我节省出来的东西摔碎的事。
母亲瞒我 母亲怕我不肯接受,在我们熟睡后秘密地为我准备了许多吃的。
②
13.请你分析母亲此处流泪的原因。
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
14.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②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任凭”一词能否删去?)
15.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可以改为“抱着站牌柱的身影”,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12.①我怕母亲舍不得我吃苦,偷偷报名去当工人并在出发前一天才告诉她。②母亲怕我伤心,不让姐姐告诉我她摔伤还坚持上班的事。
13.母亲担心“我”,舍不得“我”吃苦。
14.①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因看到母亲月台摔倒而心急,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担忧与关爱。
②不能删去,“任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外形憔悴、狼狈、沧桑以及对“我”的不舍、担忧、牵挂。
15.用“抱着站牌柱的身影”更好。无论在哪里,“我”都铭记着母亲为送“我”而摔倒、强撑着站起来送“我”上车的记忆,饱含着母亲对“我”的爱,它让“我”心疼,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和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的故事情节。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赏析的格式: ①修辞句﹑人物描写句:这句话运用了__修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传神、细腻、强调突出等)地写出__特点(心理、内容等),表达(表现)__感情(性格、主题等)。
⑷本题考查文章题目。文章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作为文章线索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意双关 ⑥点明中心 ⑦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⑨巧用修辞,生动新颖。
12.本题考查文章的故事情节。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我”瞒母亲的情节:是“我”怕母亲舍不得我吃苦,偷偷报名去当工人并在出发前一天才告诉她。在“我”回农场的时,她节衣缩食精心为“我”制作的吃的的,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居然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不慎摔坏,“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说出此事。母亲瞒“我”的情节:在“我”回农场前夕,母亲怕“我”不肯接受,在我们熟睡后秘密地为“我”准备了许多吃的。母亲在送“我”去车站的路上摔了一跤,把韧带摔断了,母亲怕“我”伤心,不让姐姐告诉“我”她摔伤还坚持上班。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可知母亲流泪既是担心“我”要吃苦,以后要独立闯荡,也是对“我”的不舍。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①联系“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可知“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的“冲、猛力掀开”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因看到母亲月台摔倒而心急,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担忧与关爱。②联系“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可知“任凭”是任由的意思。此时“我”坐上火车要离开了,母亲抱着站牌柱看远行的“我”,满含对孩子的不舍、留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外形憔悴、狼狈、沧桑以及对“我”的不舍、担忧、牵挂。
1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用“抱着站牌柱的身影”更好。联系“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可知在“我”人生的每一个所到之处和每一段旅途中,“我”都铭记着这段记忆,母亲为送“我”而摔倒、强撑着站起来、担心地送“我”上车的记忆饱含着母亲对“我”的担忧与深爱,它让“我”心疼,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6.(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对艾青诗歌特点的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A.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B.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从《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就显示其自由诗的特点。
C.擅长绘画的他,有“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样具有鲜明色调的句子,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D.郑振铎认为艾青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答案】D
【知识点】《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BC.正确。
D.错误,这是郑振铎评价泰戈尔《新月集》的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阅读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平时需要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
17.(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诗歌,结合示例完成阅读卡。
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摘自《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卡
篇 目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形式多样
品味诗歌的语言 ① (任选一处,可从修辞\句式\词语等角度赏析)
把握诗歌的意象 土地
体味诗歌的情感 ②
