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4)表格数据类(课件版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4)表格数据类(课件版共3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04 10:08: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四)
表格数据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
模板概述
表格题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表格的形式把生物学现象、事实、规律、原理及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呈现出来,常见表格类型有两种:数据表格和材料(过程)表格,前者以数据记录为主体,而后者以材料(处理过程)的记录为主体。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所示:
识表 析表 用表
看清表格名称、行列标题及含义、数据单位,找出关键信息 (1)分析表中数据、过程或现象所表示的生物学含义、变化规律及相关原因,特别要注意各种差异产生的原因。 (2)分析表格中特殊数据,如最大、最小、平均或0,而在过程表格中要特别注意关键步骤和过程 联系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对表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推理,通过有效的信息转换,归纳出相应的结论,结合相应的概念和原理答题,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
1.观测不同光照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结果见下表,根据资料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对应训练
光照强度 叶色 平均叶面积(cm2) 气孔密度 (个·mm-2) 净光合速率
(μmol CO2·m-2·s-1)
强 浅绿 13.6(100%) 826(100%) 4.33(100%)
中 绿 20.3(149%) 768(93%) 4.17(96%)
弱 深绿 28.4(209%) 752(91%) 3.87(89%)
注:括号内的百分数以强光照的数据作为参考。
A.在弱光下,该植物只能通过增加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以适应弱
光环境
B.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该植物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较少
C.与弱光下相比,强光下该植物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吸收量较多
D.对强光下生长的该植物适度遮阴,持续观测,则最先发生改变的是叶
面积,最后发生改变的是净光合速率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据表可知,弱光下该植物的叶色呈深绿色,平均叶面积也增大了,所以该植物是通过增加叶绿素的含量和增大平均叶面积来吸收更多的光能;平均叶面积×气孔密度=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弱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28.4×100×752=2 135 680(个),强光下平均每片叶的气孔总数为:13.6×100×826=1 123 360(个),后者远少于前者;要计算单位时间内平均每片叶CO2的吸收量,可用净光合速率×平均叶面积的值来表示,弱光下为:28.4×0.01×3.87≈1(μmol CO2·s-1),强光下为13.6×0.01×4.33≈
0.6(μmol CO2·s-1),后者小于前者;对强光下生长的该植物适度遮阴,因光照强度减弱,净光合速率首先发生改变。
7
8
9
10
11
6
2.(2022·湖北)某植物的2种黄叶突变体表现型相似,测定各类植株叶片的光合色素含量(单位:μg·g-1),结果如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植株类型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5
A.两种突变体的出现增加了物种多样性
B.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更强
C.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是由不同基因的突变所致
D.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可导致突变体的叶片呈黄色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植株类型 叶绿素a 叶绿素b 类胡萝卜素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野生型 1 235 519 419 4.19
突变体1 512 75 370 1.59
突变体2 115 20 379 0.35

两种突变体之间并无生殖隔离,仍属于同一物种,只是增加了遗传多样性,A错误;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突变体2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的含量比突变体1少,故突变体2比突变体1吸收红光的能力弱,B错误;
两种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含量差异,可能是同一基因向不同方向突变导致的,C错误;
野生型的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为4.19,叶绿素含量较高,叶片呈绿色,若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比值大幅下降,叶绿素含量减少,则不能掩盖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此时叶片呈黄色,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3.紫杉醇是一种高效抗癌的药物。国内某团队研究光照条件对红豆杉愈伤组织生长和紫杉醇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光照条件 接种干重/(g·L-1) 收获干重/ (g·L-1) 紫杉醇含量%(干重)
光照 4.33 9.13 0.007 0
黑暗 4.38 12.10 0.016 4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愈伤组织生长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愈伤组织培养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C.光照能促进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提高紫杉醇含量
D.培养基中的有机物仅能为愈伤组织提供能量
光照条件 接种干重/(g·L-1) 收获干重/ (g·L-1) 紫杉醇含量%(干重)
光照 4.33 9.13 0.007 0
黑暗 4.38 12.10 0.016 4

