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五)
遗传的基本规律与伴性遗传
高考生物选择题提速练
1.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和一个表现型正常的女儿,该女儿与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子结婚,生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是
A.1/2 B.1/4
C.1/8 D.1/16
1
2
3
4
5
6
【A组】
√
1
2
3
4
5
某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妻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儿子,由于儿子患色盲,所以母亲是携带者,说明该夫妇的基因型为XBXb和XBY,所以所生女儿携带色盲基因(XBXb)的概率为1/2,与正常男子结婚生出一个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即XBXb的概率为1/2×1/4=1/8。
6
2.(2022·西藏昌都学情调研)果蝇星眼、圆眼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星眼果蝇与圆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1∶1,星眼果蝇与星眼果蝇杂交,子一代中星眼果蝇∶圆眼果蝇=2∶1。缺刻翅、正常翅由X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Y染色体上不含有其等位基因,缺刻翅雌果蝇与正常翅雄果蝇杂交所得子一代中,缺刻翅雌果蝇∶正常翅雌果蝇=1∶1,雄果蝇均为正常翅。若星眼缺刻翅雌果蝇与星眼正常翅雄果蝇杂交得F1,下列关于F1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星眼缺刻翅果蝇与圆眼正常翅果蝇数量相等
B.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6
C.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数量的二倍
D.缺刻翅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6
1
2
3
4
5
6
√
假设星眼和圆眼由基因A、a控制,缺刻翅和正常翅由基因B、b控制,则亲本星眼缺刻翅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星眼正常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则F1中星眼缺刻翅果蝇(只有雌蝇,基因型为AaXBXb,比例为2/3×1/3=2/9)与圆眼正常翅果蝇(1/9aaXbXb、1/9aaXbY)数量相等,A正确;
雌果蝇中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XbXb,在雌果蝇中所占比例为1/3×1/2=1/6,B正确;
1
2
3
4
5
6
由于缺刻翅雄果蝇致死,故雌果蝇数量是雄果蝇数量的二倍,C正确;
F1中XBXb∶XbXb∶XbY=1∶1∶1,则缺刻翅基因XB的基因频率为1/(2+2+1)=1/5,D错误。
1
2
3
4
5
6
1
2
3
4
5
3.由于基因修饰(如甲基化)或环境影响,某些基因的预期性状不能表现出来。人类克鲁宗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系该遗传病调查结果,其中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2不含致病基因
C.Ⅲ2和Ⅲ3均为杂合子
D.Ⅲ1和Ⅲ4可能携带致病基因
6
√
1
2
3
4
5
人类克鲁宗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显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分析遗传图谱可知,Ⅱ1无致病基因,但其儿子Ⅲ3患病,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正确;
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但是Ⅲ2和Ⅲ3患病,所以Ⅱ2携带致病基因且Ⅲ2和Ⅲ3均为杂合子,B错误,C正确;
6
1
2
3
4
5
Ⅱ1不携带致病基因,Ⅱ2含致病基因,故后代可能携带致病基因,Ⅲ1和Ⅲ4虽然不患病,但是可能有携带的致病基因受到基因修饰(如甲基化)或环境影响不表现出来,所以Ⅲ1和Ⅲ4可能携带致病基因,D正确。
6
4.(2022·陕西宝鸡高三调研)图一、二表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的致病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甲病相关基因用A(a)表示、乙病相关基因用B(b)表示;图三表示Ⅰ3、Ⅰ4、Ⅱ5和Ⅱ10四个个体与甲病和乙病有关基因经过限制酶处理后,再经电泳所形成的条带分布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1
2
3
4
5
6
A.Ⅱ5的甲病基因和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均来自Ⅰ1和Ⅰ2
B.图三中的条带①②③④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
C.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
D.可以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等手段,对遗传病进行检测和预防
1
2
3
4
5
6
√
1
2
3
4
5
Ⅱ5的甲病基因来自Ⅰ1和Ⅰ2,Ⅱ7的乙病的致病基因来自Ⅰ1,A错误;
Ⅱ5和Ⅱ9都患甲病,其基因型为aa,因此Ⅰ3、Ⅰ4的基因型都为Aa,在图三中根据Ⅰ3、Ⅰ4、Ⅱ5的条带①和条带②特点,可以推测条带①、条带②分别表示A、a基因;再分析条带③和条带④的特点,Ⅰ4不患乙病,其基因型为XBY,推知条带③、条带④分别表示b、B基因;故图三中的条带①②③④对应的基因分别是A、a、b、B,B错误;
Ⅱ7、Ⅱ9、Ⅱ10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Y、aaXBY、AAXBXB,C错误。
6
