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家qín liáng国 sāo yǎng 礼mào
niǔ kòu 分xiǎng 平yōng 爱zēng
【答案】禽;梁;搔痒;貌;纽扣;享;庸;憎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家禽”的“禽”是人字头,上下结构;“梁国”的“梁”下面是“木”,上下结构;“瘙痒”都是病字头,半包围结构;“礼貌”的“貌”是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纽扣”的“纽”是绞丝旁,左右结构;“分享”的“享”是上下结构,与“亨”区分开;“平庸”的“庸”是广字头,半包围结构;“爱憎”的“憎”是竖心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禽;梁;搔痒;貌;纽扣;享;庸;憎;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查字典填空。
查字典时,“乃”的音序是 ,音节是 ,共 画。在字典中“乃”有以下四种解释,请你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是,就是 B.就,于是 C.才 D.你,你的
①父不在,乃呼儿出。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
④唯虚心乃能进步。
【答案】N;nai;两;B;D;A;C
【知识点】拼音;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乃"的音序是"N”,音节是"nai”,共2画。做题时注意,读音有声调,音节没有声调。
①“乃呼儿出”: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乃"就,于是的意思。故选B。
②“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乃"你的意思。故选D。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先导,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乃"是,就是的意思。故选A。
④“唯虚心乃能进步”:只有虚心才能进取。“乃"才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N、nai、两、B、D、A、C
【点评】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3.比一比,再组词。
梁 惠 诣 乃 禽
粱 慧 指 奶 离
【答案】梁国;实惠;造诣;乃是;家禽;高粱;智慧;手指;奶奶;离开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梁国、实惠、造诣、乃是、家禽、高粱、智慧、手指、奶奶、离开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给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A.超过 B.很 C.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将来 B.没有 C.生肖属羊
(3)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
A.度过,消磨 B.应付,回复 C.派遣
(4)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
A.志向,长进 B.收益 C.呼出的气息
【答案】(1)B
(2)B
(3)C
(4)A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1)梁国桥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姓畅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甚:非常。
(2)儿应声答 曰:“未闻孔省是夫子家离。”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没有。
(3)打发:派(出去):我已怪~人去找他了。 使离去:他连说带哄才把孩子打发走了。 消磨(时间、日子): 打发余年。他明在病床上,觉得一天的时间真难打发。 安排:照料(多见于早期白话):打发众人住下文中是楚王在讥讽暑子,问为何会派遗晏子来做便者。
(4)出息:前景或志向。此处是指人有无长进的意思。
故答案为:(1)B;(2)B;(3)C;(4)A
【点评】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5.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答案】(1)A
(2)B
(3)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题中正确的是A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根据意义划分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题中正确的是B项,“ 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根据意义划分为: 孔/指以示儿/曰 。
(3)题中正确的是B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根据意义划分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答案为:(1)A;(2)B;(3)B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对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6.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两根手指难道不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吗?(改为陈述句)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为肯定句)
(3)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根据意思写句子)
(4)食指的工作因为不如大拇指吃力,所以比大拇指复杂。(修改病句)
【答案】(1)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会笑塌房顶。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食指的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却比大拇指复杂。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③否定“不正是”改为肯定“正是”。
(2)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去掉否定词。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意,“还不笑塌房顶”就是“会笑塌房顶”。
(3)根据意思写句子。“示”:给……看。“曰”:说。“此”:这。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应把“因为……所以……”改为“ 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1)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会笑塌房顶。(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4)食指的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却比大拇指复杂。
【点评】(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掌握否定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强烈程度。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句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综合实践应用。
欣赏《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公益广告,按要求答题。
(1)这则公益广告反映了什么主题? (提示:“点”是中国台湾岛的地形图)
(2)你认为这则广告设计的创意在哪里?写出简洁的分析。
【答案】(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的主题)
(2)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形式上强调英语单词“China”不要少“i”上的一点,而这又恰恰是台湾岛的轮廓图,祖国统一的主题便不言而喻了。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题目中和图画上的内容,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结合题目内容和相关文字的表述,“china”是中国的英文单词形式,上面的点被作者画成台湾岛的轮廓图,说明了台湾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巧妙地表达了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形式上强调英语单词“China”不要少“i”上的一点,而这又恰恰是台湾岛的轮廓图,祖国统一的主题便不言而喻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 为 设果。
②孔指 以示儿曰……
9.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③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10.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11.孔君平由“ ”而联想到小儿姓“ ”,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12.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答案】8.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9.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总起全文
11.杨梅;杨
