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三)
柱形图解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
模板概述
将相关实验数据以柱形图的形式直观化呈现,用于考查学生识图、提取信息和利用信息解题的能力。完成两个信息转化是解题的关键:①图形→文字:将图形用生物学语言描述出来。②柱形图→坐标图:若将柱形图中的“柱形”理解为“直线”,则可降低问题的难度,有利于分析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所示:
1.(2022·贵州贵阳高三模拟)在一定范围内,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为探究萌发的小麦种子中生长素的含量,取胚芽鞘尖端下部的切段(4 mm),分别浸入6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和萌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对应训练
发种子提取液(待测样液)中,在适宜条件下培养24小时后,测量切段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浓度为
0.01 mg·L-1的溶液对切段的影响
是促进生长
B.由实验结果可知,促进小麦种子
萌发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1~
10 mg·L-1之间
C.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 mg·L-1还是10 mg·L-1,可将待
测样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实验
D.本实验中温度、处理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应设置为相同且适宜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01 mg·L-1时,切段的平均长度大于空白对照组,所以对切段的影响是促进生长,A正确;
7
8
9
10
11
12
6
由柱形图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
在0.1~10 mg·L-1之间时是促进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而并不是促进小麦萌发的最适生长素浓度范围,B错误;
1
2
3
4
5
为确定待测样液中的生长素浓度是0.1 mg·L-1还是10 mg·L-1,可将待测样液适当稀释,重复上述实验,若切段平均长度小
7
8
9
10
11
12
6
于10 mm,则待测样液生长素浓
度为0.1 mg·L-1,反之则为10 mg·L-1,C正确。
2.下列对柱形图的相关含义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细胞中有机物的含量,a、b、c、d表示
四种不同的物质,则b最有可能是蛋白质
B.若Y表示组成活细胞的元素含量,则a、b、c、d
依次是N、O、H、C
C.若Y表示初始浓度相同的不同离子一段时间后在培养液中的浓度,则该
培养液中培养的植物,其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少于c离子的载体
D.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则在0.3 g/mL蔗糖
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若Y表示一段时间后不同离子在培养液中所占的比例,则某种离子所占比例越多,表示培养植物吸收的越少,进而推断其根细胞膜上该离子的载体越少,所以结合题图分析可知,植物根细胞膜上a离子的载体多于c离子的载体,C错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若Y表示细胞液的浓度,a、b、c、d表示不同细胞,由于b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大,a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最小,则在0.3 g/mL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可能性大小为b<d<c<a,D正确。
1
2
3
4
5
3.(2022·河北保定高三模拟)过氧化氢酶(CAT)是植物抗氧化系统的关键酶,衰老叶片中CAT的活性明显下降。研究者为探究施氮量和播种量对燕麦叶片衰老的影响,设置了60 kg·hm-2、180 kg·hm-2和300 kg·hm-23个播种量(分别用D1、D2、D3表示),每个播种量设0 kg·hm-2、90 kg·hm-2和180 kg·hm-2 3个施氮量(分别用N0、N1、N2表示),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氮肥中的N可作为合成脂质、核酸、酶、
ATP等物质的原料
B.一定情况下,施氮量增加能够加速叶片的衰老
C.衰老叶片产生过氧化氢少,导致CAT活性下降
D.合理密植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分析题图数据可知,D3组随着施氮量增加CAT活性降低,即一定情况下,施氮量增加能够加速叶片的衰老,B正确;衰老叶片中CAT活性下降的原因并不是产生过氧化氢少导致的,C错误;
7
8
9
10
11
12
6
分析题图数据可知,相同施氮量时,随播种量增大,CAT活性先增大后减小,故可知合理密植有利于减缓叶片的衰老,D正确。
4.研究发现,将新疆雪莲中的sikRbcs2基因导入烟草后获得的转基因烟草具有较高的抗寒能力。为探究其机理,研究者以25 ℃、16 ℃、10 ℃、6 ℃、4 ℃的温度梯度处理非转基因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烟草和转基因烟草,3天后分别测定二者的光合速率(图1)和表观电子传递效率(图2)(光合作用中光能转化最大效率的一种度量方式,可以反映光合作用中光反应阶段的强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低温可能导致烟草叶片部分气孔关闭,进而降低光合速率
B.表观电子传递效率越高,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NADPH越多
C.由图1和图2的数据变化趋势分析,低温只影响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
