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1)概念原理类(课件版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1)概念原理类(课件版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17.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0:0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一)
概念原理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
模板概述
基本概念和原理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准确、全面地掌握概念的本质及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是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考查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良好载体。这种题目以概念设问,如细胞器、酶、细胞分化、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细胞周期、基因、等位基因、染色体、种群、种群密度、基因频率、群落、生态系统等一些核心概念。抓住了核心概念就等于抓住了高考的命脉,也就掌握了高中生物知识的精华。突破方法有:
方法1: 提倡“两遍读题”:第一遍,快速阅读,抓关键词;第二遍,放慢速度,缩小范围,从题干的主语、条件、要求、特征等方面进行限定,再结合答案选项,就能比较准确地明确试题所要考查的知识点、目的及能力要求等。
方法2: 掌握“错误原因”:“知识错误”排第一,“逻辑错误”排第二,“表述错误”排第三,“与题干要求不吻合”排第四。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1.(2020·全国Ⅱ,4)关于高等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倍体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
C.每个染色体组中都含有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D.每个染色体组中各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不同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对应训练

1
2
3
4
5
二倍体植物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配子中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A项正确;
每个染色体组中的染色体的形态、大小等均不相同,都是非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DNA的碱基序列均不同,B、D项正确;
不含性染色体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中都不含性染色体,如豌豆、玉米等,C项错误。
7
8
9
10
11
12
6
2.(2021·江苏,8)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种群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
B.种群中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会影响种群的基因频率
C.大量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是一种共同进化的现象
D.水葫芦大量生长提高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均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
种群中个体的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会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
水葫芦大量生长降低了所在水体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D错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3.下列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非生物界的元素在生物界都能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B.Fe、Mn、Zn、Cu、B都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C在各种有机物中都
存在
C.划分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标准是元素的含量
D.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又参与细胞的代谢
调节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生物界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都能够找到,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A错误;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C正确;
微量元素虽然含量少,但它们既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又参与细胞的代谢调节,如铁元素参与血红蛋白组成,D正确。
7
8
9
10
11
12
6
4.下列有关自养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硝化细菌可将环境中的NH3氧化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自身各项生命活动
B.最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蓝藻的出现,逐渐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
C.光照较弱时,增加光照强度或温度都能使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明
显提高
D.卡尔文循环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内进行的场所
相同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硝化细菌能利用NH3氧化产生的化学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非直接用于自身各项生命活动,A错误;
蓝藻是具有原始光能合成体系的原核生物,含有光合色素,可以利用光能,制造有机物,其出现逐渐改变了地球大气的成分,B正确;
光照较弱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故应通过增加光照强度而非升高温度来提升光合速率,C错误;
卡尔文循环在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而细菌中无叶绿体,其化能合成作用的场所是细胞质,D错误。
7
8
9
10
11
12
6
5.下列关于选择透过性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是活细胞的重要特征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磷脂和糖类组成
C.人工脂双层膜能让O2通过,不能让Ca2+通过,属于选择透过性膜
D.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活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A正确;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是选择透过性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B错误;
人工脂双层膜能让O2通过而不能让Ca2+通过,是因为人工脂双层膜没有载体蛋白,因此不能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体现了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而细胞壁是全透性的,D错误。
6.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并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
B.植物不同发育阶段,激素含量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生长素与乙烯通过拮抗作用,共同促进果实发育
D.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植物激素作为信息分子,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活动,只是对细胞的代谢活动起调节作用,A正确;
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B正确;
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C错误;
某种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的产生部位不一定是唯一的,比如脱落酸的合成部位为根冠、萎蔫的叶片等,D正确。
7.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强化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正反馈调节;反之,弱化则称为负反馈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相互协同作用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
B.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浓度变化是胰岛素分泌的正反馈调节信息
C.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下降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信息
D.在胰岛素分泌的反馈调节中,分泌胰岛素的是胰岛B细胞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二者相互拮抗,有利于维持血糖平衡,A错误;
胰岛素分泌会引起血糖浓度降低,而血糖浓度降低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因此血糖浓度变化为胰岛素分泌的负反馈调节信息,B错误;
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下降会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因此胰岛素分泌引起的血糖下降是胰高血糖素分泌的正反馈调节信息,C错误。
7
8
9
10
11
12
6
8.(2022·河南开封高三二模)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说法,错误的是
A.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pH的相对稳定
B.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C.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人体从消化道吸收的蛋白质不能进入内环境维持渗透压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缓冲物质可以维持细胞外液pH的相对稳定,如H2CO3、NaHCO3,A正确;
消化道不吸收蛋白质,吸收的是氨基酸,D错误。
9.RNA编辑是指在mRNA水平上改变遗传信息的过程。RNA编辑常见于mRNA在编码区域发生碱基的替换或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RNA编辑发生时,正常mRNA会出现碱基由胸腺嘧啶替换为腺嘌呤的
情况
B.mRNA的编码区域内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会改变一个密码子的碱基数
C.若碱基发生替换,则翻译时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不会发生改变
D.RNA编辑可以在不改变染色体基因的前提下,增加细胞内蛋白质的多
样性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mRNA中不含碱基胸腺嘧啶(T),A错误;
密码子是mRNA上3个相邻的碱基,1个密码子的碱基数量就是3个,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编码区内增减一定数目的核苷酸不会改变密码子的碱基数量,B错误;
若碱基发生替换时,某个密码子变为终止密码,使翻译提前结束,则多肽链的氨基酸数目会发生改变,C错误;
RNA编辑通过改变mRNA的碱基序列,从而导致蛋白质种类发生变化,不会改变染色体基因,D正确。
7
8
9
10
11
12
6
10.新冠病毒依赖核糖体“移码”的特殊机制来提高病毒蛋白表达水平。核糖体“移码”是指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会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下列有关该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
B.核糖体“移码”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
C.核糖体“移码”会导致RNA上起始密码位置发生改变
D.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根据题意可知,核糖体“移码”导致病毒可以利用一条RNA为模板翻译产生两种蛋白质,故核糖体“移码”可扩展病毒所携带遗传信息的利用率,A正确;
核糖体“移码”可使病毒RNA翻译过程中核糖体向前或向后滑动一两个核苷酸,可导致RNA上提前或延后出现终止密码,B正确;
核糖体“移码”可能使合成的肽链发生变化,但作为模板的mRNA中的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故起始密码的位置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
细胞中若出现核糖体“移码”现象,说明病毒已侵入到细胞中,则机体细胞免疫活动增强,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1.(2022·河北唐山高三二模)下列关于疫苗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制备mRNA疫苗时,用脂质分子包裹的原因之一是裸露的mRNA易被水解
B.疫苗进入人体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等
C.接种疫苗后,部分人出现轻度发热的直接原因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接种疫苗后,人体产生的抗体离不开浆细胞对疫苗的识别作用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人体血液和组织中广泛存在RNA酶,极易将裸露的mRNA水解,另外外源mRNA分子不易进入人体细胞产生抗原,因此,制备mRNA疫苗时,常用脂质分子包裹后才用于接种,A正确;
疫苗也属于抗原,进入人体后,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通过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等,B正确;
注射疫苗后,由于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部分患者出现轻度发热现象,C正确;
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D错误。
7
8
9
10
11
12
6
12.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以下关于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生物模型等
B.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概念模型
C.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
D.以实物或拍照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特征的模型是物理模型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常见的模型有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A错误;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B错误;
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如对真核细胞结构共同特征的文字描述、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变化的解释等,C正确;
照片不属于模型,D错误。
7
8
9
10
11
12
6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