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共17分)
材料一
当今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通过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活化的新形式发扬其深厚内涵,涵养中国精神,滋润现代人生。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蕴藏的巨大价值,创造具有国际影响的文化体验。
数字技术为更好再现文化遗产提供支撑。文化是一条流淌不息的河流,每个时代都有其特色文化形态,即便那些恒定不变的价值,其表现形式也不断嬗变。近年,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物馆利用数字技术改进展陈方式,优化“用户体验”,强化互动性和参与感,满足观众感知和互动需求,加强对文化遗产的认知。数字敦煌、数字故宫让我们以新鲜有趣的形式、真实可感的体验徜徉于历史文化场景中,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精髓及精神。故宫通过与动漫、影视、文学及社交平台全方位融合,设计开发产品和数字内容,使传统文化魅力不断传播发酵,推出一批网红产品,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故宫以“跨界”之思和“网红”之势,举办相关文化活动,获得年轻人追捧,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对日常生活的有效融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获得更好传播,还要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这类具有强势文化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媒体还比较少,缺乏像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这样叫好又叫座的品牌产品。有待更新思维模式,重视多元文化背景,找到贴切的表达方法,呈现出既具中国文化深远意味又贴近海外受众审美习惯和对中国元素期待的文化产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在交流互鉴中绽放独特魅力,在多元文化合作与竞争中实现共存共荣,促进人类文明共同进步。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条件借助数字技术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作为一种战略性资产,传统文化资源如何“活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时代对文化工作者提出的重要课题,还需要我们在国际国内视野中,顺应时代新要求和新趋势,不断实现内涵挖掘与表达创新双向突破,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摘编自高宏存《以数字技术创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
对于任何一种文化传统来说,如何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关键问题。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增加了问题的复杂程度。多数人认为,五四新文学运动是文学史上的一个成功范例。之所以认定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学转换,首要的标志是:相对于中国古典文学,汉语白话文学更适合表现今天的中国经验。这丝毫不存在贬低中国古典文学的意思。中国古代批评家曾指出:“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及其评价依据。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都将受到文学传统与现实世界纵横坐标构成的不同压力。强调来自纵轴的文学传统,还是追求更大限度地再现当代的现实世界?现实主义的宗旨显然是后者。这时,所谓的创新可以表述为,一种再现当代现实的企图改变了文学传统的发展方向。
这就划出了一个区分的标准:如何辨别鲁迅式的“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分子?尽管二者都对西方文化表示出浓厚的兴趣,但“盗火者”的主旨是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而崇洋分子热衷于将民族历史纳入一个普遍的模式,使之成为西方文化逻辑的具体例证。
如果说,五四时期的“盗火者”曾经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那么,现今的历史语境中,中国文化业已成为更重要的思想资源。中国文化浩如烟海,门类繁杂,一批饱学之士始终专心致志地从事清理和阐释工作。如马克思所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法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只有意识到现今中国文化对于“改变世界”的历史使命,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批饱学之士的学术贡献。也因为意识到这种使命,人们才不会满足于某些徒具形式的表面文章,诸如三叩九拜之类。
中国文化的真正活力并不是刻意维护某种古老的礼仪,而是进入当今社会,力争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工业社会贯穿生活时,农耕社会的古典诗学(“意境”“情景交融”“天人合一”等)保存了哪些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启蒙、革命、利益、市场以及围绕这些产生的社会关系瓦解了古代的乡绅之治后,儒家的“修身”与西方文化的宗教具有哪些不同的社会功能?“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蕴含着哪些重大的启示?这些问题的提出与展开,已经显现出中国文化对话历史、对话现实的思想含量与独特价值。
(摘编自南帆《中国文化的活力》)
材料三
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摘自《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发挥宏大传统优势,开掘文化资源的价值,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
B.数字技术使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C.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具有强大影响力和广泛传播力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D.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要提升内容传播的效度、强度和广度,需要有条件地借助数字技术。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用数字敦煌、数字故宫等成功案例论证数字技术对文化遗产的支撑,可见传统文化创新形式可借助数字技术。
B.材料一以动画电影《功夫熊猫》《花木兰》为例,论证了当前传统文化传播存在的问题,指出应该把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起来。
C.材料二指出“晚清至20世纪,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大规模接触伴随着侵略、殖民与冷战”,可见中国文化要想协调守成、创新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困难比较大。
D.材料二对比了鲁迅式“盗火者”与“言必称希腊”的崇洋者的异同,包含对二者的褒贬评价,指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的一项是( )
(3分)
A.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优势研究
B.数字技术与中国文化遗产关系研究
C.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结合方式研究
D.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国际化研究
4、结合材料内容,给“盗火者”下一个简要定义。(4分)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6——9小题。(18分)
吝啬鬼
莫里哀
阿巴贡瓦赖尔,过来帮我一下。雅克厨师,过来,我最后来分配你的任务。
雅克师傅敢问老爷,我目前具有双重身份,您是要跟您的马车夫说话,还是厨师说话,我干两份差事。
阿巴贡我两个都说。
雅克师傅那您先跟谁说?