D.与非转基因烟草相比,低温处理对转基因烟草的表观电子传递效率影响较小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5.(2022·陕西西安高三质检)水稻胚乳含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所占比例越小,糯性越强。科研人员将能表达出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转入水稻,实现了对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W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定点编辑,从而获得了三个突变品系。各品系Wx mRNA量的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A.该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转入水稻,引起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B.W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改变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启动子的识别和结合
C.根据各品系Wx mRNA量的检测结果,可推测品系3的糯性最强
D.与野生型相比,3个突变品系中直链淀粉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该基因编辑系统的DNA序列转入水稻,实现了对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Wx基因)启动子序列的定点编辑,使直链淀粉合成酶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该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
启动子是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的位点,如果启动子序列改变将会影响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和识别,进而影响基因的转录水平,B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图中品系3的Wx基因的mRNA的含量最少,那么合成的直链淀粉酶最少,因此该水稻胚乳中含的直链淀粉比例最小,糯性最强,C正确;
在真核生物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位于
基因的编码区,启动子序列位于非编码区,因此3个突变品系位于非编码区的启动子虽然改变,但不影响位于编码区的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转录、翻译后得到的直链淀粉合成酶的氨基酸序列也不变,D错误。
6.(2022·河南郑州高三期末)植物激素在果实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一年结实两次,第一季为春果,第二季为秋果。科研人员研究了圣佩德罗型无花果春、秋两个幼果期以及盛花期和盛花后期雌花中植物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A.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抗衡
B.由图可知,两种幼果中,春果的生长素含量较高,秋果中脱落酸含量较高
C.比较春果和秋果中生长素和脱落酸两种激素的浓度比,推测秋果的产量
可能较高
D.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
的产量
√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果实发育,还可防止落花落果;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故在圣佩德罗型无花果的果实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和脱落酸的作用相抗衡,A正确;
生长素促进细胞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而脱落酸抑制生长,据图分析,春果的生长素和脱落酸的浓度比大于秋果,推测春果的产量较高,C错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秋果的生长素含量少,其产量较低,而春果的生长素含量多,其产量较高,故可以通过施加生长素来提高产量较低的无花果果实的产量,D正确。
A.(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
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表示出生率
B.由表中数据可知,2016~2018年,
该种群的数量持续下降
C.根据图中数据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该图直观地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一种概念模型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某一年的种群数量-一年前的种群数量不一定能表示某一年的出生个体数(可能存在死亡),所以所得该比率不能表示出生率,A错误;
据表分析可知,2016~2018年,λ值一直大于1,所以种群数量不断地增加,B错误;
7
8
9
10
11
12
6
1
2
3
4
5
环境容纳量指在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图中λ值一直大于1,因此种群数量一直在增加,不能确定相应环境下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
概念模型是指以文字表述来抽象概括出事物本质特征的模型,该图是数学模型,D错误。
7
8
9
10
11
12
6
8.(2022·江西南昌高三质检)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植物激素,为研究其作用机理,科研人员用油菜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24-eBL进行了相关研究:将含有放射性标记的生长素的固体培养基(在将要凝固时),滴在用24-eBL处理过的拟南芥幼根切段上(在图1箭头所示的位置),一段时间后取方框内的部分进行检测,结果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A.24-eBL往往由植物的某一部
位产生运输到另一部位起作用
B.实验结果表明,24-eBL在植
物体内既存在极性运输又存在
非极性运输
C.实验结果表明24-eBL对生长素在根尖的极性运输比非极性运输的促进
作用强
D.以上实验可以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促进幼根生长”
的结论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24-eBL是植物激素类生长调节剂,是人工合成的,不是植物合成的,A错误;
只有生长素具有极性运输,24-eBL是植物激素类生长调节剂,不存在极性运输,B错误;
