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简答题规范练:(4)生态系统(课件版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简答题规范练:(4)生态系统(课件版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0:0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四)
生态系统
高考生物简答题规范训练
1.某科研小组调查了某牧场边界区域内大家鼠的种群密度和年龄组成,并以体重作为划分大家鼠年龄的标准,体重≤40 g的为幼龄鼠,体重≥90 g的为老龄鼠,其余为中龄鼠,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1)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该区域大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类型是________。年龄组成可以通过影响________________来影响种群密度。
稳定型
出生率和死亡率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
2
3
4
5
(2)调查大家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宜采用该方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志重捕法
大家鼠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1
2
3
4
5
(3)某同学认为若要控制该区域大家鼠的种群数量,应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个体,请判断该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该区域大家鼠种群数量时所采取的减少食物来源、毁灭巢穴和养殖天敌等措施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不正确;捕杀体重大于90 g的大家鼠,会导致该区域大家鼠种群的年龄组成变为增长型,种群数量易恢复
降低环境容纳量
1
2
3
4
5
(4)与天然牧场相比,人工牧场更容易遭受虫害,原因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重(g) <1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10
数量(只) 32 57 102 72 61 71 79 68 102 112 85 95 31
人工牧场的生
物多样性低,抵抗力稳定性差
2.(2022·广东,20)荔枝是广东特色农产品,其产量和品质一直是果农关注的问题。荔枝园A采用常规管理,果农使用化肥、杀虫剂和除草剂等进行管理,林下几乎没有植被,荔枝产量高;荔枝园B与荔枝园A面积相近,但不进行人工管理,林下植被丰富,荔枝产量低。研究者调查了这两个荔枝园中的节肢动物种类、个体数量及其中害虫、天敌的比例,结果见下表。
1
2
3
4
5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回答下列问题:
(1)除了样方法,研究者还利用一些昆虫有_______性,采用了灯光诱捕法进行取样。
(2)与荔枝园A相比,荔枝园B的节肢动物物种丰富度____,可能的原因是林下丰富的植被为节肢动物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其生存。
1
2
3
4
5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趋光

食物和栖息空间
(3)与荔枝园B相比,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____,根据其管理方式分析,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少
1
2
3
4
5
由题表可知,荔枝园A的害虫和天敌的数量均低于荔枝园B,原因可能是荔枝园A使用杀虫剂,降低了害虫的数量,同时因食物来源少,导致害虫天敌数量也少。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1
2
3
4
5
(4)使用除草剂清除荔枝园A的杂草是为了避免杂草竞争土壤养分,但形成了单层群落结构,使节肢动物物种多样性降低。试根据群落结构及种间关系原理,设计一个生态荔枝园简单种植方案(要求:不用氮肥和除草剂、少用杀虫剂,具有复层群落结构),并简要说明设计依据: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通过竞争关系可减少杂草的数量,同时为果树提供氮肥;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1
2
3
4
5
根据群落结构和种间关系原理,在荔枝林下种植大豆等固氮作物,可以为果树提供氮肥,并通过竞争关系减少杂草的数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同时通过种植良性杂草或牧草,繁育天敌来治虫,可减少杀虫剂的使用。
荔枝园 种类(种) 个体数量(头) 害虫比例(%) 天敌比例(%)
A 523 103 278 36.67 14.10
B 568 104 118 40.86 20.40
1
2
3
4
5
3.(2022·湖南,20)入侵生物福寿螺适应能力强、种群繁殖速度快。为研究福寿螺与本土田螺的种间关系及福寿螺对水质的影响,开展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在饲养盒中间放置多孔挡板,不允许螺通过,将两种螺分别置于挡板两侧饲养;单独饲养为对照组。结果如图所示。
1
2
3
4
5
实验二:在饲养盒中,以新鲜菜叶喂养福寿螺,每天清理菜叶残渣;以清洁自来水为对照组。结果如表所示。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注:水体浑浊度高表示其杂质含量高。
1
2
3
4
5
回答下列问题:
(1)野外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
样方法
由于本土田螺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故调查本土田螺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样方法。
1
2
3
4
5
(2)由实验一结果可知,两种螺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
竞争
由坐标图形可以看出,随着培养天数增加,单独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与福寿螺无明显差异,混合培养时,本地田螺生存率明显下降,福寿螺生存率没有明显变化,两者属于竞争关系。
1
2
3
4
5
(3)由实验二结果可知,福寿螺对水体的影响结果表现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水体富营养化,
水质被污染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1
2
3
4
5
据表中数据可见:随着福寿螺养殖天数增加,水体浊度增加,说明水质被污染,总磷量、总氮量增加,说明引起了水体富营养化。
养殖天数(d) 浑浊度(FTU) 总氮(mg/L) 总磷(mg/L)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实验组 对照组
1 10.81 0.58 14.72 7.73 0.44 0.01
3 15.54 0.31 33.16 8.37 1.27 0.01
5 23.12 1.04 72.78 9.04 2.38 0.02
7 34.44 0.46 74.02 9.35 4.12 0.01
1
2
3
4
5
(4)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福寿螺的入侵会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
②福寿螺对富营养化水体耐受能力低
③福寿螺比本土田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④种群数量达到K/2时,是防治福寿螺的最佳时期
①③
1
2
3
4
5
结合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结果可知,福寿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本土强,更适应富营养化水体,竞争中占优势,导致本土田螺数量减少,降低本土物种丰富度;如果治理需要在种群数量达到K/2前防治,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没有达到最高,容易防控,故选①③。
1
2
3
4
5
(5)福寿螺入侵所带来的危害警示我们,引种时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两点即可)。
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
及是否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
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故在引入以前需要考虑物种对当地环境的适应性,有无敌害及是否对其他物种形成敌害,还需建立外来物种引进的风险评估机制、综合治理机制及跟踪监测机制。
4.(2022·全国甲,31)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1
2
3
4
5
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
1
2
3
4
5
预测种群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是指不同年龄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对种群内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当幼年个体数最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最少时呈增长型,此时种群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
2
3
4
5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样方法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鸟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一般采用标志重捕法。
(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
(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
2
3
4
5
丰富度
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
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动物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生CO2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原料
5.(2022·湖北)如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一般模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1)图中A代表_________;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分解者
不一定
1
2
3
4
5
据题意可知,A能将遗体、粪便、碎屑等中的有机物分解形成无机物,返还回无机环境,因此A表示分解者。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因此能量金字塔呈正金字塔形,而生物
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则可能倒置或部分倒置,数量金字塔有时会出现高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多于低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因此肉食性动物1的数量不一定少于植食性动物的数量。
1
2
3
4
5
(2)如果②、③、④代表能量流动过程,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__________。
1%~4%
1
2
3
4
5
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10%~20%,②表示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③表示肉食性动物1的同化量,是②的10%~20%,④表示肉食性动物2的同化量,是③的10%~20%,因此④代表的能量大约是②的1%~4%。
1
2
3
4
5
(3)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为了提高棉花产量,从物质或能量的角度分析,针对②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
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中;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减少无氧呼吸消耗
1
2
3
4
5
针对⑦的调控措施及理由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
1
2
3
4
5
如果图中生产者是农作物棉花,控制(减少)植食性动物的数量,使棉花固定的能量尽可能保留在棉花植株中;合理密植,改善通风条件,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减少
无氧呼吸消耗,可以提高棉花产量。
增施有机肥,分解者分解有机物可产生更多无机盐、CO2满足棉花生长需要;喷淋降温,缓解强光照和高温导致的“午休”,满足光合作用对CO2的需求,从而可以增强光合作用,提高棉花产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