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丰城市东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丰城市东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29 20:48:08

文档简介

东煌高级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的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
诗人艾青有句名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家国情怀是一种源自内心的质朴情感,也可说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对于当代青年来说,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威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礼记 大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家国情怀世代相传,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文化基因。事实证明,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难言个人的尊严。因此,无论何时,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堪称一种精神坐标。邓小平同志曾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真挚的话语,饱含着爱与真情,正是浓厚家国情怀的写照。“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应体现在行动之中。西藏玉麦乡牧民卓嘎、央宗姐妹的事迹为什么感动了亿万人?就在于她们以行动诠释爱国情感,为祖国守护神圣土地。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可以说,家国情怀需要我们爱国、奉献、担当、作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不断升华爱国奋斗精神。
今天,家国情怀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奋进在新时代,亟待我们激荡新气象、成就新作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力量。青年强则中国强,只有青年肩负起时代重任,我们未来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平台再好,自己不参与永远是个局外人”,决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能力再大,自己不行动永远是个失败者”,决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激扬青春、崇尚奋斗,当代青年才能不负使命担当,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什么东西都可以低估,但唯独不能低估青春能量;青年时期的积累与沉淀,往往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更为青年提供了干事创业、成长成才的广阔舞台。厚积薄发、久久为功,当代青年必将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摘自周德睿《青年当永葆家国情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年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B.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将家国情怀牢记在心,因为,没有伟大的国家和民族,就很难说个人的尊严。
C.“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突出体现为爱国奉献的精神,可以称为一种精神坐标。
D.家国情怀在今天更体现为一种时代责任,只有青年担起时代重任,未来之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引用艾青的诗句引出了家国情怀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一种质朴的情感。
B.作者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
C.第五段作者论述今天的年轻人应该承担时代责任,在爱国奉献中实现个人价值。
D.文章整体由古代到今天,由民族传统到当代实践,逐层深入,呈现总分总结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国情怀深植于我们的灵魂,内化于行、外化于心,既体现为民族大义,又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
B.对于个体而言,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
C.对于每个人来说,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也不能自甘平庸、安于现状;更不能踟蹰不前、不思进取。
D.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而不是用来虚度的。当代青年应激荡家国情怀,在奋斗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时代楷模是我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波澜壮阔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英雄群体,其伟大人格是值得珍视的宝贵精神财富。君子人格是中华民族理想人格的源泉,时代楷模则是其在我国现当代的表现与结晶,两者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时代楷模对君子人格不仅有传承,而且在一些方面还有所超越。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明代政治家、改革家张居正说:“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君子追求的是理想,是事业的成功,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们不务虚名,不贪图享受,不以个人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为成功的标准,心里只想着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任务,这样才愈益显示出君子人格之崇高。时代楷模们都是聚焦目标,心系国家民族的大德君子,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工作,根本无意于名利地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为人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他对金钱十分淡定。他衣着朴实,在公众眼里就是一个农民的形象。他也从不利用自己的地位与影响为家人谋取利益。
时代楷模们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情感、有家庭的人,他们能够淡泊名利,出淤泥而不染,是由其科学的人生价值观所决定的。在他们眼里,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理想大于天。事业重于生命,对物质财富的需求以基本生活为度,从不把名利地位放在心上。被誉为中国“量子之父”的潘建伟曾经说过:“只要我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弄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他们所想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着事业,为的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得失。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应树立远大的理想,有执着的事业心,而不能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要尽可能排除干扰与杂念,像时代楷模那样工作和生活,静下心来做学问,踏踏实实干工作,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内心充实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摘编自邬静《论时代楷模的君子人格》)