阿巴贡(捶桌子)先和厨师说。
雅克师傅那您等会儿啊。(他把车夫制服脱去,剩下一套厨师的衣服)
阿巴贡雅克厨师,我答应今天晚上请人来吃饭。
雅克师傅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
阿巴贡你跟我说说,你能够做点什么吃的吗?
雅克师傅可以,只要您给我钱。
阿巴贡噢,真见鬼!你总是要钱!(捶桌子、握拳)他们不会说别的,一天到晚就只知道要钱,钱,钱,啊!他们就会说钱,钱就是他们的防身武器,没完没了的要钱,钱!
瓦赖尔从来没有听到过如此无知的回答,要花很多的钱才能做出美味佳肴。作为一个有本事的人,应该能用最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是的呀。
雅克师傅我的天哪,说实话,总管先生,如果你要能把这个秘诀教给我的话,你来做厨师,我就太感谢你了,这没你不管的事。
阿巴贡你闭嘴!我们该做些什么吃的?
雅克师傅您的总管先生,他能用很少的钱做出美味佳肴。
阿巴贡(捶桌)啊啊啊!我是要你来回答我!
雅克师傅您想要多少人来吃饭?
阿巴贡大概十到八个人,不过有八个人就够了,八个人的饭菜足够十个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那好吧!四大盆汤,五大盆菜,先上汤,然后再上菜。
阿巴贡(惊讶)见鬼!这已经足够全城人吃的了!
雅克师傅还有烤肉……
阿巴贡(急忙捂住了他的嘴)我的天!你这混账,你想让我倾家荡产吗?
雅克师傅还有甜食……
瓦赖尔雅克先生,你和你的同行要记住,摆满菜肴的宴席是会要人命的。要想对邀请的客人表示友好,就得用最俭朴的饭菜来招待他们。因为古人曾经说过,“吃饭是为了活着,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音乐,怔住,双手向上聆听福音)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过来,我要为这句话拥抱你,这是我一生中听到的最好的一句话了!“活着是为了吃饭,而吃饭不是为了……”不,不是这样的,你是怎么说的?
瓦赖尔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
阿巴贡别忘了把这句话写下来,我要用金字把这句话刻在客厅的壁炉上面。
瓦赖尔我一定做到。至于你的晚餐就交给我来办吧!我会把一切办得恰如其分的。
阿巴贡去办吧。
雅克师傅太好了,我就不用操心了!
阿巴贡(对雅克)要准备客人不能多吃的东西,比如说那种肥腻的豌豆羊肉,不,还有,再做上一大碗肉酱,肉酱,不,再多放一些栗子,越密越好。
瓦赖尔就交给我来办吧!
阿巴贡(拍掌)现在,雅克师傅,你要把我的马车清洗干净。
雅克师傅等一下,这是对车夫发话,我先换上车夫的衣服,(他又穿上了他的罩褂)说吧……
阿巴贡(生气,握拳)你必须把我的马车冲洗干净!把马配好,我要去集市!