【答案】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②抒发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①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把大地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把中国的苦痛与灾难比作雪夜,是比喻的修辞。两种修辞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所受的苦痛与灾难之深重。“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的“封锁”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当下形势的严峻。“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生活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经受的苦难之重,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答案:
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
②抒发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名著阅读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8.(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水浒传》中的英雄往往都有传神的绰号,请仿照示例补充两个英雄的绰号或得名缘由,并写出你对英雄绰号得名缘由的探究发现。
示例:朱彤有一尺五寸长的须髯,故称“美髯公”。张顺有高强的水上本领,故称“浪里白条”。
补充: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故称①“ ”;武松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戴宗因②“ ”,故称神行太保。
探究发现:③
【答案】青面兽;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水浒英雄们绰号的得名缘由有很多种类,如相貌、职业、本领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依据 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及绰号得名缘由的把握。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故称“青面兽”;武松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戴宗因“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故称“神行太保”。根据示例和补充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浒英雄们的绰号与人物相貌、职业、本领等有关。据此写出探究结果即可。
答案:
青面兽 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 水浒英雄们绰号的得名缘由有很多种类,如相貌、职业、本领等。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
三、写作(作文45分,书写3分)
19.(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 2022年12月18日晚,卡塔尔足球世界杯落下帷幕。虽然足球比赛结束了,但是它所带来的足球魅力和体育精神却并没有结束。
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看似结束了,但也并没有结束。当英雄就义后,他们的生命是结束了,但它们传递的爱国情怀并没有结束;当书本翻到最后一页,阅读是结束了,但其中引起的思想共鸣并没有结束……
请以《▲,并没有结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补充横线部分的内容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并没有结束”,说明某件事表面上,或者说是流程上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或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感悟、思考,以此来指导我们后面的生活、学习等等。可选自己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爸爸戒烟行动并没结束”,但要使文章有更高的立意,可以以重大事件为材料,比如写“朝国游船救援并没有结束”,写写自己对有关情况的了解,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更好的写法是以虚代实,某一件事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但你认为并没有结束,比如“马航事件”,找不到飞机残骸,既然救援行为结束,但也可以说“没有结束”,从事件的意义上选一个角度,如“生命的呼唤并没有结束”,表达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不要忘记逝去的生命这一主题。如果把握不好这样重大的主题意义,就写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生活,也可以虚代实地来写,比如“青春并没有结束”,写写那些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描写场景和他们的形象,表现老人们的精神面貌,歌颂他们对生命对热爱的热爱,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构思。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广东省深圳实验学校初中部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1.(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 九上第二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是“君子自强不息”,九(2)班对此开展了相关的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1-5题。
认识自强不息的内涵
【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A】努力奋进。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从古至今,很多人用“自强不息”的精神食材烹饪了美味的“人生筵①______席”。有的人,面对逆境,形销骨立,不屈不挠,摘取成功的冠②______冕;有的人,自信自立,zī zī③______不倦,创造辉煌的业绩;有的人,敢为人先,勇于开拓,引领时代风sāo④______;有的人,负重前行,刚毅坚韧,换来岁月静好……【乙】自强不息,是人生昂扬向上的力量源泉和民族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
