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寒假线上测试试卷
一、语言积累。(共16分)
1.(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在血(①)雨腥风中,将一个伤痕累(②)累的旧中国建设成今天富饶(③)自由的新中国;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只有当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青春与祖国的事业高度契(④)合时,青春的色彩才会更加绚丽,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今天,我们郑重其(shì)a______地许下铿锵的誓言:一定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增强本领,为报(xiào)b______ 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敢于(tǐng)c _______身而出,攻(jiān)d______ 克难。”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xuè
②lěi
③ráo
④qì
B.①xiě
②léi
③yáo
④qiè
C.①xuè
②léi
③ráo
④qì
D.①xuě
②lěi
③yáo
④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a 郑重其是
b 报效
c 铤身而出
d 攻坚克难
B.a 郑重其事
b 报郊
c 挺身而出
d 攻艰克难
C.a 郑重其是
b 报效
c 铤身而出
d 攻艰克难
D.a 郑重其事
b 报效
c 挺身而出
d 攻坚克难
2.(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_,中国人民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3.(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霜晨月,马蹄声醉,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抬至后方进行抢救治疗。
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
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22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和完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形象融为一体,以全新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
请你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节气,根据其气候或风俗特点,仿照下列句式,使之形成一首小诗。
春分 东风初来乍到,是小心翼翼的回暖。
芒种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播种。
冬至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惊蛰,我愿意从冬眠中渐渐醒来,看看温暖的大自然。
小满,我愿意在春日中停止飞舞,听听悦耳的鸟鸣声。
,我愿意 , 。
二、传统文化。(36分)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夸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气
D.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乎山水之间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杂然而前陈者
面山而居
C.醉能同其乐
其真不知马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第②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作者抓住了早、晚、春、夏、秋、冬数个时间节点来写,都是一笔带过,生动传神。
C.最后一段写日暮外出。这一段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的主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寥寥八个字,写出了宴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公 之 周 旋 小 吏 如 此 所 以 威 行 而 无 怨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0.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 题。
金城①北楼
高适②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③,体道④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⑤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②公元752年,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写于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作。③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④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⑤更:经历。
1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的金城美景。
B.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体现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思。
C.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感。
D.本诗以叙事起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一句的妙处。
13.(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初更指晚上六时左右。
D.“长风破浪”语出《宋书 宗悫传》,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形容自己的抱负。
1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 ,忽复乘舟梦日边。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三年谪宦此栖迟, 。
(4)槲叶落山路, 。
(5)山水之乐, 。
(6)《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三、整本书阅读。(7分)
(2021·长沙)《水浒传》(120 回版)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问题。
[片段一]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 怎地是粗卤 ”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 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 “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戴宗喝道:“咄! 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 ”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选自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片段二]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选自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片段三]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言讫,堕泪如雨。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选自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在说唱艺术基础上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B.“片段一”中,李逵见是宋江, “扑翻身躯便拜”,反映出李逵直爽率真、粗中有细、爱打抱不平的个性特点。
C.“片段二”语言文雅而富有表现力,这正是《水浒传》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D.“片段三”中,第120回节选内容,李逵顺从朝廷甘愿被毒死的情节,与此前他大喊“反了罢"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人物性格的转变。
16.宋江与李逵兄弟情谊深厚,但是,宋江最后却毒死了李逵。请你结合小说主题,从“忠” 与“义”的角度谈谈对宋江这一行为的看法。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黑金”石墨烯
①北京时间 2018 年 12 月 19 日零时,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排行榜,中国 22 岁的青年学者曹原名列榜首。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微妙角度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把平行的两层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魔角”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次试错,但曹原总是很快就能操作成功。因此,《自然》杂志称曹原为“石墨烯驾驭者”。
②石墨烯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一种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奇迹材料。它看似神秘,实际上,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它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③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使它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石墨烯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但是人们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的研发成果显示,石墨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
④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 1000 亿美元,更有乐观者认为,石墨烯的市场潜在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就目前情况来讲,石墨烯市场化的最大阻碍是需求和价格。石墨烯的未来产业化之路还很长,需要资金的支持和研发人员的开拓创新。
⑤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石墨烯的重视程度都在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石墨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墨烯材料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及超高的性价比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
(摘编自《22 岁在读博士生荣登<自然>杂志全球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石墨烯应用领域及前景浅析》《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原发现了石墨烯“魔角”,《自然》杂志把他评为 2018 年度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之首。
B.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
C.文中图表显示,石墨烯可以应用在诸多领域,其中在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D.由于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
18.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曹原的研究成就巨大,令人振奋,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采用了画图表的方式介绍石墨烯广泛的应用领域,直观清晰。
C.第②③④段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D.本文把石墨烯比作“黑金”,语言形象,说明它与黄金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19.请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
以“1 毫米”和“300 万层”的巨大反差,凸显了石墨烯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又要以“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为例来说明?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者,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②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③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④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⑤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⑥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⑦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⑧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⑨她大笑道: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⑩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会儿的工夫就得!
果然,一会儿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会儿的工夫就到。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20.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①我大年三十去理发,很愧疚,老板却热情地招呼我。
②
③我让出了座位,愿意成人之美,老板却拉住了我。
④
⑤理发结束女同志等在门口,送老板去车站,老板感到意外、不好意思。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的理解。
23.文章第 段有三处写了“一会儿的工夫”,请分别说说其作用。
五、作文。(60分)
2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按要求作文。
甜,既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味觉感受,更可能是积极美好的内心触动。自信大增时的欢喜,展示成功时的激动,超越与突破时的快慰,助人和为善时的暖意……总有那么一种甜,时间的洪流冲淡不了,萦绕在心头永不散去。
请以“有一种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C
(2)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血”口语读“xiě”,一般情况都读“ xuè ”;累:读léi时,〔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重叠,堆积之意时,读“lěi”如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 疲乏,过之意时读“lèi”,如劳累,累乏。故此处读“lěi”;“饶”读“ráo”;“契”读“qì”,不读“qiè”。
故答案为:C
⑵“郑重其事”而不是“郑重其是”;报效的“效”不能写成“郊”;“挺身”而不是“铤身”;“攻坚克难”一般指在面对重大问题或难题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决心,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和攻击才能克服。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解决复杂问题或克服重大困难的过程。“攻艰克难”则强调了战斗的艰辛和艰苦,通常用于形容在军事行动中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个词语强调了军人在战斗中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胜利。故此处用“攻坚克难”。
故答案为:D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我国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众多,部分词语的读音方言区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方言区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特别关注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部分。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和形声字的读音,虽然形声字一部分表示意义,一部分表示读音,但由于古今语音变化很大,我们不能绝对地用声旁去推断形声字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词义,特别是同音字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辨析,否则就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此处与梦想不搭配。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与基因不搭配。
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据语境判断,新中国成立之初应为“百废待兴”合适。
奋起直追:原指鸟类振翅起飞,形容振作起来,奋勇赶上,紧紧地追赶上去。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根据“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的提示,“奋发图强”更切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答案】A
【知识点】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还”与“依然”表意重复,可将二者删去其一;二是用词不当,从句意来看,“组成”应改为“铸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三是“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而且是”改为“而是”。据此可知,修改后的句子为: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答案】春分;到田野中自由漫步;看看绿色的大地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句。从题干给出的节气中选择一个,根据其气候或风俗特点,仿照“惊蛰,我愿意从冬眠中渐渐醒来,看看温暖的大自然”的句子样式写一句话,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贯通。补写的句子与前面的构成排比。
故答案为:春分;到田野中自由漫步;看看绿色的大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⑵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文言词语中多义词的不同意思,然后联系选项中的句子意思理解在这个特定语境中词语的用法及意思。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读四个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表述,对照文章相关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对错。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5.ABD.正确;C.有误,本句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的意思是“花”,并非“香气”。
故答案为:C.