1
2
3
4
5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主要进行细胞生长和分裂,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错误;
由表格可知,两组接种干重相似,但光照条件下收获的愈伤组织干重和紫杉醇含量均低于黑暗条件下的,C错误;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有机物可以为植物细胞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此外还可以调节渗透压,D错误。
7
8
9
10
11
6
4.(2019·北京,5)为减少某自然水体中N、P含量过高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的不良影响,环保工作者拟利用当地原有水生植物净化水体。选择其中3种植物分别置于试验池中,90天后测定它们吸收N、P的量,结果见下表。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结合表中数据,为达到降低该自然水体中N、P的最佳效果,推断应投放的两种植物及对该水体的生态影响是
A.植物a和b,群落的水平结构将保持不变
B.植物a和b,导致该水体中的食物链缩短
C.植物a和c,这两种植物种群密度会增加
D.植物a和c,群落中能量流动方向将改变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植物种类 单位水体面积N吸收量(g/m2) 单位水体面积P吸收量(g/m2)
浮水植物a 22.30 1.70
浮水植物b 8.51 0.72
沉水植物c 14.61 2.22

1
2
3
4
5
植物作为生产者,能吸收水体中的N、P,分析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浮水植物a吸收N的能力最强、吸收P的能力居中,沉水植物c吸收P的能力最强、吸收N的能力居中,综合来看,投放这两种植物降低水体中N、P的效果较好,排除A、B项;
投放植物后,植物吸收N、P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其种群密度将会增加,C项正确;
结合题中信息可知,植物a、c均为当地原有水生植物,故而投放后能量流动方向不会发生改变,D项错误。
7
8
9
10
11
6
5.(2022·四川成都高三期末)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都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也都参与体温调节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特性 α1-肾上腺素受体 α2-肾上腺素受体 β-肾上腺素受体 α1A-肾上腺素受体 α1B-肾上腺素受体 α1D-肾上腺素受体 α2A-肾上腺素受体 α2B-肾上腺素受体 α2C-肾上腺素受体 β1-肾上腺素受体 β2-肾上腺素受体 β3-肾上腺素受体
氨基酸数目 466 515 560 465 450 462 477 413 408
主要组织分布 脂肪、肝、前列腺 脾、大脑、肾 前列腺、脾、大脑 中枢神经、血管 肝、肺、心、血管 中枢神经、肾 心、肾 心、血管、平滑肌 脂肪
A.肾上腺素受体导致不同生理效应的根本原因是氨基酸数不同
B.肾上腺素具有多种受体,因此肾上腺素受体不具有特异性
C.在血糖和体温调节中,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都表现为协同作用
D.心跳与血液流动加快主要是α受体起作用,升高血糖主要是β受体起作用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不同的肾上腺素受体导致不同生理效应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氨基酸数目不同,A错误;
肾上腺素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和肾上腺素结合,B错误;
在血糖调节中,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均可使细胞血糖升高,表现为协同作用;在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能促进生物体的代谢,使体温升高,表现为协同作用,C正确;
α和β受体功能没有明显的区分,只是分布位置不同,D错误。
6.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表所示: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B.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
C.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
D.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N(估算家鼠数) 3 14 37 44 68 68 69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
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只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不能说明丰富度增加,C错误。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N(估算家鼠数) 3 14 37 44 68 68 69
7.油菜素内酯是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某研究小组在15 ℃和27 ℃条件下,分别探究了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黄豆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注: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供检测的种子数)×100%。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1) 发芽率/% 15 ℃ 27 ℃
0 73.5 78.5
0.025 82.2 86.7
0.050 93.3 93.3
0.100 88.9 91.1
0.200 86.7 88.9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
B.根据表中数据可知,油菜素内酯对黄豆种子萌发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据表中数据,无法得出赤霉素与油菜素内酯在促进种子萌发过程中
具有协同作用的结论
D.促进黄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050~0.100 mg·L-1之间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油菜素内酯的浓度和实验温度,A错误;
15 ℃和27 ℃时,用各浓度油菜素内酯处理的黄豆种子,发芽率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表中各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对黄豆种子的萌发均具有促进作用,B错误;
由表可知,促进黄豆种子萌发的最适油菜素内酯浓度在0.025~0.100 mg·
L-1之间,D错误。
7
8
9
10
11
6
8.下表为小鼠的一个卵原细胞发生连续几个生理过程中细胞染色体组数的变化及各阶段相关特点的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甲过程中性激素起调节作用
B.乙过程需要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C.丙过程会出现同源染色体分离
D.丁过程形成的细胞遗传信息不变
生理过程 甲 乙 丙 丁
染色体组数 2→1→2→1 1→2 2→4→2 2
相关描述 性激素作用 细胞膜功能体现 遗传信息不变 功能趋向专门化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甲生理过程表示减数分裂产生生殖细胞的过程,需要性激素参与调节,A正确;
乙生理过程表示受精作用,精卵细胞的融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B正确;
丙过程表示有丝分裂,该过程没有同源染色体分离,C错误;
丁过程表示细胞分化,由于该过程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所以细胞内遗传信息不变,D正确。
9.水稻(2n)中有时会发现单体植株(2n-1),例如缺少一条6号染色体的个体,称为6号单体植株。利用6号单体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0%,正常二倍体占50%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该变异类型没有形成新基因,不能作为进化的原材料
B.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不是水稻单体植株
C.由表中数据可知,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雌配子有较高的致死率
D.若缺失两条6号染色体会致死,则6号单体自交,子代中单体约占2/3
杂交亲本 实验结果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0%,正常二倍体占50%
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