12.B;C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省略句,分析补写省略部分是文言文题目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将所省略的成分补出。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3)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8.考查了根据文言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为设果”省略了主语及宾语,结合前文可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以示儿曰”省略了宾语"杨梅”。
故答案为: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9.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结合译文及课文中的注释完成。①③正确。②有误,句中的“家禽”是指家里的鸟。现在"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考查了对句子作用的辨析。文中的第一句引出所要写的人物,并说明了其特点"甚聪慧”,在文中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总起全文
11.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可知,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姓"杨”,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故答案为:杨梅、杨
1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故选BC。
故答案为: B C
三、写作题
13.课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可是文中只写了一次对话,请你展开想象,接下去再写几句,并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写对话时要有提示语,最好分段。
【答案】孔君平哈哈大笑,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你的聪慧了!你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孔叔叔多多见谅!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杨氏之子说。
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带你去看孔雀。”杨氏之子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答题时,要紧扣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特点想象他们的对话,在写对话时要分段写,并写好提示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杨氏之子》同步训练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家qín liáng国 sāo yǎng 礼mào
niǔ kòu 分xiǎng 平yōng 爱zēng
2.查字典填空。
查字典时,“乃”的音序是 ,音节是 ,共 画。在字典中“乃”有以下四种解释,请你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乃”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A.是,就是 B.就,于是 C.才 D.你,你的
①父不在,乃呼儿出。
②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
④唯虚心乃能进步。
3.比一比,再组词。
梁 惠 诣 乃 禽
粱 慧 指 奶 离
4.给句中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A.超过 B.很 C.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A.将来 B.没有 C.生肖属羊
(3)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
A.度过,消磨 B.应付,回复 C.派遣
(4)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 )
A.志向,长进 B.收益 C.呼出的气息
5.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B.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2)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孔指/以示/儿曰。 B.孔/指以示儿/曰。
(3)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停顿恰当的句子。 ( )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6.按要求写句子。
(1)这两根手指难道不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吗?(改为陈述句)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改为肯定句)
(3)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根据意思写句子)
(4)食指的工作因为不如大拇指吃力,所以比大拇指复杂。(修改病句)
7.()综合实践应用。
欣赏《少了这一点,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中国!》公益广告,按要求答题。
(1)这则公益广告反映了什么主题? (提示:“点”是中国台湾岛的地形图)
(2)你认为这则广告设计的创意在哪里?写出简洁的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8.联系上下文填空。
① 为 设果。
②孔指 以示儿曰……
9.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
①“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 )
②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 )
③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
10.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 的作用。
11.孔君平由“ ”而联想到小儿姓“ ”,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12.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
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
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三、写作题
13.课文中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一个说得巧,一个答得妙,可是文中只写了一次对话,请你展开想象,接下去再写几句,并体现出他们的特点。写对话时要有提示语,最好分段。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禽;梁;搔痒;貌;纽扣;享;庸;憎
【知识点】拼音;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家禽”的“禽”是人字头,上下结构;“梁国”的“梁”下面是“木”,上下结构;“瘙痒”都是病字头,半包围结构;“礼貌”的“貌”是左右结构,笔画较多,要正确书写;“纽扣”的“纽”是绞丝旁,左右结构;“分享”的“享”是上下结构,与“亨”区分开;“平庸”的“庸”是广字头,半包围结构;“爱憎”的“憎”是竖心旁,左右结构。
故答案为:禽;梁;搔痒;貌;纽扣;享;庸;憎;
【点评】题目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正确拼读和词语书写能力。作答时要首先把拼音拼读正确,注意区分有同音字和同音词的情况;书写时要注意易错字的笔画和结构,把每个字写正确,即可顺利作答。
2.【答案】N;nai;两;B;D;A;C
【知识点】拼音;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乃"的音序是"N”,音节是"nai”,共2画。做题时注意,读音有声调,音节没有声调。
①“乃呼儿出”: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乃"就,于是的意思。故选B。
②“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乃"你的意思。故选D。
③“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成功的先导,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从而走向成功。“乃"是,就是的意思。故选A。
④“唯虚心乃能进步”:只有虚心才能进取。“乃"才的意思。故选C。
故答案为:N、nai、两、B、D、A、C
【点评】考查查字典。查字典的方法可分为部首查字典和音序查字典。部首查字法先找到部首所在页面,然后再数数除去部首有几画,便可找到相应页码。音序查字法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到声母对应的大写字母,然后通过音节找到相应页码。“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选项判断。
3.【答案】梁国;实惠;造诣;乃是;家禽;高粱;智慧;手指;奶奶;离开
【知识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形近字的辨析及组词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认清字形,找出每组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掌握音形义才能正确作答。
故答案为:梁国、实惠、造诣、乃是、家禽、高粱、智慧、手指、奶奶、离开
【点评】给出的都是形近字,要看清字形,弄清字义,然后再组词。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同学们平时认真学习,多掌握一些汉字,多积累一些词语。
4.【答案】(1)B
(2)B
(3)C
(4)A
【知识点】字义;词义
【解析】【分析】(1)梁国桥氏子九岁,甚聪惠:梁国姓畅的人家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甚:非常。
(2)儿应声答 曰:“未闻孔省是夫子家离。”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来:没有。
(3)打发:派(出去):我已怪~人去找他了。 使离去:他连说带哄才把孩子打发走了。 消磨(时间、日子): 打发余年。他明在病床上,觉得一天的时间真难打发。 安排:照料(多见于早期白话):打发众人住下文中是楚王在讥讽暑子,问为何会派遗晏子来做便者。