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中,无数优秀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胸怀【B】坚定信仰,冲锋在前,担当在前,奉献在前,让“自强不息”的涵义不言而喻。【丙】无论何时何境,他们都以生命赴使命,用热血铸忠魂。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丁】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生命乃至青春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1)请正确填写横线上的字音和字形。
①筵席 ②冠冕 ③zī zī不倦 ④风sāo
(2)文中画线词语或者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向是( )
A.遵循 B.形销骨立 C.前赴后继 D.不言而喻
(3)文段中【丁】句存在语病,请将修改正确后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上。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乙】句的句子主干是“自强不息是力量和支柱”。
B.【丙】句是一个假设复句。
C.文段中的【A】【B】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D.【甲】句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应该在“自强不息”后面加上句号。
2.(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搜集自强不息的名言
具体内涵 名言、格言、诗词等
独立自主 ①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积极进取 ②
坚强不屈 ③
3.(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默写
(1)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英雄末路当磨折, ?青衫湿! (秋瑾《满江红》)
(3)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 (孟子《鱼我所欲也》)
(5) ,半竿斜日旧关城。 (纳兰性德《浣溪沙》)
(6)辛弃疾作为南宋的爱国词人,在许多的作品中都抒发了慷慨激昂的爱国之情。在《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的良辰美景中,他要乘风高飞,俯瞰山河。其中“ 。 , ”看似在咏月,更是在抒发自己想要为祖国和人民清除北伐阻力、带来更多光明的壮志豪情;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醉梦沙场中,战马飞快,弓如霹雳,他希望以此实现“ , ”的功业美名。
二、阅读(50分)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古文阅读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松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湖心亭看雪》)
【乙】四林皆雪,登眺时见。絮起风中,千峰堆玉;鸦翻城角,万壑铺银。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①不妆散粉点点糁②原宪③之羹。飞霰④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
(选自《小窗幽记》)
【注释】①子瞻之壁: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中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句。②糁:散开,散落。③原宪:孔子的弟子,安贫乐道,甘于淡泊。④霰(xiàn):天空中降落的白色不透明的小冰粒。⑤醪(1áo):浊酒,汁渣混合的酒。
4.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
A.上下一白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B.是日更定矣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鱼我所欲也》)
C.随作雪景一幅 / 作亭者谁 (《醉翁亭记》)
D.欣然一饱 /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5.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②絮起风中,千峰堆玉。
6.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甲】【乙】两文作者同样是赏雪,但所寄情感却不尽相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①打开购物网站页面,总会有“秒杀”广告逼目而来。超低价格、热门商品、有限数量、以秒计算的成交时间,引得网民竞相点击刷屏,也引出了一番争议与思考。
②作为一种购物方式,“秒杀”带来全新体验,却也留下了复杂况味。转瞬之间,有惊喜也有失望,有欢乐也有忧愁。心理学家说,“秒杀”也是一次心理测验,淡然处之者自得其乐,而那些渴望“一击即中”、希望“马上就有”、总想“付出少收益大”的,则容易陷入纠结的泥沼。看来,“秒杀”可以有,但“秒杀心态”值得商榷。
③如果扫描广泛的现实层面,更会发现,“秒杀心态”所折射的社会浮躁,远不只在网购中浮现。有人想一夜暴富,有人盼一举成名,有的企业等不得艰辛研发过程只想赚“快钱”……
④“中国人的身上,似乎都按下了快进健。”一位环游世界的外国友人有此感叹。我们这个迅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代,势必会在人心中留下求变、求快等心理投射。但现实的辩证法往往是冷峻的: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
⑤之所以会这样,就在于从梦想到现实之间,缺乏整固的桥梁,或者只有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急于出政绩,形象工程纷起,留下了多少后遗症?追求高利润,不惜降低质量标准,滋生了多少安全隐患?迷信“成名要趁早”,大好年华却定不下心来认真学习思考,又回响起多少青春的叹息?
⑥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收到一时之效,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减弱了前行的后劲。因而,浮躁是改革发展的火敌,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
材料二
①现实生活中,常常会有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现象。为官者渴望一步登天,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从商者企望一夜暴富,从艺者指望一举成名。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看似日理万机,好像勤奋忙碌,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
②那么,如何拂去功利主义,抖落浮躁尘埃?每个人都应踏实做人,不要心浮气躁,只想着自己的名与利;每个人潜下心来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汇聚起民族追梦的恢弘力量,积蓄起国家进步的强大动力。孔繁森有句名言:“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时常有怕被埋没的痛苦。把自己当泥土吧!让众人把你踩成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我们青年人应具备踏实做人、潜心干事的精神,从多方面进行锤炼。