雅克师傅您的马?老爷,您指的是那些吗?您过来看看您的马吧,它们根本走不了路了。我不是说它们倒在了干草垛上,因为那些可怜的马,它们根本没吃的。可是您呢,还这么严厉地让它们节食,它们现在已经变成了幻影,或者是幽灵,已经徒有其名了。
阿巴贡它们没干什么怎么会病得这么厉害?
雅克师傅就因为没干什么就不给吃的了?您看看这些可怜的牲口,最好是干得多吃得也多。您看它们现在饿得这个样子,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心疼这几匹马,就好像看见我自己在消瘦,我每天从自己的嘴里省下吃的来喂它们。
阿巴贡(走向雅克)去一趟集市并不是很累的活。
雅克师傅不,老爷,我没有勇气,没有勇气使唤它们,它们变成这个样子,我不忍心用鞭子去抽它们,您让它们拉车,它们连自己都拉不动。
瓦赖尔先生,我会请邻居皮卡尔先生来赶马车的。
雅克师傅好吧,我宁愿马死在别人手里也别死在我的手里。
瓦赖尔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
雅克师傅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
阿巴贡(握拳,生气)住嘴!
雅克师傅不不不,我受不了溜须拍马的人。不不,我每天看见他干事我就生气。他没完没了的检查面包、油、木柴、盐,还有蜡烛,这些都是为了拍您的马屁!他为了讨您的喜欢,我就是受不了!我生气每天听到别人对您的评价,因为我对您还是有感情的,尽管我也说过您,但是除了那几匹马,您是我最喜欢的人了。
阿巴贡(对瓦赖尔挥手)去。
阿巴贡雅克师傅,你能告诉我,别人都说我些什么吗?
雅克师傅请原谅,先生,我知道您肯定会发火的。
阿巴贡绝对不会!相反我会很高兴的,我会很高兴,我想知道别人是怎么评论我的?
雅克师傅老爷,既然您愿意听,那么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您好了。他们从各方面挖苦您、讥笑您,他们最高兴的事情就是说您的坏话。没完没了的编造您吝啬的故事。有人说,您让人印刷了一个很特别的日历,把每个季节的守斋期延长了一倍,为的是强迫您的家人多吃几天斋;有人说,在年底发赏金的时候,或者您要辞退仆人的时候,总是要跟仆人找碰吵一架,为的是找个理由,不给他们一分钱;还有人说,您曾经把邻居的一只猫告上了法庭,那是因为这只猫偷吃了您家里未吃完的一块羊腿肉;还有人撞见您,在半夜跑到自家的马厩里,偷吃自己家马的燕麦,结果被在我之前的那个车夫痛打了一顿,而您在黑夜里只得自认倒霉,自讨苦吃。您还让我说吗?您愿意听我说吗?您想让我说吗?不管到什么地方,您都成了大家的笑料和话柄。大家说您的时候都用您的外号,什么吝啬鬼,守财奴,刻薄鬼,还有吸血鬼。
阿巴贡(狠狠地揍他)你这个蠢货!笨蛋!下流坯!
6、对文中划线句潜台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可是一件稀奇事儿”是指阿巴贡平时不怎么请客,凸显其小气吝啬。
B.“吃饭是为了活着,而活着不是为了吃饭”,对这句的认可体现了阿巴贡的无知。
C.“噢,雅克先生也讲大道理了”是指雅克师傅用夸张、幽默的语言耍弄阿巴贡。
D.“噢,总管先生还真会讲话”是讽刺瓦赖尔能言善辩,费尽心机讨好巴结阿巴贡。
7、下列选项对文本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鲁迅曾说,喜剧就是将社会无价值的东西撕破给人看。莫里哀将阿巴贡痴迷金钱的丑陋本质展现给人看,使人们在厌恶、否定丑陋之中获得审美的精神愉悦。
B.文章所选段落从语言、动作、表情、心理等方面充分描写了主人公阿巴贡嗜钱如命、生性多疑、虚伪丑陋、贪婪狠毒、极端吝啬的典型形象。
C.选文中阿巴贡的吝啬不仅表现在他对朋友的小气上,甚至还体现在他与动物猫、马的争斗中,其吝啬的根源无疑是对金钱的强烈的操控欲望。
D.选文中阿巴贡自己爱钱如命,却不允许雅克师傅提钱,暴露出了他的虚伪。想从雅克师傅那里听到别人对他的评论,听完又暴怒,也验证了这点。
8、雅克师傅的一脱一穿,有什么表达效果,请分析。(6分)
9、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塑造吝啬鬼形象以达到喜剧效果?(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10——16小题。
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常病笃乃主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
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首禹慰劳边方,禹到,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
二年六月,招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待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艳,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共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函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
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戚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适使二部惊合为一,何所威镇乎?”促敕轨,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以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败没。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与比能合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朝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