6.A.不同,乎:介词,相当于“于”。/乎:助词,舒缓语气的作用。B.相同,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不同,其:代词,代指太守。/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不同,以:介词,用。/以: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B.
7.ABD.正确;C.有误,“最后一段写日暮外出”说法错误,本段是承接上一段的“太守宴”,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并非“日暮外出”,从前文的“朝而往,暮而归”可知,他们是早上外出的。
故答案为:C.
【答案】8.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9.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0.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结合句意和句中的断句标志断句即可,“所以”是断句的标志,其前应断开,正确的断句应为: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故答案为: 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语: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句意: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故答案为: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在府衙被火烧之后,况钟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
故答案为: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答案】11.B
12.运用了比喻手法,水声如箭,残月如弓,有着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耳际湍急的水声,城头残缺的月亮,动静结合,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ACD.正确;B.有误,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渴望像吕尚一样得遇贤主、一展才华。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颔联的意思是:湍流之上,急奔的水流声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诗的颔联“急流声若箭”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水声比作箭,且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写出水流的急,“残月势如弓”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残月比作弯弓,且从视觉的角度,生动写出月亮的静。总体上,动静两相映衬,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
故答案为: 运用了比喻手法,水声如箭,残月如弓,有着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耳际湍急的水声,城头残缺的月亮,动静结合,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
13.【答案】C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历法;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初更指晚七时至九时。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4.【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万古惟留楚客悲
(4)枳花明驿墙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填上句,“垂”的最下面一横短,“钓”不要写成“钩”。“溪”的右下是“大”不是“小”。
故答案为: 闲来垂钓碧溪上
(2)填上句,“沉”不要写成“陈”;“侧”不要写成“则”,“畔”不要写成“伴”。
故答案为: 沉舟侧畔千帆过
(3)填下句,“惟”不要写成“唯”。
故答案为:万古惟留楚客悲
(4)填下句,“枳花”不要写成“纸花”;“明”不要写成“名”;“驿”不要写成“译”。
故答案为: 枳花明驿墙
(5)填下句,“寓”不要写成“喻”。
故答案为: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长风”不要写成“乘风”;“济”不要写成“记”;“沧海”不要写写成“苍海”。
故答案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令”;“赋”右边没有“丿”;“柯”不要写成“科”。
故答案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还是理解性默写填空,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答案】15.A
16.宋江讲究忠义,但是“忠”在前“义”在后,他已经被赐了毒酒,他知道李逵生性鲁莽,肯定会聚众为他报仇,造成更多损失,这样就违背了他忠义的初衷了,所以他让李逵喝下了毒酒。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5.B.李逵见是宋江,“扑翻身躯便拜”,这说明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个性特点;C.“语言文雅”说法错误。《水浒传》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以北方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D.李逵是因为顺从宋江甘愿被毒死的。故选A。
故答案为:A
16.宋江之所以会在临死前毒死李逵,是因为在接受朝廷招安时,李逵是非常反对的,并且还多次作出鲁莽冲动、带有造反意味的行为,最后是在宋江的屡次制止下才得以消停。而宋江因为饮了高俅送来的酒后中毒就要死了,他担心李逵会在他死后没人制止会造反,毁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于是就毒死了李逵。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宋江讲究忠义,但是“忠”在前“义”在后,他已经被赐了毒酒,他知道李逵生性鲁莽,肯定会聚众为他报仇,造成更多损失,这样就违背了他忠义的初衷了,所以他让李逵喝下了毒酒。
【答案】17.D
18.D
19.凸显了石墨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1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四段“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 亿美元”可知,“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二段“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可知,此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及辨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根据“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一句可知,石墨烯的特点是:薄、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强。“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更凸显了石墨烯“薄”的特点。然后再列举“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的例子,能更形象的说明石墨烯的薄,更容易让我们理解。
故答案为: 凸显了石墨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答案】20.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21.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小店比喻成小草一样平凡而朴素,暗示小店主人朴实。
②成全别人的好事,侧面说明小店主朴实无华。
22.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23.①对我的安慰和自己手艺的自信,②理发时间短,暗示赶火车的时间紧,我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不能回家。③表现了女人对老板的愧疚心态和对老板的感激,回报。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⑤段“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和第⑥段“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的内容可知,第①空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
故答案为: 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 ; 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21.根据第 段“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的内容可知,第②空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故答案为: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小店比喻成小草一样平凡而朴素,暗示小店主人朴实。
②成全别人的好事,侧面说明小店主朴实无华。
2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①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句子将小店比作“一株小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接着明确比喻修辞的作用,即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句中指出小店“很朴素”、也“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可见小店的平凡和朴素;最后明确句子的表达效果,即用小店暗示小店的店主的朴实。②“成人之美”的本身的意思是指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在句中指的是“我”想成全女同志理发的愿望,让出自己的位置;而“我”的做法也是在向店主学习,所以这也侧面表现了小店店主的善良朴实。
