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童年的水墨画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
教学重难点
知识补充
多音字
词语释义
整体感知
溪 边
垂柳把溪水当作梳妆的镜子,
山溪像绿玉带一样平静。
句解: 在作者眼中,垂柳是一位爱美的姑娘,她把溪水当作镜子,正在梳妆打扮。 这样写生动形象、富有情趣。作者把山溪比作绿玉带,写出了山溪的颜色和形状,非常贴切。
人影给溪水染绿了,
钓竿上立着一只红蜻蜓。
句解: “人影”是垂钓儿童在水中的倒影,被绿色的溪水染绿了。
忽然哗啦一声人影碎了,
草地上蹦跳着鱼儿和笑声。
句解: “笑声”听得到,看不到,作者却将“笑声”这一听觉感受转化为“蹦跳”的视觉形象,生动、鲜活地写出了鱼跃人欢的景象。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通感。
句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们比作刚下水的鸭群,表现了孩子们对水的亲近喜爱之情,以及生活的自由自在。
句解: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
“只见……”写出了孩子的游泳技术高超,孩子出水时的欢悦之态,作者的惊叹之情,跃然纸上。“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构词方式相同,非常整齐。
江 上
像刚下水的鸭群,
扇动翅膀拍水戏耍。
一双双小手拨动着浪花,
你拨我溅笑哈哈。
是哪个“水葫芦”一下钻入水中,
出水时只见一阵水花两排银牙。
句解: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们比作刚下水的鸭群,表现了孩子们对水的亲近喜爱之情,以及生活的自由自在。
句解: 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水葫芦”不是指真正的水葫芦,而是指水性好的孩子。与我们通常说的“旱鸭子”相对。
“只见……”写出了孩子的游泳技术高超,孩子出水时的欢悦之态,作者的惊叹之情,跃然纸上。“一阵水花”“两排银牙”构词方式相同,非常整齐。
句解: 写雨后松林的美景。雨水冲洗后,松树一身清清爽爽,作者把这想象成松树就着雨水洗了个澡,非常生动形象。
句解: 作者把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想象成孩子戴着斗笠,生动形象,富有童真童趣。
句解: 是采蘑菇的孩子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抖落。看到孩子们戴着斗笠,作者联想到小蘑菇的模样。小蘑菇像戴斗笠的孩子,戴斗笠的孩子像可爱的小蘑菇。二者相映成趣。
林 中
松树刚洗过澡一身清清爽爽,
松针上一串串雨珠明明亮亮。
小蘑菇钻出泥土戴一顶斗笠,
像一朵朵山花在树下开放。
是谁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
只见松林里一个个斗笠像蘑菇一样。
句解: 写雨后松林的美景。雨水冲洗后,松树一身清清爽爽,作者把这想象成松树就着雨水洗了个澡,非常生动形象。
句解: 作者把雨后钻出泥土的小蘑菇,想象成孩子戴着斗笠,生动形象,富有童真童趣。
句解: 是采蘑菇的孩子一声欢叫,把松针上的雨珠抖落。看到孩子们戴着斗笠,作者联想到小蘑菇的模样。小蘑菇像戴斗笠的孩子,戴斗笠的孩子像可爱的小蘑菇。二者相映成趣。
这组诗描绘了儿童生活的三个画面——溪边垂钓、江上戏水、林中采蘑,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溪边》:
静静的溪水映着爱美的垂柳,映着安静的孩子。 静静的钓竿上,立着红蜻蜓,空气仿佛停止了流动,唯恐鱼儿受惊。而鱼上钩的一刹那,这种宁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鱼跃人欢。
说说你在溪边、江上、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江上》:
一群孩子像鸭群一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你拨我溅地戏耍,突然一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过了一会儿,他又从翻滚的水花里出现了,调皮地笑着,露出两排银牙。
《林中》:
雨后的松林异常美丽,松树像刚洗过澡一样苍翠欲滴,松针上还挂着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雨珠,树下一个个小蘑菇争先恐后地从土里钻了出来。一声欢叫把雨珠抖落,原来是一群孩子来采蘑菇,他们戴着斗笠,就像一个个小蘑菇一样。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童真童趣的文章或诗词?课下搜集并整理,与同学一起交流分享。
桑茶坑道中
[宋] 杨万里
晴明风日雨干时,
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
一牛吃过柳阴西。
课外拓展
诗意: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小溪里涨满了水,岸边丛生着绿油油的野草,盛开着绚丽的野花。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荫西面。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