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第四课时
《四位数的读法和写法》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学生已经学习过两位数的读写、三位数的读写以及万以内数的组成数的组成为基础,借助计数器来学习的,为以后学习大数的读写奠定基础。教材体现了“数”与“位”的关联,另外把数与计数器对照呈现,使每个数字对应相应的数位,清晰地展现了每个数位上的计数单位的个数。在编排的层次上是从一般的四位数的读写探索到特殊的四位数的读写法,并在对比中进行读数和写数方法的总结。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对数的组成的认识还停留在模仿阶段,二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千以内的数,学生缺乏计数大数的经验,对于同一个数,用不同的单位计数有困难。而用不同的计数单位对同一个数的计数过程,恰恰是学生理解数的意义以及计数单位间关系的过程。计数单位概念的形成,既是认数学习的需要,也对学生度量思想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三、说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能力。
5.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生活中万以内数的调查、收集、整理,让学生初步感受多位数,培养学 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2.使学生掌握万以内数的读法,会正确地读出万以内的数。
五、说教学法
一、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
二、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
三、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铺垫孕伏。
1.出示三位数,引导学生读数.(题目自拟)
2.学过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指导学生数绘图纸小方格的数目(或投影出示)。(参照教科书上例5的问题。)
使学生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万”也是计数单位。
(2)总结学过的计数单位。
2.教学例6。(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指导学生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从一千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零二十。教师提示学生从一百数到一百二十时注意什么?
(2)从一午九百九十五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二千零五。
①启发学生观察万位在右起第几位?
②数到整十、整百、整千和一万时怎样拨珠?
(3)从九千九百九十一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万.使学生明确:千和万两个相邻数位的十进关系。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
①从三千九百九十,一个一个地数到四千零八。
②从四千九百五十,一十一十地数到五千零五十。
③从八千五百,一百一百地数到九千五百。
3.教学例7。(适时出示课件“计数器”)
(1)在计数器上出示745、280、609,启发学生试读,并说一说怎样读的?
(2)在计数器上出示3745、20xx、6009。
①出示数位顺序表。
②拨上3745,读出它的.组成。
③拨上20xx,读出它的组成。
④拨上6009,读出它的组成。
(3)读数注意什么?使学生明确:读数时首先判断最高位是什么位。中间有一个或两上0都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
(4)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万以内数的读法。
(5)出示万以内数的读法,引导学生阅读。
(6)做一做.读下面的数,再说说各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438370450086900。
环节三、全课小结。(略)
随堂练习1。
(1)一个数,从右边起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
(2)一个四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位。
2.读下面各数。2469 5023 6007 10000 9030 7006 3507 2800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标注“279棵”的柏树苗图)提出:柏树苗和松树苗比,谁多,谁少?
(2)学生交流后明确:两个三位数的百位相同,可以继续比十位上的数。
追问:如果十位上的数也相同,那又该怎样比较呢?自己举个例子,好吗?
[说明:本环节教师没有太多的介入,而是组织、指导和合作;学生没有太多的等待,而是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
环节三、应用拓展
1.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再交流比较的方法。
2.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观察图片,说说你能知道哪些信息,你会比较这个学校男、女生的人数吗?先试一试,再把比较的方法说给同学听听。
3.指导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独立填写数轴上的数。
(2)根据数轴上的数,分别讨论两个不等式的填法。通过讨论明确答案不是惟一的,在直线(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4.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说明:本环节采用了传统教学中“讲练结合”的方法,以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形成比较两个三位数大小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良好的板书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精炼的展现给学生,强化知识,促进思维。因此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八、说教学反思
教学读法和写法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在体验中学习,在操作中学习,逐步学会自己掌握学习规律,并从中归纳知识.这样不仅没有了死记硬背,而且学生的学习会更有兴趣.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摆小棒、拨珠、读数,由直观到抽象,增强学生数感.
教学数的顺序和比较大小时,要注意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找出新旧知识的临界点,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准备.教学时要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能力.
以学生收集的现实生活中的数据为数学问题,贴近生活学数学。教师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然后教师完全放手,让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取知识。相信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