故答案为: 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2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惊艳”与文章标题“烟花惊艳”相照应,是指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绚丽的景象带给让人惊喜,营造出了节日气氛,也让故事变得美好而温暖;同时,理发店老板不顾火车是否晚点,坚持为“我”理发,“我”成人之美让女同志先理发,女同志回报老板,等老板忙完载我俩上火车站,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礼让、关爱和帮助辐射出的人性美,让人兴奋愉悦。
故答案为: ①对我的安慰和自己手艺的自信,②理发时间短,暗示赶火车的时间紧,我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不能回家。③表现了女人对老板的愧疚心态和对老板的感激,回报。
24.【答案】【参考例文】
有一种甜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爷爷奶奶便起床了,背着背篓去地里收玉米。
太阳渐渐地越升越高,阳光也愈加炽热。被太阳晒得满脸金光的我,睡不下去了,也背起背篓,下到地里。
玉米粒被金灿灿的太阳照得发亮。“你来干什么?”“嘿嘿,体验生活,晒太阳,吃苦!”爷爷憨厚地笑了。
我掰下第一个玉米,放进背篓里,心里想,这都不是事儿!“别光是拔,把皮儿剥了!”麻烦!我拿出刚才的玉米,剥开外面一层一层的皮,可是要使皮脱下来,还得把玉米下端突起的那部分给掰断,可没想到,这节我拿它无可奈何!怎么掰都会从一旁滑脱。
我回头看看两个老人,一拔一剥一掰,毫无压力,背篓里也快满了。而我的背篓里却空无一物,手里还握着个没解决的。越想越气,两只手一扬,奋力地往小腿上撞,“咔”的一声,断了,终于断了。还是骨头厉害。
这才刚刚弄完一个呢,汗珠便从头发里跑出来,慢慢爬上额头,从两颊分开,跑到下巴上,滴在衣领上,便迅速地散开来。我继续像之前一样,剥开一个就往腿上撞,剥一个撞一个,撞一个就红一点,渐渐地,太阳越晒越热,烤得我两颊变红,发烫。背后篓里的玉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好久过后,我瘫坐在地上。望望爷爷和奶奶,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闪亮耀眼,再看看他们旁边几堆堆的玉米,我才半篓啊!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干的了,汗水还在拼了命得流,到处乱跑,无处不在。袜子里,裤子里,流到嘴巴和眼睛里,这可真是透透彻彻的苦。
“劳动可真辛苦!”我嘟嚷着。
“不苦,不苦!”奶奶笑着说。
我呆呆望着爷爷奶奶。夕阳的余晖里,两个满头银丝的老人,有说有笑。劳动,对于他们,真的不是苦,反而是甜呢!可不是嘛?他们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眼里都是笑意呢!
苦了一辈子,收获了一辈子,我仿佛明白了,这苦,也是另外一种甜!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有一种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题中的“甜”不只是形容味道,这里引申为感觉、体验。代表着幸福、感动、温暖、成功、快乐等含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苦,也是一种甜,将“苦”和“甜”看成是辩证的统一。“苦”往往孕育着“甜”,而“甜”常常来自于“苦”。因此,要挖掘出“苦”中所蕴含的“甜”,例如,学习的过程是“苦”的,要每天按时上课,做作业,要写字、读书,做题,日复一日,要控制贪玩的欲望,要割舍无益的爱好,似乎艰辛且枯燥。但学习带来的快乐很多,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心灵的丰盈,这些精神上的愉悦无法言说,所以“苦”的确是另外一种“甜”,只是,一个多在过程中体验,一个在结果中收获。只要用心体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苦甜”交织的。通过自己的经历,所见所感,来表达“苦,也是另外一种甜”的感悟吧。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 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山东省济南高新区东城逸家初级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寒假线上测试试卷
一、语言积累。(共16分)
1.(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忆往昔,先辈们披荆斩棘,在血(①)雨腥风中,将一个伤痕累(②)累的旧中国建设成今天富饶(③)自由的新中国;想今朝,我们应如何珍惜幸福生活,继承和发扬英雄们的奋斗精神?
“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祖国召唤时,我们正青春。”只有当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青春与祖国的事业高度契(④)合时,青春的色彩才会更加绚丽,青春的能量才能充分迸发。今天,我们郑重其(shì)a______地许下铿锵的誓言:一定要树立远大目标,刻苦学习,增强本领,为报(xiào)b______ 祖国打好扎实的基础,在实践中历练、成长,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都敢于(tǐng)c _______身而出,攻(jiān)d______ 克难。”相信我们一定能不负先辈重托,不辱历史使命,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①xuè
②lěi
③ráo
④qì
B.①xiě
②léi
③yáo
④qiè
C.①xuè
②léi
③ráo
④qì
D.①xuě
②lěi
③yáo
④qiè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a 郑重其是
b 报效
c 铤身而出
d 攻坚克难
B.a 郑重其事
b 报郊
c 挺身而出
d 攻艰克难
C.a 郑重其是
b 报效
c 铤身而出
d 攻艰克难
D.a 郑重其事
b 报效
c 挺身而出
d 攻坚克难
【答案】(1)C
(2)D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同音字字形辨析;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1)“血”口语读“xiě”,一般情况都读“ xuè ”;累:读léi时,〔累累〕a.连续成串,如“果实累累”;b.颓丧的样子,如“累累若丧家之犬”;重叠,堆积之意时,读“lěi”如累计,累日,累积,累累。日积月累。连篇累; 疲乏,过之意时读“lèi”,如劳累,累乏。故此处读“lěi”;“饶”读“ráo”;“契”读“qì”,不读“qiè”。
故答案为:C
⑵“郑重其事”而不是“郑重其是”;报效的“效”不能写成“郊”;“挺身”而不是“铤身”;“攻坚克难”一般指在面对重大问题或难题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决心,经过长时间的奋斗和攻击才能克服。这个词语通常用于形容解决复杂问题或克服重大困难的过程。“攻艰克难”则强调了战斗的艰辛和艰苦,通常用于形容在军事行动中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个词语强调了军人在战斗中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才能胜利。故此处用“攻坚克难”。
故答案为:D
【点评】⑴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读音。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通用语。我国是多民族,地大物博,方言众多,部分词语的读音方言区与普通话是不一样的,方言区的同学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特别关注自己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部分。还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和形声字的读音,虽然形声字一部分表示意义,一部分表示读音,但由于古今语音变化很大,我们不能绝对地用声旁去推断形声字的读音。
⑵本题考查汉字的准确书写。汉字里许多字是同音字,我们要从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了词义,特别是同音字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辨析,否则就容易写错别字了。平时学习要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与积累。
2.(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梦想是一个民族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没有梦想的民族是可悲的,对美好梦想没有______和矢志不渝精神的民族同样没有前途。______,坚忍不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基因。回望历史,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面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______,中国人民______;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梦想的太阳,已经在东方地平线上喷薄而出,灿烂的朝霞正在光耀在我们的眼前……
A.坚贞不屈 自强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B.坚定不移 自强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C.坚贞不屈 生生不息 百废待兴 奋发图强
D.坚定不移 生生不息 百废俱兴 奋起直追
【答案】B
【知识点】近义词
【解析】【分析】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此处与梦想不搭配。
坚定不移:稳定坚强,毫不动摇。
自强不息:自觉地努力向上,永不松懈。
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此处与基因不搭配。
百废俱兴: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百废待兴: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据语境判断,新中国成立之初应为“百废待兴”合适。