③首先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这不仅是一种性格特质,也能彰显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同志成功指挥多次重大战役,当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时,他却婉言谢绝,连连表示“不敢当”。这份“不敢当”的背后,是面对成绩、荣誉时的冷静清醒。现实中,有的人做出一点小贡献,取得一点小成绩,就容易滋生骄傲自满情绪,热衷于评功摆好、表功“造势”,如此一来,人变得飘飘然,自然也就难以沉下心来做事。心存敬畏,虚怀若谷,才能奋发进取,干事成事。
④还要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毛泽东同志说过:“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已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当年,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埋头苦干十几载,遍植木麻黄,硬是把荒岛变成宝岛,使群众逐渐摆脱了苦日子。谷文昌种树,短期内是难以看到成效的,但他愿意沉下心来,默默付出,去做真正于民有利、利于长远的事。像谷文昌那样远离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干事,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⑤更要具备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视名利淡如水,待事业重于山,才是做人的高境界。老英雄张富清在战争年代立下赫赫战功,但几十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都不知情。1955年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老人为何一辈子深藏功名?他眼眶湿润地回答:“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低头不张扬,理头躬身行,张富清的人生选择与坚守,真正诠释了“正其又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崇高精神。
⑥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捷径。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唯有知此,才会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开头由“秒杀”这一购物现象引出话题“秒杀心态”,使论述具有现实意义,引发读者思考。
B.材料一第④段中“中国人身上,似乎都按下了快进键”一句,是国际友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肯定与赞叹。
C.之所以会出现“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的问题,就在于从梦想到现实之间,缺乏整固的桥梁,或者只有海市蜃楼般的幻影。
D.材料二的结构划分可分为①②\③④⑤\⑥,其中①②段是递进关系,③④⑤是并列关系,⑥是对全文的总结。
9.请分别概括两则材料的中心论点。
10.请问材料二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请分析作用。
11.请结合上文和材料,分析王顺友具有的优秀品质,并就其中一点谈谈对你的启示。
王顺友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20年中,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
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9月14日,王顺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王顺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面对着这些荣誉,王顺友总是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
(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文学类文本阅读
梅干菜烧肉
陈世旭
①母亲是广东潮州人,会烧菜,能把豆腐和白菜帮子烧出红烧肉的色香味。但她很少有时间做饭。全家五口全靠她一个人在一间废品加工厂做工养活。她每天天亮前出门,晚上快半夜才到家。姐姐和我谁先到家谁做饭。一天两顿,很简单:半锅水,两把米,一堆剁碎的菜帮子,用到处捡来的刨花、锯屑、烂木片煮熟……
②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我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③半年后我回家过年,母亲上工的那个废品加工厂也放假。她便整天在家里忙,忙一天两顿饭,忙着料理我从农场带回的棉花——打了两床棉被,给我们几个做一身棉袄棉裤……之前我们都是单衣单裤过冬。
④除了忙活这些,母亲还有些事做得很秘密,总是在我们几个都睡熟以后才做。我动身返回农场的那天早上,她指着一只堆得老高的长条竹篓说:这是给你带去农场的。什么啊?这么多!我很惊讶。母亲淡淡地说:就是一床棉被,还能有什么。
⑤回农场那天,母亲送我上火车。我们早早赶到公交车站,却好长时间见不到车来。好不容易上了一趟车,一路上看着车停站、等红灯、让人、让车,人几乎要疯。谢天谢地,终于到了火车站。下了公交车,抬上竹篓,母亲就飞快地跑起来。她在前,我在后,跑了几步,母亲的步子就乱了,一个趔趄接一个趔趄,终于跑不起来。我一个劲埋怨母亲,干吗给我这么多东西?母亲喘气说,你一个人在外面,能带就多带些。就那样挣扎着进了站,发现还要翻过一个高高的天桥。我那趟车的汽笛忽然响了,母亲缩成一团就往天桥的台阶上爬。
⑥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
⑦我扯起竹篓,拖到车门边,列车员一面发脾气,一面帮我把竹篓弄上车。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
⑧母亲已经站起,抱着月台上的站牌柱。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
⑨当天傍晚到农场,打开竹篓,居然有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还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
⑩我想起我们一家寒碜的年夜饭,那时姐姐偷偷给我解释说,自从你去农场之后,母亲把定量肉票都拿去换钱了……
不幸的是,那些瓶瓶罐罐在母亲跌倒时都已摔碎。好在竹篓包得严严实实,连汤汁都没有漏出来。当夜一帮弟兄大呼小叫,挑出了玻璃碎屑,风卷残云,扫荡了个精光。给母亲去信时,我没有说那些瓶瓶罐罐的破碎,我怕母亲的心会跟着破碎。
再次回家过年,我才知道,一年前送我那次跌倒,母亲胫骨韧带撕裂,在家里只躺了三天就一瘸一拐地去那个废品加工厂上工了——她怕丢了那份工。而在这一年我收到的家信里,有关她受伤的事只字不见。她不许姐姐透半个字给我。她怕我的心会跟着撕裂。
难怪母亲当时抱着月台的站牌柱!
