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九年级历史适应性检测卷(三)
考试范围:中考范围;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汇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0多篇。其中在《诗经》十五国风中,属于中原地区的有周南、邶、鄘、卫、王、郑、陈、桧等国。此外,商颂亦应属于中原。这表明( )
A.古代诗歌,根自河南 B.华夏文明,尽出中原
C.中原地区,文化荟萃 D.中原文化,独步华夏
3.《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措施的作用是( )
A.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制度 B.强化了郡守权力
C.创造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D.加强了中央集权
4.下列有关“文景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文景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
B.文景时期,重视“以德化民”
C.文帝、景帝奖励耕作,关心农桑
D.“文景之治”的出现,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也有很大关系
5.某同学在学习中绘制了多幅中国古代史上政权并立局面示意图,其中绘制正确的是( )
A. B.
C. D.
6.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被誉为诗仙,他是( )
A.白居易 B.杜甫 C.李白 D.王维
7.元代中央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是( )
A.司农司 B.中书省 C.市舶司 D.行省
8.“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经过27年持续不断的努力,编写出了《本草纲目》。”材料体现了《本草纲目》( )
A.汇聚民间医学精华 B.全面总结前人经验
C.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D.蕴含丰富实践经验
9.清代乾隆以后,出现社会危机的原因有( )
①官员贪风日盛②贫富分化严重③外来物种引入④财政危机加剧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0.鸦片战争后,美法两国也趁火打劫,其中美国胁迫清政府签订了( )
A.《虎门条约》 B.《五口通商章程》
C.《黄埔条约》 D.《望厦条约》
11.鸦片战争后,在上海等城市陆续出现了中文报纸,下图是中国著名报业家史量才于1912年秋天,以十二万元买下的当时已有几十年历史的《申报》,从此踏上办报之路。该报创办的时间是( )
A.1840年 B.1872年 C.1895年 D.1898年
12.晓华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索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有关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的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说:“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上述内容指的是( )
A.兴中会的成立 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黄埔军校的创建 D.《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14.“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属于史论的是( )
A.辛亥革命后,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人们竞相投资设厂
B.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面粉业和纺织业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还是比较落后
D.近代中国的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都建立了庞大家族企业
15.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
16.“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该句归纳的是抗日战争
A.爆发的背景 B.取胜的原因 C.战争的进程 D.战争的影响
17.运用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所示《三大战役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为( )
A.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C.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
18.1955年,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这次会议后,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开罗会议 C.万隆会议 D.慕尼黑会议
19.“据日本防卫厅战史研究所资料,1937年,日本陆军共24个师团,其中21个师团投入侵华战争,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8%以上。1938年,日本陆军共34个师团,其中32个师团用于侵华,占其陆军总兵力的94%。1939年日本陆军共41个师团,其中投入侵华战争34个师团,占其陆军总兵力的83%。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用于南太平洋战场的陆军只有10个师团,不及侵华兵力的20%。”上述材料说明( )
A.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得到了世界上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0.下图所示青藏铁路给西藏人民带来幸福和安康,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21.1979年,深圳的李真一家5口,每月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以下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 B.物美价廉,人们生活水平高
C.设立经济特区,扩大对外开放D.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表现
22.蔚蓝色的爱琴海,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明。下列文明成果属于古希腊的是( )
A.B.
C.D.