材料二
近日,中宣部授予张桂梅同志“时代楷模”称号,张桂梅一度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新华每日电讯》社共同编写的《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人民出版社)出版后备受关注。
张桂梅的感人事迹在云南早已广为人知,云南省委曾经两次发出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通知,《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权威媒体先后对张桂梅作了深度报道,但是,从张桂梅日常生活的细节点滴展开全方位的深度挖掘与展示。《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一书无疑有着非常独特的视角与呈示。该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张桂梅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大量细节展示出来,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时代楷模在日常生活里的言行举止。书中,76个小故事、108幅插图,共同呈现出了张桂梅投身少数民族贫困山区教育的鲜活形象。这些故事和图片,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告诉人们,张桂梅作为一位时代楷模,并非高不可攀、不可复制,而是可亲可近、可以学习借鉴的。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教师作为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职业,承担了我们国家和民族在新的历史征程上奠基石的重要作用。随着张桂梅在当下成为人们热议的对象,《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一书把张桂梅作为人民教师的形象介绍给广大读者,让人们通过这本书,在张桂梅身上看到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
在教书育人生涯中,张桂梅始终不是一个人在奋斗。无论是在华坪县民族中学,还是在华坪县女子高中,张桂梅身边其实一直存在着一个教师团队,是他们与张桂梅一起工作、生活,共同成就了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张桂梅,其实也是山村教师的典型、代表、缩影。在祖国大地上,千千万万个像张桂梅那样的乡村教师如同满天繁星散布全国,他们像张桂梅一样坚守三尺讲台,构成了我国现代基础教育的本真和本色。通过这本书,很多人都可以在那些故事里产生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进而联想各自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这本书是向整个国家和民族的人民教师致敬。
(摘编自2021年1月8日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代楷模是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高尚人格是对君子人格的继承和发展,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B.孔子和张居正所说的君子与时代楷模在人格上有相通之处,他们心系国家民族,实现了有价值的人生。
C.潘建伟的话体现了时代楷模要有炽热坚定的理想情怀、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和兼善天下的仁爱之心。
D.《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一书以小见大,深入挖掘,展现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教师形象。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时代楷模的伟大人格内涵极其丰富深刻,是一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值得深入挖掘、阐释,并加以提炼、升华。
B.人们都应该像时代楷模那样心无旁骛地生活和工作,提升道德判断力与践行力,进而推动全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准跃上新台阶。
C.张桂梅义无反顾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用行动继承了君子人格。各种权威媒体对她的报道诠释了其具有奠基石的作用。
D.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离不开团队的力量,张桂梅竭尽全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她的事迹证明,人可以因团队而卓越,因行动而成功。
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向时代楷模学习?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三、文学类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将军
1·当碳基联邦的要塞之城打开的时候,硅基帝国的金属战士和巨型机甲战士们全都愣怔当场。整个城门口,只有一个小小的人,慢慢地走了出来。他只是一个少年,身上却穿着崭新的大将军之甲。
2·“这一次,硅基帝国来势汹汹。”少年将军上任后,立即发表全军演说,他的语气沉重得几乎令人窒息,“明天的决战,等待我们的将会是全军覆没,一万名战士,没有一个人能活着看到后天的太阳。”
“那我们该怎么办?”
“要获胜,只有一个办法!”他用最冰冷无情的语气,说出了一个字:“死!”
战士们大吃一惊,不明所以。
“每个人,都是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不同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基本粒子聚合而成的,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少年将军说,“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基本粒子,如果能凝聚起来,就能组成强大的集群军,在首脑意志的绝对控制下,如臂使指,任意自如,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
“2016年,人类曾利用‘索烃’制造了分子机器人最基本结构——环状分子,最终,能够制造出比头发还小1000倍的分子机器人。硅基生命可以互相合体,成为巨型战士,我们碳基生命同样是一种生物机器人,同样可以打散我们的结构,重新将基本粒子组合成为更强大的生命体,我们整只军队,将会——”他顿了一顿,用深沉的语气说道,“合成为一个人!”
“一个人?”战士们悚然动容。
“是的,一个人!一个无与伦比的巨人,一个军队组成的巨人。”少年将军的目光徐徐扫视着众位战士,“你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技能、记忆,当你视死如归地走向战场时,你们的技能将只归将军一人使用,而我的异能就是整合所有的异能,发挥出最强的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万众一心,保卫住要塞。”
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了少年将军一个人的胜利,就要牺牲掉我们所有人吗?”大家都窃窃私语。“这算什么?这样的将军,让战士们送死,他自己成为无敌巨人,获胜,升官,发财!”战士们愤愤不平,“他是总统的儿子,总统只是为了他上位才牺牲我们的!”