(节选自《三国志 魏书 明帝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B.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C.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D.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
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生而太祖爱之”的“爱”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中的“爱”意思不同。
B.“几掩不备”的“备”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中的“备”意思不同。
C.“权退走”的“走”与“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的“走”意思相同。
D.“比诏书到”的“比”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比”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明帝曹叡小的时候就受到太祖的喜爱,经常跟随左右参与各种事务。魏文帝驾崩后,曹叡登上皇帝位,并大赦天下。
B.孙权攻打江夏时,朝中大臣想发兵救援。但明帝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与文聘对战,不会占有优势,因此不同意增援。
C.明帝认为,有些儒官不称职,这对传播儒学是不利的,下令必须通过选拔的博学之士来担任侍中、常侍的职位。
D.毕轨出动兵马想威慑轲比能,警告步度根,明帝却下令不让毕轨越过边塞到句注一带,诏书送到后,毕轨遵旨照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岂训导未治,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
(2)遣骁骑将军泰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
14、魏明帝尊重儒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15——16小题。(9分)
蝶恋花①
范成大
春涨一篙添水面。芳草鹅儿,绿满微风岸。画舫夷犹②湾百转。横塘塔近依前远。
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③尝面④收新茧。
【注】①这首词是词人隐居苏州一带所作。②夷犹:犹豫迟疑,指船行迟缓。③看看:转眼之间。④尝面:品尝新面。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第一句正面描写水景,突出其“涨”;第二、三句重点写“岸”,突出了岸的“绿”。
B.上片最后两句描写船行,既写出了船行之态,又写出了沿途风光,更带出了盎然意趣。
C.下片由对水乡风光的描写转入对水乡农事的描写,首句以水乡的寒冷反衬春光的美好。
D.“秀麦连冈桑叶贱”写高地景象:高地的麦子拔穗,桑叶长成变得便宜,农桑丰收在望。
16、请比较这首词与陆游的《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6分)
(三)默写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7、
(1)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是被迁的戍边的兵卒。
(2)杜甫《客至》中表达迎接客人到来的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18——20小题。(11分)
2015年的大地震,让杜巴广场的九层神庙严重受损。九层神庙是尼泊尔一座以砖木结构建造的呈回字形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其修复工程是中国在尼泊尔开展的首个大规模文物援外项目。
地震后的神庙,①________,险象环生,为了避免更多二次伤害,中方团队先对建筑体进行加固和防漏水处理: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封得②__________。
抢险阶段结束后,中方团队尽最大可能搜集、甄别、整理神庙的旧构件,分门别类做好标记,能保留的尽量保留,能利用的尽量利用。然而,中方的修复理念最初并不为尼方接受,尼方坚持所有受损部分的修复要达到“焕然一新”“③__________”的效果。中方团队发现,尽管神庙外墙坑坑洼洼,看似破败不堪,其实墙体依然结实,强行拆掉重砌,不仅会使文物价值大打折扣,也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结构安全。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个实验墙,据结果显示,墙面的修复不失历史感且美观。见到这样的效果,尼方欣然同意了中方方案。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以“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作为开头,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四个语意连贯的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21——22小题。(9分)