奋起直追:原指鸟类振翅起飞,形容振作起来,奋勇赶上,紧紧地追赶上去。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以求强盛。根据“面对现代化征程中的困难与挑战,中华儿女怀揣中国梦。一路高歌前行”的提示,“奋发图强”更切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语的辨析与运用。了解各个词语的意思,根据句子的语境做出判断。近义词(成语)的辨析常见的技巧有:坚持“存同析异”的原则,分析相异的语素;根据语境正确的使用词语;从感彩方面辨析等几种方法。做题时灵活使用。
3.(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霜晨月,马蹄声醉,喇叭声咽……”万山千壑,林木苍翠,一草一木皆是情,它们一定还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在娄山关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右小腿伤势过重,血如泉涌,即使这样,他依然坚守阵地,拒不离开,后被红军战士们强行抬至后方进行抢救治疗。
A.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B.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C.它们一定依然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且是一道钢铁长城。
D.它们一定依然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组成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答案】A
【知识点】关联词使用不当
【解析】【分析】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还”与“依然”表意重复,可将二者删去其一;二是用词不当,从句意来看,“组成”应改为“铸就”,更能突出人物的精神;三是“不是……,而且是……”关联词搭配不当,可将“而且是”改为“而是”。据此可知,修改后的句子为:它们一定还记得这样一个人,那时候他已不是血肉铸就的躯体,而是一道钢铁长城。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辨析并修改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2022年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和完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形象融为一体,以全新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
请你选择以下其中一个节气,根据其气候或风俗特点,仿照下列句式,使之形成一首小诗。
春分 东风初来乍到,是小心翼翼的回暖。
芒种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播种。
冬至 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而南方则是吃汤圆。
惊蛰,我愿意从冬眠中渐渐醒来,看看温暖的大自然。
小满,我愿意在春日中停止飞舞,听听悦耳的鸟鸣声。
,我愿意 , 。
【答案】春分;到田野中自由漫步;看看绿色的大地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仿句。从题干给出的节气中选择一个,根据其气候或风俗特点,仿照“惊蛰,我愿意从冬眠中渐渐醒来,看看温暖的大自然”的句子样式写一句话,做到句式一致,修辞一致,语意贯通。补写的句子与前面的构成排比。
故答案为:春分;到田野中自由漫步;看看绿色的大地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解答好此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等方面,再就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
二、传统文化。(36分)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课内文言文阅读。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夸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
B.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意趣,情趣
C.野芳发而幽香
芳:香气
D.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倒下的样子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乎山水之间也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B.杂然而前陈者
面山而居
C.醉能同其乐
其真不知马也
D.醒能述以文者
以其境过清
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环滁皆山也”五字领起,仿佛一个全景镜头,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B.第②段,写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四时景物的迥然不同。作者抓住了早、晚、春、夏、秋、冬数个时间节点来写,都是一笔带过,生动传神。
C.最后一段写日暮外出。这一段在叙事中,融入了更多议论和抒情,托出全文的主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寥寥八个字,写出了宴罢晚归的情景,笔调闲散,淡雅而有情致。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捉笔成文的自负。
【答案】5.C
6.B
7.C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做好积累,对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分类做好整理。
⑵本题考查多义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见文言词语中多义词的不同意思,然后联系选项中的句子意思理解在这个特定语境中词语的用法及意思。
⑶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通读四个选项对文章内容理解的表述,对照文章相关句段,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对错。
【附参考译文】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那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看到流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那是酿泉。泉水沿着山峰折绕,沿着山路拐弯,有一座亭子像飞鸟展翅似地,飞架在泉上,那就是醉翁亭。建造这亭子的是谁呢?是山上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又是谁呢?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他的宾客们来这儿饮酒,只喝一点儿就醉了;而且年纪又最大,所以自号“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至于太阳升起,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就是山中的朝暮。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这就是山中的四季。清晨前往,黄昏归来,四季的风光不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来去行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招呼,后面的答应;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酿造酒,泉水香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横七竖八地摆在面前的,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射的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客们。一位容颜苍老,头发花白的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宾客们跟随太守回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荫,禽鸟在高处低处鸣叫,是游人离开后鸟儿在欢乐地跳跃。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快乐,却不知道人们的快乐;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呢?是庐陵欧阳修。
5.ABD.正确;C.有误,本句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的意思是“花”,并非“香气”。
故答案为:C.
6.A.不同,乎:介词,相当于“于”。/乎:助词,舒缓语气的作用。B.相同,两句中的“而”都是连词,表修饰。C.不同,其:代词,代指太守。/其: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难道”。D.不同,以:介词,用。/以: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B.
7.ABD.正确;C.有误,“最后一段写日暮外出”说法错误,本段是承接上一段的“太守宴”,叙述日暮而归的情景,并非“日暮外出”,从前文的“朝而往,暮而归”可知,他们是早上外出的。
故答案为:C.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况①守时,府治②被火焚,文卷悉烬,遗火③者,一吏也。火熄,况守出坐砾④场上,呼吏痛杖一百,喝使归舍,亟⑤草奏,一力归罪己躬,更不以累吏也。初吏自知当死,况守叹曰:“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奏上,罪止罚俸。公之周旋⑥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使以今人处此,即自己之罪尚欲推之下人,况肯代人受过乎?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
(节选自《智囊》)
【注释】①况钟,字伯律,南昌人,时任苏州太守,明朝著名廉官。②府治:府衙。③遗火:因失职造成火灾。④砾:小石,碎石。⑤亟:急速,赶快。⑥周旋:这里是对待的意思。
8.用“/”给下面句子断句。(只画一处)
公 之 周 旋 小 吏 如 此 所 以 威 行 而 无 怨
9.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固太守事也,小吏何足当哉!
