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两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4-29 23:10: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0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根据气温曲线图,能够判别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变化趋势和特点,以及对比分析陆地和海洋、南北半球的年气温的差异;
2、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能够分析描述等温线模式图的分布特点;
3、结合世界气温分布图,能够归纳气温的空间(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重点】
1、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
2、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的判别,海陆和南北半球年气温差异的对比分析;
3、气温的空间(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
【难点】
1、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的判别,海陆和南北半球年气温差异的对比分析;
2、气温的空间(水平和垂直)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因素的分析归纳。
02第一课时——气温的变化
【课时内容】气温的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在出门时,多会瞧瞧外边的天气,根据气温情况来判断穿戴什么样的衣物,那我们关注的气温该怎样来描述?气温在一天中有着怎样的变化规律?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先来看一则天气预报的视频,来瞧一瞧可以从哪些角度描述气温。我们可以发现,关注气温,我们会关注一天当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以及温差和气温的变化。那这节课我们先来看看气温是如何变化的。
一、气温的定义和观测
1、介绍气温的定义,测量的工具和单位,定义则需强调是大气的温度,单位则需要强调写法和读法。
2、提问:气温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呢?展示百叶箱的图片,简单介绍如何运用百叶箱进行气温测量,并强调一下人工气温观测的四个时间节点。
(承转:为什么需要分时间节点去观测气温呢?气温在一天中是如何变化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气温随时间会怎样变化。)
二、气温的变化
1、展示天气预报图片,可以发现一天当中人们关注的是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
2、展示四个节点的气温,引导学生读出各个节点的气温,并计算四个时刻的日平均气温。随后对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进行简单的说明。
3、展示气温日变化曲线图,提问:
①气温最高值和气温最低值是多少?分别出现在什么时间?
②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是多少?并解释气温日较差。
展示某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提问:
①最高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②最低月平均气温是多少?出现在几月?
③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是多少?解释气温年较差。
④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用问题引导学生读气温变化曲线。
5、展示背板起陆地和海洋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读图,分析陆地和海洋的最高月均温和最低月均温出现的月份。并联系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知识点总结出海洋和陆地气温年变化的一般规律。
6、开展教科书P54页的活动题:绘制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读表,再进行表格绘制、描点、连线、标注图名,其中注意连线是光滑曲线。
7、进行教材P55活动:阅读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作为练习,加深学生对读图方法的掌握程度,加强其迁移运用的能力。
三、总结
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3.2.1 气温的变化
一、气温的观测与计算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最高气温(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日出前后),气温日较差、日平均气温
2、气温年变化:最高气温(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最低气温(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
3、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与判读
03第二课时——气温的分布
【课时内容】气温的分布
(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上节课了解到气温在一天、一月以及一年中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用最高温、最低温、平均气温和温差来对其进行描述。我们再来看一遍天气预报,你看除了气温会时间发生变化外,不同地区的气温再同一时间段内是一样的吗?我们可以发现各地的冷热情况不同,这就说明气温除了存在时间上的变化,还存在空间上的差异。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一下气温的分布,以及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空间差异。
一、等温线模式图
1、展示等温线模式图,简单介绍其定义、等温线和等温距。提问:等温线如何反映出空间变化规律?这与我们前边学习的什么图有点类似呢?
2、展示等高线地形图,并回顾其阅读步骤;再展示等温线模式图,从整体看等温线延伸方向,从局部看等温线闭合情况和疏密程度,引导学生进行图幅阅读以及信息抓取,感知等温线模式图是怎样反映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承转:我们学习了如何来分析等温线模式图,那我们来小试牛刀,观察一下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从中可以得出哪些气温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
二、气温的水平分布
1、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
①整体看,全球年平均气温有何变化规律?
②年平均气温高于20℃的纬度范围是多少?
③年平均气温低于-10℃的纬度范围是多少?引导学生读图,最归纳出气温分布规律一: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讨论教材P55的活动题,分别讨论以下问题:
①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纬的变化规律(此题也可作为验证气温空间分布规律一,加深学生的理解);
②从等温线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③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得出答案。
展示世界1月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继续提问:
④为什么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会存在差异?
⑤为什么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播放海陆热力性质实验视频,根据实验结论:陆地升温比海洋快,降温也比海洋快,解释该问题。最终归纳出气温分布的规律二: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南半球等温线较北半球更平直,海陆面积分布差异。
(承转:我们了解气温在水平空间上,受纬度和海陆因素的影响存在着差异,那么在垂直方向上有没有不同呢?)
三、气温的垂直分布
1、展示展示世界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提问:同纬度都在陆地上的AB两点,气温分别是多少?为何会存在这样的差异?
2、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体会气温会随着海拔的上升而逐步减低,并展示气温的垂直递减率。
3、解答问题1,AB 两点海拔存在差异,A地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总结得出气温分布的规律三: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地形因素。
4、展示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计算山地的气温差。
四、总结
归纳总结三条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引导学生回忆梳理本节学习内容。
【板书设计】
3.2.2 气温的分布
一、等温线模式图的判读(整体-局部)
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水平方向
①一般而言,低纬度地区气温高于高纬度地区(整体),影响因素:纬度因素
②同纬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影响因素:海陆因素
2、垂直方向
③同纬度地区,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影响因素:地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