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五)
图示图解类
高考生物解题模型训练
模板概述
该类试题可包含大量的生物学信息,反映生命现象的发生、发展以及生物的结构、生理和相互联系;多是通过图形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或是以图形的方式展示生物原理、过程等,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高。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
审题图·获信息 理知识·找联系 深思考·定答案
要从局部到整体,把大块分成小块,看清图中每一个过程,识别各部分名称,挖掘隐含信息,寻找突破口 理清图解涉及知识点,思考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找到本质上的联系 针对设问,反思图像和题干信息,充分运用所学生物学的基本原理或概念准确作答
1.如图表示某细胞中甲、乙两类蛋白质(或多肽)合成、运输的基本过程,其中①~③都属于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对应训练
A.①~③中都含有脂质和蛋白质成分,三者之间不能用35S标记区分
B.甲以主动运输的方式通过①进入细胞核后参与染色质的构成
C.唾液淀粉酶、溶菌酶、ATP合成酶都属于乙类蛋白
D.若乙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则该细胞为垂体细胞
√
1
2
3
4
5
①~③为生物膜结构,膜结构中都含有脂质和蛋白质成分,但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时不同的膜结构会发生相互融合转化,故三者之间不可用35S标记区分,A正确;
甲是胞内蛋白,属于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后参与染色质的构成,B错误;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唾液淀粉酶、溶菌酶都属于乙类蛋白,是分泌蛋白,ATP合成酶属于甲类蛋白,是胞内蛋白,C错误;
若乙能促进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那么乙是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则该细胞为下丘脑细胞,D错误。
7
8
9
10
11
6
2.如图是细胞中三种主要的RNA模式图,下列关于RNA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tRNA中不一定含有氢键
B.三种RNA中一定都含有磷酸二酯键
C.细胞中的RNA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
D.三种RNA共同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
√
tRNA呈三叶草结构,一定含有氢键,A错误;
RNA都是由基因经过转录形成的,是相关基因表达的产物,C正确;
mRNA是翻译的模板,tRNA运输氨基酸至核糖体,rRNA是组成核糖体的成分,所以三种RNA共同参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3.胃腔表面的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使胃蛋白酶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质,如图为胃黏液-碳酸氢盐屏障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胃蛋白酶原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的加工后形成胃蛋白酶
B.胃蛋白酶原的分泌过程会消耗能量,
体现了细胞的选择透过性
C.胃蛋白酶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白
质是由于酶的专一性
D.若①是促进作用,则胃蛋白酶的转化过程可能存在反馈调节
7
8
9
10
11
6
√
1
2
3
4
5
由图可知,胃蛋白酶原转化为胃蛋白酶是在细胞外进行的,A错误;
胃蛋白酶原的分泌过程会消耗能量,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
胃蛋白酶不会消化胃组织自身的蛋
7
8
9
10
11
6
白质是由于酶发挥作用需要适宜的pH, 能中和胃酸,使胃细胞表面黏液层的pH接近7.0,从而使胃蛋白酶失活,C错误。
4.(2022·河北承德高三模拟)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白,分子量小于5 000 Da的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线粒体内膜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丙酮酸穿过外膜和内膜的方式均为协
助扩散,不消耗能量
B.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
膜间隙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C.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仅来自丙酮酸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
1
2
3
4
5
丙酮酸通过内膜时,丙酮酸要借助特异性载体蛋白,利用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消耗H+的梯度势能,因此为主动运输,A错误;
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
7
8
9
10
11
6
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正确;
在线粒体内膜上消耗的[H]来自丙酮酸、水和葡萄糖,C错误;
1
2
3
4
5
蛋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速率会降低,D错误。
7
8
9
10
11
6
5.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密码和终止密码)。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β-地中海贫血症是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
所致
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该
异常蛋白肽链更短
D.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
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β-地中海贫血症是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G/C碱基对变为A/T碱基对,G/C碱基对含三个氢键,A/T碱基对含两个氢键,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导致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A、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由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C正确。