1
2
3
4
5
该单体变异类型属于可遗传变异中染色体数目变异,虽然没有产生新基因,但仍可为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
将水稻(2n)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是单倍体植株(n),不是水稻单体植株(2n-1),B正确;
在杂交亲本6号单体(♂)×正常二倍体(♀)的后代中,子代中单体占5%,正常二倍体占95%,说明n-1型配子的雄配子育性很低,C错误。
7
8
9
10
11
6
10.(2022·河南新乡高二期末)如表是某成人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该个体的体温可能高于正常人的,体形消瘦且情绪易激动
B.该病属于免疫缺陷疾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
C.由表可推测,TRAb和受体结合后导致机体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
D.TRAb由浆细胞产生,特异性地作用于甲状腺细胞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促甲状腺激素(TSH)  <0.005 0.27~4.20 μIU/mL
游离甲状腺激素(T) >100.00 12.0~22.0 μmol/L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 21.00 0.00~1.22 IU/L

根据化验的数据可知,患者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远高于正常人,甲状腺激素具有调节体内的有机物代谢、促进生长和发育、提高神经的兴奋性等作用,该个体可能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消瘦且情绪易激动,A正确;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分泌远远高于正常值,导致游离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激素负反馈调节使TSH偏低,B错误;
TRAb高于参考值,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减少,游离甲状腺激素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分泌增加,推测TRAb能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结合,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C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1.某同学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的活动中,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溶液颜色随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到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水草,另一支不加,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如表所示: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W X Y Z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1)设计该实验目的是用于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2至7号试管中水草应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W X Y Z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生长状况一致且等量
1
2
3
4
5
距离越近,光照强度越强;距离越远,光照强度越弱,因此该实验是通过调节日光灯的距离来研究光照强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中2~7号试管中只有光照强度不同,则无关变量如水草的生长状况要一致且等量。
7
8
9
10
11
6
(2)与5号试管相比,6号试管中水草叶肉细胞内C3含量更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之一是6号试管中水草叶肉细胞光反应能为暗反应提供更多________________。

ATP、NADPH
6号试管与日光灯距离更近,光照强度更强,为暗反应中C3的还原提供更多的ATP和NADPH,因此6号试管的C3含量相比5号试管更低。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W X Y Z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3)若实验结果是可靠的,则表中W处颜色应该是______,因为这可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引起的。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W X Y Z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浅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生理活动)
1
2
3
4
5
1号试管没有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W处颜色应该是作对照的浅绿色。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不同是由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导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引起的。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4)表中X、Y、Z中黄色最深的是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管编号 1 2 3 4 5 6 7
水草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距日光灯的距离(cm) 20 遮光 100 80 60 40 20
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W X Y Z 浅绿色 浅蓝色 蓝色
X
2号试管为遮光条件,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最高
2号试管为遮光条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产生CO2,不消耗CO2,其CO2浓度高于3号和4号试管,黄色最深。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