10.选文结尾评论说“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8.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9.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0.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言作者个人的观点态度;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⑶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附参考译文】
况钟做太守时,府衙被火烧,文件书卷都烧成了灰烬,失职造成火灾的人是个小官员。火熄灭后,况钟出门坐在碎石场上,叫人狠狠杖打小官员百下,大声叫喊让他回到房舍中。赶快亲自草拟奏折,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开始小官员自己知道将要承担死罪,况钟感叹说:“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况钟(将事情)上奏给皇上,论罪被罚没傣禄。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假如让如今的人处于这件事中,原本是自己的罪过还想要推脱给手下的人,更何况愿意代替别人承担过错呢?况钟的品格,就是在这一点上让人望尘莫及啊!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是:况钟对待手下小官都如此(有担当),这就是他行事有威严却不遭人怨恨的原因。结合句意和句中的断句标志断句即可,“所以”是断句的标志,其前应断开,正确的断句应为: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故答案为: 公之周旋小吏如此/所以威行而无怨
9.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重点词语:固,本来。何,怎么。哉,助词,呢。句意: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故答案为: 这本来就是太守该负的责任,一名小吏怎么能够承担呢?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刻画人物的各种描写手法来分析;从叙写的事件上来分析。从“亟草奏,一力归罪已躬,更不以累吏也”可以看出况钟勇于担当。在府衙被火烧之后,况钟尽全力把罪责归聚到自己身上,却不用罪责连累小官员。这正是“公之品,于是不可及矣”的具体体现。
故答案为:况钟的不可及之品体现在勇于担当,对小吏的过错,况钟在呈奏皇上时,自己承担了全部责任。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 题。
金城①北楼
高适②
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③,体道④犹思塞上翁。为问边庭更⑤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金城:古地名,即今甘肃兰州。②公元752年,高适经人引荐,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充任掌书记。此诗即写于离开长安赴陇右途经金城时作。③磻溪老:指姜太公吕尚。④体道:是指体悟道理。⑤更:经历。
11.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写了晴空万里、积水连山的金城美景。
B.颈联借姜太公钓鱼和塞翁失马的典故,体现诗人郁郁不得志的愁思。
C.尾联写对边关形势的担忧,体现了诗人关心国家安危的爱国情感。
D.本诗以叙事起笔,借用典故,抒写情怀。
12.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一句的妙处。
【答案】11.B
12.运用了比喻手法,水声如箭,残月如弓,有着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耳际湍急的水声,城头残缺的月亮,动静结合,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
【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赏析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的内容,联系创作的背景抓住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⑵本题考查多角度赏析名句。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诗句描写了怎样的内容,然后从修辞手法、内容主旨、哲理等方面对诗句进行赏析。从修辞角度赏析,要答出该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及手法的作用;从内容主旨方面赏析,需要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写出该诗句表达出诗人怎样的胸襟;从哲理角度赏析,则需要答出该诗句蕴含的哲理。
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ACD.正确;B.有误,颈联写诗人追思历史旧事,对人生际遇,祸福更替有了更深的认识,渴望像吕尚一样得遇贤主、一展才华。
故答案为:B.
12.本题考查赏析诗句。颔联的意思是:湍流之上,急奔的水流声好像离弦之箭的破空声;高挂在城头上空的一弯月亮形同一张悬着的弯弓。诗的颔联“急流声若箭”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水声比作箭,且从听觉的角度,生动地写出水流的急,“残月势如弓”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残月比作弯弓,且从视觉的角度,生动写出月亮的静。总体上,动静两相映衬,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衬托出诗人欲动不能,欲静还动的心。
故答案为: 运用了比喻手法,水声如箭,残月如弓,有着一种磅礴的气势,给人以急促紧迫之感;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耳际湍急的水声,城头残缺的月亮,动静结合,给人策马行军的紧迫感。
13.(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
B.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为两个小时。初更指晚上六时左右。
D.“长风破浪”语出《宋书 宗悫传》,南朝时宗悫用“乘长风破万里浪”形容自己的抱负。
【答案】C
【知识点】文化典籍;其他常识;历法;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BD.正确;C.有误,初更指晚七时至九时。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文学常识的能力。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及重要的文化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 ,忽复乘舟梦日边。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三年谪宦此栖迟, 。
(4)槲叶落山路, 。
(5)山水之乐, 。
(6)《行路难(其一)》中“ , ”两句诗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
(7)《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 , ”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
【答案】(1)闲来垂钓碧溪上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万古惟留楚客悲
(4)枳花明驿墙
(5)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1)填上句,“垂”的最下面一横短,“钓”不要写成“钩”。“溪”的右下是“大”不是“小”。
故答案为: 闲来垂钓碧溪上
(2)填上句,“沉”不要写成“陈”;“侧”不要写成“则”,“畔”不要写成“伴”。
故答案为: 沉舟侧畔千帆过
(3)填下句,“惟”不要写成“唯”。
故答案为:万古惟留楚客悲
(4)填下句,“枳花”不要写成“纸花”;“明”不要写成“名”;“驿”不要写成“译”。
故答案为: 枳花明驿墙
(5)填下句,“寓”不要写成“喻”。
故答案为: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表现作者积极入世,对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豪迈的心态”,“长风”不要写成“乘风”;“济”不要写成“记”;“沧海”不要写写成“苍海”。
故答案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理解性默写,提示语“ 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久谪归来,人事已非,恍如隔世之感”;“吟”的右边是“今”,不要写成“令”;“赋”右边没有“丿”;“柯”不要写成“科”。
故答案为: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点评】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无论是填上句或下句还是理解性默写填空,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三、整本书阅读。(7分)
(2021·长沙)《水浒传》(120 回版)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问题。
[片段一]
李逵看着宋江问戴宗道:“哥哥,这黑汉子是谁 ”戴宗对宋江笑道:“押司,你看这厮恁么粗卤,全不识些体面。”李逵便道:“我问大哥: 怎地是粗卤 ”戴宗道:“兄弟,你便请问这位官人是谁便好,你倒却说‘这黑汉子是谁’,这不是粗卤,却是甚么 我且与你说知,这位仁兄,便是闲常你要去投奔他的义士哥哥。”李逵道: “莫不是山东及时雨黑宋江 ”戴宗喝道:“咄! 你这厮敢如此犯上,直言叫唤,全不识些高低,兀自不快下拜等几时 ”李逵道:“若真个是宋公明,我便下拜;若是闲人,我却拜甚鸟!节级哥哥,不要瞒我拜了,你却笑我。”宋江便道:“我正是山东黑宋江。”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爷,你何不早说些个,也教铁牛欢喜。”扑翻身躯便拜。