写这则短文的时候,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是散文的范本,我的短文或许情境有一点跟它相似。不过,抱着站牌柱的母亲对我一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
(选自《新民晚报》2021.12.06,略有改动)
12.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请你阅读全文,仿照表格句式,补全下面的图表。
我瞒母亲 ①
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说出她精心为我节省出来的东西摔碎的事。
母亲瞒我 母亲怕我不肯接受,在我们熟睡后秘密地为我准备了许多吃的。
②
13.请你分析母亲此处流泪的原因。
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
14.请按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①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人物描写方法角度)
②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任凭”一词能否删去?)
15.有人认为,本文的标题可以改为“抱着站牌柱的身影”,你的看法是什么?为什么?
16.(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下列对艾青诗歌特点的分析,不符合的一项是()
A.诗人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常用“太阳”的意象,表达对光明、自由、胜利的不懈追求。
B.他的诗歌不拘泥于形式,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和字数、行数的整齐划一,从《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就显示其自由诗的特点。
C.擅长绘画的他,有“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这样具有鲜明色调的句子,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
D.郑振铎认为艾青的诗把我们从怀疑、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上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
17.(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阅读诗歌,结合示例完成阅读卡。
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中国的苦痛与灾难/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摘自《艾青诗选·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人民文学出版社)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阅读卡
篇 目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注意诗歌的表现形式 形式多样
品味诗歌的语言 ① (任选一处,可从修辞\句式\词语等角度赏析)
把握诗歌的意象 土地
体味诗歌的情感 ②
18.(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水浒传》中的英雄往往都有传神的绰号,请仿照示例补充两个英雄的绰号或得名缘由,并写出你对英雄绰号得名缘由的探究发现。
示例:朱彤有一尺五寸长的须髯,故称“美髯公”。张顺有高强的水上本领,故称“浪里白条”。
补充: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故称①“ ”;武松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戴宗因②“ ”,故称神行太保。
探究发现:③
三、写作(作文45分,书写3分)
19.(2022九下·深圳开学考) 2022年12月18日晚,卡塔尔足球世界杯落下帷幕。虽然足球比赛结束了,但是它所带来的足球魅力和体育精神却并没有结束。
同样的,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都看似结束了,但也并没有结束。当英雄就义后,他们的生命是结束了,但它们传递的爱国情怀并没有结束;当书本翻到最后一页,阅读是结束了,但其中引起的思想共鸣并没有结束……
请以《▲,并没有结束》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
①补充横线部分的内容
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600字
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晰,卷面整洁。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yán ;guān ;孜孜 ;骚
(2)B
(3)用忠诚坚守初心,以奋斗托举梦想,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新时代青少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4)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条件复句;语序不当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筵席”读作yán xí,“冠冕”读作guān miǎn,“zī zī不倦”写作“孜孜不倦”,“风sāo”写作“风骚”。可据此作答。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正确,努力奋进:振奋 向前;奋勇前进。
C正确。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D.正确。不言而喻:不必说就能明白。
B.有误,形销骨立:形容身体非常消瘦。与“不屈不挠,摘取成功的冠冕”语境不符。
故答案为: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错在语序不当,“生命”重要性高于“青春”,应是“把青春乃至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
A.有误,主干是“自强不息是源泉和支柱”。
B.有误,该句是条件复句。
C.有误,“坚定信仰”是动宾短语。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正确运用词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准确理解词语的意思,切忌望文生义。②辨清词语的感彩。③注意词语运用的范围。④注意避免意思重复和矛盾。⑤注意区分同义词语。⑥注意某些词语只能用于肯定句或否定句中。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本题考查病句修改。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