23.“它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它”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汉谟拉比法典》
C.习惯法 D.《十二铜表法》
24.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这样评价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顺利的在旧瓶子里装进新酒,还不敢于引起旧瓶子爆炸。”这里的“新酒”是( )
A.君主立宪制政体 B.资产阶级共和国 C.宫廷政变 D.保留同王
25.比较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三者的共同点是
A.都是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B.主要内容都是废除本国的奴隶制度
C.都促进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26.“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材料反映了该体系( )
A.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B.有利于形成战后和平稳定的局面
C.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 D.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27.“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关的措施是( )
A.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B.减耕减产调整农业
C.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8.下图为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他正在敲诈》),漫画中一男子一身妇人装束, 一手紧紧抓住狮子的尾巴,另一只手则高举马歇尔计划的拍子用力地敲打这头皮包骨头的狮子。该漫画中狮子代表的应是
A.美国 B.苏联 C.西欧 D.中国
2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请根据下图判断这是世界政治格局的哪种变化( )
A.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向两极格局演变B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向多极化趋势演变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D.由多极化趋势向两极格局演变
30.下列一组图片体现了当今世界( )
A.经济全球化 B.政治多极化
C.人类面临的新挑战 D.建立了国际新秩序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40分)
31.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至春秋中期以后,使用铁器的情况已很多……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江苏六合、河南洛阳等地,都发现了春秋中晚期的铁农具。孔子的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简明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
材料二 由于对中国丝绸的刚需以及中国保持对外交流和交往的需求,丝路沿线大国把欧亚大陆东西两边早已建立起来的成熟交通网络,连接成一个有官方提供军事保护和后勤支撑的网络。通过这个有主干和支流的网络,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
——《文明的交流互鉴从未停止》
(2)材料二中的“交通网络”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个“交通网络”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三 从西晋末年“永嘉之乱”起,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黄河中下游地区一片萧条,南方则在相对稳定条件下利用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使南方经济得以发展。
——摘编自《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3)根据材料三,归纳西晋末年以来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2.[走向近代]
材料一: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于一层共同纱幕之下,处于睡眼或半醒状态,这些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瑞士史学家布哈特
(1)材料一中”一层共同的幕"指什么 导致“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事件是什么 请你写出这一事件的核心和实质。
[地理大发现]
材料二: 地理大发现体现的是个性解放探索自然和积极冒险的精神, 体现的是对知识的实证和逻辑体系的完善,他们以科学来体现人的理性力量,在对自然的征服中实现人类自身的解放……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 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直到 1500 年前后,各种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此时, 欧洲人的优势使他们为所欲为,甚至做出各种不合理非正义的事……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节选
(2)材料中“地理大发现"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的开端和什么事件有关 这一事件有何积极影响 根据材料主题举一 例说一 说欧洲人“做出各种不合理非正义的事”是什么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材料三:史学家在论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说:“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1740年,“效法英国”已成当时的流行词,而到1830年中,英国已成为“工业欧洲的老师.....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英国是如何限制“一个人的绝对权力” 这种限制措施是由哪一机构制定的 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
(4)结合材料三指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原因 这场革命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 分)
(5)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一说你对美国独立战争的认识。
33.阅读材料,以《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材料一 以1949年为节点…60年间,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在“北京时间”跳跃的数字中迈开奋进的脚步。
——摘编自《人民日报:世界通过“北京时间”感受“中国奇迹”》
(1)要求:文中须包含五个转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从这些彪炳史册的“北京时间”中你获得的认识:表述成文,史实准确,180字左右。
材料二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冬奥会在“双奥之城”北京盛大开幕。“浪漫、唯美、温暖”的开幕式盛宴,以及“超燃”的冰上运动,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银丝带”、“大雪花”等呈现的视觉美感,是由地下隐藏的与场内的主火炬完全不同的转台装置、以内外不同的旋转效果共同呈现的:冰雪奥运五环应用裸眼3D、激光技术,以“破冰而出”的方式亮相。
——张鹏《一起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展现的三种精神及意义》
(2)今天我们亲历“北京时间”。结合材料二谈谈走过这个“北京时间”的感受。
参考答案:
1.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木炭和灰烬堆、被限定在一定地区可以推断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中的一大进步,B项符合题意;山顶洞人会使用人工取火;题干没有体现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题干没有涉及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C
【详解】从题中材料“《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和商颂都出自中原地区可知,中原地区诗歌较多,文化繁荣,故C项说法正确;材料中反映出中原地区诗歌代表作比较多,但不能说明根自河南,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说明不了”尽出中原“,故B项说法太绝对,排除;材料中并未出现对比类的说法,反映不出中原文化“独步”华夏的结论,故D项说法错误,排除。
3.D
【详解】根据“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那置守、尉、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郡县制,这一措施的作用是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秦始皇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D符合题意;分封制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制度,A排除;郡县制的推行强化了皇权,B排除;郡县制的推行是在秦统一后,C排除。故选择D。