为什么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呢?这是因为松柏树有能够御寒的特质。松柏树原是寒带和高山生长的树木,因为①_____,最终具备了强大的抗寒能力。松柏树的叶一般都呈针形、线形或鳞片形,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因而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同时,松柏树叶片内水分少,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糖分和脂肪以便防冻。所以,即使在冬季,松柏树也不会因缺水而干枯,保证了树木的生机永存。
其实,②________,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松柏树也不例外。它们的树叶也是要衰落的,只不过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③________,老叶才次第枯落,保持冬夏常青。
由于冬天气温低,叶内叶绿素的生成受到限制,能减弱叶内的光合作用,使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概括松柏树在严寒的冬天还能枝繁叶茂的原因,不超过70字。(3分)
四、材料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元行冲传》
“天下事,在局外呐喊议论总是无益,必须躬身入局,挺膺负责,乃有成事之可冀。”——曾国藩
“什么叫做事的人?不是置身事外,指点江山,而是躬身入局,把自己放进去。” --罗振宇
“若能置身事外,才不会画地为牢。”——安妮宝贝
“置身事外就是种幸福。”——九把刀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不能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进而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错。材料一第一段“不论是为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还是为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都需要我们发挥宏大传统优势……”,说明“更好地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与“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之间是并列关系。B项“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的认同,从而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于文无据。材料一第二段“数字技术让传统文化以全新方式获得时空延伸,融入生活日常,提升生活品位”。C 项“只要运用数字技术来传播传统文化,就能创造……”错。“只要……就……”表示充分条件,绝对化。
2、答案:D
解析:从材料二第2、3段可以看出“二者都具有很大的不足”的推论错误。
3、答案:A
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范畴”,一要符合“传统文化”,二要符合“传播”。A 项符合“传统文化”,不符合“传播”,所以不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研究”的范畴。A、B、C 三项的相关信息都在材料一,D项相关信息在材料三。
4、答案:“盗火者”是“五四”时期中国的一批为了探索民族的独特道路力图“师夷长技以制夷”将西方文化视为现代性的启蒙的思想先锋。
解析:
5、答案:首先总括指出,为了当代中国人更好理解传承民族文化,为了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树立国家文化形象,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活化、创新。然后论述有利于传统文化传播的方法,一是运用数字技术,二是将中国要素与时尚表达有机结合。最后总结收束。
解析:
6、答案:C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①表达了他对阿巴贡让自己一个人干两份差事不满。②间接讽刺了阿巴贡的贪婪吝啬,令人发笑,有很好的喜剧效果。
解析:
9、答案:①制造自相矛盾的行为:文中阿巴贡众多前后自相矛盾的行为,构成了富有喜剧的冲突,形成了荒诞的喜剧效果。②运用夸张诙谐的语言:文中人物阿巴贡台词运用夸张手法,产生讽刺效果,凸显其可笑形象。③运用漫画式手法,抓住阿巴贡极度吝啬这一特质,进行反复勾勒,形成喜剧效果。
解析:
10、答案:B
解析:“黄初二年为齐公”与“三年为平原王”句式一致,因此应在“齐公”和“平原王”后分别断句,排除A、C两项;“笃”应是“病”的补语成分,应在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B。
11、答案:C
解析:“权退走”的“走”是离开的意思;“直走咸阳”的“走”是趋向的意思。
12、答案:D
解析:D项,“遵旨照办”错,诏书到后,毕轨已经出兵。
13、答案:(1)难道不是官府训导不合适,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吗?