(选自第三十八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跳)
[片段二]
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其人则有帝子神孙,富豪将吏,并三教九流,乃至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
(选自第七十一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
[片段三]
宋江道:“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怕你造反,坏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义之名。因此,请将你来,相见一面。昨日酒中,已与了你慢药服了,回至润州必死。你死之后,可来此处楚州南门外有个蓼儿洼,风景尽与梁山泊无异,和你阴魂相聚。我死之后,尸首定葬于此处,我已看定了也!”言讫,堕泪如雨。李逵见说,亦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言讫泪下,便觉道身体有些沉重。当时洒泪,拜别了宋江下船。回到润州,果然药发身死。李逵临死之时,嘱咐从人:“我死了,可千万将我灵柩去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和哥哥一处埋葬。”嘱罢而死。从人置备棺椁盛贮,不负其言,扶柩而往。
(选自第一百二十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15.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水浒传》是在说唱艺术基础上写成的章回体小说,讲究故事的曲折和完整,井然有序,每个英雄人物的故事都有其相对的独立性。
B.“片段一”中,李逵见是宋江, “扑翻身躯便拜”,反映出李逵直爽率真、粗中有细、爱打抱不平的个性特点。
C.“片段二”语言文雅而富有表现力,这正是《水浒传》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D.“片段三”中,第120回节选内容,李逵顺从朝廷甘愿被毒死的情节,与此前他大喊“反了罢"的情节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人物性格的转变。
16.宋江与李逵兄弟情谊深厚,但是,宋江最后却毒死了李逵。请你结合小说主题,从“忠” 与“义”的角度谈谈对宋江这一行为的看法。
【答案】15.A
16.宋江讲究忠义,但是“忠”在前“义”在后,他已经被赐了毒酒,他知道李逵生性鲁莽,肯定会聚众为他报仇,造成更多损失,这样就违背了他忠义的初衷了,所以他让李逵喝下了毒酒。
【知识点】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分析文章语言特点;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名著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注意对名著中的人物、故事梗概、主要情节、艺术特色等进行全面的把握,答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
⑵此题考查的是对名著的理解和感悟。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对于“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5.B.李逵见是宋江,“扑翻身躯便拜”,这说明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的个性特点;C.“语言文雅”说法错误。《水浒传》这部古典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是以北方口语为基础,明快、洗练;D.李逵是因为顺从宋江甘愿被毒死的。故选A。
故答案为:A
16.宋江之所以会在临死前毒死李逵,是因为在接受朝廷招安时,李逵是非常反对的,并且还多次作出鲁莽冲动、带有造反意味的行为,最后是在宋江的屡次制止下才得以消停。而宋江因为饮了高俅送来的酒后中毒就要死了,他担心李逵会在他死后没人制止会造反,毁了梁山泊的忠义名声,于是就毒死了李逵。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 宋江讲究忠义,但是“忠”在前“义”在后,他已经被赐了毒酒,他知道李逵生性鲁莽,肯定会聚众为他报仇,造成更多损失,这样就违背了他忠义的初衷了,所以他让李逵喝下了毒酒。
四、现代文阅读。(31分)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现代文阅读
“黑金”石墨烯
①北京时间 2018 年 12 月 19 日零时,顶尖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 2018 年度影响世界的十大科学人物排行榜,中国 22 岁的青年学者曹原名列榜首。曹原发现:当两层平行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微妙角度时,就会产生神奇的超导效应。把平行的两层石墨烯旋转成约 1.1°的“魔角”并不容易,需要很多次试错,但曹原总是很快就能操作成功。因此,《自然》杂志称曹原为“石墨烯驾驭者”。
②石墨烯是什么呢?它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被称为“黑金”,是一种有“新材料之王”之称的奇迹材料。它看似神秘,实际上,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它本来就存在于自然界,只是难以剥离出单层结构。
③石墨烯优异的物理性质使它在很多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石墨烯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的产业化,但是人们对石墨烯的应用前景十分看好。目前的研发成果显示,石墨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如图)
④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 1000 亿美元,更有乐观者认为,石墨烯的市场潜在规模在万亿美元以上。就目前情况来讲,石墨烯市场化的最大阻碍是需求和价格。石墨烯的未来产业化之路还很长,需要资金的支持和研发人员的开拓创新。
⑤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石墨烯的重视程度都在日益提高。随着国家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石墨烯的应用领域会越来越广阔。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对石墨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通过科研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石墨烯材料将以其优异的性能及超高的性价比在各个领域大放光彩。
(摘编自《22 岁在读博士生荣登<自然>杂志全球十大科学人物榜首》《石墨烯应用领域及前景浅析》《石墨烯在涂料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概况》)
1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原发现了石墨烯“魔角”,《自然》杂志把他评为 2018 年度影响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之首。
B.石墨烯被称为“新材料之王”,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
C.文中图表显示,石墨烯可以应用在诸多领域,其中在电子和储能领域应用最为广泛。
D.由于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
18.下列对文章写作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曹原的研究成就巨大,令人振奋,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采用了画图表的方式介绍石墨烯广泛的应用领域,直观清晰。
C.第②③④段按照逻辑顺序介绍了石墨烯的特性、应用领域和应用前景。
D.本文把石墨烯比作“黑金”,语言形象,说明它与黄金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19.请仔细阅读第②段中画线句子,回答下面问题
石墨烯一层层叠起来就是石墨,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
以“1 毫米”和“300 万层”的巨大反差,凸显了石墨烯怎样的特点?为什么又要以“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为例来说明?
【答案】17.D
18.D
19.凸显了石墨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知识点】把握作者的见解;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⑵本题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筛选比对能力。解答这种类型的题目应注意:1、细心审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看清是“有错误的一项”还是“正确的一项”)。2、提高辨析异同的能力,选项表述的内容往往是经过加工整合的,多数情况下不是原文的机械罗列。做题时应用心比对,做出判断。
⑶本题考查说明的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类题目需要从寻找关键词入手,看是平实说明还是生动说明来判断说明的方法。同时切记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对象服务的,因此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和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联系起来。
17.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与辨析能力。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四段“由于应用广泛,业内预计未来 5 至 10年全球石墨烯产业规模会超过1000 亿美元”可知,“近年来,石墨烯在全球的产业规模已经超过 1000 亿美元”与原文不符。
故答案为:D.