4.D
【分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景之治是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出现的第一个清明的统治时期,与汉武帝无关,所以ABC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故选D。
5.D
【详解】内迁的各族建立的政权频繁更替,先后有前赵、成汉、前凉、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南燕、西凉、北凉、夏、北燕十六国。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鬼,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东晋灭亡后,420——589年,中国南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南北朝并立,D项正确;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排除A项;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西晋和十六国不能并立,排除B项;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图示魏蜀吴的位置错误,魏在上面,蜀吴在下面,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一生写下了不少讴歌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他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所以C项符合题意;A项是诗魔,B项是诗圣,D项是诗佛。由此分析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7.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元世祖推行重农政策,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A项符合题意。中书省、行省是由此在中央和地方设置的机构,市舶司是宋朝在重要港口设置的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8.D
【详解】由材料“李时珍……深入社会,进行实地调查……他不辞辛苦,到深山僻野中采集药物标本……”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总结前人经验,在广泛实践的基础上,历时27年编成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它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李时珍进行了广泛的社会实践,体现了《本草纲目》蕴含丰富实践经验,汇聚民间医学精华、全面总结前人经验,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B项;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体现的是《本草纲目》的历史价值,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9.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乾隆以后,政治上出现统治危机,官员贪风日盛,起义不断。经济上受到外国影响,小农经济受到冲击,贫富分化严重,财政危机加剧。文化上受到西方传教士影响,受到文化侵略。①②④符合题意;③外来物种引入,不符合史实,可排除。因此只有选项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
10.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4年,美国、法国以武力相威胁,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虎门条约》是1843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作为《南京条约》的附约;《五口通商章程》也是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条约,属于《南京条约》的附约。所以D项符合题意,故选D。
11.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刊。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B项正确;《申报》创办时间与1840年、1895年、1898年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
12.B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共同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化的探索,B项正确;侵略在题干中未体现,排除A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排除C项;抗日战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3.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后因特务干扰转向嘉兴南湖的一条船上继续召开会议。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故B正确;ACD信息与题干不符,故错误。综上故选B。
14.C
【详解】“史实”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不带有作者个人的感彩,“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总的来说比较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广大内地却非常薄弱,所以C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D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是历史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付出了重大牺牲,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B项正确;经上述分析,长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而不是为了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或者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排除AC项;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重创国民党军精锐,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由此可知,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16.B
【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之所以能取得胜利,是国内国际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最具决定性的因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所以材料归纳的是抗日战争取胜的原因,B项正确;“爆发的背景”、“战争的进程”和“战争的影响”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17.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同中华民国国军进行的战略决战,包括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个战略性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被广大地区;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因此《三大战役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为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淮海战役。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8.C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来自亚洲、非洲的2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印度尼西亚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从万隆会议开始,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C正确;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转变,美、英、苏三国首脑召开了雅尔塔会议,A排除;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的首脑召开开罗会议,B排除;1938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首脑召开慕尼黑会议,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D排除;故选C。