(4)本题考查语法知识。根据题目的要求,对每一个选项涉及到内容进行分析。找出不正确的地方,运用排除法,找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2.【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知识点】创新题型;应用性默写;开放性默写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言积累。②根据具体内涵“积极进取”,可选择表现勤奋努力、追求进步的名言等。可从《望岳》《行路难》等篇目中选择。③根据具体内涵“坚强不屈”,可选择不畏困难、勇敢无畏的名言等。可从《论语》《愚公移山》《孟子》等篇目中选择。
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点评】本题考查名言积累。学生需根据平时的学习积累,分析作答。
3.【答案】(1)羌管悠悠霜满地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一抹晚烟荒戍垒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注意羌、莽、萧瑟、辟的书写。
答案:
(1)羌管悠悠霜满地
(2)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3)回首向来萧瑟处
(4)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5)一抹晚烟荒戍垒
(6)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
【答案】4.B
5.①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
6.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结合“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可知【甲】文表达的家国之思;结合“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可知【乙】文表达的自然之乐。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对于一词多义辨析这类题目的解答,一要靠平时的积累,将文言文中常见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归纳,并理解记忆。二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判断。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时,既要注意顾及全篇,又要字斟句酌,还注意落实一些重点词语。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⑶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在读懂文言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参考译文: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大雪接连下了多日,湖中游人全无,连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这天初更时分,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人铺着毡子相对而坐,一个童子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在湖中哪能还有这样的人呢”于是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乙)四周的树林都被积雪覆盖,登高远眺看到白雪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寒鸦在城角翻飞,山中万壑都铺上了一层银色。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飞散的雪花飘入林中,强劲的回风折断竹子,徘徊其间,仔细凝视观览,以萌生奇思异想。描绘飘着雪冒出云彩之景致,呼唤松子、茶茗的情景。围着火炉烤山芋,美美地吃饱,随后画了一幅雪景,以便寄给名僧评赏。
4.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全/数词“一”;
B.这;
C.画/建造;
D.……的样子/既然。
故答案为:B。
5.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①中重点词语有:余,我;拏,撑着。句意为:我撑着一叶小舟,裹着细毛皮衣,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②中重点词语有:絮,柳絮;起,起舞。句意为:如同柳絮一样在风中起舞,山峰积雪如同堆砌的玉。
6.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句意为:没有树木,却在飘花,片片如同苏子瞻所描绘的赤壁景色;不用装点,散落之粉点点如同原宪藜羹中的糁。故断为:无树飘花/片片绘子瞻之壁/不妆散粉/点点糁原宪之羹。
7.本题考查文本表达情感。结合“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甲文用清新淡雅的笔墨,描绘了雪后西湖宁静清绝的景象,表现了作者的志趣,同时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国(明朝)的怀念之情。据此得出答案:家国之思(故国之思等)。结合“飞霰入林,回风折竹。徘徊凝览,以发奇思。画冒雪出云之势,呼松醪茗饮之景,拥炉煨芋,欣然一饱,随作雪景一幅,以寄僧赏”,乙文通过描写雪后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据此得出答案:自然之乐。
【答案】8.B
9.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
10.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通过列举刘伯承同志对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的态度,同时将刘伯承同志与现实中有的人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刘伯承同志谦虚谨慎的特点,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的论点。
11.王顺友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
启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认真聆听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不高傲,不自满,总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概括提炼议论文论点;启发、思考、感悟等开放类型;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每一个选项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分析,找出错误的一项。