5.戈谢病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患者肝脾肿大。下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基因带谱,据图分析,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该病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B.5号与父母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0
C.2号的基因带谱与1号、3号相同
D.因为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所以只
能通过基因检测进行产前诊断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据图可以看出,1号和2号都正常,生的孩子4号是患者,故该病是隐性遗传病,由4号的带谱图可知,基因带谱中短条带代表隐性基因,又因为4号的父亲1号有致病基因但表现
正常,所以该病不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而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A正确;
结合A项分析和基因带谱可知,1号、2号、3号都是杂合子,他们的基因带谱相同,5号是显性纯合子,B、C正确;
1
2
3
4
5
6
除基因检测外,根据题干信息“患者由于缺乏β-葡糖脑苷脂酶从而引起不正常的葡糖脑苷脂在细胞内积聚所致”可知,该遗传病还可以通过检测羊水中酶的活性来判断,又因
为患者肝脾肿大,也可以通过B超检查进行产前诊断,D错误。
6.如图是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庭中的遗传系谱图。通过大范围的调查得知,该病在某地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但目前该病对人们的生活及生殖能力没有影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
1
2
3
4
5
6
设控制该遗传病的相关基因为A、a。若Ⅰ1不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该病在某地区男性中的发病率为
1
2
3
4
5
6
若Ⅰ1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3为携带者的概率为 ,
1
2
3
4
5
6
若Ⅱ2是一个XYY患者,但不影响生育,则他与一个正常女性结婚,他产生的精子类型及比例为2XY∶2Y∶1X∶1YY,他们生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孩子的概率为 ,C错误;
1
2
3
4
5
6
1.(2022·甘肃金昌高三一模)图1表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系图,对图1中各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基因的一条链进行测序,Ⅰ-1、Ⅰ-2、Ⅱ-1和Ⅲ-1的结果相同,Ⅱ-2和Ⅲ-2的结果相同,部分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组】
A.该病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致病基因在箭头所指位点的碱基对为G-C
C.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Ⅱ-2的早期胚胎中发生突变
D.Ⅲ-2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或0
1
2
3
4
5
6
√
由分析可知,Ⅰ-1、Ⅰ-2、Ⅱ-1、Ⅲ-1为纯合子表现正常,Ⅱ-2与Ⅲ-2为杂合子表现患病,说明该病为基因突变产生的显性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A错误;
1
2
3
4
5
6
分析图2可知,患者与正常携带者相比,致病基因箭头所指部位的一个碱基对T-A被替换为C-G,B正确;
产生致病基因的可能原因是Ⅱ-2的早期胚胎中发生突变,也可能是Ⅰ-1或Ⅰ-2产生配子时发生突变,C正确;
1
2
3
4
5
6
由分析可知,Ⅲ-2为杂合子,且显性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女儿的概率为1/4或0,D正确。
1
2
3
4
5
6
2.科研人员在一个远离大陆的荒岛上发现了一种昆虫(其种群的性别比例大致为1∶1),研究发现其触角长短由位于性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D、d控制,短触角雄虫的数量远多于短触角雌虫数量。下列推论最不可能的是
A.基因D、d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一对短触角的雌雄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长触角的个体
C.若短触角为隐性性状,该昆虫性染色体组成为XY型
D.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不能判断短触角的显隐性
1
2
3
4
5
6
√
多对短触角雌、雄个体杂交,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为显性性状;若后代未出现性状分离,则短触角很可能为隐性性状,能判断显隐性,D符合题意。
1
2
3
4
5
6
3.基因组印记是指来源于父本染色体和母本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在子代中表达出现差异的一种遗传现象,DNA甲基化是基因组印记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甲基化会导致基因无法表达,且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可发生印记重建。若基因型均为Aa甲(A控制野生型,a控制突变型,“a甲”表示a基因甲基化)的雌雄小鼠杂交,雌性小鼠所产生卵细胞中的基因未出现甲基化,雄性小鼠产生精子时A、a基因均被甲基化。据此推测杂交子代小鼠的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
A.3∶1 B.2∶1
C.1∶1 D.无法判断
1
2
3
4
5
6
√
亲代雌鼠与雄鼠杂交,雄配子中的A基因、a基因均被甲基化,雌配子中的A基因、a基因均不被甲基化,故子代小鼠的表现型与雌配子的比例一样,A∶a=1∶1,即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1∶1。雌雄配子结合的子代有A甲A(A雄配子甲基化)表现A控制的性状即野生型,A甲a(A雄配子甲基化)表现a控制的性状即突变型,Aa甲(a雄配子甲基化)表现为A控制的性状即野生型,aa甲(a雄配子甲基化)表现为a控制的性状即突变型,因此最终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野生型∶突变型=1∶1。