19.B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日军将大部分兵力投入侵华战争中,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B项正确;题干没有提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原因,排除AC项;题干没有提及中国抗日战争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B项。
20.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铁路被高原人民亲切地称为“吉祥的天路”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基础设施建设,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大大加强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促进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C项正确;ABD说法题干信息无法体现,排除ABD项。故选C项。
21.D
【详解】票证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可凭猪肉票买6.80元的肉,凭豆腐票买 0.64元的豆腐,凭鱼票买3.20元的鱼,凭海味票买 0.70 元的海鲜”说明是我国实行计划经济时代的票证缩影,D符合题意;材料不是说明人们的饮食结构非常合理,A不符合题意;计划经济时代物资供应紧张,生活水平较为低下,B不符合题意;材料说明的不是设立经济特区的信息,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C
【详解】帕特农神庙是供奉雅典娜女神的最大神殿,位于古希腊,C符合题意;万神殿和圆形竞技场都是古代罗马的文明成果,A和B不符合题意;《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但丁的作品,D不符合题意。故选C。
23.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下令编纂了一部汇编式法典——《罗马民法大全》,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罗马民法大全》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不再像以前那样把奴隶看作“会说话的工具”。它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A项正确;《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文明,与材料内容“还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不符,排除B项;CD项 与“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等内容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
24.A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保留了君主,但对君主权利进行了制约,规定议会的权利高于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A项符合题意;资产阶级共和国不是英国建立的制度,是美国和法国的制度,B项不符合题意;宫廷政变没有建立君主立宪制,C项不符合题意;保留国王是保留的封建残余,属于“旧瓶子”,不是“新酒”,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旧瓶子”“新酒”,根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但保留了封建君主,这属于“旧瓶子”,对君主的权利进行制约,这是“新酒”。
25.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美国内战、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共同点是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符合题意;美国内战不是由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A排除;明治维新不是废除本国的奴隶制度,B排除;美国没有封建残余,D排除。故选择C。
26.D
【详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过是帝国主义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反映了该体系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因为它是建立在战胜国瓜分战败国,强国瓜分弱国基础上的,不仅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消长和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一场新的帝国主义战争,D项正确;材料反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没有体现出建立了战后国际关系的新秩序,排除A项;材料反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是说明有利于形成战后和平稳定的局面,排除B项;材料反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无法根除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不是说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发生的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27.C
【详解】依据材料“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与之相关的措施是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缓解就业压力,C项正确;ABD项都是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但不是为了解决材料反映的就业问题的,排除ABD项。故选C项。
28.C
【详解】根据材料“冷战时期苏联的一幅漫画”“一男子一身妇人装束, 一手紧紧抓住狮子的尾巴,另一只手则高举马歇尔计划的拍子用力地敲打这头皮包骨头的狮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漫画中山姆大叔假慈悲式的高举马歇尔计划的拍子用力敲打皮包骨头的狮子,反映出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复兴西欧经济以达到控制西欧、对抗共产主义的目的,这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因此漫画中的狮子代表应是西欧,C项正确;美国是漫画中妇人装束的男子的代表,排除A项;材料所述漫画是苏联的漫画,揭示了马歇尔计划的本质,显然漫画中的狮子不是苏联,排除B项;漫画中山姆大叔假慈悲式的高举马歇尔计划的拍子用力敲打皮包骨头的狮子,反映出美国企图通过经济援助的手段复兴西欧经济以达到控制西欧的本质,因此漫画中的狮子是西欧,而不是中国,排除D项;故选C项。
29.C
【详解】根据题干图示左侧“北约、华约”,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成立,形成两极格局;图示右侧“中国、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同为世界一极,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都具备较强的综合实力,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与美国一起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可见,图示说明了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C项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在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的基础上建立的一战后的国际秩序,图示中没有涉及,排除A项;图示中未提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随着苏联的解体,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是: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趋势演变,D项表述错误且与图示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0.C
【详解】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霸权主义、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和恐怖主义等,严重威胁着世界安全,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环境恶化成为严重的问题,图1美军轰炸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图2“9·11”事件是恐怖主义的表现,图3加速融化的南极冰山属于生态问题,反映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三幅图片反映了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和环境问题,这是人类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给人类带来新挑战,C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A项;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朝着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B项;国际新秩序是指在一定世界格局基础上形成的国际行为规则和相应的保障机制,通常包括国际规则、国际协议、国际惯例和国家组织等,建立了国际新秩序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1.(1)铁农具、牛耕。