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国破家也亡。没有了要塞之城,战士们的家人、亲友,也会同样面临最悲惨的下场——被嵌合入硅基分子。成为没有思想的钢铁僵尸。
“拼了!”是的,没有办法。唯一的办法便是听从将军的命令,成为他傀儡的躯体。“好!我们不是为了你,我们是为了百姓、为了国家、为了整个碳基联邦的命运!”
庞大无比,犹如风火巨轮般的粒子重组机矗立跟前。无数的生命、鲜血、灵魂,都将化为虚无。前进,前进,向着死亡的陷阱前进,一支军队就这样成了亡魂。
3·大将军的躯体开始扩张,一个手持长刃光剑、百米高的巨人,站在城墙门口,挡住了所有的攻击。他挥剑如流光夭矫,他张口吐出狂风暴雨,他一脚踩下如泰山压顶。他挥手如霹雳雷霆。那些金属敌军全都被打得爆碎飞溅,压扁如纸。硅基帝国的军队溃乱而逃。
大将军走向了庞大的粒子重组机,一个个战士再次逆反重组,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出来。有的人挂了彩,有的人浑然无事……大家的记忆再次复原了,这是怎么回事?我们没有死吗?除了一些覆盖在外表皮的战士死伤之外,大部分的战士都活下来了。一个个渴望回家的面孔,一双双欣喜无比的眼睛,他们都盯着那少年将军。
他已经恢复成了那个苍白而英俊的少年的模样,倒下去的时候,愉快得仿佛一只随风飞落的蝴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鲜艳而优雅。
4·总统眼含热泪,向战士们念着悼词:“的确,他是我的儿子,他从小身怀异能,能够重组分子与记忆,他主动请缨,成为这场保卫战的大将军,是因为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的战争。但是,如果他当了将军,就能用生命保护你们所有人,只要你们跟他同一条心,他就能复刻下你的粒子、你的记忆,当大家万众一心,凝聚成无敌巨人,击数那残忍的侵略者后,他用尽了自己最后一点能量,把你们都送回来了!只有他需要牺牲,因为这就是将军的职责。”
战士们泪流成河,一起向着苍天呼唤:“小将军,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将军!”
(节选自《文艺报》)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极富画面感,交战双方分别对应着小和大、少和多、人和金属,构成鲜明的对比。
B.作为反面角色,硅基帝国是侵略者,他们以金属和机甲作战,力量强大,对碳基生命残忍无情。
C.“大将军”是国家军事统帅,由“小将军”到“大将军”,少年将军最终得到了战士们的认可。
D.小说描写战争场面时,善用排比、比喻、夸张、反问的手法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意在突显大将军的强大。
8.战士们的情绪随着战事的推进不断发生着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小说的情节设定新颖有趣,所表现的精神内核同样值得我们深思。“大将军”的哪些品质打动人心?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曰:“义阳之灭,今实时矣。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
元英又奏称:“今宝卷①骨肉相残,藩镇鼎立。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外无粮援之期。此乃欲焚之鸟,不可去薪;授首之寇,岂容缓斧。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魏主乃遣直寝羊灵引为军司。益宗遂入寇。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益宗战于赤亭,天赐败绩。
梁武帝天监元年春二月辛丑,杀齐邵陵王宝攸、晋熙王宝嵩、桂阳王宝贞。梁王将杀齐诸王,防守犹未急。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防守者至明追之,宝寅诈为钓者,随流上下十余里,追者不疑。待散,乃度西岸,投民华文荣家。文荣与其族人天龙、惠连弃家将宝寅遁匿山涧,赁驴乘之,昼伏宵行,抵寿阳之东城。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宝寅时年十六,徒步憔悴,见者以为掠卖生口。澄待以客礼,宝寅请丧君斩衰之服,澄遣人晓示情礼,以丧兄齐衰之服给之。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寿阳多其故义,皆受慰唁,唯不见夏侯一族,以夏侯详从梁王故也。澄深器重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注释:①【宝卷】即东昏侯萧宝卷,南朝齐的第六任皇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
B.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
C.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
D.鄱阳王宝寅家阉人颜文智与左右麻拱等密谋/穿墙夜出宝寅/具小船于江岸/著乌布襦腰/系千许钱/潜赴江侧/蹑屩徒步/足无完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度,指揣测、估量,与《鸿门宴》中“度我至军中,公乃入”的“度”含义相同。
B.形势,文中是气势、声势的意思,现在多指事物发展的状况,二者的意思不同。
C.据,指占据,与《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的“据”含义相同。
D.薪,指柴火,与《六国论》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的“薪”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对灭掉义阳进而攻克南朝非常自信,他预计冬末出兵,到来年春末,用不到一百天的时间就能攻克南朝。