图2结果是处理基部后尖端的放射性强度低于处理尖端后基部的放射性强度,这表明24-eBL对生长素尖端向基部运输的促进作用较强,对基部向尖端运输促进作用较弱,C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以上实验还不能得出“24-eBL是通过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来影响幼根生长”的结论,要想得出此结论还需要进一步设计并进行实验,D错误。
9.如图是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的实验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图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
的增加而增加
B.此图说明鹰的攻击成功率与鸽的种群
数量是一种负相关的关系
C.此结果可反映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机制
D.此图反映出生物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图示数据说明鹰对不同种群数量的鸽群发起攻击的成功率,不能说明捕食者数量会随着被捕食者的增加而增加,A错误;
7
8
9
10
11
12
6
从图中数据可知,随着鸽的种群数量的增加,鹰的攻击成功率降低,二者是负相关的关系,B正确;
负反馈调节机制是一种维持相对稳定的平衡机制,图示不能反映,C错误;
此图反映出生物种内的互助关系与种间的捕食关系,D错误。
10.某班级为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用原生质层长度(B)与细胞长度(A)的比值(B/A)表示质壁分离程度,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浓度1可能是清水对照
B.NaCl溶液浓度从1至5逐渐升高
C.浓度2已发生质壁分离
D.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小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由于植物存在细胞壁,因此当植物吸水时,原生质层长度也不会大于细胞长度,而浓度1中B/A为1,表明植物不发生失水,因此外界溶液可能是清水,A正确;
NaCl溶液浓度从1至5植物的B/A逐渐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小,植物质壁分离程度越来越大,NaCl溶液浓度逐渐升高,B正确;
浓度2中B/A小于1,表明原生质层长度比细胞长度短,植物发生质壁分离,C正确;
外界溶液浓度越大,则质壁分离程度越大,D错误。
11.(2022·浙江台州高三二模)为测定菠菜细胞液浓度,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甲与乙两组试管各6支,分别依次编号为1~6,向相同编号的试管中加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乙组试管内放入适量的甲烯蓝使溶液变蓝。在甲试管放入菠菜叶片一段时间后,取出菠菜叶片,从乙中取蓝色小液滴,滴入相同编号的甲试管距液面2 cm处,一定时间后记录小液滴的位置,得到如下柱形图(忽略甲烯蓝对蔗糖浓度的影响,小液滴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完整)。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编号的增大,乙组试管内蔗糖浓度依次降低
B.甲组的1~6号试管中,试管6的菠菜叶肉细胞内叶绿体分布最密集
C.若延长菠菜叶片在甲试管的放置时间,则试管1蓝色小液滴距液面距离
大于0.5 cm
D.由上图推知菠菜叶片各细胞液浓度均介于试管3和4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
1
2
3
4
5
随着编号的增大,乙组试管内蔗糖浓度依次上升,A错误;
甲组的1~6号试管中,试管6的菠菜叶肉细胞失水最多,原生质体缩小,叶绿体分布最密集,B正确;
7
8
9
10
11
12
6
试管1中的菠菜叶吸水,甲中蔗糖溶液浓度变大,蓝色液滴上浮,若延长菠菜叶片在甲试管的放置时间,甲中蔗糖溶液浓度进一步变大,蓝色液滴上浮更多,则试管1蓝色小液滴距液面距离小于0.5 cm,C错误;
1
2
3
4
5
由上图推知菠菜叶片平均细胞液浓度介于试管3和4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但不能推出每个细胞的浓度,D错误。
7
8
9
10
11
12
6
12.为研究低氧胁迫对青瓜品种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A、B两个青瓜品种进行实验研究。图示结果为一周后测得的根系中酒精的含量。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1)由图中信息可推出,正常通气情况下,青瓜品种A、B的根系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的名称)。
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由图可知,正常通气下,青瓜品种A、B仍然有酒精产生,说明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来自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实验结果表明,青瓜品种_____(填“A”或“B”)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直接原因是该品种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含量较高,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A
品种A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由图可知,青瓜品种A对氧气浓度的变化较为敏感,直接原因是该品种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含量较高,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可以根据氧气的浓度做出
对应的调整,根本原因是品种A根系细胞中与无氧呼吸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较高。
(3)根系长期处于低氧环境中,青瓜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会下降,根系可能变黑、腐烂,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7
8
9
10
11
12
6
生的能量少,影响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盐的过程
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
无氧呼吸产
对根细胞有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