⑵本题考查中心论点。议论文中的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议论的问题所持的见解和主张,一般能从文中直接找到,常出现在文章的下列位置:题目、开头、中间部分、结尾。
⑶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初中阶段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喻论证等。举例论证:真实具体,说服力强;道理论证:有权威性,论证有力;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比论证:正误分明,是非明确。无论哪种论证方法都是为了证明中心论点或分论点的。议论文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要从论证方法的角度考虑分析。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概括和启示。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8.ACD.正确;B.有误,根据“我们这个迅速发展、深刻变革的时代,势必会在人心中留下求变、求快等心理投射。但现实的辩证法往往是冷峻的:寄希望于‘一招鲜’,结果却发现问题剪不断理还乱;一门心思走捷径,结果却陷于最崎岖的险路”可知,“是国际友人对中国迅速发展的肯定与赞叹”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B。
9.根据“有燃烧的激情而无务实的路径,有华丽的目标而无扎实的过程,即便能图得一时之快、收到一时之效,但却种下了长久之患,减弱了前行的后劲。因而,浮躁是改革发展的火敌,也是人生出彩的藩篱。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可知,材料一的中心论点是以“秒杀心态”看问题、做事情,把握不了现在,更赢不了未来。根据“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没有捷径。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唯有知此,才会在平凡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可知,材料二的中心论点是我们当代青年要学习孔繁森,不以珍珠自诩,甘为泥土销路,踏实做人:克服浮躁情绪,摒弃私心杂念,潜心干事创业。
10.材料二第③段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通过列举刘伯承同志对解放区各界代表抬来绣有“常胜将军”的横匾的态度,体现出刘伯承同志面对成绩、荣誉时的冷静清醒。同时将刘伯承同志与现实中有的人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刘伯承同志谦虚谨慎的特点,从而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要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的论点。
11.根据“20年中,在绵延数百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可知,王顺友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担当;有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操守。根据“2005年,王顺友被评选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009年9月14日,王顺友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9年9月25日,王顺友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面对着这些荣誉,王顺友总是谦虚地表示愧不敢当,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而已”可知,王顺友有谦虚谨慎、虚怀若谷的胸襟。启示: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保持谦虚的心态,认真聆听老师和家长的谆谆教诲,不高傲,不自满,总之,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答案】12.①我怕母亲舍不得我吃苦,偷偷报名去当工人并在出发前一天才告诉她。②母亲怕我伤心,不让姐姐告诉我她摔伤还坚持上班的事。
13.母亲担心“我”,舍不得“我”吃苦。
14.①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因看到母亲月台摔倒而心急,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担忧与关爱。
②不能删去,“任凭”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外形憔悴、狼狈、沧桑以及对“我”的不舍、担忧、牵挂。
15.用“抱着站牌柱的身影”更好。无论在哪里,“我”都铭记着母亲为送“我”而摔倒、强撑着站起来送“我”上车的记忆,饱含着母亲对“我”的爱,它让“我”心疼,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和对“我”人生的深远影响。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动作描写
【解析】【点评】
⑴本题考查文章的故事情节。解答梳理情节类题,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线索;然后根据文章内容,找到相关语段,结合关键语句,筛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文中筛选出相关信息进行回答。
⑶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赏析的格式: ①修辞句﹑人物描写句:这句话运用了__修辞(描写方法),生动形象(传神、细腻、强调突出等)地写出__特点(心理、内容等),表达(表现)__感情(性格、主题等)。
⑷本题考查文章题目。文章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作为文章线索 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意双关 ⑥点明中心 ⑦制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⑧含蓄隽永,耐人寻味⑨巧用修辞,生动新颖。
12.本题考查文章的故事情节。文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体现在一个“瞒”字上。“我”瞒母亲的情节:是“我”怕母亲舍不得我吃苦,偷偷报名去当工人并在出发前一天才告诉她。在“我”回农场的时,她节衣缩食精心为“我”制作的吃的的,那么多的瓶瓶罐罐:砂糖、猪油……其中居然有那么大的一罐梅干菜烧肉,不慎摔坏,“我”怕母亲难过,没有说出此事。母亲瞒“我”的情节:在“我”回农场前夕,母亲怕“我”不肯接受,在我们熟睡后秘密地为“我”准备了许多吃的。母亲在送“我”去车站的路上摔了一跤,把韧带摔断了,母亲怕“我”伤心,不让姐姐告诉“我”她摔伤还坚持上班。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联系“好歹念完了初中,赣北一个农场来招工,说是去了就是工人,每月可以拿工资。我知道母亲无论如何不肯让我去吃那份苦的,便瞒着母亲报了名。直到出发前一天我才告诉母亲,她半夜回家措手不及,一边流着眼泪一边帮我收拾了一个简单到寒酸的小包”可知母亲流泪既是担心“我”要吃苦,以后要独立闯荡,也是对“我”的不舍。
