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9 22:14:05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
选择题(本题共 4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60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图示意影响生产性服务业的三大因素。读图,完成 1-3 题。
1.以下行业中属于生产性服务业的是( )
A.餐饮业 B.旅游业 C.家电生产 D.软件开发
2、市中心大量的民用住宅转租成办公场所,是( )
A.区位条件引起的扩散 B.经济导向引起的集聚
C.政府规划引起的集聚 D.政府规划引起的扩散
3.针对市中心生产性服务业过度集聚的现象,政府可以引导( )
A.市区的金融机构迁至郊区
B. 市中心发展现代物流业
C.技术服务业迁至高校园区
D.减少市中心的办公用地
近年来,不少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选择回流返乡,带回了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据此完成 4-5 题。
4.促进近年来人口回流的主要因素是( )
①户籍制度 ②惠农政策 ③婚姻家庭 ④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人口回流( )
①增大就业压力 ②增加土地撂荒 ③缓解农村“空心化”④助推乡村振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1 页 共 10页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 6-7 题。
6.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候 B.水源 C.地形 D.土壤
7.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
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鱼塘 C.果园 D.菜地花圃
“候鸟式”养老是当今兴起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少北方老年人选择冬季到南方的城市居住、
旅游,北方天暖后再回到原居住地。近年来,攀枝花已成为我国冬季养老的热点城市之一,攀枝花正
在实现由“钢城”向“阳光花城”的转型。据此完成 8、9题。
8.影响攀枝花成为“候鸟式”养老目的地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因素 B.经济因素 C.政治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
9.大量外来人口对“阳光花城”兴起的社会经济影响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利于缓解劳动力不足 ②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③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④优化当地人口结构 ⑤促进多元文化交流 ⑥带动当地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A. ②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⑤ D.①④⑥
人口性别比指的是每 100 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 1998—2000 年我国迁移人口和未迁移
人口的性别比,完成 10-11 题。
10.关于迁移人口和未迁移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未迁移人口中性别比差距大 B. 35-40 岁女性人口迁移最多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2 页 共 10页
C.儿童不迁移 D. 30-52 岁迁移人口中男性是女性的 1.4-2 倍
11.河南省是人口迁出大省,人口外迁将使该省( )
A.城镇化水平降低 B.粮食商品率降低
C.生态环境恶化 D.农村男性青壮年劳动力减少
如图分别为甲、乙、丙、丁四地区人口变动情况统计图以及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图。读图完成 12、
13 题。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乙、丁两地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 B.乙、丁两地人口总量不断减少
C.乙地区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丁地区外来劳动力日趋增多
13.图中最可能反映当前浙江省人口变动情况及原因的是( )
A.甲 ②⑥ B.乙 ④⑤ C.丙 ①④ D.丁 ①③
丹麦的都市农场设计别致,由 24个圆形结构组成,每个圆形都被绿篱分割成了 16个梯形结构,每个
梯形结构都是一个独立的田园小院落。小院落里有宽阔的空地,住户可以真正实现种花草、养宠物
的愿望,每个圆形结构都有一条与外部相连的主干道,圆心部分为停车场,这种设计被称为丹麦“十
六合院”。读材料完成 14~16 题。
14.丹麦“十六合院”的设计凸显了( )
A.住户对城市生活的需求 B.住户对居住安全的需求
C.住户对田园生活的需求 D.住户对土地所有权的需求
15.丹麦“十六合院”的优势是( )
A.有效推动了郊区城市化 B.优化了城市的产业结构
C.解决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D.将城市和乡村有机融合
16.丹麦“十六合院”( )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3 页 共 10页
A.适于人口密度较小的城市 B.可促进城市第一产业的发展
C.适于发展中国家的大城市 D.有利于乡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下图是某城市医院与卫生所分布图。读图,完成 17-18 题。
17.医科大学毕业的小明想开一家私人卫生所,该卫生所最适宜选择在( )
A.① B.② C.③ D.④
18.他选择该处的理由是( )
A.该地卫生所集中,成行成市利于经营