B.元英在奏疏中分析时势,巧妙地运用比喻,把义阳比作将要烧掉的鸟、自寻死路的敌人,请求魏主筹谋攻克南朝之事。
C.梁王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鄱阳王萧宝寅出逃,假装钓鱼人躲过了追捕,投奔华文荣,在其护送下最后到达了寿阳。
D.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萧宝寅穿上为兄长守丧所穿的丧服,接受了寿阳所有旧交的吊唁。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
(2)澄帅官僚赴吊,宝寅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14.针对攻打义阳一事,田益宗和元英上奏的观点中有哪些共同点?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雨叹(其三)
杜甫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注】①谁比数:是说人们瞧不起。②衡门:以横木作门,贫者之居。③后土:大地。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以问句开篇,以问句结尾,不仅使诗歌首尾呼应,而且蕴含郁郁不平之情。
B.诗人自称“长安布衣”,处境困厄,于是反锁房门,想以此避世,但又无法做到。
C.“雨声飕飕催早寒”和“映阶碧草自春色”(《蜀相》)都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
D.诗题为“秋雨叹”,其实是诗人借叹秋雨而感叹人情淡薄、稚子无忧、人生艰难。
16.前人评价“胡雁翅湿高飞难”一句“有自比意,句中有泪”,请联系杜甫的生平,谈谈你的理解。
六、情景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石相击的自然奇景震撼人心,如李白《蜀道难》“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蜀道上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
(2)《离骚》中描写诗人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很多古诗词中善用“空”字,或写空寂苍凉的环境,或写独守的孤寂,或写英雄的失意,如“________,________”。
七、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需要的工具很简单,主要依靠手和脑的双重配合。一把剪刀,顺着铅笔描下的线条,小心翼翼,使心中所想,跃然红纸之上,最后成就一幅 ① 的作品。剪纸艺术传承人以一颗颗朴实的初心,守望着民俗文化,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 ② 。
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剪纸的内容很多,寓意很广。祥和的图案企望吉祥避邪;娃娃、葫芦、莲花等图案象征多子;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因与农民生活 ③ ,也是剪纸表现的重要内容。
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丰富了传统文化;同时,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存在现象的剪纸艺术,沉淀着先人们朦胧、纯朴的文化内涵,蕴含着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典故。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要求语句通顺,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中国特色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宣讲员的带领下,几位大学生沿着“绿水青山”学习线路,打卡《千里江山图》的部分“取景地”——江西。他们看到了画中的渔船,只是船上的捕鱼人变成了“护渔人”。他们远眺庐山上的汉阳峰,静赏鄱阳湖的清澈水波,一起看云海翻腾、山水交融……在山清水秀的绝美画卷里,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可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正在从蓝图变为现实,中国式现代化厚植起绿色底色。
苍翠浓郁的山色、碧水青山中的老建筑……在庐山的这一路,激发了一位中文系大学生的创作灵感,“大自然真的是匠心独运,让我想到一句诗‘黤黕凝黛色,峥嵘当曙空’,美景自然天成,不像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每一处都是入画的好题材。”
“是呀。但是这样的美景与经济发展并不矛盾,只要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生态与发展二者也能并行不悖。绿色发展是以可持续发展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基本手段的一场人类社会发展方式从多维度展开的全面改革。”指导员解释道。
一位新闻系的学生拍摄了不少照片和视频,在他看来,每一个镜头都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正是有了每一代人的守护,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这不是真正的仙境又是什么?”