(2)(明帝)派骁骑将军秦朗率领中军前往讨伐他们,叛军于是逃到大漠之北。
解析:
文言文参考译文:
明皇帝名叡,字元仲,是文帝曹丕册封的太子。他小的时候太祖就很喜爱他,经常让他伴随在左右参与各种事务。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文帝黄初二年(221),被封为齐公,第二年又被封为平原王。但由于生母(甄皇后被文帝)赐死,所以没有被立为太子。黄初七年(226)五月,文帝病情渐重,才被正式立为太子。丁巳日,登上帝位,下诏大赦天下。
这年八月,东吴孙权攻打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坚决守卫城池。朝中商议想要发兵救援,明帝说:“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吴军之所以敢于下船转到陆上攻城,是借文聘没有防备,想要突然袭击。现在文聘已和他们两军对垒,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这之前,明帝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荀禹到达后,在江夏派遣他所经过各县的士兵以及跟随他的步兵骑兵一千人登山燃起火把,孙权败退离开。
第二年六月,明帝下诏说:“尊儒家学说,提倡学术研讨,是国家实行王教的根本。但近来有些儒官很不称职,将要靠什么来传播圣道呢?惟有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上来的博学之士,才可以担任侍中、常待的职位。现在诏告各那县:今后向朝廷举荐的良才必以熟知儒家经典为先决条件。”太和四年(230)二月四日,明帝诏令说:“世上朴实有用的文章,都是随着王教相应改变的。自汉末战乱以来,儒家经典衰绝,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也不放在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上。难道不是官府训导不合适,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吗?官吏们只有真正学通一部经典,其才识方可胜任管理百姓的能力,对博学高才者要严格考核,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立即重用:而对那些浮夸不重视立身行道的人,都罢官退职。”十日,明帝又传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著《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立在宗庙门外。
驻守边疆的鲜卑族首领步度根与反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上书明帝报告此事,还经常出动兵马,对外以威慑轲比能,对内以警告步度根。明帝看了毕轨的奏书说:“步度根对于轲比能的拉拢引诱,还存有疑心。如今毕轨一出动军队,恰好使他们二人惊恐之下合为一体,怎么能威胁震慑他们呢?”遂立即下诏给毕轨,让他所率领的部队千万不要越过边塞到句注一带。但等诏书传到毕轨手中,他早指挥军队越过边塞在阴馆驻下,并派手下大将苏尚、董弼二人向轲比能的军队发起攻击。恰逢轲比能的儿子率千余名骑兵驰往步度根的营寨,两军相遇,并在楼烦展开激战,苏、董二人不敌,魏军溃败。步度根乘机率本部人马反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兵侵扰魏国边境。(明帝)派骁骑将军秦朗率领中军前往讨伐他们,叛军于是逃到大漠之北。
14、答案:①认为尊儒家学说,提倡学术研讨,是国家实行王教的根本;②选择博学之士担任侍中、常侍的职位;③下令各郡国举荐人才的前提是熟知儒家经典;④重用博学多才的官员,罢免那些不立身行道的官员;⑤下令将文帝的典论刻石,立在庙门之外。
解析:
1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以水乡的寒冷写词人内心寒冷”错,词中的“寒”是写实,指水冷。本词表现的是对农家生活的满足感,所以并不心寒。故选C。
16、答案:(1)相同点:都有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对农村优美风光的赞美。
(2)不同点:①范词侧重写江南水乡舟行所见之景,农人忙农事的井然有序,有丰收在望的期待;陆诗则表现丰收之后,农家盛情款待的淳朴民风。②陆诗还蕴含哲理——不论前路多么难行,只要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人生就能“绝处逢生”,出现一个充满光明与希望的新境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相同点:范诗:从“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诗歌的下片内容看,下片写田园,写农事,通过对“农事”“村北村南”秀麦”“桑叶”“新茧”等的描写,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农家生活的热爱。陆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不同点:范诗:词的上片向读者讲述了一幅早春水乡的五彩画面,通过对春水、芳草、鹅儿、画舫、横塘塔等景物的描写,描绘了一幅清新、明净的水乡春景图,表达了对农村优美风光的赞美。词的下片写到农事,视野更加开阔了。“江国多寒农事晚。村北村南,谷雨才耕遍”写出农事的轻松,农作的井然有序。“秀麦连冈桑叶贱,看看尝面收新茧”,这两句是写高地上景象,虽然水稻刚刚下种,但漫冈遍野的麦子拔穗了,蚕眠,桑叶也便宜了,农桑丰收在望。所以下面写道:“看看尝面收新茧”。“看看”,即将之意,透着津津乐道、喜迎丰收的神情。下片写田园,写农事,流露出对农家生活的认同感、满足感。陆诗:从首联的“腊酒”“鸡豚”来看,腊酒,指腊月酿制的酒。豚,是猪。足鸡豚,意谓鸡猪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描写的是丰收年景,农民热情好客的淳厚品行。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17、(1)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