18.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掌握。ABC.正确;D.有误,根据第二段“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晶体,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可知,此项说法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信息及辨析说明方法的作用。根据“是目前已知的最薄、强度最高、导电导热性能最强的新型纳米材料”一句可知,石墨烯的特点是:薄、强度高、导电导热性能强。“1 毫米厚的石墨大约包含 300 万层石墨烯”更凸显了石墨烯“薄”的特点。然后再列举“铅笔在纸上轻轻划过,留下的痕迹就可能是几层石墨烯”的例子,能更形象的说明石墨烯的薄,更容易让我们理解。
故答案为: 凸显了石墨烯目前已知的最薄的纳米材料特点。用铅笔划过的例子是因为铅笔是我们日常学习中最常用的物品,人们对它非常熟悉,用它的划痕来再次说明石墨烯的薄,更易让人理解更易让人想象,甚至更会让人惊叹石墨烯的神秘。
(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烟花惊艳
肖复兴
①我家住的小区里,有家小理发店。十四年前,我刚住进这个小区,它就存在。十四年来,花开花落,世事如风,变迁很大,它依然偏于小区一隅,没有任何变化。别的理发店都重新装潢了门面,在门前还装上了闪闪发光的旋转灯箱什么的,连名字都改作美发厅了。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者,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而且,别的理发店里伙计不知换了几茬儿,甚至老板都已经易人。它的伙计一直是那几个,老板始终是同一个人。什么事情,能够坚持十四年恒定不变,都不容易,都会老树成精的。
②因为常去那里理发,我和这位老板很熟,其实,小区好多人图个方便,更图老板手艺不错,都常去小店。大家都知道每年春节前是他生意最好的时候,他会坚持到大年三十的晚上,一直送走最后一位客人,然后回江西老家过年。他买好了大年夜最后一班的火车票,他说虽然赶不上吃团圆饺子,但这一天车票好买,火车上很清静,睡一宿就到家了。
③一般我不会挤在年三十晚上去理发,那时候,不是人多,就是他着急要打烊,赶火车回家。但那几天因为有事情耽搁了,我一直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才去他那里。时间毕竟晚了,进门一看,伙计们都下班回家了,客人也早已经不在,店里只剩下他一人,正弯腰要拔掉所有的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准备关门走人了。见我进门,他抬起身子,热情地和我打过招呼,把拔掉的电插销重新插上,拿过围裙,习惯性地掸了掸理发椅,让我坐下。我有些抱歉地问他会不会耽误乘火车的时间。他说没关系,你又不染不烫的,理你的头发不费多少时间的。
④我知道,理我的头发确实很简单,就是剪一下,洗个头,再吹个风。不到半个小时,就完活儿了。但毕竟有些晚了,还是有些抱歉。迎来送往的客人多了,理发店的老板都是心理学家,一般都能够看出客人的心思。他看出我的心思,开玩笑对我说,怎么我也得送走最后一个客人,这是我们店的服务宗旨。
⑤就在他刚给我围上围裙的时候,店门被推开了,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我和老板都看了看她,三十多岁的样子,穿着件墨绿色的呢子大衣,挺时尚的。我心想,居然还有比我来得更晚的。老板对她说:行,你先坐,等会儿!那女人边脱大衣边说,我一路路过好多家理发店都关门了,看见你家还亮着灯,真是谢天谢地。
⑥等她坐下来,我替老板隐隐地担忧了。因为老板问她的头发怎么做,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等她说完这番话时,我看见老板刚刚拿起理发剪的手犹豫了一下。
⑦显然,她也看出来了老板这一瞬间的表情,急忙解释,带有几分夸张,也带有几分求情的意思说:求您了,待会儿,我得跟我男朋友一起去见他妈,是我第一次到他家,而且还是去过年。虽说丑媳妇早晚得见公婆,但你看我这一头乱鸡窝似的头发,跟聊斋里的女鬼似的,别再吓着我婆婆!
⑧老板和我都被她逗笑了。老板对她说:行啦,别因为你的头发过不好年,再把对象给吹了。
⑨她大笑道:您还是真说对了,我这么大年纪,也是属于“圣(剩)斗士”了,找这么个婆家不容易。
⑩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对老板说:你赶紧先给这位美女理吧,我不用见婆家,不急。她忙推辞说,那怎么好意思!我对她说,老板待会儿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她说,那就更不好意思了。但我抱定了英雄救美的念头,把她拉上了座位,然后准备转身告辞了。老板一把拉住我说,没你说得那么急,赶得上火车的。正月不剃头,你今儿不理了,要等一个月呢!我只好重新坐下,对老板说,那你也先给她理吧,我等等,要是时间不够,就甭管我了。
那女人的感谢,开始从老板转移到我的身上。我想别给老板添乱了,人家还得赶火车回家过年呢,便想趁老板忙着的时候,侧身走人。谁知悄悄拿起外套刚走到门口,老板头也没回却一声把我喝住:别走啊!别忘了正月不剃头!看我又坐下了,他笑着说,您得让我多带一份钱回家过年。说得我和那女人都笑了起来。
老板麻利儿地做完她的头发,让她焕然一新。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但是,时间确实很紧张了,老板招呼我坐上理发椅时,我对他说,不行就算了,火车可不等人。老板却胸有成竹地说,没问题,你比她简单多了,一会儿的工夫就得!
