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教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

文档属性

名称 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说课稿教案2022——2023学年下学期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30 08: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来自××中学的×××,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一滴水经过丽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环节来进行我的说课:
1、说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在八年级阶段对阅读提出要求:
1.加强朗读,养成默读的习惯,并有一定的阅读速度。
2.初步学会从内容、形象、情感、语言、写法等角度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和创造性理解。
3.能联系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激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一)单元教学要求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属于自读的的教学内容,这一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都是以.游记为主,通过记述游览见闻,描摹山水风光,吟咏人文胜迹,抒发作者的情思。
(二)文章特点及地位
《一滴水经过丽江》是阿来先生写的一篇游记,作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了一滴水经过漫长的等待游过丽江的一段旅程,展现了丽江的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闲的人文风情,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向往与热爱!作者没有运用华丽的辞藻,而是在朴素的文字中自然流淌,寓深情于质朴的语言描写中,被奉为经典,它在教材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⑴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理解并积累生字、词。
理解“水”在文中的象征意义。
⑵过程和方法目标:掌握文中“水”的行踪,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
学习仿写游记类作品,掌握一般游记的写法。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努力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环保生态意识,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为保护我国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美好生活,追求幸福人生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为有效实现以上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设置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掌握文中“水”的行踪。
难点:学习仿写游记类作品,掌握一般游记的写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2、说学生:
下面我来说一下学生,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学生是学习者、探究者,而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管理者,扮演的是导演的角色。
初二学生经过以前的语文训练已具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自己扫除字词的障碍,并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基本技能,能够整体感知课文,概括大意,所以本课还是以略读为主,教师适度引导学生分析一滴水所到之处的景物特征。
三.说教法:
教师的教法:基于学生实际学情,学生已有的阅读能力,以整体阅读、把握语言的情感训练为主,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圈划重点词句,采用品读法着重训练学生对词句内在含义的理解,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动脑动嘴动手,口头或书面作文,在这里老师起的是主导作用,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联系社会实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学法: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构建起来的,让学生自己学会阅读,不是教本,而是读本。
具体来说,采用默读课文,文本细节品读、圈点批注、体会感悟、情感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使之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会学习的人,从而达到“智育”与“德育”的融合。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简要分析我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主要内容:默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尝试仿写。
(一)新课导入,激发情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气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入是:在我国西南边陲有一座美丽的城市丽江,因其独特的人文和自然景观,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向往之地,作家阿来曾以一滴水的独特视角,带领我们去游览古镇,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这篇佳作《一滴水经过丽江》。
(二)作者简介
1、听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让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通过这一环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阿来曾在2000年时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矛盾文学奖,成为史上茅盾文学奖最年轻的获得者,让学生对本文的作者产生崇敬之心,为下一环节的深入研习做好铺垫。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设置的问题是“一滴水”先后去了哪些地方?这个问题的设计实际也是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和思路,为下面自己写游记打下基础。
(四)细读课文,赏析文段
在学生了解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圈划重点词句,着重训练学生对词句内在含义的理解,这个环节设计的第一个问题是
1.抓住其中一个地方,谈谈此处景物的特点。
此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更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理解朴实的语言背后的深意。明确在写游记时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抓住景物特征。
第二个问题是作者将自己比作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个问题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感悟在写作时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什么样的好处,从而视具体情况将这种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五)书面表达:在学习完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尝试写片段式的游记,也可模仿作者把自己比作一个具体的事物,同时让学生阅读《洲际导弹的自述》,虽体裁不同,但第一人称的写法值得借鉴。同时教师可做适当的示范,不至于让很多学生无从下手。
(六)作业布置
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使教学真正的走进生活,生活更好的融入教学,我按照往常的习惯,分层次布置了如下作业:
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有关丽江,有关四方街的信息。
2.选一个你喜欢的地方,模仿课文写一篇文章。
3.推荐课后阅读阿来的《尘埃落定》。
其中前两个要求每个学生都完成,第三个作业要求班里程度好些的学生完成。
六.板书设计
为突出重难点,便于学生识记,我采用了结构式的板书
附:板书设计
..
七、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设计均是我个人的教学预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具体反馈做出相应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真正的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