B.位于其他卫生所服务范围的边缘
C.靠近大医院,可获得其技术支持
D.城市边缘有足够的土地发展空间
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读下图,完成 19-20 题。
19.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用优于授权地的水源 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
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 D.降低运输成本
20.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 )
①就业岗位增加 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 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 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
⑤城市等级提升
A. 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④⑤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4 页 共 10页
下图是我国某大城市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读图,完成 21 题。
21.当①线变成②线时,则住宅功能区可拓展到( )
A.一环路 B.二环路 C.三环路 D.环城路
冷巷是我国传统建筑的精髓,其特点是“高墙窄巷”,仅容 1~3 人并排通行。冷巷有利于通风降温,
这种现象被称为“冷巷现象”。据此完成 22、23 题。
22.冷巷主要分布于我国( )
A.南方地区 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
23.推测高墙在“冷巷现象”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祛湿 B.防火 C.遮阳 D.防盗
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空间变化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24-25 题。
24.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
A.城市用地规模逐渐缩小
B.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少
C.市中心人口逐渐向外扩散
D.城市人口总数不断减少
25.若甲、乙、丙代表该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则其发展的顺序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丙→甲→乙 D.丙→乙→甲
在干旱地区,绿洲城镇化是人类与绿洲及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读绿洲城镇系统与外界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5 页 共 10页
环境的相互作用图,完成 26-27 题。
26.绿洲城镇与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相比( )
A.资源环境承载力大 B.社会文化差异小
C.经济基础薄弱 D.交通便捷程度较高
27.下列措施中对推动绿洲城镇化作用最小的是( )
A.荒漠化治理 B.水利设施的建设
C.人工植被的培养 D.光照资源的开发
下图示意我国某城镇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读图,回答 28~29 题。
28.图中直接表现出来的城镇化的主要标志是( )
A.城镇人口数量增大
B.城镇用地规模扩大
C.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变大
D.城镇交通网日益完善
29.从Ⅱ阶段到Ⅲ阶段,该城镇生产企业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原因有( )
①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 ②郊区交通拥堵 ③城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④郊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
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 30~31 题。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6 页 共 10页
30.上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31.上图中 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潮汐车道”就是可变车道,早高峰进城车辆多时,增加进城方向车道数,减少出城方向车道数;
晚高峰则反之。读图,完成 32~33 题。
32.“潮汐车道”一般不宜设置在( )
A.交通拥堵的路段 B.道路的中央车道
C.车道较多的路段 D.车流量较少路段
33.下列有关“潮汐车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必须通过可变隔离护栏改变车道
B.可以拆除道路中央的隔离设施
C.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问题
D.可以减轻北京市城市交通污染
农作物种植制度的变化会导致其产量的变化。下图为 1990~2015 年我国南方 8 省区双季稻改种单
季稻损失的水稻产量及其占 1990 年水稻产量的比重图。读图,回答 34~35 题。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7 页 共 10页
3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1990 年水稻产量安徽最高 ②“双改单”损失的水稻产量浙江最大 ③“双改单”水稻减产幅