(2)丝绸之路;作用: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或答:使得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也可)
(3)原因:南方社会相对稳定;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南迁人民带来先进生产经验。(写出以上任意两点即可)
(4)因素:生产工具革新;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安定的环境等。(写出以上任意两点,或言之成理亦可)
【分析】(1)
根据“使用铁器”“冉耕,字伯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是铁农具、牛耕。
(2)
根据“丝路沿线”丝绸之路;作用:根据“欧亚大陆东西方的人员、信息和物资得以顺畅交流”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
原因:根据“北方长时间陷入战乱之中,人民纷纷迁徙到江南”,分析得出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根据“北方南迁的大批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经验”得出南迁人民给南方带来充足劳动力、先进生产工具和先进生产经验。
(4)
因素:综合材料,可从生产工具革新;制定适当的政策;先进的生产经验;经济交流;先进的生产技术;安定的环境等总结推动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点睛】
32.(1)“一层共同的纱幕”:指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教会及封建神学思想的桎梏;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事件:文艺复兴运动。核心: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不合理非正义的事件:早期殖民掠夺、掠卖黑奴。(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3)方法:颁布《权力法案》。机构:议会(或英国议会)。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4)原因: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影响:中国遭受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自强之路, 开始近代化的进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5)认识:美国独立战争既是--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详解】(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世纪后,随着经济的复苏与发展、城市的兴起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改变了以往对现实生活的悲观绝望态度,开始追求世俗人生的乐趣,而这些倾向是与天主教的主张相违背的。在14世纪城市经济繁荣的意大利,最先出现了对天主教文化的反抗。当时意大利的市民和世俗知识分子,一方面极度厌恶天主教的神权地位极其虚伪的禁欲主义,另一方面由于没有成熟的文化体系取代天主教文化,于是他们借助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文艺复兴核心是人文主义,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文艺复兴着重表明了新文化以古典为师的一面,而并非单纯的古典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故答案为:“一层共同的纱幕”:指欧洲中世纪的教会统治;教会及封建神学思想的桎梏;教廷对精神世界的控制。(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事件:文艺复兴运动。核心:人文主义。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根据材料“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民展,欧洲市场需求逐渐扩大,商品经济日趋发达,新生资产阶级渴求开拓新的贸易市场,加上15世纪中期,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东西方贸易的所有重要商道,使得从东方运往欧洲的商品价格更加昂贵等原因,葡萄牙和西班牙先后开始了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和欧洲都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如: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开始走向整体,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以及全世界物种的交流与传播,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同时,新航路的开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灾难,如欧洲人“做出各种不合理非正义的事”:早期殖民掠夺、掠卖黑奴、三角贸易。故答案为:根源: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事件: 新航路的开辟。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起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不合理非正义的事件:早期殖民掠夺、掠卖黑奴。(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3)根据材料“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利,国家便无法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英国议会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原则,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故答案为:方法:颁布《权利法案》。机构:议会(或英国议会)。政治体制:君主立宪制。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最先取得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的国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为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提供了基础。我国在1840年就遭受到英国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此,我国人民开始了百年抗争,如洋务运动等。故答案为:原因: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影响:中国遭受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自强之路;开始近代化的进程。(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
(5)因为美国独立战争是战胜殖民统治者取得民族独立的战争,所以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美国独立战争后进入的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故答案为:认识:美国独立战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33.(1)改变历史的北京时间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大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阶段。1980年,我国正式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利于引进外国的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这些标榜史册的“北京时间”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因此要坚持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2)感受:北京冬奥会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详解】(1)本题是历史小短文题。首先按照题目要求解读材料一,据“中国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从封闭半封闭到迈出对外开放步伐的历史性转变”可知分别对应的是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完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党的十四大、对外开放。再结合五个转变开始的标志性事件及其意义进行阐述。最后小结获得的认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等。。
(2)依据材料二“‘银丝带’、‘大雪花’等呈现的视觉美感,是由地下隐藏的与场内的主火炬完全不同的转台装置、以内外不同的旋转效果共同呈现的”“冰雪奥运五环应用裸眼3D、激光技术”可知北京冬奥会反映了新时代我国科技创新,再结合所学知识,北京冬奥会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等,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等。
试卷第8页,共8页
试卷第7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