21.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八、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易经》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列夫·托尔斯泰
实践证明,只要全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就能够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
——习近平
新学习阶段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第1页,共2页高二语文参考答案:
1.A 2.B 3.D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只要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就能自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紧密地融合在一起”错,原文为“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砥砺家国情怀,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社会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原文使用的关联词语为“只有……才……”,是必要条件,选项偷换了词语,变为了充分条件,表述绝对。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说明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错误,文章举大禹治水、戚继光抗倭的例子,证明的是家国情怀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相关信息在第三段,该段中心论点为“家国情怀深深植根于我们的灵魂之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铭刻于骨、融化于血”,其下分论点为“家国情怀既体现为一种民族大义,也是赓续传承的文化传统”。结合“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戚继光抗倭保家卫国……回溯既往,从神话故事到历史典故,浓浓的家国情怀之中,都体现着民族大义”分析,两个古人事例说明的是分论点的第一个层面“民族大义”。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内化于行、外化于心”错,原文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B.“不是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而是要……”错,原文为“对于个体而言,要关注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更要多问问自己为国家能做什么、做了些什么”。文中是递进关系,选项表述为选择关系,逻辑错误,另外选项还否定了对国家为我们做了些什么的关注,违背文意。
C.“对于每个人来说”与原文不符,原文第五段“对于年轻人来说,舞台再大,自己不上台永远是个观众,决不能置身事外、冷眼旁观”,所以应是“对于年轻人来说”。 故选D。
4.C 5.C
6.①学习时代楷模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信念。在时代楷模心中,国家和民族利益高于一切。
②学习时代楷模乐于奉献的精神。每一位楷模都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地做好本职工作。
③学习时代楷模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追求崇高理想不会是一片坦途,所以时代楷模们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和坚定不移的定力值得我们学习。
④学习时代楷模追求卓越的创新品质。只有勇于变革创新,锲而不舍地追求理想,才能化理想为现实。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潘建伟的话体现了……兼善天下的仁爱之心”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只要我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弄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展现了炽热坚定的理想情怀以及淡泊名利的高尚情操,“兼善天下的仁爱之心”在潘建伟的话中得不到体现。 故选C。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C.“诠释了其具有奠基石的作用”错误。由材料二第三段可知,《希望之光: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一书让人们看到了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奠基石”一说过于夸大。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二来看,“追求的是理想,是事业的成功,是国家昌盛,人民幸福,以及人生价值的实现。