6.如图为a、b、c、d四种物质的跨膜运输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转运物质a的蛋白质复合体还具有催化功能
B.物质b和c的转运都不需要消耗能量
C.物质d的转运方式常存在于高等动物细胞中
D.只有物质a的转运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转运物质a的蛋白质复合体还具有催化ATP水解的功能,A正确;
物质b和物质c的转运协同运输,需要的能量由物质c的浓度差提供,B错误;
高等动物细胞不能利用光能,C错误;
载体蛋白运输物质具有特异性,物质a、b、c、d的转运均能体现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7.DNA损伤时,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在核内积累,可引起细胞凋亡,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产物ADP-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N、P
B.在核糖体上合成的PARP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C.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只影响有氧呼吸过程
D.DNA损伤后,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细胞凋亡
√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ADP的组成元素是C、H、O、N、P,核糖的组成元素是C、H、O,A项正确;
PARP是核蛋白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B项正确;
7
8
9
10
11
6
细胞质NAD+浓度下降,影响有氧呼吸过程,也引起细胞内ADP-核糖含量的变化,C项错误;
DNA损伤后,PARP在核内积累,使得NAD+形成ADP-核糖,则细胞能量供应减少导致细胞的凋亡,D项正确。
8.寒冷地带生活的布氏田鼠是一种小型非冬眠哺乳动物。下图为持续寒冷刺激下机体调节BAT细胞的产热过程图,已知UCP-1增加会导致ATP合成减少。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甲状腺激素进入靶细胞后,可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来调节产热活动
B.去甲肾上腺素与膜受体结合后可影响胞内cAMP,以促进脂肪分解
C.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线粒体增加,进而增加ATP量
D.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来增加产热、抵御
寒冷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据图分析可知,甲状腺激素进入BAT细胞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的UCP-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产热,A正确;
图中显示,去甲肾上腺素与BA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cAMP增加,促进了脂肪水解产生甘油和脂肪酸,B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持续寒冷使BAT细胞中UCP-1、cAMP增加,促进线粒体产热,C错误;
持续寒冷环境中的布氏田鼠增加产热量的过程,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D正确。
9.某单链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正链RNA(+RNA)。该病毒感染宿主后,合成相应物质的过程如图所示,其中①~④代表相应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
B.病毒蛋白基因以半保留复制的方式传递给子代
C.过程①②③的进行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
D.过程④在该病毒的核糖体中进行
√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
2
3
4
5
结合图示可以看出,以+RNA复制出的子代RNA为模板合成了蛋白质,因此+RNA复制出的子代RNA具有mRNA的功能,A正确;
病毒蛋白基因是RNA,为单链结构,通过两次复制过程将基因传递给子代,B错误;
7
8
9
10
11
6
过程①②是RNA复制,原料是4种核糖核苷酸,需要RNA聚合酶催化;而过程③是翻译,原料是氨基酸,不需要RNA聚合酶催化,C错误;
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没有核糖体,过程④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进行,D错误。
10.如图揭示了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影响植物根生长的机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等激素的合成受基因控制
B.添加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
C.通过反馈调节可使细胞分裂素与细胞分裂素氧化酶之间达到平衡
D.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比野生型植株根的长度短
√
添加细胞分裂素能抑制移栽植物根系的生长,B错误;
与野生型植株相比,细胞分裂素氧化酶缺失突变体不能降解细胞分裂素,根的长度较短,D正确。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1.某种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CO2与C5(一种五碳化合物)结合后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磷酸丙糖(TP),TP的去向主要有三个,植物叶肉细胞中的该代谢途径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1)CO2与C5结合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CO2的固定
叶绿体基质
(2)TP合成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的物质有__________。如果所填物质的提供量突然减少,短时间内C5的量会________。
[H]、ATP
减少
1
2
3
4
5
TP合成需要光反应阶段提供[H]和ATP;如果[H]和ATP减少,则生成C5的量减少,而C5的消耗量基本不变,所以短时间内C5的量减少。
7
8
9
10
11
6
(3)如果用14C标记CO2,图示过程相关物质中,能检测出放射性的有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叶绿体膜上没有淀粉运输载体,据图推测,叶绿体中淀粉的运出过程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7
8
9
10
11
6
C5、TP、蔗糖和淀粉
淀粉形成囊泡与叶绿体膜融合后分泌出去(或淀粉先水解成TP或葡萄糖,再通过叶绿体膜上的相应载体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