(4)出息:前景或志向。此处是指人有无长进的意思。
故答案为:(1)B;(2)B;(3)C;(4)A
【点评】这是对文言词语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
5.【答案】(1)A
(2)B
(3)B
【知识点】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题中正确的是A项,“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意思是 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根据意义划分为: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题中正确的是B项,“ 孔指以示儿曰”意思是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根据意义划分为: 孔/指以示儿/曰 。
(3)题中正确的是B项,“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意思是我没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根据意义划分为: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答案为:(1)A;(2)B;(3)B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对朗读停顿的划分,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作此题目。
6.【答案】(1)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会笑塌房顶。
(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食指的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却比大拇指复杂。
【知识点】修改病句;句式转换;诗文朗读、默写、翻译
【解析】【分析】(1)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①问号改为句号;②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③否定“不正是”改为肯定“正是”。
(2)否定句改成肯定句,就是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去掉否定词。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意,“还不笑塌房顶”就是“会笑塌房顶”。
(3)根据意思写句子。“示”:给……看。“曰”:说。“此”:这。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4)考查关联词的运用。此题分句前后是转折关系。应把“因为……所以……”改为“ 虽然……但是……”。
故答案为:(1)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2)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会笑塌房顶。(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4)食指的工作虽然不如大拇指吃力,但是却比大拇指复杂。
【点评】(1)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如下:第一步:问号改为句号;第二步:删掉疑问词比如:“难道…吗?”和“怎能……呢?”等。第三步:否定改为肯定,肯定改为否定。
(2)掌握否定句改陈述句方法,平时多练,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体会感叹句、陈述句的不同语气和情感强烈程度。
(3)此题是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句字。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古文的过程中熟练掌握句意。在此基础上,筛选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对关联词语的使用。理解句子,分清分句前后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来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使句子连贯。
7.【答案】(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的主题)
(2)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形式上强调英语单词“China”不要少“i”上的一点,而这又恰恰是台湾岛的轮廓图,祖国统一的主题便不言而喻了。
【知识点】文学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1)结合题目中和图画上的内容,说明“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结合题目内容和相关文字的表述,“china”是中国的英文单词形式,上面的点被作者画成台湾岛的轮廓图,说明了台湾岛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巧妙地表达了希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作答。
故答案为:(1)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做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形式上强调英语单词“China”不要少“i”上的一点,而这又恰恰是台湾岛的轮廓图,祖国统一的主题便不言而喻了。
【点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要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书写。作答时要认真审题,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想清楚,然后用流畅的语言表达出来。作答时要注意文明礼貌,态度要真诚、恳切。
【答案】8.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9.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总起全文
11.杨梅;杨
12.B;C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解析】【点评】(1)省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由此而产生了省略句,分析补写省略部分是文言文题目中的一个重点又是难点,要注意联系上下文将所省略的成分补出。
(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3)本题考查语句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4)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5)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选文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正误。
参考译文:
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8.考查了根据文言文内容填空的能力,结合译文及课内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为设果”省略了主语及宾语,结合前文可知是杨氏子为孔君平设果。“孔指以示儿曰”省略了宾语"杨梅”。
故答案为:杨氏子、孔君平、杨梅
9.考查了对文中词语的理解及文学常识,结合译文及课文中的注释完成。①③正确。②有误,句中的“家禽”是指家里的鸟。现在"家禽”是指人工豢养的鸟类动物,主要为了获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为其他用处。
故答案为: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10.考查了对句子作用的辨析。文中的第一句引出所要写的人物,并说明了其特点"甚聪慧”,在文中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
故答案为:总起全文
11.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结合“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可知,孔君平由“杨梅”而联想到小儿姓"杨”,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
故答案为:杨梅、杨
12.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孔君平看到杨梅就联想到孩子的姓,而杨氏之子并没有被难倒,以孔君平的姓联想到孔雀,更妙的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生硬地回答,而是采用了否定方式,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你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的意思,婉转对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聪明,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故选BC。
故答案为: B C
13.【答案】孔君平哈哈大笑,说:“我今天算是领教了你的聪慧了!你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
“哪里,哪里,我只是无名小辈,刚才说的话多有得罪,请孔叔叔多多见谅!我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杨氏之子说。
孔君平说:“你真是好孩子,我下次带你去看孔雀。”杨氏之子笑着说:“下次我一定再请您吃杨梅!”
【知识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首先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回忆,其次结合题目具体分析,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创作。答题时,要紧扣杨氏之子和孔君平的特点想象他们的对话,在写对话时要分段写,并写好提示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识记、理解能力,以及对语言的组织、表述能力。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