1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赏析。①联系“还剩几个台阶就下天桥了,已经看得清正在吹哨子、摇动小红旗的列车员的脸了,母亲忽然腿一软,瘫坐在地上”可知“我冲进车厢,在第一个车窗的小桌板上俯下去,顾不得背后的叫骂和拍打,猛力掀开车窗”的“冲、猛力掀开”是动作描写,表现了“我”因看到母亲月台摔倒而心急,满是对母亲的心疼、担忧与关爱。②联系“任凭列车刮起的风,吹散她花白稀疏的头发,失神地站在那里”可知“任凭”是任由的意思。此时“我”坐上火车要离开了,母亲抱着站牌柱看远行的“我”,满含对孩子的不舍、留恋,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外形憔悴、狼狈、沧桑以及对“我”的不舍、担忧、牵挂。
15.本题考查文章题目。开放性试题,结合文章内容,组织合理的语言回答即可。如:用“抱着站牌柱的身影”更好。联系“在那之后,不管走到哪里,不管是陆地、海上、天空、旅途上都会有一个母亲跌倒的月台:都会有一个母亲抱着的站牌柱:都会有一个抱着站牌柱的母亲满怀忧虑地为我送行”可知在“我”人生的每一个所到之处和每一段旅途中,“我”都铭记着这段记忆,母亲为送“我”而摔倒、强撑着站起来、担心地送“我”上车的记忆饱含着母亲对“我”的担忧与深爱,它让“我”心疼,留给“我”深刻的印象,对“我”的人生产生了深远影响。
16.【答案】D
【知识点】《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ABC.正确。
D.错误,这是郑振铎评价泰戈尔《新月集》的话。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名著阅读考查形式有填空、选择、简答等多种形式,考查内容有名著的作者、年代、主要内容、主要人物性格、艺术特色、相关情节等。平时需要广泛阅读课外名著,深入了解作品内涵,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并积累相关知识。
17.【答案】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②抒发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艾青诗选》
【解析】【分析】 ①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把大地人格化,是拟人的修辞。“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把中国的苦痛与灾难比作雪夜,是比喻的修辞。两种修辞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
②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所受的苦痛与灾难之深重。“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中的“封锁”一词,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当下形势的严峻。“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运用拟人的修辞,表现生活中国大地上的人民经受的苦难之重,字里行间。表现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答案:
①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中华大地所遭受苦难的深重与漫长。
②抒发了作者对苍老、衰弱、备受苦难的祖国感到万分痛心和悲哀。
【点评】本题考查对名著评价的把握。名著阅读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8.【答案】青面兽;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水浒英雄们绰号的得名缘由有很多种类,如相貌、职业、本领等。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水浒传》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解答时要依据 对《水浒传》中人物的绰号及绰号得名缘由的把握。杨志因“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故称“青面兽”;武松为躲避官府捉拿扮成行者,故称“行者”;戴宗因“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故称“神行太保”。根据示例和补充的内容不难发现,水浒英雄们的绰号与人物相貌、职业、本领等有关。据此写出探究结果即可。
答案:
青面兽 有道术在身,行走速度快 水浒英雄们绰号的得名缘由有很多种类,如相貌、职业、本领等。
【点评】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把握能力。根据题目的要求,结合名著内容进行分析,平时要注意积累。
19.【答案】略
【知识点】半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并没有结束”,说明某件事表面上,或者说是流程上已经结束了,但是我们还需继续努力,或者从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经验、感悟、思考,以此来指导我们后面的生活、学习等等。可选自己身边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比如“爸爸戒烟行动并没结束”,但要使文章有更高的立意,可以以重大事件为材料,比如写“朝国游船救援并没有结束”,写写自己对有关情况的了解,表达自己的关切之情。更好的写法是以虚代实,某一件事事实上已经结束了,但你认为并没有结束,比如“马航事件”,找不到飞机残骸,既然救援行为结束,但也可以说“没有结束”,从事件的意义上选一个角度,如“生命的呼唤并没有结束”,表达尊重生命,关怀生命,不要忘记逝去的生命这一主题。如果把握不好这样重大的主题意义,就写自己观察到的身边的生活,也可以虚代实地来写,比如“青春并没有结束”,写写那些跳广场舞的老人们,描写场景和他们的形象,表现老人们的精神面貌,歌颂他们对生命对热爱的热爱,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构思。
【点评】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补好题以后的写作思路,就和其他作文相差无几了。补题要注意内容要熟,立意要新,切口要小。补题要充分调动生活积累,考虑自我写作的特长。嚼字,仔细琢磨,找出题目的关键字眼在哪儿。找准它,根据它弄清题目的要求,确定好文章的中心之后,就需要围绕中心选取最能表达中心的材料,确定中心,选好材料以后,就需要列出一个提纲,确定先写什么,在写什么,后写什么。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