1
2
3
4
5
6
4.某二倍体植物雌雄异株,其性别由染色体上基因M、m决定,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另一对染色体上的基因D决定高产,但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较低。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植物野生型的雌雄性别比例约为1∶1
B.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伴性遗传
C.利用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杂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1∶3
D.若对雄株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则可能是因为基因型为M的
单倍体加倍后死亡
1
2
3
4
5
6
√
M决定雄株,m决定雌株,说明雌株的基因型为mm,雌株不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只能产生含m的卵细胞,群体中雄株的基因型只能为Mm,所以野生型的雌雄之比为1∶1,A正确;
该植株不存在性染色体,不存在伴性遗传,基因型均为Dd的雄株与雌株产量不同,这在遗传学上属于从性遗传,B错误;
1
2
3
4
5
6
基因型均为Dd的雌雄植株即DdMm和Ddmm杂交,Dd与Dd杂交,其后代中,DD∶Dd=1∶2,由于基因型为Dd的雄株产量也较低,故雄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而雌株中高产的基因型为DD和Dd,因此子代高产植株中雄株∶雌株=DD∶(DD+Dd)=1∶3,C正确;
由分析可知,雄株的基因型为Mm,可以产生M和m两种基因型的雄配子,若进行单倍体育种只能获得雌株(mm),则可能是由于基因型为M的单倍体加倍后死亡造成的,D正确。
1
2
3
4
5
6
5.鸟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某种鸟的正常眼和疤眼是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为A、a);B、b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其余基因型无此影响。从群体中随机选取三对组合进行杂交实验,如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杂交组合 子代
组合一:疤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1∶1
组合二: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 全为正常眼
组合三:正常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出现疤眼雄鸟
A.疤眼由Z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
B.组合一亲本疤眼雄鸟不可能含有b基因
C.组合二子代正常眼雄鸟全为杂合子
D.组合三子代疤眼雄鸟可能为纯合子
1
2
3
4
5
6
杂交组合 子代
组合一:疤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1∶1
组合二:正常眼雄鸟×疤眼雌鸟 全为正常眼
组合三:正常眼雄鸟×正常眼雌鸟 出现疤眼雄鸟
√
由组合二可知,正常眼为显性,且结合题意可知,正常眼和疤眼与性别相关联,则该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故疤眼由Z染色体上的a基因控制,A正确;
组合一疤眼雄鸟(ZaZa)×正常眼雌鸟(ZAW)→正常眼雄鸟(ZAZa)∶疤眼雌鸟(ZaW)=1∶1,根据题干信息“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但并不一定全部表现正常眼,推断亲本疤眼雄鸟可能含有b基因,遗传图解为疤眼雄鸟bbZaZa×正常眼雌鸟(BBZAW)→正常眼雄鸟(BbZAZa)∶疤眼雌鸟(BbZaW)=1∶1,B错误;
1
2
3
4
5
6
组合二中,仅考虑性染色体基因,正常眼雄鸟(ZAZA)×疤眼雌鸟(ZaW)→正常眼雄鸟(ZAZa)∶正常眼雌鸟(ZAW),则组合二子代雄鸟基因型一定为ZAZa,全为杂合子,C正确;
根据题干信息“bb可使部分应表现为疤眼的个体表现为正常眼”可知,子代中出现疤眼雄鸟(_ _ZaZa),这样可以推出亲本雌鸟的基因型为bbZaW,雄鸟的基因型可能为_ _Z-Za或bbZaZa,子代中疤眼雄鸟的基因型可能为BbZaZa或bbZaZa,可能为纯合子,D正确。
1
2
3
4
5
6
6.果蝇的X、Y染色体(如图)有同源区段(Ⅰ片段)和非同源区段(Ⅱ-1、
Ⅱ-2片段),有关杂交实验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对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1
2
3
4
5
6
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A.通过杂交组合一,可直接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
B.通过杂交组合二,可以判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
C.Ⅰ片段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出现性别差异
D.减数分裂过程中,X、Y染色体能通过交叉互换发生基因重组的是Ⅰ片段
1
2
3
4
5
6
√
组合一 P刚毛(♀)×截毛(♂)→F1全刚毛
组合二 P截毛(♀)×刚毛(♂)→F1刚毛(♀)∶截毛(♂)=1∶1
组合三 P截毛(♀)×刚毛(♂)→F1截毛(♀)∶刚毛(♂)=1∶1
根据杂交组合一,亲本有刚毛和截毛,子代全为刚毛,可判断刚毛为显性性状;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1片段上,则杂交组合二和杂交组合三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应相同,与表格中不符,说明该基因不位于Ⅱ-1片段
1
2
3
4
5
6
上,而应位于Ⅰ片段上,由此也说明Ⅰ片段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子代中也可能存在性别差异;Ⅰ片段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发生交叉互换。