度江西最大 ④“双改单”水稻播种面积减少福建最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5.下列省份有关“双改单”种植制度变化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江西—水热条件不佳 ②广东—耕地资源充足 ③湖南—农村劳动力流失 ④浙江—工业化与
城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软儿梨,立冬后成熟,鲜果硬而酸,采摘后将其在室外低温储藏,利用冬季气温变化令其在反复
冻融的过程中糖化,果肉变得甜如蜜,浆液充盈,软糯如泥。但随着天气转暖,软儿梨会化成水。
近年来,软儿梨打破“走不出去”的困境,“出走”到全国各地。据此完成 36~37 题。
36.软儿梨主产区最可能位于( )
A.西藏 B.甘肃 C.内蒙古 D.广西
37.软儿梨的“出走”主要得益于( )
A.消费水平的提高 B.网络信息的通达 C.保鲜技术的改进 D.高铁建设的推进
某国际流行服装品牌企业,一年推出超过 12 万款商品,是同行业的 5倍之多,70%销往欧盟国家。旗
下 400 余位设计师,随时穿梭于米兰、巴黎等时尚重地,以掌握最新的潮流趋势。生产基地位于西
班牙,通过架设地下传送带网络,将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剪裁中心与周边 500 家代工终端厂连接,每
天根据最新订单,把布料准时送达终端厂。采取“多样少量”的经营方式,成衣从设计到柜台出售
的时间一般为 12 天,每隔 3 周店内商品全部换新。根据材料完成 38、39 题。
38.该服装品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 )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8 页 共 10页
A.高素质人才多,信息通达度高 B.市场需求大,交通运输便捷
C.土地供应充足,劳动力成本低 D.协作条件好,内部交易成本低
39.在该服装品牌生产基地,形成代工终端厂集群的主要目的是( )
A.节省建厂成本 B.扩大生产规模 C.延长产业链条 D.缩短生产周期
作为全球最大纵向一体化服装制造商,S 集团一天要生产 170 万件衣服,一年可达 5亿件,仅宁波基
地就有 4 万名员工,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超级工厂”。因为疫情,今年 S 集团包车返甬员工大增,企
业要用 700 辆大巴车,到 14 个省市上千个点位,把员工从村村寨寨接出来。完成 40 题
40.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向现有业务的上游或下游发展,形成供产、产销或供
产销一体化。纵向一体化企业的主要弊端是( )
A.内部交易成本较高 B.企业利润较薄 C.投资成本高风险大 D.供产销矛盾突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4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20分)
河西走廊(如图所示)特色农业绽放“三朵金花”,即种子繁育、高原夏菜和葡萄美酒。河西走
廊号称“种子天然晾晒场”,所产种子质量上乘。高原夏菜是高海拔地区生产的优质蔬菜。河西走
廊的高原夏菜有 80多个品种销往东部沿海地区。河西走廊是我国有机葡萄酒的最佳产区,嘉峪关紫
轩葡萄酒以 100%自产原料、100%原汁酿造、100%不打农药、100%自含糖分、100%深井灌溉和
100%放心产品的优势,远销国内外。
(1)分析河西走廊被誉为“种子天然晾晒场”的优越自然条件。(6分)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9 页 共 10页
(2)分析河西走廊高原夏菜的主要消费市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原因。(8分)
(3)说明嘉峪关紫轩葡萄酒原料 100%不打农药、100%自含糖分、100%深井灌溉的自然条件。(6分)
42、(20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某地区城市规划示意图,城市综合体是集居住、办公、餐饮、文娱为一体的城市生活空间。
(1)该城市拟在①②③④四处建设保障性住房,简述其选址的共同区位条件。(4分)
(2)该城市拟在甲地规划建设化工园,试评价其选址的合理性。(4分)
(3)位于主城的丙处拟规划建设地标级城市综合体项目,指出该项目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作用。(8分)
(4)简述该城市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
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 第 10 页 共 10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答案
选择题
1—10 DBCCD CAABD
11—20 DDDCD ABBDB
21—30 CACCB CDBBB
31—40 ADACD BCADC
41、(20分)
(1)河西走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空气干燥,光照强;风力大,利于种子晾晒。(6分)
(2)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蔬菜消费量大;农业用地紧缺,劳动力价格较高,蔬菜生产成本高;高原夏菜品质优良;与东部沿海当地蔬菜错季上市;交通运输趋于高速化,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利于蔬菜快速、远距离运输。(8分)
(3)河西走廊冬季长而寒冷,病虫害少,无需打农药;夏季光热充足,气温日较差大,糖分积累多;地表水短缺,地下水是主要灌溉水源,水质优良。(6分)
42.(20分)
(1)主城外围,地价较低;交通干线附近,交通便利,方便居民出行。(4分)
(2)位于城市盛行风下风向,河流下游,对城市空气和水源污染小;水陆交通便利。(4分)
(3)推动郊区城镇化;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有利于劳动人口向第三产业流动;方便城市居民生活。(8分)
(4)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或合理进行城市规划);公交优先、重点发展轨道运输、发展立体交通等;加强交通管理。(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