他们不务虚名,不贪图享受,不以个人占有物质财富的多寡为成功的标准,心里只想着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任务……时代楷模们都是聚焦目标,心系国家民族的大德君子”说明在时代楷模的心中,国家、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都是以人民为中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时代楷模们都是聚焦目标,心系国家民族的大德君子,他们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工作,根本无意于名利地位,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什么是有价值的人生,为人们树立了光辉典范”说明时代楷模都是甘于奉献,任劳任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有执着的事业心,而不能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要尽可能排除干扰与杂念,像时代楷模那样工作和生活,静下心来做学问,踏踏实实干工作,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内心充实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说明时代楷模都有执着的事业心,面对困难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定力,有不畏艰难的拼搏精神,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由袁隆平、潘建伟的表现和成就来看,“只要我把为什么会有量子纠缠弄明白的话,我马上就可以死”,说明时代楷模都是锲而不舍追求自己的理想,都是勇于变革创新,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7.D 8.①对小将军提出的御敌方案感到惊讶、不解、好奇。
②认为小将军想牺牲战士,成全自己的功名,为此感到愤怒、不平。
③明白了小将军舍己克敌的真相,为此而感动、悲痛、愧疚。
9.①热爱祖国。大将军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②英勇不屈。大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击退侵略者。
③团结友爱。大将军鼓舞士气,保护战友。
④不怕牺牲。大将军拼尽全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⑤默默奉献,不计名利。大将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甘受误解。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善用排比、比喻、夸张、反问的手法渲染激烈残酷的战斗”错误,小说中描写战争场面的相关段落没有用到反问手法。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情绪变化的能力。
结合“‘要获胜,只有一个办法!’他用最冰冷无情的语气,说出了一个字:‘死!’战士们大吃一惊,不明所以。……‘一个人?’战士们悚然动容”可知,要获胜,只有一个办法“死”,对小将军提出的御敌方案感到惊讶、不解、好奇。
结合“一将功成万骨枯。‘为了少年将军一个人的胜利,就要牺牲掉我们所有人吗?’大家都窃窃私语。‘这算什么?这样的将军,让战士们送死,他自己成为无敌巨人,获胜,升官,发财!’战士们愤愤不平,‘他是总统的儿子,总统只是为了他上位才牺牲我们的’”可知,为了少年将军一个人的胜利,就要牺牲掉我们所有人,认为小将军想牺牲战士,成全自己的功名,为此感到愤怒、不平。
结合“‘当大家万众一心,凝聚成无敌巨人,击数那残忍的侵略者后,他用尽了自己最后一点能量,把你们都送回来了!只有他需要牺牲,因为这就是将军的职责。’战士们泪流成河,一起向着苍天呼唤:‘小将军,你永远是我们的大将军’”可知,战士们泪流成河,明白了小将军舍己克敌的真相,为此而感动、悲痛、愧疚。
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热爱祖国。结合“当碳基联邦的要塞之城打开的时候,硅基帝国的金属战士和巨型机甲战士们全都愣怔当场。整个城门口,只有一个小小的人,慢慢地走了出来。他只是一个少年,身上却穿着崭新的大将军之甲”可知,面对硅基帝国的侵犯,大将军投身保家卫国的战斗中。
英勇不屈。结合“大将军的躯体开始扩张,一个手持长刃光剑、百米高的巨人,站在城墙门口,挡住了所有的攻击。他挥剑如流光夭矫,他张口吐出狂风暴雨,他一脚踩下如泰山压顶。他挥手如霹雳雷霆。那些金属敌军全都被打得爆碎飞溅,压扁如纸。硅基帝国的军队溃乱而逃”可知,大将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击退侵略者。
团结友爱。结合“‘每个人,都是细胞组成;每个细胞,都是不同分子组成:分子又由原子组成。我们每个人,都是基本粒子聚合而成的,就像一支军队一样。’少年将军说,‘而每一个人,每一个基本粒子,如果能凝聚起来,就能组成强大的集群军,在首脑意志的绝对控制下,如臂使指,任意自如,一举击破敌人的防线’”可知,大将军鼓舞士气,保护战友。
不怕牺牲。结合“大将军走向了庞大的粒子重组机,一个个战士再次逆反重组,他们拖着疲惫的身躯走了出来。……他已经恢复成了那个苍白而英俊的少年的模样,倒下去的时候,愉快得仿佛一只随风飞落的蝴蝶,在生命的尽头,依然鲜艳而优雅”可知,大将军拼尽全力,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默默奉献,不计名利。结合“的确,他是我的儿子,他从小身怀异能,能够重组分子与记忆,他主动请缨,成为这场保卫战的大将军,是因为他见过了太多太多的战争。但是,如果他当了将军,就能用生命保护你们所有人,只要你们跟他同一条心,他就能复刻下你的粒子、你的记忆,当大家万众一心,凝聚成无敌巨人,击数那残忍的侵略者后,他用尽了自己最后一点能量,把你们都送回来了!只有他需要牺牲,因为这就是将军的职责”可知,大将军隐藏自己的身份和能力,甘受误解。
B 11.C 12.D
13.(1)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
(2)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守孝的礼节完全一样。
14.①灭掉义阳的时机已到。
②义阳兵力不足。