(2)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8、答案:①断壁残垣/摇摇欲坠;②严严实实;③返老还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指神庙地震后的破败景象,可填“断壁残垣”。残垣断壁:残缺不全的墙壁。形容房屋遭受破坏后的凄凉景象。②根据“无论是底基还是塔楼,全部是里二三层防护架、外二三层支撑架”可知,此处是说把神庙封得很严实,可填“严严实实”。严严实实:形容非常严密整齐。③此处“焕然一新”连用,表示神庙修后应该是恢复活力,可填“返老还童”。返老还童:老年人又恢复青春。形容老人充满了活力。
19、答案:示例一:①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②它以砖木结构建造,③呈回字形,④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
示例二:①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②它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③以砖木结构建造,④呈回字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对应“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应接“极高”:接着把修饰成分单独成句,“以砖木结构建设”“呈回字形”“地标性建筑之一”改为“是砖木结构”“整个建筑呈回字形”“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分别单独成句即可。最后整合为:(九层神庙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极高,整个建筑呈回字形,它是砖木结构,是尼泊尔地标性建筑之一。
20、答案:为了说服尼方,中方团队赶制了一堵实验墙,结果显示,修复的墙面美观且不失历史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之有四处语病:一是“一个实验墙”搭配不当,改为“一面实验墙”;二是“据结果显示”句式杂糅,可去掉“据”;三是“墙面的修复”和后文搭配不当,改为“修复的墙面”。四是“不失历史感且美观”语序不当,改为“美观且不失历史感”。
21、答案:①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②叶片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③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第一空,下句强调“抗寒能力”,此处是说松柏的生长环境特点,据此应填:长期在寒冷的环境中生活。第二空,下文有“每片树叶达到一定的年龄就要脱落”“生命周期”等信息,此处是说树叶生命都是有周期的,据此应填:叶片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第三空,此处是说新老树叶交替的一般规律,老树叶枯落是在新树叶出现以后,据此应填: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
22、答案:叶片面积小,能锁水;叶内水分少,含松脂,可防冻;树叶生命周期长,交替脱换;冬天树木生理活动变缓。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由于叶片面积小,能锁住水分,因而水分不容易蒸发散失”概括出:叶片面积小,能锁水。结合“松柏树叶片内水分少,又含松脂,当气温降低时,可以很快地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增加糖分和脂肪以便防冻”概括出:叶内水分少,含松脂,可防冻。结合“松柏树的叶子生命周期长,可生长3-5年,脱换时又是互相交替,一般要在新叶出现以后,老叶才次第枯落,保持冬夏常青”概括出:树叶生命周期长,交替脱换。结合“树木的生理活动变得缓慢,这对于保证松柏树安全过冬是非常有利的”概括出:冬天树木生理活动变缓。
23、答案:略
解析:材料包括五条名言。曾国藩和罗振宇都强调躬身入局的重要性,前者强调“躬身入局”的重要意义之一是有成事的希望,后者强调“躬身入局”的人才是做事的人。后三则都强调置身事外的重要性。《旧唐书》的意思是: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者看得清楚。这是指看问题的方法。安妮宝贝的观点是置身事外,不去纠缠,才能让自己不被拘束。九把刀认为置身事外是幸福的,可以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后两者指的处事的方式。
任务指令有两条:
1.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议论文。本条规定了文体,需要考生明确文体,中心突出,论据充分,采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2.对“躬身入局”和“置身事外”两种态度,谈谈你的看法。
“躬身入局”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有这种态度才能取得事业成功的可能。只有亲力亲为的人,才真正是做事的人。肯定“躬身入局”的重要意义,由点到面,发散思维,文章主体以阐述“躬身入局”的原因与意义为主。“置身事外”由于能够跳出来,以旁观者的角度观察,才能观察得更清楚,才不会受拘束而画地为牢,才会获得最后的幸福。肯定“置身事外”的重要意义,由点到面,发散思维,文章主体以阐述“置身事外”的原因与意义为主。最好的还是将两者辩证视之,“躬身入局”与“置身事外”的关系,需辩证看待,因人因时因事而异,“该入局时入局,该置身事外时置身事外”,主体主要体现自己的辩证思考。
参考立意:
1.躬身入局,担当作为。
2.置身事外,岂非逍遥。
3.入外之间,因事而异。
4.躬身入局是态度,置身事外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