果然,一会儿的工夫,发理完了。我没有让他洗头和吹风,帮他拔掉电插销,关好水门和煤气的开关,拿好他的行李,一起匆匆走出店门的时候,看见那位女人正站在门前没几步远的一辆汽车旁边,挥着手招呼着老板。我和老板走了过去,她对老板说:上车,我送你上火车站。看老板有些意外,她笑着说,走吧,候着您呢。老板不好意思地说,别耽误了你的事。女人还是笑着说,这时候不堵车,一会儿的工夫就到。
汽车欢快地开走了。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
20.通读全文,根据已有提示,按照文章顺序,依次概括文章写了哪几件事。
①我大年三十去理发,很愧疚,老板却热情地招呼我。
②
③我让出了座位,愿意成人之美,老板却拉住了我。
④
⑤理发结束女同志等在门口,送老板去车站,老板感到意外、不好意思。
21.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
它依然故我,很朴素,也很有底气地存在着,犹如一株小草,自有自己的风姿,并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⑩段中加点词语。
我知道,老板的时间紧张,便赶紧向老板学习,愿意成人之美,让出了座位。
22.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 段画线句“小区里,已经有人心急地放起了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就像突然炸开在我的头顶,挺惊艳的。”的理解。
23.文章第 段有三处写了“一会儿的工夫”,请分别说说其作用。
【答案】20.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21.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小店比喻成小草一样平凡而朴素,暗示小店主人朴实。
②成全别人的好事,侧面说明小店主朴实无华。
22.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23.①对我的安慰和自己手艺的自信,②理发时间短,暗示赶火车的时间紧,我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不能回家。③表现了女人对老板的愧疚心态和对老板的感激,回报。
【知识点】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决此类题目首先要浏览全文,明确各个段落(语句)的内容,同时要把意思相近的段落(语句)合并在一起。抓住所概括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关键语句),简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从修辞、语句中重要的动词、形容词、描写的角度、句式特点等几个角度考虑。表述的最后不要忽略了对作者情感内容的阐述。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解答句子理解的试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情感分析、区位分析、主旨分析、修辞分析。作答时学生可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即可。
⑷ 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分析句段的作用需要关注两点:一是句段所处的位置来分析。二是从句子的表达内容来分析。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根据第⑤段“进来一位女同志,急急地问:还能做个头吗?”和第⑥段“她说不仅要剪短,要拉直,而且关键是还要焗油,这样一来,没有一个多小时,是完不了活儿的”的内容可知,第①空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
故答案为: 一个女同志进来理发,时间紧 ; 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21.根据第 段“都说人靠衣服马靠鞍,其实人主要靠头发抬色呢,尤其是头发真的能够让女人焕然一新”的内容可知,第②空可以概括为:一个女同志做头发过程,有感触。
故答案为: ①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小店比喻成小草一样平凡而朴素,暗示小店主人朴实。
②成全别人的好事,侧面说明小店主朴实无华。
22.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词句的赏析。①首先明确修辞手法,句子将小店比作“一株小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接着明确比喻修辞的作用,即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特征,句中指出小店“很朴素”、也“不理会花的鲜艳和树的参天”,可见小店的平凡和朴素;最后明确句子的表达效果,即用小店暗示小店的店主的朴实。②“成人之美”的本身的意思是指成全别人的好事,帮助别人实现愿望。在句中指的是“我”想成全女同志理发的愿望,让出自己的位置;而“我”的做法也是在向店主学习,所以这也侧面表现了小店店主的善良朴实。
故答案为: 文章最后一段点题,烟花绽放既营造了喜悦的节日氛围,又表现了我们的欢快心情,在美丽的烟花中结束了一个充满温情的故事。
23.本题考查对文章重点语句的理解。“惊艳”与文章标题“烟花惊艳”相照应,是指烟花绽放在大年夜的夜空,绚丽的景象带给让人惊喜,营造出了节日气氛,也让故事变得美好而温暖;同时,理发店老板不顾火车是否晚点,坚持为“我”理发,“我”成人之美让女同志先理发,女同志回报老板,等老板忙完载我俩上火车站,这种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礼让、关爱和帮助辐射出的人性美,让人兴奋愉悦。
故答案为: ①对我的安慰和自己手艺的自信,②理发时间短,暗示赶火车的时间紧,我担心老板赶不上火车不能回家。③表现了女人对老板的愧疚心态和对老板的感激,回报。
五、作文。(60分)
24.(2022九上·济南开学考)按要求作文。
甜,既可以是实实在在的味觉感受,更可能是积极美好的内心触动。自信大增时的欢喜,展示成功时的激动,超越与突破时的快慰,助人和为善时的暖意……总有那么一种甜,时间的洪流冲淡不了,萦绕在心头永不散去。
请以“有一种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有一种甜
当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爷爷奶奶便起床了,背着背篓去地里收玉米。
太阳渐渐地越升越高,阳光也愈加炽热。被太阳晒得满脸金光的我,睡不下去了,也背起背篓,下到地里。
玉米粒被金灿灿的太阳照得发亮。“你来干什么?”“嘿嘿,体验生活,晒太阳,吃苦!”爷爷憨厚地笑了。
我掰下第一个玉米,放进背篓里,心里想,这都不是事儿!“别光是拔,把皮儿剥了!”麻烦!我拿出刚才的玉米,剥开外面一层一层的皮,可是要使皮脱下来,还得把玉米下端突起的那部分给掰断,可没想到,这节我拿它无可奈何!怎么掰都会从一旁滑脱。
我回头看看两个老人,一拔一剥一掰,毫无压力,背篓里也快满了。而我的背篓里却空无一物,手里还握着个没解决的。越想越气,两只手一扬,奋力地往小腿上撞,“咔”的一声,断了,终于断了。还是骨头厉害。
这才刚刚弄完一个呢,汗珠便从头发里跑出来,慢慢爬上额头,从两颊分开,跑到下巴上,滴在衣领上,便迅速地散开来。我继续像之前一样,剥开一个就往腿上撞,剥一个撞一个,撞一个就红一点,渐渐地,太阳越晒越热,烤得我两颊变红,发烫。背后篓里的玉米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重。
好久过后,我瘫坐在地上。望望爷爷和奶奶,古铜色的皮肤在阳光下格外闪亮耀眼,再看看他们旁边几堆堆的玉米,我才半篓啊!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干的了,汗水还在拼了命得流,到处乱跑,无处不在。袜子里,裤子里,流到嘴巴和眼睛里,这可真是透透彻彻的苦。
“劳动可真辛苦!”我嘟嚷着。
“不苦,不苦!”奶奶笑着说。
我呆呆望着爷爷奶奶。夕阳的余晖里,两个满头银丝的老人,有说有笑。劳动,对于他们,真的不是苦,反而是甜呢!可不是嘛?他们看着金灿灿的玉米,眼里都是笑意呢!
苦了一辈子,收获了一辈子,我仿佛明白了,这苦,也是另外一种甜!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请以“有一种甜”为题目,写一篇文章。审题可知,题中的“甜”不只是形容味道,这里引申为感觉、体验。代表着幸福、感动、温暖、成功、快乐等含义。从另一个角度理解,苦,也是一种甜,将“苦”和“甜”看成是辩证的统一。“苦”往往孕育着“甜”,而“甜”常常来自于“苦”。因此,要挖掘出“苦”中所蕴含的“甜”,例如,学习的过程是“苦”的,要每天按时上课,做作业,要写字、读书,做题,日复一日,要控制贪玩的欲望,要割舍无益的爱好,似乎艰辛且枯燥。但学习带来的快乐很多,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心灵的丰盈,这些精神上的愉悦无法言说,所以“苦”的确是另外一种“甜”,只是,一个多在过程中体验,一个在结果中收获。只要用心体会,很多事情都是这样“苦甜”交织的。通过自己的经历,所见所感,来表达“苦,也是另外一种甜”的感悟吧。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 写好一篇考场作文需要做好四个方面: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审题应从辨析作文侧重点、明确写作的方向、明确限制,规范作文的要求入手做到准确审题;立意要求深刻、有格调、有时代感。选材应做到紧扣主题、真实典型、生动新颖、避免雷同。在布局上要从做好开头、结尾入手,根据自己的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风格且容易掌握的技巧。当然,规范、工整的正楷或行楷书写也是获得作文成功的一个关键的因素。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