③攻打时要做好军事部署。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在夜里挖通墙壁送出萧宝寅,又在长江岸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衣,在腰里系着一千多枚铜钱,偷偷地赶赴江边。他穿着草鞋悄悄地徒步行走,脚上被划得没有一点好皮肤。
分析可知,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的是将“宝寅”送出城,因此“出”后应接宾语“宝寅”,即使宝寅出城,应在“宝寅”后断开,排除AC。
“乌布襦”是黑布短衣,作“著”的宾语,句意完整,故应在“襦”后断开,排除D。
故选B。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
A.句意:估计占领义阳所需要的精兵不超过一万二千人/估计我到了军中,你再进入(项羽的大帐)。
C.《过秦论》中“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周”的“据”,凭借,依靠。句意:然后派豫州、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靠亿丈高的华山,对着深不可测的黄河,把这作为坚固的屏障。与文中的含义不同。
D.句意:不能撤去柴火/用土地侍奉秦国,就像抱着柴草救火。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元澄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并以礼相待”说法错误。从文中“魏戍主杜元伦驰告扬州刺史任城王澄,以车马侍卫迎之”可知,是杜元伦派车马、侍卫在寿阳迎接萧宝寅。
故选D。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举”,采取行动;“图”,夺取;“患”,祸患。
(2)“帅”,率领;“吊”,吊唁;“居处”,举止。
14.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文中“义阳之灭,今实时矣”“若失此不取,岂惟后举难图,亦恐更为深患”可知,两人都认为灭掉义阳的时机已到。
从文中“度彼不过须精卒一万二千”“义阳孤绝,密迩王土,内无兵储之国”可知,两人都认为义阳兵力不足。
从文中“然行师之法,贵张形势,请使两荆之众西拟随、雍,扬之卒顿于建安,得捍三关之援;然后二豫之军直据南关,对抗延头,遣一都督总诸军节度,季冬进师,迄于春末,不过十旬,克之必矣”“今豫州刺史司马悦已戒严垂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兵守三关,请遣军司为之节度”可知,两人都认为攻打时要做好军事部署。
参考译文:
东豫州刺史田益宗上表说:“灭掉义阳,现在确实是时候了。估计占领义阳所需要的精兵不超过一万二千人,然而用兵的方法,贵在张大声势,请让荆州、东荆州的军队在西边佯装攻打随、雍,扬州的军队驻扎在建安,得以防御三关的援军;然后派豫州、东豫州的军队直接占据南关,与延头的南军对抗,派一名都督统领各路军队的调遣部署,冬末出兵,等来年春末,不过百天的时间,一定可以攻克南朝。”
元英又上奏说:“现在萧宝卷骨肉兄弟之间相互残杀,地方藩镇互相对峙。义阳孤立无援,靠近我们的国土,城内没有军队储备用以固守,外部没有粮草救援可以期待。这如同将要烧掉的鸟,不能撤去柴火;将脑袋伸过来的敌人,怎能容许放慢斧头。如果失去这次机会不去夺取它,岂止是以后难以夺取,恐怕也是日后更深的祸患。现在豫州刺史司马悦已经戒严,准备出发,东豫州刺史田益宗的军队守卫三关,请派遣军司去他那里具体调遣部署。”北魏宣武帝就派遣直寝羊灵引担任军司。田益宗于是率军侵入南朝。南梁建宁太守黄天赐与田益宗在赤亭交战,黄天赐战败。
南梁武帝天监元年,春季二月,辛丑(十三)日,南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被杀。梁王萧衍将要杀掉南齐的各诸侯王,但防守还不严密。鄱阳王萧宝寅家中的阉人颜文智与身边跟从的麻拱等人秘密策划,在夜里挖通墙壁送出萧宝寅,又在长江岸边准备好小船,萧宝寅身穿黑布短衣,在腰里系着一千多枚铜钱,偷偷地赶赴江边。他穿着草鞋悄悄地徒步行走,脚上被划得没有一点好皮肤。防守的人到天亮时追上了萧宝寅,萧宝寅假装成钓鱼人,与追赶他的人随水漂流并行了十几里,追赶的人没有怀疑他。等追赶他的人走后,萧宝寅才渡到长江西岸,投奔到百姓华文荣家中。华文荣与他的同族人华天龙、华惠连丢弃家业,带着萧宝寅逃到山涧中藏匿起来,后来租了一头驴让萧宝寅乘坐,白天隐藏,夜间赶路,到达了寿阳的东城。北魏守将杜元伦派快马报告扬州刺史任城王元澄,元澄派车马、侍卫前去迎接萧宝寅。萧宝寅当时十六岁,光着脚,面容憔悴,见到他的人以为是被掠夺贩卖来的人口。元澄以招待客人的礼节相待,萧宝寅请求给他为国君守丧所穿的丧服,元澄派人向他说明情礼,给他送去了为兄长守丧所穿用的丧服。元澄率领官员前往吊唁,萧宝寅举止有礼,表现得与为至亲守丧的礼节完全一样。寿阳城内有很多他的旧交,萧宝寅都接受了他们的吊唁慰问,唯独不接见夏侯氏家族的人,这是因为夏侯详追随梁王(萧衍)的缘故。元澄因此非常器重萧宝寅。
15.D 16.①此句以胡雁因翅膀被大雨沾湿而难以振翅高飞来比喻杜甫因身处困境而难以实现报国理想,表达了诗人人生艰难、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无奈。
②杜甫有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奸人当道,国君昏庸,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于是发出了“胡雁翅湿高飞难”的悲叹。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D.“感叹……稚子无忧”错误。诗中写“稚子无忧走风雨”是为了反衬诗人的忧愁之深。
故选D。
16.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
诗歌颈联的意思是:虽说是秋天,但雨声飕飕,催地寒冷过早地来临;北方的雁被打湿了翅膀,很难高飞。“自比意”是说此句中,诗人以胡雁因翅膀被大雨沾湿而难以振翅高飞来比喻自己因身处困境而难以实现报国理想。
“句中有泪”是说这句中包含诗人人生艰难、壮志难酬的悲痛和无奈。杜甫有建功立业、以身许国的雄心壮志,但由于奸人当道,国君昏庸,他难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欲“奋翅起高飞”而复深觉身居此困厄、混沌之世,于是发出了“胡雁翅湿高飞难”的悲叹。
17. 飞湍瀑流争喧豗 砯崖转石万壑雷 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湍”“喧”“豗”“砯”“壑”“涕”“碧”“鹂”“樽”。
18.①巧夺天工(或“精妙绝伦”)②发扬光大 ③息息相关
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
20.①比喻,将“剪纸艺术”比作“奇葩”,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
②比拟,“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最后成就一幅精美巧妙到极点的作品,所以应该用“巧夺天工”,或者“精妙绝伦”。“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高超绝妙。“精妙绝伦”,精美巧妙到了极点。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将老祖宗留下来的手艺不断发展和提倡,应该用成语“发扬光大”。“发扬光大”,使美好的事物得到不断发展和提倡。
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家禽家畜和瓜果鱼虫等与农民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应该用成语“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题干要求改成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可以将载体种类“纸张最常见。另外、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也可以”用表递进关系的词语“不仅……还有”表示,“金箱、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比“纸张”程度深,可改写成“不仅有常见的纸张,还有金箔、银箔、树皮、树叶、皮革、布艺等”;
将“剪纸有着种类繁多的载体”改成主语是“载体种类”的句子,使后面的句子承接主语,改为“剪纸的载体种类繁多”。
20.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
“剪纸艺术是民间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剪纸艺术”是本体,“奇葩”是喻体,突出剪纸的艺术魅力,生动形象;
“民间剪纸艺术也从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中不断地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吸吮着养分和精髓”,赋予剪纸艺术以鲜活的生命力,结合“丰富着自身的艺术内涵和表现形式”可知,突出传统的主流文化对剪纸艺术的滋养。
21.本题考查学生将长句改写成短句的能力。
本句话的主干为:绿色发展是一场人类社会发展方式的全面改革。然后本句话中“全面改革”的修饰语有“以可持续发展系统论为理论基础”“以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为基本手段”“从多维度展开的”,然后将这些修饰语变成独立的句子,即“它从多维度展开”“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系统论”“基本手段有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三种”。在改写时给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是不能改变原意。
2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所给的是引语式材料。
1.审材料。
第一则材料源自《易经》。“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强调团结的价值。
第二则材料是孟子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意思是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凸显“人和”的重要性。
第三则材料是托尔斯泰的话,“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将“善与美”与“恶与丑”进行比较,指出团结的要素,即善与美。
第四则材料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内容,指出全党团结可以“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战胜一切强大敌人、一切艰难险阻”,凸显团结的意义。由此看来,考生可以围绕“团结协作”,从个人积极参与集体再到国家,再到世界人民都能够团结起来进行作文。
2.审任务。
新学习阶段伊始,班内要以“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为主题开班会,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具体情境:新学习阶段伊始,主题班会,写作者面对的是本班老师和同学。
主题任务: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
文体任务:演讲稿。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由材料引出“团结能办小事也能办大事”这一观点,然后列举正反事例进行对比论证,接着联系现实发出呼吁。
立意:
1. 以团结协作,创合作共赢。
2. 千灯共燃耀南北,团结协作同精进。
3. 团结协作才是共赢之举。
4. 以团结为舟,行四海之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